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卫
(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
2021年6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经党中央批准,中共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发布《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记述了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大量重大事件、重大项目与重大成就被载入其中,包括以大庆油田发现与开发、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和南海可燃冰试采等为代表的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重大事件:“1959年9月26日,中国石油地质勘探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发现大庆油田,结束了中国贫油的历史。1960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集中力量在大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铸就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工业学大庆’运动在全国展开。在此前后,中国还开发建设了玉门油矿、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新疆轮南至上海)开工典礼举行。此后又建设了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三线工程。2017年5月18日,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试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石油工业极为落后。有资料显示,1949年全国原油产量只有12万吨,仅有8台浅井钻机、40多名石油技术人员。大庆油田的发现与成功开发,一举扭转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被动局面,加速了新中国石油工业体系的形成。在大庆石油大会战中,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第一代新中国石油工人,用“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钢铁誓言,成就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核心——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大庆油田的发现“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1年末,已经开发建设62年的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4.63亿吨,占我国陆上同期原油产量的近40%,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端稳端好中国能源饭碗做出了巨大贡献。
天然气将在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型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上世纪到本世纪初,我国天然气的生产和利用进程相对缓慢,根据《中石油经研院能源数据统计》,200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仅为不到300亿立方米,消费量约为245亿立方米。2000年2月,国务院第一次会议批准启动西气东输工程,这是仅次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又一重大投资项目,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与青藏铁路、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并称为“跨世纪四大工程”。西气东输系列工程的建设,带动了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打通了天然气产地与目标市场之间的鸿沟,并将全国不同地区的天然气管道联结成一张互联互通的巨大网络,构成了气化中国的“能源大动脉”。西气东输工程沿线惠及人口超过4亿,带动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截至2021年末,我国天然气年产量突破2000亿立方米,年消费量达到3700亿立方米,有效治理了大气污染,对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如期实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017年5月1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从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开采出天然气。截至5月18日,连续8天稳定产气,8天共产气超过12万立方米,而且甲烷含量最高达到99.5%,实现了预定目标(超过国际公认的日均产气1万立方米以上且连续一周不间断的指标),标志着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取得成功。由此,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试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国家。5月10日至6月21日,中国南海可燃冰连续稳定产气42天,累计产量超过23.5万立方米,并创新20项技术。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发贺电表示祝贺。这是“中国理论”“中国技术”“中国装备”所凝结而成的突出成就,标志着我国能源领域勘探开发技术从“跟跑”到“领跑”迈出历史性一步。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能源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造就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离不开能源工业不断发展提供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总结新时代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时指出,要“保障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确保能源供应”“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确保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根据中国石油集团最新发布的2021版《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报告预测,2040年前世界石油天然气仍将维持主体能源地位,占一次能源比重保持在50%左右。预计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将先后在2030年和2040年达峰。石油和天然气作为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能源品种,仍将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天然气作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稳定器”应该优化开发。同时,在世界呼唤清洁绿色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今天,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传统化石能源需找准转型定位,顺势而为。
一是继续发挥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基石作用。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占比接近30%,预计2040年前仍将稳定在这一范围。要端稳端好能源饭碗,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供应,仍需持续加大勘探开发投入。油气央企更要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当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排头兵。二是在“双碳”目标下,找准定位,把握转型先机。碳达峰、碳中和是必须坚持的战略目标,也是必须把握的发展机遇。石油的“原料属性”未来将更加凸显,天然气作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最佳伙伴”和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稳定器”的作用将长期发挥,同时油气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新能源发展优势,明确战略定位,把握转型机遇。三是坚持创新战略,科技引领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动力之源。尽管近年来我国油气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创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还很突出,整体综合技术水平还有明显的差距。提高基础性、原创性、应用性科技创新的能力,只有在石油和天然气产业链各领域若干技术前沿取得突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