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敏 唐艺
随着工业设计在中国—东盟合作中的热度不断上升,双方都迫切需要一个务实的平台,为中国—东盟各方探讨工业设计合作模式、把握新机遇提供良好契机。2021年12月,第四届中国—东盟工业设计与创新论坛暨第二届“金紫荆杯”中国—东盟工业设计大赛颁奖仪式在中国广西柳州顺利召开,恰逢其时地为中国—东盟提供了合作平台。
此次论坛邀请了国际、国内的领导和嘉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以“助力共建中国—东盟区域科创中心”为主题,共同探讨了工业设计发展的无限可能。此次论坛和大赛有哪些亮点?通过参加相关活动,各方有哪些收获?展望未来,大家對论坛和大赛的发展又有着怎样的期待?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通过与嘉宾们在论坛内外的对话,找到了答案。
搭建平台,带活产业链
工业设计旨在创新、促进商业成功,进一步推进更好质量的生活,作为创新链的起点,应该被更多人注意到。浪尖设计集团战略发展中心总经理孟剑在论坛上提到,在工业设计的产业化发展上,尤其是搭建工业设计的全产业链平台上,有6个方面需要注意,包括:设计、转化率、产教融合、产研融合、产业融合和产城结合,这些都是工业设计必不可少的因素。
“此次论坛以结合大赛的形式呈现,不但让更多设计作品被看到,同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企业、学校提供信息互通的通道,为中国—东盟的工业设计赋能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孟剑说,“通过此次大赛,更多优秀的设计单位和人才被挖掘,推动了‘产教融合’,以进一步发展广西制造业,助力标杆产品培养,促进优质项目落地广西,全面提升了广西面向国内和东盟市场的影响力。”
孟剑在提到“产城融合”时表示,工业设计作为一个抓手,尽管思维可以不受局限地在广袤的太空遨游,但是我们的肉体还在原子时代,我们需要物理空间把所有的资源和要素进行衔接,改变以前被动性的服务,变成平的、生态的、链条式的服务,这样的话整个系统的协调和高效就能实现了。此次论坛在聚焦工业设计的同时,进一步整合工业产业资源,让工业设计这条“链”更结实、更紧密,给予了国内外企业一个创造工业发展合作共赢的空间。
“论坛+大赛”:开放的视野,开放的合作
“我觉得‘金紫荆杯’中国—东盟工业设计大赛非常有意义,这个比赛起点非常高,是一个国际性的比赛,它广泛契合多方需求,组建开放式的设计创新网络。这种开放式的设计创新网络包括国际、国内两个视野,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广东省五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王汉友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和东盟的合作自建立以来,就紧密不可分割,在工业领域,更是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
据王汉友介绍,五邑大学按照新工科的理念进行工业设计领域人才的培养,试验产业的新业态、OBE理念。OBE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一个理念。“对于五邑大学的学生来说,通过参与这样的大赛,他们既能够了解到一些最新的设计资讯,看到产业设计的趋势,也能看到产业设计方面研究的热点和着力点。”王汉友表示,这次大赛组织得非常周到,既考虑了本地的设计领军人物,也考虑到了外部的设计资源,既邀请了设计方面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也邀请了很多一线实战的设计师,它非常重视跟产业对接。“工业设计的学生既要抬头看路,也要埋头干活。回去之后我会好好组织我们的师生,以后积极参与大赛,为大赛贡献一份绵薄之力。”王汉友这样说道。
浪尖设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罗成也对“论坛+大赛”的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中国—东盟工业设计与创新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多届,始终坚持紧紧围绕现代制造业发展和中国—东盟合作的重点领域,以设计与创新为指引,探索中国和东盟的工业未来,推动中国和东盟工业设计与创新交流的机制化建设,是促进学术交流对话和商业项目合作的良好平台,有助于加固中国—东盟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纽带。
美好愿景,未来可期
国际和国内相结合的模式是本次论坛、大赛的一大亮点。实际上,自论坛举办以来,东盟国家就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论坛平台寻求更多的合作机遇。
“从2018年开始,中国—东盟工业设计与创新论坛已经在中国柳州成功举办了4届,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中国—东盟工业设计创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通过论坛平台,泰国在工业设计领域得到了很多灵感和收获。在未来,泰国将进一步利用好论坛平台,加深泰中两国在工业产业设计领域的合作。”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阿卡蓬·因库尔对论坛的举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而在论坛的推动下,许多产业和设计人才得以对接,加速推进中国—东盟工业产业合作由“工业制造”到“工业创造”的转变。展望未来,参加论坛的嘉宾对中国—东盟工业设计合作及论坛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美好愿景与积极建议。
“我们谈中国—东盟的合作,其实双方的文化是比较相近的,所以我认为未来双方在开展工业设计与创新合作时,应该抓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交叉’,一个是‘文化’,这需要我们开拓学生们的国际化视野,关注文化间的交叉,包括‘引进来’‘走出去’。我们希望有综合的机制和综合的资源,培养出综合的人才,再用人才的优势赋能创新。”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系主任李卓这样说道。
罗成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则表示,论坛和大赛的组织和承办,可以深入挖掘中国—东盟在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互补优势,由政府和企业提出要求,设立专项研究课题,通过“揭榜赛”等方式,招募自组织和专业团队,定向输出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并形成长效机制,将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从而让论坛与大赛的正面效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联系编辑:3134643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