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颗粒剂对玉米蛴螬的田间防效

2022-02-06 01:29吴文山杨婷婷王守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24期
关键词:噻虫胺氯虫蛴螬

周 建,吴文山,费 丹,杨婷婷,王守林

(1.肥西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安徽肥西 231200;2.安徽欣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00)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总称,是地下害虫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为害最重的一大类群[1]。蛴螬主要为害麦类、玉米、高粱、薯类、豆类、花生、棉花、蔬菜、甜菜、甘蔗等大田作物,或取食萌发的种子和嫩根,或咬断麦苗根茎,咬断处切口整齐,或直接咬食花生嫩果和马铃薯、甘薯、甜菜的块茎和块根,也为害果树、林木的幼苗以及牧场和草坪的草类根部。蛴螬对农作物的为害既造成减产,又因产生的虫孔容易引起病菌的侵染和进一步的间接为害。成虫大多食害果树、林木和作物的叶片,也会造成损失。

在长江中下游旱作地区及黄淮海地区,为害较重的是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parallelaMotschulsky ) 、铜绿丽金龟(AnomalacorpulentaMotschulsky )和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oblita(Faldermann)][2-4]。蛴螬类害虫的防治,采取播种期防治和作物生长期防治相结合、防治成虫和防治幼虫相结合的策略。除轮作、深耕等农业防治、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治外,化学防治仍是主要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有播种期土壤处理、药剂拌种、作物生长期防治等。笔者选取几种常见颗粒剂,研究其对玉米蛴螬的田间防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试验作物。玉米,新安5号,为当地主栽品种;于2021年6月8日穴施点播播种,株距40 cm,行距60 cm,约45 000株/hm2。

1.1.2试验对象。蛴螬(混合种群),含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parallelaMotschulsky) 、铜绿丽金龟(AnomalacorpulentaMotschulsky)和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oblita(Faldermann)]。

1.1.3试验药剂。1%氯虫·噻虫胺颗粒剂(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0.1%噻虫胺颗粒剂(河南金田地农化有限责任公司),3%辛硫磷颗粒剂(乐山新路化工有限公司),0.6%氯虫苯·氟氯氰颗粒剂(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1.2 试验地概况试验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严店乡西郑岗村进行,该地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5.7 ℃,年均降水量约1 000 mm;土壤为潴育型黄白土沙泥田,有机质含量17.57 g/kg,全氮1 g/kg,有效磷13.9 mg/kg,速效钾185 mg/kg,pH 5.83。

1.3 试验方法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次,2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为70 m2(表1)。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Table 1 Test design of tested pesticides

在玉米播种前,按处理剂量将药剂与少量细土混匀(用细土量450 kg/hm2),撒施于种植穴中,及时播种覆土后并适量浇水。

1.4 调查项目与方法

1.4.1调查时间。第1次调查,玉米出苗率调查,从出苗期(2021年6月14日)到齐苗期(2021年6月17日)每天调查1次;第2次调查,于玉米播种出苗后的定苗前(2021年6月27日),调查死苗情况,计算保株效果;第3次调查,玉米定苗后30 d(2021年7月26日)调查1次,调查幼虫虫口数,计算防虫效果[5-7]。

1.4.2调查方法。出苗率:播种时在各个处理的每一小区选择一行进行行间人工开沟,均匀撒播100粒种子,作为调查出苗率的处理。以定量播种区50%玉米出苗时间为出苗期,记载出苗期到齐苗期之间每天的出苗数。

作物受害情况: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15穴,共调查75穴玉米,分别记录总株数和受害株数[7-8]。

虫口密度:挖土取样调查,每小区内“Z”字型5点取样,每点50 cm×50 cm×30 cm,记录全部活蛴螬数[9-10]。

1.4.3药效计算方法。采用下列公式计算防治效果,并对计算结果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防效百分比数据采用反正弦平方根转换,多重比较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公式:

2 结果与分析

2.1 几种颗粒剂对玉米蛴螬的田间防治效果由表2可知,不同供试药剂各浓度处理的出苗率与空白对照的出苗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供试药剂对出苗率无影响。

表2 几种颗粒剂对玉米蛴螬的田间防治效果Table 2 Field control effect of several granules on corn grub

从玉米定苗前植株被害率的防效来看,1%氯虫·噻虫胺颗粒剂(制剂用量37 500 g/hm2)、1%氯虫·噻虫胺颗粒剂(制剂用量45 000 g/hm2)、0.1%噻虫胺颗粒剂(制剂用量600 000 g/hm2)、3%辛硫磷颗粒剂(制剂用量60 000 g/hm2)、0.6%氯虫苯·氟氯氰颗粒剂(制剂用量37 500 g/hm2)的防效分别为88.63 %、93.47%、86.09 %、89.65%和79.45 %。其中1%氯虫·噻虫胺颗粒剂和3%辛硫磷颗粒剂的防效较好,三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极显著高于0.6%氯虫苯·氟氯氰颗粒剂的防效(P<0.01);0.1%噻虫胺颗粒剂的防效一般,极显著低于1%氯虫·噻虫胺颗粒剂(制剂用量45 000 g/hm2)的防效(P<0.01)、显著高于0.6%氯虫苯·氟氯氰颗粒剂的防效(P<0.05)、低于1%氯虫·噻虫胺颗粒剂(制剂用量37 500 g/hm2)和3%辛硫磷颗粒剂(制剂用量60 000 g/hm2)的防效,但其与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

从玉米蛴螬幼虫的防效来看,1%氯虫·噻虫胺颗粒剂(制剂用量37 500 g/hm2)、1%氯虫·噻虫胺颗粒剂(制剂用量45 000 g/hm2)、0.1%噻虫胺颗粒剂(制剂用量600 000 g/hm2)、3%辛硫磷颗粒剂(制剂用量60 000 g/hm2)、0.6%氯虫苯·氟氯氰颗粒剂(制剂用量37 500 g/hm2)的防效分别为86.46%、91.77 %、81.15 %、88.96 %和72.92 %。其中1%氯虫·噻虫胺颗粒剂(制剂用量37 500 g/hm2)、1%氯虫·噻虫胺颗粒剂(制剂用量45 000 g/hm2)和3%辛硫磷颗粒剂的防效之间无显著差异,1%氯虫·噻虫胺颗粒剂(制剂用量45 000 g/hm2)和3%辛硫磷颗粒剂的防效极显著高于0.6%氯虫苯·氟氯氰颗粒剂的防效(P<0.01),1%氯虫·噻虫胺颗粒剂(制剂用量37 500 g/hm2)显著高于0.6%氯虫苯·氟氯氰颗粒剂的防效(P<0.05);0.1%噻虫胺颗粒剂的防效显著低于1%氯虫·噻虫胺颗粒剂(制剂用量45 000 g/hm2)的防效(P<0.05),低于1%氯虫·噻虫胺颗粒剂(制剂用量37 500 g/hm2)和3%辛硫磷颗粒剂的防效,高于0.6%氯虫苯·氟氯氰颗粒剂的防效,但其与后三者两两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2.2 安全性及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药后观察,各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相比,玉米出苗及生长正常,无药害产生,表明试验药剂对玉米出苗及生长安全。未观察到供试药剂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试验期间发现有步甲、蚯蚓等,未观察到供试药剂对有益天敌等有杀伤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比较市面上常用的防治玉米蛴螬的颗粒剂发现,1%氯虫·噻虫胺颗粒剂和3%辛硫磷颗粒剂是防治玉米蛴螬的较好药剂。

进一步分析它们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可以看出,1%氯虫·噻虫胺颗粒剂中的氯虫苯甲酰胺属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高效激活昆虫体内的鱼尼丁(肌肉)受体,过度释放细胞内贮存的钙离子,引起肌肉调节衰弱、麻痹直至最后瘫痪死亡,害虫呈停止取食、活力消失、回吐和肌肉麻痹等中毒症状,最终导致死亡;氯虫苯甲酰胺的主要作用方式为胃毒,同时具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和渗透性,具有作用速度快和持效期长的特点[11-12]。噻虫胺属第2代烟碱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与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对受体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阻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与受体结合,导致害虫出现萎靡后而死亡;噻虫胺的作用方式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13-14]。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胺2种药剂的作用机理存在差异,复配制剂在减少用药量、提高防效的同时,能有效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辛硫磷是一种高效低毒有机磷杀虫剂,以触杀和胃毒为主,无内吸作用。该药施入土中,其残效期很长,可达1~2个月,适合于防治地下害虫,特别是对花生、玉米、小麦的蛴螬、蝼蛄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5]。 1%氯虫·噻虫胺颗粒剂和3%辛硫磷颗粒剂这2种颗粒剂对玉米蛴螬均有很好的防效,且持效期较长,可以轮换使用以减缓抗性产生,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猜你喜欢
噻虫胺氯虫蛴螬
干旱区冷季型草坪蛴螬虫窝诊断与防治
不同剂型噻虫胺对柑桔木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冬枣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35%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蛴螬危害蓝莓的识别方法、危害期及防治措施
噻虫胺研究开发进展综述
利用热激活过硫酸钾技术降解噻虫胺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棉铃虫药效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玉米穗期害虫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