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1]。加强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一生的必修课,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而“知行合一”是广大党员同志需从“心学”中汲取的最大智慧,也成为党性修养的必修课。
(一)理论基石:“知行合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修养的题中应有之义。“党性”,就是一个政党的根本属性,是它所独有的先进之处,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它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有属性。在《共产党宣言》中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比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优越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2]”。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明确论述共产党独特的先进性品质,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党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党性就从理论与实践即“知”与“行”两个方面作出了规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共产党的早期成员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党性理论,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对党性理论进行了新的认识和发展。由于党员同志的出身不同,先前接受的教育和思想也不同,很多同志还不能主动地用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来武装头脑。毛泽东非常重视党员同志的思想问题,将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在党内开展了多次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他多次强调党性问题,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他坚决抵制以主观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他认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就是党性。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号召全党“坚决反对和彻底肃清旧社会在教育和学习中遗留给我们的最大祸害之一——理论和实际的脱离”[3],要警惕国民党反动派熟读“三民主义”却鱼肉百姓的知行脱节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性教育,深度开展“两学一做”系列活动,这一举措也恰恰契合了“知行合一”的修身思想。
(二)文化渊源:党性修养的内容承继了包括知行合一在内的儒家理想人格。在中国古代,形成了很多修身养性之法,各家各派对于理想人格的界定也有所不同。其中儒家的理想人格最具代表性,对后世的影响也最为深远。儒家主张“内圣外王”,这一“成圣”的追求,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到明朝后叶的王阳明都一以贯之。“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认为衡量一个人的品德不能只听他说了什么,更应该去看他做了什么。一个人格完善、品德高尚的人,他的“行”与“言”是相符的。“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有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4],王阳明将知行看作一个本体,而想要成为儒家所说的圣人,必然是要首先成为一个知行合一的人。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不论是在思想境界、品德修为还是实践能力、工作作风方面都应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应是起着表率作用的示范者。这也正是党员党性修养的体现。毛泽东同志在党性修养方面也主张知行统一,他在《实践论》中指出不仅要改造客观世界和自己的主观世界,还要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很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党治国的精神养料,他在教育、党建、外交等多个领域借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对这一中国传统理想人格作出了新的阐释,使其成为资政育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现实逻辑:新时代永葆党员干部的先进与纯洁需从“知”与“行”着力。在2020年我国如期完成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了全面小康,拥有了更高的生活水平,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也已经十分稳固。长期的执政和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让一些新一代的党员同志们忘记了老一辈的革命家传承下来的优良作风,放松了对于自身党性的修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百年的历史洪流中越挫越勇、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都是由于一直注重自我革命,不断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壮大成熟。新的时代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能否抓住发展机遇应对重重挑战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要时时刻刻抓好自身建设,不断修炼党性,灵活应对新形势的种种不确定性,确保在复杂多变的时代洪流中始终站稳脚跟成为人民值得依靠的主心骨。在新的执政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员要想保持先进和纯洁,要在“知”与“行”两方面下功夫。“知”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行”要躬行实践,在经事历练中不断磨练自身党性。“知行合一”就是“知”与“行”并进,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以守初心的坚定信念激发为人民办实事的行动自觉,回归党员干部的知行本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部署下,从严治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多数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党内更加风清气正,社会风气也在上扬,但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知行不一的失范行为。对少数党员干部的不妥行为进行审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而不行的“不作为”。有些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了各种党员培训,学习了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却从来想不到调动脑子里的知识去指导实践,将“知”与“行”完全看作是“两张皮”。“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5]”在王阳明看来这是“知”的程度不够造成的,有“知”却不去“行”和无“知”没有分别。只有将理论知识真正弄懂了才能有自觉、持久的行动。只会高谈阔论的党员干部崇尚的是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这是党性观念退化和理想信念缺失的表现。
(二)不知而行的“乱作为”。部分党员干部在开展工作时存在明显的经验主义倾向。这些党员干部在工作开展前没有深入调查研究、做好科学的规划就盲目的大搞特搞,做出偏颇的决策,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点在农村房屋拆迁工作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有些地区没有规划好村民的安置问题就把整个村子的房子推倒,导致村民无家可归。这种“乱作为”的现象是主观主义、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表现。
(三)知行相悖的“假作为”。近年来,有些地方出现了政府大搞“形象工程”,做表面功夫的现象。在切实关系到人民利益的问题上却拖拖沓沓,迟迟不能落实。有些干部在安排工作时教育下属一定要廉洁自律,自己却知法犯法,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疯狂敛财。这种欺上瞒下、阳奉阴违的作风既是对党的不忠,更是对人民的不忠,严重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态。
对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的知行关系上的失范行为进行审视,发现这种现象存在的深层动因大多源自于这些党员干部自身。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纵深化的形势下,党员培训、党性教育、党史学习等活动定期开展,大多数党员对党忠诚、敢于担当、一心为民,以前那种办事拖沓、“踢皮球”的现象也已经基本肃清。少数党员的失范行为是信念动摇、信仰缺失、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的表现。这些党员干部在长期的工作中,忽视了党性修养而出现了思想滑坡、行动迟缓的现象。在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有些党员干部害怕被问责而不敢作为,在其位不谋其政,缺乏信念和进取心,只想安然无恙的保住自己的现有地位。缺乏正确的认知是这些党员干部为官心术不正的根本原因。没有正确的认知就无法形成应然的行动。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始终把人民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自己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
(一)以知促行不断出真知。以知促行,即用正确的认知去激发理性的行动,“知”与“行”为一体的两面,有了正确、深刻的认知必然就会带来应然的行动。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这种“知”既体现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也体现为良好的理论素养。
1.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要靠灌输才能进入中共党员的头脑。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会凭空而来,要先去学习科学的指导思想,产生认同,才能去信仰。真学马克思主义是每一个党员的首要任务,党员首先要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才有可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学习马克思主义最好的方法是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体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真学马克思主义要做到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解释和解决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实用性,不断用中国的实际丰富马克思主义。真信建立在真学的基础之上。在真学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才会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伟力,才会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广大党员干部要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筑牢理想信念之基,避免沦为胸无大志的“缺钙性”干部。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保证党性的不变质、不动摇。
2.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6]”,广大党员干部要重视自己的理论修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学习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思想和观点,深入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常学常新要求党员干部要将学习常态化,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拓展思想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理论的正确是实践成功的前提,理论素养的提升也会带动党员干部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理论修养是党性修养的前提和基础。政治定力、政治敏锐性的提升需要广博的理论知识来涵养。“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起点。[7]”邓小平告诫党员同志们,党的变质是从不学习开始的。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才能甄别错误的思潮和观点,始终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保证党性的纯洁。
(二)以行求知不断求真行。以行求知即从实践中获得真理,要想弄清事物的本质,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中国共产党人要从为民办实事的实践中不断铭记自己的初心,要从自我革命的实践中不断修炼品行,提高政治素养。
1.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初心和使命不是嘴上说得出,而是心里记得住,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坚守人民立场,牢记为谁服务的问题。“学”与“思”要求党员干部学思结合,注重总结归纳避免陷入迷惘,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精加工,真正内化为自己高尚的品格和觉悟。践悟要求党员干部从实践中体悟,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只有牢记初心使命才能不断推进自我革命,不断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发展自己。不断磨炼党性就是为了保证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如一、不忘初心。党员干部要牢牢铭记自己拥有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人民,“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要不断砥砺“为民”的初心。
2.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党性修养的提升非一日之功,要在不停的反思和自我批评中不断锤炼。“修身”、“齐家”而后才能“治国”、“平天下”,自身良知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治国理政。之所以需要不断的修炼自我,是因为党性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升,反而可能会随着职位的升迁、人脉关系的复杂而面临更多的诱惑,更容易导致党员干部的意志的不坚定而落入贪腐的陷阱。细照就是党员干部要参照党章党规党纪不断检查自己的行为,发现不足,应及时改正。笃行就是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慎独自律,见贤思齐,补齐短板,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定力。不断修炼自我是党性修养的基本途径。党员素质的提升非一日之功,需要在事上多磨练,反复的锤炼才能得到党性的提升。
(三)知行合一始终做表率。中共党员的党性体现在它的先进性上,党的先进性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党性应体现在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中,贯彻到党的所有执政活动中。
党员干部要强化角色意识,低调务实、少说多干,全力以赴推动工作落实和事业发展,决不能脱离实际,做表面文章。知行合一要求党员干部从理论学习中提高主动担当的自觉和决心,从实践磨练中炼就过硬的担当本领。党员干部要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主动担当作为是党性的直接表现和衡量标准。领导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知行合一的先行者,要始终敢为人先,走在前列。党员干部要把握好“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这三个环节,用实际行动体现党员先进性、先锋性。
中国古代的“知行合一”思想历久弥新,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修炼党性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成为党性修养的必修课。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想永葆先进和纯洁,必须要从“知”与“行”两方面入手不断修炼党性,提升理论素养,炼就过硬的实践能力,并且不断反思、不断检验、不断修正自己,始终做“知行合一”的人民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