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聪
随着供应链的不断发展,供应商已成为企业的一种战略筹码,有效的供应商管理,无论对提高产品质量,还是降低企业成本都至关重要,它已经成为提升企业实力的有效手段。而加强供应商选择的管控力度,可以从前端强化供应商管理,从而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工艺装备类产品在大型组装类企业中占重要比重,因此,需要专门针对此类供应商的选择模式以及持续优化进行研究。
1.工装产品分类
工装一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到的工艺装备的总称。对于典型的制造型企业,工装是重要的基础装备,大批量采购直接影响着供应商管理水平,根据采购模式,主要分为型架装配类工装、复材类工装、设备类工装等类别,本文主要针对设备类工装(以下或简称“工装”)供应商选择模式开展论述。
2.工装产品功能
工装属于制造资源,是经过设计制造、用以支持企业现场开展有序生产的基础装备。它直接影响产品的研制周期与利润,对企业成本管控、效率提升、确保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供应商的选择过程中,有一些比较科学客观的原则需要遵守,这能够帮助企业高效做好供应商选择工作,这些原则主要有:
1.总原则全面、具体、客观
综合供应商的业绩、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开发、用户满意度、交货协议等内容。
2.全面评价
建立一套全面的综合供应商指标评价体系,对供应商进行全面评价。3.简明科学
供应商选择和评价流程简洁、透明、科学。
4.稳定可比
评估体系应该稳定,标准统计口径统一。
5.灵活可操作不同行业、企业、产品需求、不同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应是不一样的,保持一定的灵活操作性。
6.对等原则
供应商的规模和层次和企业相当,在非垄断性货源的供应市场上,由于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和供应链管理实施的深入程度不同,应该优先考虑规模、层次相当的供应商。
7. 50%比例原则
企业购买产品数量不能超过供应商产能的50%,降低采供企业在对特定供应商的依赖性。
8.控制供应源数量
对于同类物料实际供货的供应商数量不应该太多,合适数量2 ~3 家为宜,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果,还能保证供应的稳定性。
9.战略合作原则
与重要的、紧缺的供应商发展战略合作关系。对有战略性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供应商,可签订“供应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供应商战略合作关系之后,还应根据需求的变化确认供应商合作关系是否也要相应地变化,分析和处理眼前和长远目标、短期和长远利益关系。企业从长远目标和长期利益出发,可能会选择某些表面上看似苛刻、昂贵的供应商,实际上这是放弃了短期利益,主动选择了一个由优秀的战略合作关系层面的供应商。
工装产品供应商选择方式主要分为三类:询价、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公开招标/邀请招标。
1.询价
针对需求量较小、预算金额较低的设备类工装采用的一类供应商选择方式,主要流程分为四个步骤:
(1)编制报价征询书,采购部门人员针对采购申请按物料属性进行分类,根据采购物资编制报价征询书。
(2)发放报价征询书,采购部门人员确定询价供应商的范围,供应商需经过审核,邀请符合资质的供应商进行报价。
(3)回收报价征询书,供应商应在规定时间内递交相关文件及报价。
(4)比价,采购部门人员根据审核后的报价单,汇总并整理所有报价,经过对比分析,编制采购业务记录表,经审核后确定候选供应商。
询价范围主要为已有产品供应商名录中选取,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已建立了较为长期的合作关系,采购决策风险较小,整个选择流程较为顺畅。
2.竞争性谈判/磋商
针对需求量较大、预算金额较大但未达到招标金额的设备类工装采用的一类供应商选择方式。
(1)供应商考察
在进行供应商选择前,首先需要对供应商的市场竞争力、商务能力、技术能力等方面进行调研、考察和评估,这是与供应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和前提。考察人员上,应由需求部门人员、技术部门人员、财务部门人员、法律部门人员、采购部门人员等要素组成。考察内容上,应结合公司类似产品或服务的历史采购情况、使用情况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有厂房、设备及工艺方法等进行分析,充分了解供应商的供货来源,充分掌握供应商所提供设备的技术规范及商务指标,评估其是否符合资质要求,应核实供应商提供的证明材料,比如供应商的历史业绩、财务状况、体系证明、产品清单等。
(2)开展谈判/磋商
谈判一般方式为企业与经评估符合资质要求的供应商就采购事宜开展谈判,供应商按照谈判文件的要求提交响应文件,企业对响应文件中的价格及其他商务条件进行比较,按需兼顾其他条件(如质量),以确定供应商;磋商一般方式为企业与经评估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就采购事宜开展磋商,供应商按照磋商文件的要求提交响应文件,企业对响应文件中的商务、技术、质量、服务等内容,按照评分标准进行全面比较和评价,以确定供应商。
采购人员根据考察评估情况编制谈判/磋商文件商务部分、技术部分、质量部分,包括供应商资格条件、采购需求、评标方法、报价要求、响应文件编制要求、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及地点、技术要求、服务要求、质量条款以及合同草案条款等。应组织成立竞争性谈判/磋商小组,其中法律部门人员负责响应文件中企业资质、合同文本等商务内容的评审;财务部门人员负责响应文件中财务状况、合同付款方式等商务内容的评审;技术部门人员负责响应文件中技术指标、参数、质量体系文件、质保条款、验收要求等技术内容的评审。
3.公开招标/邀请招标
针对需求量较大、预算金额较大且达到招标金额的工装产品采用的一类供应商选择方式。一般指企业以招标公告的方式确定供应商。
(1)根据招标工装项目的特点和需求编制招标文件,包括技术要求、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标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等实质性要求及条件,以及合同的条款要求。
(2)成立内部评审组,其中法律部门人员负责审核文件中法律资质条款、合同模板等是否符合要求;财务部门人员负责审核财务条款、付款条款等是否符合要求;技术部门人员负责审核采购内容、技术条款、质量条款等是否符合使用需求;需求部门人员负责审核采购内容、交货周期、技术条款、质量条款等是否满足使用需求,再由招标机构统一发布及组织评标。
基于以上三类供应商选择方式,充分考虑工装产品供应商选择过程的特点和运行方式,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优化。
1.供应商选择模式持续优化
持续健全工装供应商选择模式和采购体系建设,优化供应商选择流程。
(1)从规范工作流程步骤、建立标准化手册等方式方法优化管控要求。
(2)在建立招标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委员会,负责年度计划的审核与制定、供应商规划与选择过程中的各类文件评审,并包含法律部门人员、财务部门人员、质量部门人员、技术部门人员等,协同各部门力量,构建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
(3)根据供应商管理与采购过程划分体系文件,持续完善供应商选择程序及制度细则,细化各级职责分工,设置各类评价标准,深化管控要求规定,并建立采供一体化的管控模式。
(4)针对工装供应商,优化清册管理,也可分类签订框架协议,拓展更多的战略合作供应商,整合各级资源,更好地保障产品的可追溯性与稳定性。
2.供应商考察评估更加有效
在工装供应商选择过程中,供应商资质考察是否到位是决定最终选择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以往的谈判/磋商选择过程中,存在因供应商商务指标审核不到位、技术规范要求不严谨、财务状况审核不仔细造成的废标等状况。
(1)对资质审核标准严格要求,对相关部门实施标准化考核,确保进度与质量两手抓。
(2)对工装供应商优化分类检查单,提升考核要素针对性,从实际的生产能力、技术能力等多维度开展考察评估,应确保各要素完整,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察模式,确保供应商各项指标在考察时充分满足要求。
3.综合性评分指标更加科学
供应商在产品质量、交付表现,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直接影响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因此要在供应链中有效实施供应商选择标准,合理制定供应商选择指标十分重要。针对采用综合评分法的选择过程,应充分参考供应商考察及评估结果,设计供应商选择评分模型,考虑投标文件的符合性、完整性、有效性,综合文件中产品的质量、价格、交付、服务、技术等条款的响应情况,进行供应商选择过程中的评分,并科学合理地确定指标分配的权重,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等方式,为选择综合水平最优的工装供应商提供客观支撑。
4.供应链人才梯队逐步强化
强化专业化的工装供应商选择人才梯队:
(1)培养对工装数模、工装文件的审核和管控能力,了解市场上优秀的工装头部企业,有效地把控供应商选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在谈判/磋商中降低工装供应商选择过程中的成本,并且定期对供应商选择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深入现场调研工装实际使用情况及意见反馈。
(2)优化工装评审专家库,进行专业化分类,邀请生产、技术、质量等各维度的资深专家入库,共同提升工装供应商选择的有效力度。
5.供应链数字平台建立完善
建立以供应商选择以及数据管理为核心的工装供应商管理系统:
(1)将目前线下流转的询价和竞争性谈判/磋商流程设置为线上平台流程,一方面方便评审组进行流转和审核,一方面节约了文件审签的人工成本。
(2)完善数字平台,从工装供应商基本信息、风险信息、资质信息、产品目录等多方面记录供应商的基础信息,再通过对供应商的交付能力、产品质量、绩效评价、技术能力等信息进行匹配,建立统一的工装管理入口及工装管理信息。
进行全流程策划、全过程管控,实现工装管理各类数据的流通和内部共享,最终达到降本增效、资源共享、管理提升、保证质量的总体目标。
综上所述,在企业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工作,作为优化企业采购流程的关键步骤,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也会出现较多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之上,需要持续进行供应商选择模式和流程的优化。对于大型制造型企业,更应注重供应商的选择、评价、考核和管理,不断完善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供应链数字平台、注重供应链人才梯队建设,真正实现供应商管理的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