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鹏
(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
2021年,中国油气管道行业面临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等众多外部不利因素影响,仍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管网集团)接管原中国石油昆仑能源公司控股的北京管道公司和大连液化天然气(LNG)公司股权,油气主干管网资产整合全面完成,中国全部油气主干管网实现并网运行;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南段(永清-上海)和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吉安)中卫二站等天然气重要支干线开工建设;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重新核定,“一企一价”正式调整为“一区一价”;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全面铺开,多家省级天然气管网公司融入国家管网集团;油气管道“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建设启动。截至2021年底,中国大陆建成油气长输管道里程累计达到15.0万千米,其中天然气管道里程约8.9万千米,原油管道里程约3.1万千米,成品油管道里程约3.0万千米。展望2022年,天然气需求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十四五”期间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目标顶层设计出台,推动天然气“全国一张网”体系加快完善;省级管网改革成未来油气行业重点改革方向。
2021年,中国新建成油气长输管道总里程约5414千米。与上年相比,考虑到新开工干线管道工程建设周期长等因素,2021年天然气管道建成里程较少,较多管道将于2022年前后时间集中投产;原油、成品油管道建设速度小幅增长。2021年,天然气管道新建成里程约3126千米,较2020年减少1858千米;原油管道新建成里程1690千米,较2020年增加1594千米;成品油管道新建成里程598千米,较2020年增加598千米。2021年续建或开工、2022年及以后建成的主要油气管道总里程预计超过7000千米,较2020年续建或开工的管道增加约2641千米,续建或开工的管道整体建设趋势明显向好,特别是天然气管道开工量占绝对主力,且呈大幅增长态势。
2021年新建成或投产的主要天然气管道有:陕京四线天然气管道张家口支线、应张联络线,海南环岛天然气管网东环线(文昌-琼海-三亚管道),广西输气管道项目粤西支线,粤东LNG接收站配套外输管道,庐江-巢湖-无为天然气管道项目,宣城-黄山天然气干线工程,浙江云和-龙泉天然气管道工程,新疆煤制气管道潜江-韶关输气管道工程(郴州-韶关段),韶关联络线工程(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韶关站-西气东输二线始兴站),神木-安平煤层气管道工程山西-河北段,忠武线潜湘支线、西三线长沙支线与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长沙联通工程,威远-乐山输气管道一期工程(威远-井研),西气东输平凉市天然气管道,广东省网茂名-阳江天然气管道,大湘西天然气管道支干线项目(花垣-张家界段),临汾-长治天然气输气管道运城支线,鄂安沧管道-京邯管道连接线项目,汉中-南郑输气管道,新疆温吉桑储气库群温西一库双向输送天然气管道,潮州市天然气高压管道工程潮安干线,河南镇平-邓州天然气管道项目,崇明岛-长兴岛-五号沟LNG接收站管道,广东省网粤西天然气主干管道,以及中科炼化配套输气管道项目东兴支线等。2021年续建或开工建设、2022年及以后将建成的主要天然气管道有: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南段(永清-上海),蒙西管道项目一期工程,中俄东线济宁支线,西气东输一线延安支线,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二站工程,山东管网西干线,山东管网西干线支线,山东管网南干线,川气东送殷汇阀室-石台支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陕京四线下花园支线涿鹿段,苏州-上海天然气管道联络线工程,陕西留坝-凤县输气管道工程,镇平-邓州天然气管道项目,江苏省沿海输气管道工程南干线(如东-常熟-太仓段),江苏滨海LNG配套输气管线,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外输管道,重庆市江津-南川天然气管道项目工程,永州市-邵阳县输气管道工程,温水-习水天然气管道项目工程,海西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福州-三明段),广东省管网县县通工程,贵州省黔南州县县通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长顺支线),贵州天然气县县通工程独山-平塘段等。
2021年新建成或投产的主要原油管道有:日照-濮阳-洛阳原油管道、青淄输油管道(青岛董家口-金诚石化)、日照港-京博原油管道、青岛港输油管道三期南线工程等。2021年续建或开工建设的主要原油管道有:董家口-东营原油管道,监利-潜江输油管道。
2021年新建成或投产的主要成品油管道有:日照港-京博成品油管道、苏北成品油管道淮盐支线、四川石化-天府机场航煤输油管线等。2021年续建或开工建设、2022年及以后将建成的主要成品油管道有:三峡枢纽江南成品油管道翻坝项目,上海石化-闵行油库成品油管道工程项目,连云港-新沂成品油管道等。
2021年,受国际油价大幅增长、地方炼油行业整顿、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双碳”目标引领国内能源加快转型、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持续推进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中国石油市场增长减速,天然气消费市场超预期增长。根据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运行快报、国家统计局以及业内研究统计数据[1,2],2021年中国原油资源供应总量达到7.14亿吨,其中国内生产1.99亿吨,比上年增长2.4%,进口总量为5.13亿吨,比上年下降5.4%,原油加工总量为7.04亿吨,与上年相比增长4.3%,成品油产量为4.17亿吨,较上年降低2.2%;全国石油表观消费量为7.35亿吨,比上年增长3.7%,成品油消费量为3.85亿吨,较上年增长3.3%。在天然气方面,2021年国产气供应仍占据主体地位,天然气消费较快增长,供需呈宽松状态,中国天然气资源供应总量达到3752亿立方米,其中国内生产天然气205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2%,连续5年增产超过100亿立方米,国产气供应首次突破2000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2136万吨(1699亿立方米),与上年相比大幅增长19.4%。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3726亿立方米,较2020年增长420亿立方米,增长率为12.7%,同口径相比,2019年、2020年增幅分别为9.4%、5.6%,天然气消费量回升明显。
2021年,中国“十四五”期间首条千万吨级输油管道——日濮洛(日照-濮阳-洛阳)原油管道投产成功,进一步完善了中国中东部地区原油管道布局[3]。山东地方炼厂配套原油供应管道——青淄输油管道(青岛董家口-金诚石化)、日照港-京博原油管道、青岛港输油管道三期南线工程建成投产,暂时大幅提高了原油管道当年建成里程。但因石油消费即将进入平台期,原油、成品油管道项目开工不足,难改来年建成里程逐步走低的大趋势。2021年新建天然气管道主要为支线和互联互通型管道项目,新开工大型干线管道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当年新建成管道里程暂时出现了一定程度下滑。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后续得到有效管控,加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能源转型相关政策推动等因素影响,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加快建设,后续几年将完成中俄东线南段、西气东输三线中段、西气东输四线、川气东送二线等全国天然气干线管网工程以及沿海LNG接收站配套外输管线、省网县县通工程建设,输气管道建成里程将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将进一步完善。截至2021年底,中国累计在役储气库(群)15座,形成储气调峰能力超过17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约18%,占2021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4.5%以上;累计建成LNG接收站22座,总接收规模达到9315万吨/年。根据相关报道,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广汇、新奥等公司将加快推动LNG接收站新建及二期扩建项目、重点LNG储运设施、LNG储备基地等项目建设投产,乐观估计,“十四五”末期中国LNG接收站接收能力将超过1.4亿吨/年。
2020年10月1日,国家管网集团全面接管原分属于三大石油公司的相关油气管道基础设施资产及人员,初步实现并网运营,标志着中国油气管网运营机制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2021年3月31日,国家管网集团与中国石油集团举行资产交接座谈会,以408.86亿元的基础交易对价实现了对原中国石油昆仑能源公司持股的北京管道公司和大连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的股权购买。当日24时,国家管网集团正式接管陕京管道系统(陕京一线、二线、三线、四线,永唐秦管道,唐山LNG接收站外输管道,大唐煤制气外输管道北京段,港清一线、复线、三线)等相关资产,标志着中国油气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油气主干管网资产整合全面完成,中国全部油气主干管网实现并网运行。此次交接的主要管道总里程约5387千米,途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和天津6个省级行政区,有效连接了西北、华北等地的天然气资源,服务了环渤海、长三角等重要区域,全年供气量达350亿立方米以上[4]。
上述资产交易完成后,标志着国家管网集团全面完成全国主干管道资产重组,“全国一张网”建设步入加速阶段。从行业层面来看,全国油气“X+1+X”的市场化体系架构进一步形成,油气体制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带动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进一步实现了公平开放、运销分离;具体到企业层面来看,国家管网集团的全国油气干线管网布局更加完善,对进一步提升全国油气资源配置效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1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河北永清-上海)江苏段第7标段正式点火开焊,标志着中俄东线南段全面开工建设。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南段起自河北永清联络压气站,自北向南途经河北、山东、江苏、上海,终点为位于上海的白鹤末站,管道全长1509千米,新建管道1243千米,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全线贯通后,中俄东线每年可输送进口俄罗斯天然气380亿立方米至中国东北、华北、长三角等地区,还将与现有多个区域天然气管网实现“互联互通”,打破环渤海与长三角经济圈天然气输送能力瓶颈,进一步提高全国油气管网的南北方向调气能力以及应急保供能力。从环保意义上来看,中俄东线按照年输量380亿立方米测算,与替代煤炭相比,每年可分别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排放量1.64亿吨、182万吨、46万吨和84万吨,对实现碳达峰目标、提升清洁能源供应量、改善大气环境等都具有重要作用[5]。
2021年9月,随着中卫二站的开工建设,作为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的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吉安)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正式启动。该管道全长2090千米,设计压力10兆帕,管径1219毫米,设计年输量为250亿立方米。全线起自宁夏中卫,止于江西吉安,途经宁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7省区,沿线主要地形地貌为黄土高原、秦岭、低山、丘陵等,共设置10座压气站、2条支干线。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中东部地区管网布局,对于构建中国天然气管网“五纵五横”新格局和加快完善“全国一张网”具有重要意义。管道建成投产后,将打通已建成的西气东输三线西段(霍尔果斯-中卫,2014年投产)和东段(吉安-福州,2016年投产),实现西部进口气、国产天然气资源和东部主力市场的有效连接,与现有区域输气管网、全国主干天然气管网实现互联互通,有效增强天然气调配供应的灵活性,为沿线地区的能源供应、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提供重要保障。西三线中段管输量达到250亿立方米/年后,与替代煤炭相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089万吨,对保障沿线地区清洁能源供应,调整用气地区能源结构,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6,7]。
2021年4月,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蒙西天然气管道一期工程(天津-河北定兴)开工建设。该工程是中国首条直供雄安新区的主干管道,可实现陕京二线、三线、中俄东线等多条干线管道以及沿线大港、华北、苏桥等储气库群的互联互通,将有力提升华北地区天然气的调峰保供水平[8]。
为适应国家管网集团成立后天然气“全国一张网”运营形势和油气行业“X+1+X”的市场化体系架构,更好地推动全国天然气行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1年6月制定出台了《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暂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暂行)》(以下分别简称《价格管理办法》《成本监审办法》)。《价格管理办法》明确了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准许成本+合理收益”的定价原则、“一区一价”的定价方法和准许收益率动态调整的定价程序。“一区一价”的定价方法是根据中国天然气市场结构和天然气管道分布情况,以宁夏中卫、河北永清、贵州贵阳等管道枢纽站为关键节点,将国家管网集团经营的跨省天然气管道划分为西北、西南、东北和中东部4个定价区域。《成本监审办法》明确了定价成本构成和核定方法,主要是定价成本的构成范围、主要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等[9,10]。
《价格管理办法》和《成本监审办法》出台后,中国自2016年开始实行的“一企一价”管输价格制定方式正式转变为“一区一价”,预计将对中国天然气市场产生以下影响。1)两个办法将帮助市场尽快适应国家管网集团成立后的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情况,构建相对统一、简单清晰、易于理解、方便结算的运价结构,有利于托运商自主选择气源和管输路径,促进管输资源流动和上下游多元竞争市场的形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释放油气改革红利;2)实行“一区一价”后,国家管网集团经营的跨省管道运价率将由15个大幅缩减至4个,从价格机制层面打破运价率过多对于管网运行造成的条线分割,使得管道用户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优选管输路径,同时有利于提高单条管道项目的风险承受能力,推动国家管网集团加大管道建设投入,消除天然气管输“瓶颈”,实现管道“互联互通”,加快形成更适合市场发展的天然气“全国一张网”;3)随着管网“互联互通”、公平开放局面的进一步形成,油气行业“X+1+X”市场格局将加快形成,更多市场主体将积极参与到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中来,不同气源将在终端市场形成“气气竞争”的良性局面[10]。
继2020年广东、海南、湖北等多个省级管网相继融入国家管网以后,2021年1月,国家管网集团与湖南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尽快整合湖南省省级天然气管网平台,成立国家管网集团湖南省管网公司。作为全省天然气管网的唯一建设运营主体,湖南管网将实现对湖南全省天然气管网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运营、统一价格,推动“气化湖南工程”继续落地实施,实现天然气管道“县县通、全覆盖”,向所有市场主体提供公平开放服务[11]。截至2021年初,湖南省内天然气支干线管道主要包括国家级干线管道960千米和省管网公司、省天然气公司、湖南湘投天然气投资有限公司管道1480千米,地级市和县级覆盖率分别为85%和60%。
2021年4月,国家管网集团与福建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同意成立国家管网集团福建省管网公司,并作为福建省天然气“全省一张网”的唯一建设运营主体,加快省级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培育天然气消费市场[12]。截至2021年初,福建省内已建、在建天然气管道总里程约1570千米,包括西气东输三线福建段、海西管网等主要支干线。
2021年6月,国家管网集团与甘肃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国家管网集团甘肃省管网公司。与湖南省管网公司、福建省管网公司一样,甘肃省也将按上述“统一”原则,加快推进甘肃省内国家干线和支干线管道建设,积极构建为各类供气资源主体和下游市场用户提供公平开放和公平竞争的服务平台,不断增强供气能力,保障用户用气需求[13]。
国家管网集团挂牌成立后陆续接管三大石油公司下属的油气基础设施相关资产,油气行业“X+1+X”的格局初步形成。此后,国家管网集团按照《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积极引导和推动省级天然气管网公司以全部融入或部分融入的形式融入国家管网集团。截至2021年底,国家管网集团已与多个省份签署合作协议建立省级管网公司,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全面铺开。省级管网公司成立后,将有效减少该地区天然气管输层级中的“省级管网”环节,有效助力天然气“全国一张网”范围内的集约高效输送,不断释放油气改革红利,促进国家管网集团与各省级管网之间协同、健康发展。
2020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信部联信发〔2020〕157号),对于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重点行业本质安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1年8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推动工业创新发展战略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国资委在国家管网集团组织召开“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油气管道行业试点启动会。作为中国运营管道里程最长、资产规模最大的油气管网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国家管网集团具备发挥数字化基础和独特应用场景的优势,将着力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油气管道行业试点示范,推动油气管道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14,15]。
据报道[15],国家管网集团在启动会上分享的《油气管道行业试点建设方案》表明,3年内国家管网集团将完成油气管道“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建设,该平台将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从管道行业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以构建快速感知、实时监测、超前预警、联动处置和系统评估5种新型能力为目标,采用“边研究、边应用、边试点、边推广”的方式,实现油气管道线路、站场、应急等多个智能化场景的全过程、全要素链接与管理,为智能化管道、智慧管网的构建提供数据驱动和平台支撑,助力将管道设施“全国一张网”升级成为智慧数据“全国一张网”。
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恢复疫情前的良好势头,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中高速增长,增速达到8.1%;2022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期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目标增速在5.5%左右,在疫情不断反复拉锯的状态下,中国经济增长仍将展现强大的韧性。在经济发展强劲有力的大背景下,“双碳”目标引领国内能源行业加快转型,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持续推进,中东部地区采暖需求加快释放,2021年天然气消费比上年增长近13%[16]。多家机构和行业专家预测,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背景下,预计中国天然气消费将持续增长至2035年前后,年消费峰值达到6000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15%左右[17]。
根据公开资料,从2022年开始,管道建设方面,全国将持续开展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三线中段、西气东输四线、川气东送二线等国家级天然气干线管道建设,并加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东北等地的区域管网和支线管网建设,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五纵五横”的天然气干线网络格局,并在中国重要区域负荷中心之间形成干线互联的双向输送管道,在大陆地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形成“双气源、双通道”供气格局,在百万人口或年供气3亿立方米以上的地县级城市形成“双通道”供气;LNG接收站及储罐建设方面,在环渤海等重点地区建设LNG储运设施,加快山东龙口、浙江温州、福建漳州、广东深圳等LNG接收站建设,加快江苏滨海、浙江宁波、江苏如东、广东珠海等地LNG接收站工程扩建,在2025年前形成1.4亿吨/年以上的LNG接收能力;储气库建设方面,持续加强储气能力、采气能力的配套建设,初步建成华北、东北两个百亿立方米级储气库基地。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公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国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逐步完善[18]。该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碳达峰关键期,提出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的主要目标,重点落实包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等“碳达峰十大行动”。
2022年2月,在中央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指导下,作为油气基础设施行业的主导者,国家管网集团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10年内将聚焦降碳达峰阶段,天然气业务力图实现快速发展,油品管输业务进入平稳期,2028年实现碳达峰,到2030年全面建成“全国一张网”,并明确提出重点实施“坚强管网建设行动”“管网运行提效行动”“绿色发展转型行动”等重点方向,加快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氢气储运业务,积极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存储(CCUS)业务,为今后油气管道企业加快实施氢气管道储运、二氧化碳管道提供了契机。
在“双碳”战略大背景下,随着煤炭燃烧逐步受到限制、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油气市场改革逐步推进,天然气将迎来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预计天然气产业规模将不断扩大,天然气管道、储气库(群)、LNG接收站及储罐等管网基础设施持续配套建设,基础设施联动能力加速推进,天然气“全国一张网”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当前,除了已合并纳入国家管网集团的6家省级管网公司外,由于20多个省份组建的30余家省级管网公司的存在,中国天然气行业的实际格局为“X+(1+N)+X”,“1+N”的“1”是国家管网集团负责跨省天然气干线管网的统一运输,“N”是省级管网公司负责省内天然气干线管道运输。
未来,随着跨省天然气长输管道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并逐步走向成熟,预计下一步按照天然气“全国一张网”的改革思路,国家管网集团将持续加强与各省政府的接触,深入了解地方管道建设情况,交流省级管网的融合意愿与相关诉求,积极引导和促成省级管网公司融入“全国一张网”。同时,国家将引导地方省市相关单位,从综合考虑管道运输价格、居民承受能力、省内管道公司经营情况等角度出发,指导地方省市完善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加强输配价格监管,降低管输环节成本,将管输价格改革红利逐步传导至终端用户。
2021年湖北十堰,辽宁大连、沈阳,重庆武隆等多地接连发生7起较大的城市燃气爆炸事故,2022年1月重庆武隆又发生了一起燃气泄漏爆炸事故,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2022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为了深刻汲取城市燃气爆炸事故教训,以人民为中心,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22年长输管网应秉持“前车之鉴”,举一反三,重点开展油气管网安全隐患整治整改专项工作,大力加强老旧长输管网排查治理,提升油气长输管网安全运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