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运动之都

2022-02-07 05:01许永强
先锋 2022年1期
关键词:蜀地蹴鞠巴蜀

许永强

历史上,处于西南地区的成都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旺盛的源泉。这些诗歌记录当时的方方面面,反映了成都历史上各个阶层的社会生活。

秋千蹴鞠

蹴鞠,是有史料記载的最早的足球活动,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城。到了西汉,蹴鞠由中原传播到巴蜀地区,成为广受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这其中,对成都平原出生的李尤影响极大。

李尤,东汉文坛著名作家,广汉雒(今德阳广汉市)人。李尤一生历经七帝,长期居于蜀地,深受地域文化的滋养。他的《鞫城铭》就是根据在成都所见的蹴鞠活动完成的,是历史上第一位为蹴鞠写评论的人。《鞫城铭》详细描述了蹴鞠活动的相关要素,他认为国家任用人才应该像鞫城(蹴鞠的场地)那样方方正正,“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鞫政由然,况乎执机。”立足于蹴鞠的游戏规则,治国、用人应该有法可依,不避亲疏,公私分明。这些原本比较死板、呆滞的治国条略,经他用形象化的比喻表述出来,显得亲切自然,更容易为统治者所接受。

到了唐代,蜀地的蹴鞠活动盛极一时,并发展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体育项目。唐玄宗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反映了蜀地少年在春日里快乐踢球的场面;花蕊夫人《宫词》表现了女子喜爱蹴鞠并参与其中的情景,也反映出蹴鞠在唐代受欢迎的程度。

至宋代,蹴鞠在成都更为盛行。陆游有云“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梁州,包括现在的巴蜀地区。上述诗文说明了当时体育活动很普及,也体现了梁州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发达的经济文化。

情随剑影

击剑是最传统的器械演练项目之一,也是流行的项目之一。汉代,击剑运动就在成都流行,不仅武士喜欢,文人也爱剑成风,司马相如是其中的代表。到了唐代,剑术表演十分流行,李白、杜甫、贾岛等都有以剑为题材的作品。《全唐诗》中关于剑的诗数量众多,诗人用剑表达才华不得施展,渴望受到统治者重用的心情,剑还代表了气势雄壮的豪迈之情。

这其中,在蜀地生活了25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李白对剑情有独钟,诗中多次出现剑的身影。“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李白赋予了剑更为浪漫奔放的深重意蕴、强烈的建功报国之志和自信豪迈的人格特点。

剑还有舞蹈相伴,最著名的,当属杜甫在四川夔州看公孙大娘弟子表演剑术后所作“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惟妙惟肖、出神入化的舞剑场景,令人拍案叫绝,也足见巴蜀境内舞剑之风流行。

除了剑术,上阵杀敌、保家卫国的刀枪也成为在蜀地的诗人常常描写的对象。

历史上,成都平原河流纵横,居民临水而居,掌握了游泳本领。从春秋战国时期,巴蜀地区已经把游泳技术应用于军事斗阵,成都出土的水陆攻战纹战国铜壶可见一斑。

摔跤,最早称为角力。北宋调露子的《角力记》是现存第一部描写角力的书,特别讲述了唐末四川一带的蜀都摔跤比赛活动……

蜀人游乐

从先秦时期开始,很多体育活动都和节日庆典结合在一起。在特殊的节日里,人们参与踏青、登高、竞渡、打球、投壶、垂钓等活动,有些还沿袭至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登山活动相应的是登高。古人常“登高而赋”,薛涛说“谁怜不得登山去,可惜寒芳色似金”;杜甫《登高》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王勃南游巴蜀之时作《蜀中九日》,描述了重阳节登高活动;宋代范成大《丁酉重九药市呈坐客》,传递了蜀地重阳登高的习俗。

端午是竞渡的好时光,在诗歌中可看出那激烈的场面。每年端午节,锦江水面赛龙舟,是九眼桥水码头最热闹的时候。清代诗人杨燮诗云:“龙舟锦水说端阳,艾叶菖蒲烧酒香。杂佩丛簪小儿女,都教鼻耳抹雄黄。”《江楼竹枝词》则云:“绿波如镜欲浮天,端午人游锦水边。画桨红桡齐拍水,万头争看划龙船。”

另一项休闲体育活动垂钓由于项目简单、轻松,也被女子热衷。花蕊夫人《宫词》“慢揎红袖指纤纤,学钓池鱼傍水边。忍冷不禁还自去,钓竿常被别人牵”,“嫩荷香扑钓鱼亭,水面文鱼作队行。宫女齐来池畔看,傍帘呼唤勿高声”等诗句,生动描写了宫女不敢高声语,恐惊水中鱼的情景。

民间体育空前发展,时令节日举行体育活动的风俗形成,充分反映出历史上成都百姓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心态。

猜你喜欢
蜀地蹴鞠巴蜀
蹴鞠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宝墩遗址:蜀地城市之源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足球有一段渊源,叫蹴鞠
蹴鞠趣“史”
地灵人杰 蜀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