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透明如绿宝石的海面上,高脚屋零星散落,木制长尾船停泊在水面上,仿若漂浮在半空中,巴瑶族小孩握着桨,在平静的海面上划出一道道浪花。恍如海上仙境的隐秘之地——仙本那(Semporna)便藏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域。
在马来语中,Semporna是“完美”的意思,正如这个名字所赋予的那样,仙本那有着清澈见底的海水、洁白无瑕的沙滩、郁郁葱葱的椰树林,以及被潜水者追捧的世界顶级潜水胜地。
仙本那,潜水者的天堂
仙本那原先是沙巴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在地图上几乎都难觅踪迹。其四周被海水围绕着,也正是一望无际的海域讓这个小渔村一跃成为世界潜水者的朝圣之地。
仙本那四周附属岛屿众多,世界顶级潜水胜地诗巴丹( Sipadan )便是其一,其距离仙本那港不过36公里的距离。犹如伊斯兰教朝圣者心目中的麦加一样,诗巴丹就是潜水者心目中的天堂,被誉为“神的水族箱”。世界潜水之父雅克-伊夫·库斯托更是将它称作“未曾受过侵犯的艺术品”。
诗巴丹岛是一座因海底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岛屿,岛屿不大,全岛面积也不过30亩,其退潮时的岛屿宛如一只马蹄,岛屿四周皆为峭壁。诗巴丹岛浅滩之外便是垂直落下600至700米深的深海,因此,诗巴丹被潜水者们认为是世界上“海滨潜水”之最、世界五大峭壁潜水之首。对于寻求刺激和有着探险精神,并且希望潜水技术能完美进阶的潜水员而言,陡峭惊险、变幻莫测的诗巴丹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岛屿东部岬角处的珊瑚花园(Coral Gardens)是峭壁中的一处浅滩,丰富多彩的珊瑚礁是鱼群的乐园,小丑鱼、青蛙鱼、海兔等在此栖息。因诗巴丹岛海域较为封闭,海底沉积的珊瑚石得到了充分保护。层层堆积形成的珊瑚礁附于岛屿岩基,装点着海底世界,以丰富的色彩和复杂的形态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
位于东北峭壁的海狼点(Barracuda Point)是观测“海狼风暴”的极佳之地。汹涌的洋流和丰富的食物,吸引了大量的梭鱼在此聚集,成千上万的梭鱼盘旋环绕形成螺旋状的“鱼墙”,甚至还有可能形成巨大的风暴眼,犹如陆上的龙卷风,极为壮观。除了“海狼风暴”,还可以选择潜入岛屿南部的南端角(South Point),那里是杰克鱼的聚集之地,成群结队的鱼群在水中飞舞,形成美丽而震撼的“杰克风暴”。
当你厌倦了常规的潜水,可以尝试一下马达京岛神秘诡谲的沉船潜水。马达京岛水下25米处有一艘沉船,具体来历和沉船时间不得而知,但却吸引着无数向往沉船潜水之旅的人。有趣的是,沉船上还有一个水下邮箱,这个水下邮箱不是废弃的,度假村的工作人员会定期下水收取邮件寄往世界各地,潜水者只需提前准备好防水的明信片。
既可下海也可上山
深海潜水、跳岛游是仙本那游玩的经典项目,登山和远足则显得有些小众。珍珠岛(Bohey Dulang)是仙本那唯一可以爬山的岛屿,也是敦沙卡兰海洋公园的第二大岛。
“Bohey Dulang”这个名字来源于“bohi”,意为“水”,“dulang”在巴瑶语中意为“水池”或“洼地”,指的是岛屿东侧的小瀑布和一系列椭圆形的岩石池。珍珠岛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棕榈树绿树成荫,宛如蓝海中的一块绿翡翠。沿着为游客开辟的山间小径向上走,在遮天蔽日的丛林中,树林掩映下藏着众多野生动物,长尾猴在林间跳跃,鹧鸪、斑犀鸟、绿蓑鸠等鸟类隐藏在树梢中,声声鸟鸣响彻森林。珍珠岛是鸟类爱好者的天堂,1933年,马来西亚政府在此设立了鸟类保护区,鹧鸪、斑犀鸟、绿蓑鸠、猫头鹰等48种鸟类在此自由栖息。
越往山上走,地势越为陡峭,棕榈树林渐渐消失,没了遮天蔽日的树林遮挡,山顶的视野豁然开朗,黑灰色的岩石在低矮的灌木丛中显露出来。向下俯瞰,海面由远及近,由深到浅,颜色从深邃幽蓝渐次变为清澈碧绿,深浅色交织,依次晕开,宛如一块渐变色的铜镜。
扶着围栏远眺,还能发现一道小而深的浅水湾,那是隔在珍珠岛与菩提伽耶岛(Bodgaya)之间深约25米,直径约6.5公里的潟湖。在250万年前,它是喷发的古火山的火山口,沧海桑田的变幻,火山口早已被海水淹没,成为如今美丽壮观的潟湖。细看之下,潟湖的南端,火山口的边缘处还藏着大片的珊瑚礁。
海上最后的游牧民族
在仙本那浩瀚的海域里,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在此栖息,他们无国籍、无身份,终年在海上漂泊,居无定所,也不曾踏上陆地,浩瀚的海洋便是他们的家,这一支族群便是巴瑶族(Bajau Laut)。邦邦岛、马步岛、珍珠岛都曾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在仙本那各岛的海域间游荡和栖息。
巴瑶(Bajau)是“海上之民”的意思,这个古老的海上游牧民族常被誉为“海上吉普赛人”。巴瑶族的祖先是被流放的原住民,因长期被禁止踏进陆地,而选择栖居于辽阔的大海中,宁愿从不踏足陆地,他们也不会离开海洋。
部分巴瑶人以船为家,一艘简易的木舟里巴船(lepa-lepa)便是生活的全部。船只既是他们出海打鱼的交通工具,也是栖居海上的港湾,承载着一家人的衣食住行。而如今,更多的巴瑶人则选择在浅礁处以木桩、茅草搭起简易高脚屋,远远看去,零星散落在海上的高脚屋仿佛悬在半空中。简陋、狭窄、拥挤的木屋是一家数十口巴瑶人的安身之所,是他们漂泊大海的唯一归途。
在以海为生的数百年岁月里,巴瑶人早就与海共存了,他们延续着祖先遗留的传统生活方式,潜入深海,捕捞鱼获。未曾学会走路的巴瑶人就先学会了潜水,依赖着这片大海所赐予的恩泽而生。
在仙本那的早晨,常能看到巴瑶人划着木船前往深海捕鱼。他们是天生的潜水高手,只带着自制的护目镜和鱼叉便能潜入30米深的海里,寻找深海海鲜。为了潜入更深的海底,在他们还是孩童的时候,便要用尖锐的刺针刺穿耳鼓膜,以减少下潜时压力带来的痛苦,因此,晚年时期的巴瑶人听力也比常人更为弱些。
巴瑶妇女们则摇着里巴船,载着捕捞而来的新鲜鱼获,前往码头或者水上集市售卖,与当地人或者游客换取淡水、鸡蛋等生活物资。孩子们则在船上嬉戏游玩,在船只间跳跃或者潜入大海。
巴瑶族还有一个传统,男子倘若要成家,必先拥有一艘属于自己的里巴船,这样才有资格迎娶心爱的姑娘。里巴船对于巴瑶人而言,犹如手足一般重要,为了表达对赖以生存的里巴船的敬意与海洋的敬畏之情,每年4月中下旬,仙本那巴瑶族便要举行盛大的彩船节(Regatta Lepa)以示庆祝。
4月的仙本那,总能看见色彩缤纷的彩船在辽阔的海域中争奇斗艳。渔民们费尽心思装扮船只,将点缀着浪花、鱼群图案的五彩旗帜悬挂在里巴船上,以期在“最美彩船”的评比中拔得头筹。
伴随着紧张刺激的赛船比赛,巴瑶人在最大的那艘船上跳着他们的民族舞蹈,唱着巴瑶族的歌谣,歌声如史诗般悠长深厚,讲述着巴瑶先祖摇着里巴船在大海漂泊时的所见所闻。他们以歌声与舞蹈来传达对里巴船的感恩、海洋的敬畏以及出海平安顺遂、收获满舱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