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

2022-02-06 17:05王萍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2年14期
关键词:部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

◎王萍

引言:

自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基于信息技术的产业在商业领域发展速度急剧提升,背后源于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突破性地解决了人工管理模式存在的低效率、低质量的问题。随着目前国内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方式和发展理念产生了十分巨大的转变,信息技术功能在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渗透并发挥极大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信息化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因而在部分工作环节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在数据处理和制度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改进工作,需要国有企业在该方面投入一定精力进行改进。

一、企业信息化理论分析

(一)企业信息化概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工作中的一种管理模式,比如企业的财务管理、业务管理、资产管理、人力管理等方面。企业信息化的优势在于,应用不同信息网络,高效率实现对海量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使其成为对企业竞争和发展有用的信息资源,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内部动态化管理,促进企业对内部资源合理配置,降低企业沟通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企业信息化意义

企业信息化意义大致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战略规划。企业通过信息化管理,高效处理数据信息,有利于促进战略方针的落地执行。第二,业务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必然要建立信息平台,因此企业可借助信息管理平台,集中资源发展自身优势产业,并将该优势进一步扩大。第三,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有一项重要要素即是信息沟通,而企业信息化管理无疑为沟通提供便捷有效的工具,并且在内部控制过程中,还可通过信息系统了解各部门的工作进展,实现了工作执行的全程监督。

(三)企业信息化实现路径

企业信息化并非一蹴而就,也需要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一过程可视为系统化工程。第一,完善自身管理理念,将信息化融入企业文化当中,管理层和执行人员要认可信息化转型。第二,构建信息网络平台,依托信息技术和统一平台来逐步实现企业转型工作。第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企业人才是工作进行的关键,这一点无需赘述。第四,足够资源支持,无论是人才引进还是系统设备购买,都需要资金支持,企业应当通过预算管理来合理规划信息化建设。

二、企业财务信息化理论分析

(一)企业财务信息化概念

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本质是基于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进行创新,该创新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之上,并将企业系统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全方位融合,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企业财务信息化意义

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的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而以上环节则与企业稳定运营和长远发展密不可分,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属于当前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由此企业需要进一步通过信息化手段,确保企业在各个环节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因决策失误带来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信息化实现路径

企业财务信息化可从四方面做起。第一,企业要重视财务成本管理,以成本管理为核心构建内部管理体系,以此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通过财务数据分析结果来指导业务工作,尽可能提高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打破沟通壁垒。第二,引进管理理念和方法,企业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借鉴的过程,只有跟随环境不断改变,才能赢得长远发展的机遇。第三,构建内部体系,内控体系是以信息系统为工具,以财务数据为依据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第四,权限管控,企业根据权利层级将信息系统权限分为三个层级,不同身份拥有不同层级的访问权限,企业关键核心数据在调用和修改时,都需要向高层领导进行申请。

三、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责任不清

企业任何工作开展都需要企业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范围进行合理划分,在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归属之后,为企业落实决策方案提供保障,因此管理责任不清必然会导致企业管理秩序混乱,不利于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第一,一些国有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相关部门只对自身的工作需求明确,并不清楚自身部门在整个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因而工作的职责和权限也无从谈起,导致出现各部门责任不清,甚至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第二,由于一些国有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经验不足,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出于实际工作的需要,企业构建了单独的信息建设部门,但是该部门与其他部门比如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等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各部门在具体职责和工作分工方面未取得一个明确的共识。第三,国有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存在一定区别,各部门为了便于数据统计,依照本部门的数据特征制定各自的统计标准和方法,虽然有利于提高本部门的工作效率,但是在企业系统传输调用这些数据时,就因数据格式等原因导致数据对接发生错误。

(二)数据冗余度高

当前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时,过于依赖信息系统的功能作用,对功能的合理开发还存在一定不足。国有企业在处理日常数据信息时,并没有对数据信息的收集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各部门只是负责将自身部门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传输,但是问题在于同一类型的数据信息有多个源头,因此当所有部门提交数据信息时,企业信息系统中就会出现大量重复的信息内容。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在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工作时,并没有采用统一的开发规格,企业引进的设备和上线时间也不一致,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成为一个独立系统,数据在转换传输时缺乏统一标准,使得企业需要更多存储空间。

(三)数据融合率低

国有企业数据融合率低也是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第一,国有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工作时,是由企业的业务部门牵头负责,由于企业部门只对业务内容了解,因此对于财务管理以及其他领域的工作内容不够重视,因此企业各部门的信息数据融合度较低,难以进行整合汇总。第二,除了工作人员的疏忽之外,企业的设备也存在一定问题,国有企业引进的系统包括管理平台、ERP 系统以及员工报销系统等,由于企业对该系统的功能了解不足,因此在构建信息管理流程时,未能有效将以上系统的功能进行有效衔接,使得数据在系统传输时效率并不高。

(四)数据可靠性弱

数据可靠性弱是指企业数据信息本身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三点。第一,国有企业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质量较低,原因在于企业并未构建相应的数据质量评价体系,使得数据在进入企业信息系统端口时,没有对数据内容的质量进行评估控制,使得一些质量较低的信息流入。第二,国有企业的数据采集通道过多,没有对采集通道进行筛选,而一些数据通道传输的数据内容明显质量较低,但是企业并未认识到这一点,错误地认为数据采集渠道越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越有利,并未顾忌到信息质量的影响。第三,除了源头问题之外,企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也会对数据可靠性产生一定影响,一些工作人员由于对数据专业性了解不足,因此在企业信息端口进行数据整理工作,也会出现分类错误的情况。

(五)数据安全风险大

当前信息技术普及的社会大背景下,数据安全成为当下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是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在数据安全方面没有做好工作,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一些国有企业在构建数据安全体系时,并未将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没有将核心机密数据和一般数据进行分层管理,使得企业数据一旦泄露,将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其原因在于,该企业工作人员由于自身对数据信息内容了解不多,因此误认为所有数据类别一致,缺乏对数据辨别的敏感性。第二,一些企业并未构建完善的信息数据审批制度,即企业部门在调用查询核心数据信息时,企业中央部门并未对信息调用进行严格审批,使得部分重要数据随意流向各个部门,这也为数据泄露带来了风险。

四、优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人员管理责任

明确人员管理责任是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企业应当明确数据治理角色的职责范围,数据管理人员应当对所有数据的类别进行定义,并且还需要对数据内容依照业务规则添加必要的解释说明,企业业务人员就可依据数据解释说明制定可行的应用流程和确认自身的职责范围,与此同时,企业数据管理人员还需要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规则的合理性,做好日常维护工作。第二,确认数据治理角色。数据安全责任是数据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数据治理工作的职能作用,国有企业需要明确各部门数据信息的管理人员,为企业各部门共享数据信息提供服务,确保所有数据在安全稳定环境下得到高效使用。第三,为了确保以上措施得到落实,企业还需要制定数据治理评价监督体系,该监督评价工作主要是对数据质量、数据流向以及数据治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基于评估结果来得出当前企业的数据治理状况,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完善业务数据规划

完善业务数据规划可分为二个步骤。第一,数据层面规划。源数据的价值对于业务管理工作不言而喻,因此企业构建程序文档时,应当要与业务源数据对应,并以此来生成前台应用系统,在系统升级改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企业制定的数据管理标准,基于安全、高效、经济的原则来完成数据规划工作。第二,关于数据系统层面的设计,企业应当以整体系统运行为出发点,构建数据对接系统程序,为了避免偏差数据对系统操作带来负面效应,企业要严格遵循数据规划标准,从数据命名、编码等角度来做好数据系统的运行设置。此外,数据冗杂是多数企业初次进行信息化管理时容易遇到的问题,因此企业需要在数据传输对接端口做设置筛选功能,避免大量重复数据进入数据管理系统,该筛选指标应当尽可能详细。

(三)建立数据管理标准

第一,国有企业需要建立数据标准,对所有业务数据进行分类记录,并且将其与人力、资金、审计等多个管理环节一一对应,根据不同类别的业务数据,从而制定合理的业务数据标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注意数据分类、数据结构这两个方面,数据分类主要涉及业务范围,而数据结构则是包括企业数据组成子集内容。第二,企业在使用数据过程中,也需要建立执行数据标准,该标准是企业应用数据的标准。一方面企业需要建立数据中心,并在数据中心构建数据分析模型,以此来实现对数据的集成化管理,便于企业对数据信息进行标准化、自动化管理。第三,数据管理不仅涉及数据规划和数据应用,还需要注重数据维护工作,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企业需要注意数据流量增多的同时,做好数据的维护工作,针对新出现的数据需求,制定的数据标准也需要进一步升级,而在此过程中需要数据管理部门负起责任。第四,对数据标准进行考评,由于数据管理标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企业还需要根据数据管理标准的具体实效对标准进行考评,选择科学合理的管理标准,一般企业可制定标准考评制度以及相关考评指标,主要采取定量评价完成考评工作,具体指标有指标缺失率、主数据一致率、公平代码覆盖率等。

(四)构建数据管理体系

数据质量是企业数管理工作的关键,数据质量决定着企业管理层制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一,企业需要确认数据质量要求,该质量要求是基于企业的数据需求,并且要根据已制定的考核指标的验证反馈,来确认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方向,企业各部门都要参与其中,数据所有者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职责也应当在数据管理体系中有所体现,通过人员制度的配合从而实现数据信息的一致性、完整性、时效性以及准确性。第二,基本框架建构完毕之后,企业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当前数据信息质量,数据质量有两个途径,一是大量收集数据,通过提高量来确保质,但是缺点在于筛选工作量较大,并且数据存储压力较大,二是升级系统源数据,从源头加强数据筛选强度。

(五)健全数据安全体系

数据安全与企业风险管理紧密相关,企业健全数据安全体系已是当务之急。第一,企业需要划分数据安全等级,根据安全等级来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可按照数据泄露对企业带来的实质性影响来划分,一般划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等级属于企业的机密内容,一旦泄露就会可能对企业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而最低等级则是表示该部分信息可以进行公开,对企业不会带来威胁。第二,数据访问授权,企业在构建数据管理系统时,要对系统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设置,基于用户身份来确认其访问范围。具体授权规则举例如下,对于公开数据内容,企业员工以及外部人员均可访问,而内部信息则需要企业人员身份,关键信息需要部门领导授权,核心数据需要企业高层或者数据安全授权才能访问。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仍是以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为主要抓手,基于信息建设基础实现信息化的管理转型,十分依赖企业的资源投入,从而确保企业设备、人才储备以及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协调配合,从而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开展起来。虽然财务信息化管理具有加强企业信息沟通和信息收集、自动智能化管理的优势,但是信息化工作的推动也在另一面存在着一定的负面作用,由于企业管理层能够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发展各部门的工作动态,企业的所有运营情况尽在掌握,这无疑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插手各部门工作的便利,使得企业管理工作进一步趋向集权化方向发展,不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但是总体而言信息化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国有企业应当对企业集团的集权效应有所警惕,避免企业管理结构陷入集权陷阱。

猜你喜欢
部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财务管理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