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低碳发展新趋势
——访国际能源转型研究会会长、国际能源论坛原秘书长孙贤胜

2022-02-06 16:49程熙琼孙娜
国际石油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油气石油能源

特约记者 程熙琼,孙娜

编者按:2021年是世界转型之年。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新冠变异病毒反复冲击世界,各国经济在常态化防疫管控下逐步复苏;美国重返《巴黎协定》;更多国家发布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积极探索新的低碳转型道路;国际大石油公司与中国的国家石油公司纷纷迈出转型步伐。国际能源转型研究会会长、国际能源论坛原秘书长孙贤胜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国际政治格局、经济发展与能源利用正在进入转折期,或将发生根本性转变。中国要实现能源平稳过渡和转型,需综合处理经济发展、低碳转型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谋求在转型中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中保持综合平衡。

记者: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两年,世界经济遭受重创。2021年,在病毒变异与经济发展的博弈中,各国努力应对,并逐步进入了常态化防疫。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经济是否会受到影响?

孙贤胜: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升级,在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病毒的冲击下,世界各国开始提高戒备。英国等欧洲国家不得不再一次提升疫情防控等级,中国再次强化口岸管理。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致使全球感染病例超过2亿人,死亡人数超过500万人。全球经济萎缩,尤其是美国、印度、巴西等国经济遭受重创。

尽管如此,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相比,2021年各国经济均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复苏态势,各国已经进入常态化防疫阶段,对病毒的抵御能力和应对经济冲击的措施都在不断升级,各国民众都开始习惯常态化防疫,习惯居家办公、视频会议,疫情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在这样的防控常态化环境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可能面临一定阻力,虽然客观上不利于全球贸易和技术合作,但也将成为达成一种新平衡的契机。同时,我们需要坚信“中国经济离不开世界经济,而世界经济也离不开中国经济”。

记者: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影响着两国的全局利益,也影响着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2021年11月,中美两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COP26)期间发布了联合宣言,这是否意味着中美关系已趋于缓和?您对未来中美关系走向持什么看法?

孙贤胜:2021年中美关系出现一些转变,未来将会是合作与对抗并存。但是,正如基辛格先生所言,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了。过去4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不理智的强硬对华政策,让两国关系降至冰点。2021年拜登总统上台后,中美两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COP26期间发布联合宣言,或预示两国关系从跌宕起伏中逐步走出险境,趋于缓和,有可能成为像上世纪70年代乒乓外交一样的破冰尝试。中美关系的走向,在未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仍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体看,中美关系可以概括为三个“分不开”和两个“不得不”。

首先,从大国关系上看,两国在地缘政治问题方面分不开。中国与美国都是世界政治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最大的国家,在地缘政治问题上,例如伊核、朝核、阿富汗问题等,美国都需要中国协力推进解决。其次,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分不开。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两国均是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的重点国家。美国是累计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累计排放量超过5090亿吨,占全球总量的20.3%;中国是近年来年度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2020年排放量近100亿吨,占世界2020年排放总量的1/4左右。正是因为中美联手,才有了2015年《巴黎协定》的诞生。目前中美也必须通力合作,共同助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再次,两国经贸合作分不开。中国是世界上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美国人的吃、穿、用离不开中国,美国控制通货膨胀也需要中国的帮助。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表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共赢合作对推动世界经济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中复苏具有关键作用。

同时,美国不得不承认中国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实力越来越强大的国家;中国则不得不做好两手准备,以面对来自美国不同时间和不同方向的挑战。另外,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国际深度合作,提升技术水平,增强软实力,沉稳应对挑战。

记者:2021年年初美国重返《巴黎协定》,年末《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发布。您怎么评价这两件大事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促进作用?未来是否会对油气行业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孙贤胜:2021年1月20日,拜登在就任总统首日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将重新加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作为民主党的政治遗产,应对气候变化被视为拜登政府政治和道德的制高点、民主的抓手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气候变化和科学外交不再是美国外交政策讨论中的“附属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现实威胁和听取科学家的建议将是美国内政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美国的回归将会给《巴黎协定》1.5摄氏度目标的达成带来巨大助力。作为世界上政治影响力最大、经济体量最大和技术最先进的国家,美国雄厚的资金支持或技术助力,是世界重大国际事务达成既定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

2021年11月,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2015年的《巴黎协定》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框架,6年后的这次峰会是对这一全球重要外交成果的第一个重大考验。《巴黎协定》提出了未来控制大气温度升高从2摄氏度变为1.5摄氏度的目标,而2021年的《格拉斯哥气候公约》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达成2015年设定的目标。到目前为止,全球有130多个国家发布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较为突出的是一直以来拒绝承诺碳中和的印度提出了207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中美格拉斯哥气候变化联合宣言为峰会取得成功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欧洲在碳排放控制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例如英国已经发布了限购燃油车政策,德国已经为弃煤做好了充足准备,大部分银行开始控制对化石燃料开发的贷款。特别是2021年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全球能源行业2050净零排放路线图》报告提出不再投资油气。投资的滞后与减少带来了2021年油气价格的大幅上涨。

记者:近期,能源转型推动油气企业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国内外石油公司的发展呈现“去石油”特征。一叶知秋,您怎么评价能源转型下油气行业的发展前景?

孙贤胜:确实,近年来,油气公司在能源转型中面临着重大选择,选择了不同的转型路径。

2020年6月29日,bp公司宣布将其全球化工业务以50亿美元的总价格出售给英力士(Ineos)公司,bp全球的芳烃和乙酰业务囊括其中,共包括亚洲、欧洲和美国的14个工厂的相关权益,相关资产总额为34.96亿美元。2021年1月,bp完成相关业务的转移,提前一年实现150亿美元的资产剥离目标。2010年,bp公司发生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是美国水域有史以来最大的原油泄漏事件,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环境灾难之一,成为bp剥离下游权益的转折点。bp公司原本是一个上下游一体化的国际大型油气公司,伴随下游炼油化工业务全部出让,bp成为一个仅保留上游权益的油气公司,完成了勇敢的“断腿转型”战略决策。

与bp不同,有的石油公司则从公司名称上进行“去石油”的更名与转型。例如,2017年,丹麦石油天然气公司(Danish Oil and Natural Gas)更名为Orsted A/S,新名称与丹麦电磁学创始人Orsted的名字相关,寓意着公司将开启由传统油气向电力迈进的新征程,成为油气公司转型的先驱。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电生产企业。2018年3月,西欧最大的国有石油公司——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改名为艾奎诺(Equinor)。Equinor一词源自平等、公正与平衡等英文单词的词根“equi”,与挪威的词首“nor”合并而成,凸显该石油巨擘企图转型为可再生能源公司的决心,在名称上把“去石油”诠释的淋漓尽致。2021年,道达尔公司的名称由“道达尔”(Total)更名为“道达尔能源”(TotalEnergies),公司标识用7种颜色代表其多种能源并举、绿色平衡发展的理念。道达尔公司成立于1924年,是全世界第四大石油及天然气一体化的法国公司。作为一家国际大型油气公司,该公司约2/3的业务和资产在法国,1/3的业务遍及全球130余个国家,涵盖整个石油天然气产业链。公司更名的真正目的在于公司整体业务范围转型升级,道达尔能源公司将逐步剥离石油和天然气资产,转而开始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进行大量投资。2021年10月,卡塔尔石油公司(Qatar Petroleum)正式更名为卡塔尔能源公司(Qatar Energy),将关注能源效率和环保技术,研发二氧化碳捕集和储存技术等。

2019年,荷兰的“绿色和平”与“地球之友”等7个环保团体接受1.7万多名荷兰民众的委托,对荷兰皇家壳牌公司提起诉讼,主张其油气生产过程加剧全球变暖与极端气候发生,其营运方式违反企业的谨慎责任以及欧洲人权公约第2条与第8条生命权和家庭生活权的规定,要求壳牌改变经营策略,大幅减少碳排放,并对防止全球变暖承担有效的责任。为挽回公众关系与企业形象,壳牌公司加速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公司转型,例如宣布全新“净零”排放战略。在收到法院2021年5月的正式判决后,壳牌更是对公司战略进行了颠覆式调整,例如在全球油气价格上涨的阶段果断剥离拥有较好盈利前景的美国页岩油气资产以及尼日利亚成熟区块等。这次判决具有较强的警示作用,预计此后将有大量的传统行业企业面临环保诉讼,特别是在欧洲等气候立法比较健全的发达地区。壳牌一案将对油气企业转型升级产生深远影响。

从国内来看,中国的国家石油公司正大力拓展氢能领域。

中国石化加快布局发展氢能产业,提出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抢抓氢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逐步培育并壮大中国石化氢能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推进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目前,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氢气生产企业,氢气年产能超过390万吨,占全国氢气总产能的11%左右。中国石化在氢的运输、储存、加注、使用等环节都有坚实的基础,已在燕山石化、广州石化等企业建成7套氢纯化生产装置,在广东、上海等14个省区市建成加氢站24座。中国石化计划2022年在内蒙古启动首个绿色氢项目,在新疆库车开启中国首个万吨级绿氢示范项目,主要包括光伏发电、输变电、电解水制氢、储氢、输氢5大部分,并计划“十四五”期间完成1000座加氢站的建设。

中国石油整合科研业务,逐渐布局氢能源领域,成立氢能研究所。2021年5月,中国石油下游直属科研机构、中国氢能联盟理事单位——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召开新能源新材料机构成立大会,正式成立氢能研究所。氢能研究所将围绕中国石油氢气制取储运及高效利用、燃料电池及储能技术等开展相关技术研究。中国石油旗下的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和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相继加入中国氢能联盟,成为联盟的理事单位。2021年,中国石油合资建设的太子城服务区加氢站已经正式投入使用,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崇礼赛区交通赛事车辆供应氢燃料,这是中国石油首座投入使用的加氢站。

2010年,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中,能源资源类公司占据了四席;到了2019年,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以科技公司为主,已经不见石油公司的身影。这带给我们启示:能源转型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油气公司必须跟上社会和时代进步的节奏,要制定明确的战略,采取务实的方案,实施各自实际的路线图。辉煌已是过去,未来会重新开始。昔日行业龙头,如果转型不利,有可能失去转型的有利先机,成为时代的弃子。油气公司转型面临多重压力,既要保证油气能源的供应,又要绿色低碳主动转型,更要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实属不易,任重而道远。

记者:“3060”目标的提出,开启了中国的低碳新时代,成为社会转型的巨大动力。您认为在“3060”低碳目标下,中国能源行业的转型发展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孙贤胜:2021年,是中国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之年,也是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重要发展之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实现,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对于能源领域来说,“3060”低碳目标进一步健全了中国能源转型发展的边界条件,进一步明晰了中国能源转型对于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价值,要实现能源平稳地过渡和转型,需平衡以下五大要素,要重视统筹发展,将经济发展、低碳转型与气候变化综合处理,谋求在转型中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中综合平衡。

一是确定时间目标。截至2021年,全球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零碳”排放或碳中和的目标。英国能源与气候智库(Energy &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的“净零”排放跟踪表统计了各个国家进展情况,已实现碳中和的有2个国家,已立法的有6个国家,处于立法状态的包括欧盟和其他5个国家。另外,有包括欧盟国家在内的20个国家发布了正式的政策宣示,提出了目标但尚处于讨论过程中的国家和地区有近100个。新兴经济体国家越南、俄罗斯和印度等在2021年宣布碳中和计划,目标分别为2050年、2060年和2070年。未来10~15年,中国传统能源仍将占据主导地位。根据《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非化石能源消费所占比重在2025年达到20%左右、在2030年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二是确定路径和发展模式。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实施碳达峰和碳减排的路径与模式各不相同,有的“前高后低”,有的“前低后高”,有的则是“前后一致”。对于中国,一要充分认识能源转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中国从煤炭时代转型到可再生能源时代将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必然要经历相当长的过渡时期,需要选择合适的过渡能源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以保证能源的稳定供给;二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打破电力市场区域和企业垄断的格局,不断增加电力系统运行的灵活性;三要加强能源综合利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动能源的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地推广分布式能源。

三是尽快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中国的减碳之路意味着需要建设现代能源体系,使可再生能源成为主导。从煤炭为主阶段直接跨入非化石能源为主阶段,其中的突破口在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电力绿色化。预计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将可能超过煤电,成为中国第一大电源,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由2020年的16%提升至25%左右。煤电在一定时间内对于保障电力安全、为可再生能源提供调峰灵活度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要先立后破,统筹平衡发展,避免“一刀切”运动式减排。

四是坚持环境保护。需要同时满足能源供给稳定、能效提升与环保水平提升的多赢目标,必须依从技术进步的客观节奏,逐步实现能源结构“清洁化-节约化-低碳化”的转型。大力推进环保产业发展,推进环保设施的低碳运行和非化石能源的发展,以及化石能源脱碳技术的提升,推进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实施,为“3060”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五是转型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3060”目标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40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长期看,中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绿色低碳型经济是必然选择,这将有望重塑中国经济发展形态。“双碳”减排本身不是目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根本。因此,“双碳”目标本身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目的的政策工具,其最大作用就是倒逼改革和经济转型,对企业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特别是钢铁、化工、水泥、有色等高耗能行业,仍有较大的能效提高空间,制造业在“双碳”减排倒逼下的结构性调整或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

猜你喜欢
油气石油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石油石化展会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奇妙的石油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