吴 勇
(湖南工商大学 音乐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2021年1月4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1]。开启“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更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2],以此更好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骆驼精神”是革命时代的“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中产生了一定成效,为全国的乡村振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任弼时于1904年出生于乡村教师家庭,自幼受到湖湘文化的熏陶。在求学期间,任弼时就深入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文问题。特别是留学归国后,他利用在莫斯科学习的系统的革命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党的工作,努力与右倾投降主义作斗争,同时坚持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他忠诚于党的事业,作风朴实,舍身忘我,即便是在生死关头,也坚贞不屈,拥有坚强的党性。叶剑英曾这样评价任弼时:“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任弼时长期以来特别是在延安时期不辞重负、不计得失、奋力前行、无私奉献、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被后人概括为“骆驼精神”。“骆驼精神”,说到底,就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就是默默奉献、踏实工作、不计个人得失的大公无私的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精华和重要组成部分[3]。这样的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浓缩,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精神风貌。
关于“骆驼精神”的内涵,不同的学者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符国凡和马志宇认为,“骆驼精神”的内涵包括信念坚定、献身革命、作风朴实、求真务实,对党的事业忠诚老实[4]。闾四秋认为,“骆驼精神”的内涵包括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献身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决心,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任劳任怨的服务意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理念[5]。柏婷认为,“骆驼精神”的内涵包括忠于祖国,忠诚于党;踏实做事,任劳任怨;舍己为公,不徇私情;坚持原则,一身正气;临危不惧,机智灵活[6]。叶介甫认为,“骆驼精神”包括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传承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7]。刘牧认为,“骆驼精神”包括崇尚革命、坚持真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忠于祖国、敢于斗争、永远谦虚谨慎的坚贞精神,坚持学习、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求实精神,注重调查、善于思考、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科学精神[8]。
通过梳理、总结文献,同时结合任弼时的事迹,笔者将“骆驼精神”的内涵归纳如下。
1.崇尚革命、坚持真理的坚贞精神
任弼时在年少时就树立了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终其一生,他一直都在为民族解放、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尤其是他的两次被捕,无论怎样被严刑拷打,都严守党的机密,其革命者的意志丝毫没有被动摇。
2.任劳任怨、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
由于受过酷刑,又在枪林弹雨中南征北战,任弼时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摧残,积劳成疾。但任弼时一直坚持带病工作,鞠躬尽瘁,将自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新中国的创建。由于过度劳累,1950年任弼时因脑出血突发病逝。在他病逝的前两天,还夜以继日地埋头于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查看朝鲜战场形势等工作中。
3.敢想敢干、敢作敢为、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
湖湘文化历来就有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的传统。任弼时深受传统湖湘文化的影响。比如,在延安整风时期,一些领导人有“左”倾错误思想,审查干部时使用了“逼、供、信”等不恰当的方法,任弼时及时发现了这些错误,并将这些错误做法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汇报,这对后来开展甄别工作和拨乱反正起到了重要作用。
4.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任弼时为人处事的准则。比如,解放战争时期,有些地区在土地革命中发生了“左倾”错误。任弼时坚持深入学习,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与研究,详细总结了各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经验教训,明确指出了土地改革中“左倾”错误的具体表现,分析出了发生“左倾”错误的原因。他还根据党的土地改革政策,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提出了纠正土地改革中“左倾”错误倾向的方法,保证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5.注重调查、善于思考、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科学精神
在实际工作中,任弼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凡事注重调查分析与研究。比如, 红军长征在进入藏区后,曾遇到地形不熟、语言不通等困难。任弼时及时与当地向导和群众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和同志们一起研究制定出了合理的行军路线。
1.以“骆驼精神”敢想敢干、敢作敢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引领,着力攻坚克难,实现产业振兴
弼时镇以敢想敢干、敢作敢为、敢为天下先的“骆驼精神”为指导思想,本着“园区发展我发展”的理念,攻坚克难,力促园区发展,实现产业振兴。到目前为止,湖南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已在弼时镇正式挂牌,长沙北生态智造城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弼时镇实践“骆驼精神”敢想敢干、敢作敢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征地拆迁上攻坚克难。征地拆迁是第一大难事,他们做到政策讲到位、办法想到位、感情用到位,全力以赴做好征拆工作。建园以来已完成征地8500亩(1亩≈667平方米),拆房1108栋,无越级信访、无恶性事件、无违纪案件。同时,在多次集中攻坚行动中,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任务,创造了拆迁的“弼时速度”。二是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攻坚克难。他们坚持“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方针,抓好工程协调和优化环境。在园区配套自来水厂、污水厂、燃气站、园区道路、场坪等项目建设中,均无“三强三堵”行为,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三是在服务园区企业上攻坚克难,切实增强“项目为王、发展至上”的理念,主动对接企业,当好“店小二”。弼时镇积极抓住被划为湖南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的机会,依托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工改平台,安排专班负责,在园区实现了企业和项目建设在弼时镇“一件事一次办”的高效率。
2.以“骆驼精神”坚持学习、实事求是的精神为引领,实现人才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是破解乡村发展瓶颈问题的核心。如果没有人才的支撑,乡村振兴只能是一句空话。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就是要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而且人才数量、结构和质量能够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面对乡村如何留住人才与吸引人才的难题,弼时镇秉承“骆驼精神”坚持学习、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推动人才振兴。一是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环境,制定相应的扶持补贴政策以吸引人才流入。二是积极密切联系高校,结合乡村振兴设立攻关项目,围绕乡村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布局、乡村基层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加大对“三农”项目攻关的资金、人才支持,破解乡村振兴难题。三是围绕乡村振兴需求开展基层干部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素养和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农民专业合作的运作力,提高了农民生产技能和生产水平,助力了乡村振兴。
3.以“骆驼精神”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为引领,实现文化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以“骆驼精神”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为指引,就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弼时镇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秉承“传承一种精神,让风气更淳朴”的基层治理原则,大力弘扬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一是开展“弘扬骆驼精神,争当五个模范”“伟人故里话初心”等系列活动,倡导干部群众讲大局、讲奉献、讲情怀。二是举办“践行骆驼精神、共建美丽家园”“发现最美弼时”等系列评选活动,评出10个最美屋场、100名最美人物、1000户最美家庭。崇尚美德、崇尚文明、崇尚善道已成全镇6万多群众的自觉追求。三是大力推行乡风文明,包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及淳朴民风三个方面。弼时镇深刻认识到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点在于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关注农民的主体地位,提升农民的精气神,以发挥农民的主体力量。
4.以“骆驼精神”注重调查、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为引领,实现生态振兴
任弼时在遇到问题时,提出的首要办法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新时代,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对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维护城乡生态公正和建设美丽中国等具有重要意义[9]。弼时镇党委一直以“骆驼精神”为指引,注重调查、善于思考。比如,早些年,弼时镇弼时村的白沙河和湄江河河水污染严重,淤泥堆积,垃圾遍布河道与堤岸,每到汛期,杂草丛生、臭气熏天。白沙河还总出现漫堤,淹没大片农田。治理之前,政府每年都要接待一批又一批来反映污染问题的群众。后来,政府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居民、拜访专家,统筹发力,将相关措施付诸实践,比如在河岸旁修建了生态沟、设置了垃圾拦阻索,岸上和岸下联动,构建水环境治理体系;坚持安全为本,构建水灾害防御体系;推行水域生态治理,对二次污染防治及工艺选择作了较高要求,力求将环保工作做得更出色。在弼时镇近两年强力推进水利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白沙河现在已经焕然一新。与此同时镇上还对生态情况进行摸底。弼时镇辖17个村,总面积151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人,坐拥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国家“AAAA”级红色旅游景区任弼时纪念馆,为了更好地吸引更多旅客前来观光,把弼时镇打造成为以休闲旅游为龙头,商贸服务、新型工业、现代农业为主的生态文化旅游型城镇。弼时镇党委以“骆驼精神”为指引,注重调查、善于思考,一步一个脚印,将策划布局稳扎稳打落到实处。一是以107国道、武广高铁、湘慧线沿线为示范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全面铺开,建设成规模、有特色、可复制的美丽家园。二是在湄江村利用其“三山夹两水”的地形,开发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农旅项目,实现了从荒山闲地到金山热土的华丽升华;在明月山村,鼓励坝上屋场40户村民自筹资金,自己动手,高产水稻连片,花卉苗木成景,田园风光浑然天成。以三条交通要道为轴,示范点带动示范带、示范带带动示范片、示范片带动弼时全镇,一个个布局好、颜值高的秀美屋场星罗棋布。今日的弼时镇,在以“骆驼精神”为指引的生态振兴下,正以美丽乡村建设撬动美丽经济,因地制宜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5.以“骆驼精神”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精神为引领,实现组织振兴
永远保持奋斗精神是共产党员的精神特质,忘我工作、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骆驼精神”则是这种特质的具体体现。弼时镇有序开展新任村(社区)党总支班子集体谈心谈话活动,要求全体党员始终忠于组织,加强自身学习,勇于担当,严于律己,持续开展好安全生产、环境整治等工作,为加快弼时镇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镇、村集中换届,选优配强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5]。弼时镇党组织将“骆驼精神”作为乡村组织振兴的精神指南,不断部署、落实各项实实在在的政策。一是积极落实文件要求。在2021年2月举行的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弼时镇18个村(社区),更换支部书记13名;111名“两委”成员,更换53名。村干部队伍平均年龄下降9.7岁。村级换届调整力度大、选举结果好,风清气正,圆满成功。二是坚持“织密一张网络”的高效管理方法,按照“就近就便、有利治理”的原则,实施“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各村每10户划为一个小网格、100户划为一个中网格、500户划为一个大网格,选派入党积极分子、党员骨干、知名乡贤、复退军人、离任村干部、退休教师等担任网格长。明确网格民情信息员、政策宣传员、平安守护员、文明倡导员、环境监督员、服务代办员“六大员”的岗位职责。此外,还通过采取“听群众说、向群众讲、带群众干”的方法,充分发挥网格团队的作用,逐步形成了“有事找网格”的习惯,落实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要求,达到了“人在格中行、事在格中办、结在格中解”的目标。
弼时镇党组织坚强有力,在“骆驼精神”指引下,弼时镇的乡村振兴之路蹄疾步稳。全镇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生态保护、规范建房等各项工作在弼时镇党组织的带领下高效落实,如湄江村、序贤村正在申报省级美丽乡村,弼时村被评为全省经典文化村,高燕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0],而乡村振兴战略正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金钥匙,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在“骆驼精神”的指引下,弼时镇汲取红色文化精髓,坚持党建引领、群众自治,狠抓基层治理“四个一”,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经济社会发展强劲,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镇、湖南省卫生镇、湖南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这意味着“骆驼精神”在乡村振兴中能发挥巨大的力量。任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座精神丰碑,历经了历史和新时代的考验,各地应积极推广弼时镇的经验,将“骆驼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1.新时代乡村振兴要学习“骆驼精神”,发挥党员干部的“排头兵”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凝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带动引领、开拓创新、同心同德、苦干实干。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更要学习“骆驼精神”,恪守“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的准则,发挥党员干部的“排头兵”作用。只有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才能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把广大基层党员、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才能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政治立场,铭记公仆意识,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学习先进,传承革命精神,多听民声、多办实事、多求实效、多解民忧、多顺民心,让乡村振兴道路更宽广。比如,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对照制定的民生实事计划和项目清单,逐项细化抓落实,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针对不同群体党员情况,建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推行设岗定责,承诺践诺,主动认领服务岗位,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增加志愿服务活动,聚焦身边人身边事,格外关心英烈后代,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重点围绕脱贫不稳定人口和建档立卡之外的贫困边缘人口,帮助引导就业增收、帮助发展致富产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强化底线思维,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增强解决信访方面的预警预判能力,立足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及时化解影响和谐稳定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
2.新时代乡村振兴要学习“骆驼精神”,敢为天下先,攻坚克难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不真刀真枪地干,不真金白银地投,是干不出名堂的。乡村振兴也是一块“硬骨头”,更需要当代的改革者们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计个人荣辱、利益得失,勇于开拓、善于进取,胆识、谋略,缺一不可。这些都与“骆驼精神”敢为天下先、攻坚克难的精神不谋而合。
“敢为天下先”的“敢”和“为”字,不仅指要有面对问题的勇气,还包含着要有解决问题的智慧。比如,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兴旺既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更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潮头。乡村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依托自身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有些乡村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围绕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加强资源整合、政策集成,建立指标体系,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11]。
3.新时代乡村振兴要学习“骆驼精神”,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骆驼精神”提示我们:无论是在革命和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都需要努力学习,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尤其是在应对新时代乡村振兴新挑战时。这种灵活应对新问题的智慧来自广大群众的生动实践,来自我们党员干部日常的工作经验,更来自不断的与时俱进的学习当中。比如,面对乡村如何留住人才与吸引人才的难题,就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密切联系高校,结合乡村振兴设立攻关项目,围绕乡村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布局、乡村基层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加大对“三农”项目攻关的资金、人才支持,破解乡村振兴难题。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可以精心谋划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重点突破带动面上整体提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4.新时代乡村振兴要学习“骆驼精神”,注重调查、善于思考,因地制宜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因此,新时代乡村振兴更要学习“骆驼精神”,注重调查、善于思考,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挥优势、循序渐进。坚持整体思考、系统谋划与典型引路、试点示范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干在实处。要理清工作思路,在注重整体思考、系统谋划的同时,坚持典型引路、试点示范,尤其要鼓励支持有组织力、战斗力和执行力的基层党组织先行先试、做出榜样,走稳乡村振兴“最先一公里”。
5.新时代乡村振兴要学习“骆驼精神”,树牢公仆意识
“公仆意识”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战争年代需要公仆意识,和平建设时代同样需要公仆意识。新时代乡村振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发扬“骆驼精神”的公仆意识。
一是在“深”字上下功夫,为民服务。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了解群众诉求,紧扣民情民意民诉,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决难题。
二是在“细”字上干实事,为民解忧。当前,老百姓最关心的不是GDP,而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立足于做小事,从老百姓最急最盼的事情做起,从老百姓最烦最怨的问题改起,能解决的立即办,不能立即解决的分批办,以“小切口”推动群众生活条件大改善,真正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三是在“实”字上见实效,为民谋利。要发扬“钉子”精神,对已明确的各项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坚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合力做好产业发展、移风易俗、环境整治、扫黑除恶等民生工作,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把关乎老百姓切实利益的民生工作做出扎扎实实的成效,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