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华 王婷玉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长春 130051)
传统的审计模式是“瀑布审计”,主要以风险为导向,严格按照审计计划完成各个阶段的工作。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而且不能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由于每个阶段必须严格按自上而下的线性顺序实施,会出现审计结果推迟公布、当期报告完成后不能及时获取下一步工作计划、对审计中发现问题的事实认定存在分歧以及项目延期等问题。敏捷方法最早来源于软件工程领域,是一组基于迭代开发的方法,它融合了敏捷软件开发中可借鉴的观点、原则和实践方法,包括迭代规划、增量迭代、文档合理化、与利益相关者的密切协作、产品的迭代发布及优先事项等关键的软件开发要素。虽然敏捷软件开发的范畴有多种方法,但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Scrum框架,且使用Scrum框架是管理各类项目(包括内部审计项目)的一个长期发展趋势。敏捷审计是通过审计自行组织或是与其他团队的协作实现审计需求,有些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宏观层面的思维模式,有助于内部审计部门优化审计流程,降低成本,及时提供最新洞见,以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有些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具体、明确的内部审计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能不断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实际需求。
任何组织形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组织的风险状况也会发生变化,同时市场、技术及监管要求的变化都可能导致风险的转移,需要通过灵活的处理方式,在短时间内灵活地处理这些风险。对于大多审计团队而言,成功转型是首要的议题。在从传统的“瀑布审计”成功转向敏捷审计之前,最重要的是了解“瀑布审计”、敏捷审计的主要特征。“瀑布审计”是将项目划分为N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都以前一阶段工作为基础,实施过程类似逐级向下的瀑布;而敏捷审计建立在“敏捷原则”之上,将工作建立在周期增量、文档需求以及经常性地向利益相关方进行报告的基础上。
一是过程直观。审计计划中会明确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过程等,内容比较明确且容易被理解。二是应用广泛。这种审计方法是当前内部审计的主要方式,是使用最多且行之有效的主要审计方法,被多数审计团队认可。三是技术支撑强。这种传统方法因被广泛采用,且使用时间长,出现了一系列与其配套的审计软件系统,为审计工作提供便利。
一是模式僵化。采用自上而下的线性顺序,一个审计阶段必须在前一审计阶段完成后方可开展下一步审计工作,不够灵活。二是被审单位参与率低。内部审计组工作的独立性比较强,基本是长时间、独立完成审计任务,审计进度不透明,每个阶段的实际审计工作进展存在诸多盲点,不利于审计项目整体进程的把控。三是易产生分歧。审计过程中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频率较低,双方对最终审计意见有可能存在分歧。
1.关注价值而非审计目标。传统的审计流程侧重于在制定计划时确定审计目标,而敏捷审计则侧重于审计工作的最终价值。当审计的最终结论与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和战略达成一致时,则可达到利益相关方的预期价值。2.提高工作效率。内部审计职能与多数组织一样都面临资源浪费的挑战,而敏捷审计可减少精力浪费,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简单化是敏捷审计的关键要素,审计过程会精简多余文档,从而优化审计流程。同时敏捷审计的时间性强,审计过程中规定了固定的工作周期,内部审计人员在限定时间的冲刺阶段内完成一系列明确的工作任务,通过确认过程加快审计项目节奏。3.建立优化的审计关系。在敏捷审计中,审计组高度重视与被审单位的协作关系,被审计单位参与度高,是项目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更良好的协作关系,被审单位可提供有建设性的反馈资料,缩小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分歧。4.实现审计项目利益相关方的预期。传统内审服务要按照完全固定的工作流程操作,当审计服务无法满足利益相关方的预期时,利益相关方则会通过其它途径来实现。而敏捷内部审计能满足不同的利益需求,审计人员通过不断强化自身审计经验,为利益相关者提供解决方案。5.更关注核心风险。敏捷审计项目冲刺的迭代性质允许审计将重点放在关键风险点和容易发生差错的业务领域。数据分析是敏捷审计中的关键,有助于简化审计流程,比如某一方面存在高风险的违规行为,则没有必要以相同的方式对各个方面进行审计。在早期的审计周期中发现的可疑线索都将添加到风险列表中,这些问题可以在后期的审计周期中统一分析解决。
一是初期阶段。敏捷审计的初期阶段主要是审计项目的计划阶段,敏捷审计小组与审计项目的主要利益相关方相互合作,共同研究确定审计项目。敏捷审计的计划与传统审计项目的计划阶段相比,主要区别是计划的详细程度。传统模式下的审计计划十分详细,且一经确定基本不再发生变化;而敏捷内部审计初始计划主要是确定审计项目的最终价值,确定项目的审计范围、最终目标、可能存在的问题、指导计划、测试和报告重点可调整范围,审计初期并不制定固定的审计规划,而是在审计项目的每个工作周期内制定详细计划,在目标明确且审计资源到位的情况下,不断维护更新审计待办事项列表,计划本身会考虑各种因素的变化情况,因此审计程序的执行更加容易适应新变化。
二是中间阶段。敏捷审计项目的中间阶段是连续的工作周期,反映的是传统审计模式的现场审计阶段,但与传统审计相比有实质性的差别。敏捷审计每个迭代周期都明确了当前周期的工作目标、风险的等级及测试程序等。每个迭代周期后会召开周期会议,审计组成员会报告周期内审计结果、审计建议,项目负责人能够快速了解风险及相关活动,并在应对风险时得到有效帮助。审计小组同时利用周期会议,与其他利益相关方讨论意见,使得与审计相关的各方均了解审计的进展情况,减少了分歧,尤其是在就问题进行交涉时产生的分歧。敏捷审计的报告是递增式报告,周期会议就是审计报告积累的过程,通过每次的周期会议报告汇总为最终可操作性的报告。因在审计各个周期内已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有效沟通,促进审计结果达成一致的同时,被审计单位可同时开始制定整改措施或整改计划。回顾会议是每个周期中最后一项工作,审计组成员都要在会议上评估自己在周期中的表现,并及时总结经验,从而更高效完成后续的工作,有助于审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当一个周期结束时,新的迭代又开始规划,之前任何未完成的工作都将作为下一个周期的待办事项,在下一个周期中进行办理。
三是结束阶段。敏捷审计结束阶段包括最终报告和审计项目的总结。最终报告是在整个敏捷内部审计项目的全部周期中汇总报告,报告的格式和上报过程是有具体规定的。与传统的内部审计程序一样,敏捷审计也将印发最后的书面审计报告,包括向领导层进行汇报,及领导层对报告进行批示,审计小组将依据程序进行审计总结并完成审计。
一是探索建立风险研究的敏捷审计模式。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事业的迅速发展,人民银行的内部审计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在“应审尽审”的原则下,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信息安全管理等内容已逐步成为内审工作的重点。但人民银行目前存在审计资源有限,审计计划覆盖率不高、不同业务单元审计发现问题重复、新业务风险发现滞后等问题,致使审计效果、审计质量不够理想。建议人民银行探索建立业务风险驱动的敏捷审计模式,通过思维模式和工作流程的调整统一,利用敏捷内部审计框架指引内部审计人员集中时间和精力,重点攻克对于实施战略和实现目标影响最大的问题、挑战和风险。对新风险及时响应、主动全面掌控,精简常规确认工作,优化审计资源的使用,缩短审计周期,提升效率。
二是建立审计与业务深度融合发展的理念。增强内部审计的协作性而不是独立性,审计部门要基于“审计+业务融合发展”设立审计项目,通过线上提供给被审计单位审计线索,要求其根据线索进行自查反馈,要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及时与利相关方召开阶段会议,通过阶段会议让各方均了解审计的进展情况,减少最后意见交换环节的分歧,同时也让项目负责人及时了解审计项目的进程情况及出现的问题;同时对审计资源进行灵活配置,常规项目采取下查一级或自查方式开展,对于重点大型项目聘请专业人员参与审计支持。
三是提升审计人员的数字化审计能力。 敏捷内部审计是一种新型的思维模式,审计组要更加关注利益相关方的需求,缩短审计周期,提出最新见解,减少精力浪费,提升工作效率。人民银行可参考相应做法,通过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实现业务与分析技术相融合,推动审计人员更新理念、拓展思路,不断提升审计人员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