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鹏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教师将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就业观和择业观,提高学生思想境界,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走向社会时,能够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促进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为此,高职院校必须不断优化教学方式,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和谐的教学氛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很多的文学典籍中都能发现历史中记载的能工巧匠,能工巧匠就是指在古代中拥有超高技艺的人,在文学典籍中对能工巧匠的人生阅历和事迹加以详细记载,尤其是对能工巧匠的工作态度和在能工巧匠身上所体现出的不畏艰难,踏实,肯吃苦,愿意钻研的精神加以记载,流传千古,被后人所称赞和学习。这种精神随着时间流逝被后人称之为工匠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儿女优良的品质。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竞争加剧,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人心变得愈加浮躁,更加重视经济效益,导致工匠精神不断流失被人们淡忘。而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专业型人才输出的主要机构,应结合社会实际需求,重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鼓励学生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中华传统民族文化[1]。
将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符合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体现出现今社会发展中对于个人的社会价值观要求包括“敬业”的部分,这充分体现出工匠精神中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促进我国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国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各个行业发展过程中都需要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者,需要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需要不断创新、坚持不懈、勿忘初心的意志。而将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理论基础、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还能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增强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未来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岗位时,加强对工作内容和工作岗位的认可,敬业奉献,实现自己在社会中的人生价值。有利于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不断培养出高素质、高追求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型人才,为社会输入更多技能型人才,早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营造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和谐的教学氛围。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促进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院校相融合的和谐的教学氛围,无论是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还是生活环境中校园的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和各个学习环境都应充分体现工匠精神选择适合,工匠精神和高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题材。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学习相应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将工匠精神默默地灌输给学生。大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渐感受到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理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到的工匠精神,细心、踏实、稳妥、肯吃苦、提高基础技能的同时勇于创新,如此才能促进学生在实践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愿意积极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2]。
(二)转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职能。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主要生活场景依然是家庭和学校,而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活的场景则是变成了学校和社会,学生已经逐渐脱离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更多地接触社会环境。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社会中不同的人,不同场景,处理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正是更新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所有的思想意识都会受到外界的干扰产生变化。为此,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育职能,将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使二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工匠意识,让学生在毕业离开校园时,能够有成熟的思想观念和敬业创新的职业精神,成为目前社会发展中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三)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将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离不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的付出,因为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程度,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工匠精神融合的支持度高,那么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也会更加认可工匠精神,更愿意配合教师完成本节课授课内容,不断刷新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愿意配合教师对工匠精神的含义加以更加全面详细的诠释。比如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分享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每个人物的感人事迹,以及我国先进劳动模范的工作事迹,劳动模范的敬业精神,让学生增加对抽象的工匠精神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的感染,不断提高对自我思想意识和工作行为的约束。为此,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应不断刷新和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与时俱进,将最新工匠精神相关教学内容及时分享给学生。
(四)将工匠精神有效地融合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堂教学中。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经过大量的仔细研究发现,工匠精神的核心思想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吻合度是非常高的,都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健全的人格。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极大地丰富和充实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还帮助学生建立就业观和择业观,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为学生以后走出校园参加工作夯实思想基础。
(五)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依然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将自己对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并没有切合实际地了解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和工匠精神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于工匠精神感悟情况,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效率较低,在毕业之后走向社会岗位时,没有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对工作挑来挑去,高不成低不就,无法在社会中及时、全面地实现自我价值。为了改善这样的状态,提高高职院校就业率保障高职院校的口碑,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不断提高社会竞争力,教师应积极革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3]。
(六)尊重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由于学生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学习氛围等不同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个性发展之间具有差异性,学生学习能力之间具有差异性。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个性之间的差异,结合学生实际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学生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对于思想道德水平较高,思想意识健康的学生来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适量对学生思想意识加以引导,促进学生不断加强自律,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七)增加校企合作,构建人才培养计划。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水平,提高从高职院校走出去的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平和社会竞争力,很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开展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理论教学内容之后,学校加强与校外对应专业的企业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到该企业或工厂进行体验和学习。让学生详细了解对已经学习的理论基础知识加以充分实践应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实践工作中感受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感受。当学生实习结束后,让学生在低年级班级里分享自己的实习经验,分享自己在工作中所认为工匠精神的具体含义和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升华学生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受,构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4]。
综上所述,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成长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不断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对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教育,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相融合,为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工匠精神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恳节约,钻研刻苦的工匠精神,让学生无论是在社会实践中还是在工作中始终不忘初心,踏实稳妥,不浮躁,不焦躁,始终坚持不懈,勇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