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磊,顾亚男
(1.喀什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喀什 844000;2.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地震产生的破坏性,可在短时间内造成大规模灾难。因此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减少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一直是一个难题。自1966 年邢台大地震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宗旨,不断加强和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和机制建设。建立了适应我国减灾需求的应急救援体系,由此,我国减灾救灾体系的完善正在推动我国应急救援事业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生存率是救灾效果的体现。救援队伍到达时间越短,救援人员的存活率越高,救援效率越高,地震发生后,各个地区的救援队伍都抵达受灾地区。因此,救灾团队的救灾效率可以及时表达出来。生存曲线直接反映了救灾队伍的救灾效率。震后的第一救援是当地居民,自救和互助是震后短期内最有效的救援方式。接着,当地民兵、消防救援人员、军队,以及当地地震救援志愿者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抵达灾区,开展援活动。
救援能力包括救援单位的组织结构和数量、指挥控制系统、救援团队的运作、救援团队的能力以及救援团队的救援能力。救援队伍的组织结构和数量要求,救援队伍的组织结构合理,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救援人员。在其他四个方面,对工作场所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救援队具有搜索、技术、安全和医疗保健的职能,不同的职能对救援队的救援服务非常重要。因此,救援队伍必须组织结构合理,工作场所设置合理,人员安排适当。同时,救灾队伍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人员,保证救灾队伍的能力,确保救灾任务的完成。还应科学地总结救援队伍的数量,合理匹配不同级别和不同年龄组,以及不同专业所需人员的总体专业素质。
在现场组织和控制救援活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救援现场指挥员的决定。因此身处混乱灾难现场的指挥员必须始终保持冷静,尽快建立现场救援指挥系统,及时观察地震现场,估计潜在威胁和处理情况。准确估计实际救援所需的资源,确定幸存者是否在废墟中,从而检测救援任务的安全风险。要获得这些能力,不仅需要技术和能力,还需要长期的经验,有效地指导和执行救援任务。
救灾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救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情况和恶劣条件,并持续工作10 个小时以上。无论如何,救援队必须在保证自身体力的前提下完成搜救任务。即时这场灾难非常可怕,救援队可能会感到各种艰辛,但必须采取任何救援行动,因此指挥员必须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以确保救援任务顺利进行。
整个救援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救援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要积累心理辅导、语言交流、民俗等经验和知识。确保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有经验和能力去处理,同时确保救援活动顺利进行。
灾难现场所发生的危急情况是不可预测的,有些突发状况甚至需要救援人员具备非常强大的心理素质才可以顺利完成任务。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确保救援成功的关键,要完成一项救援任务是很困难的,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或接受过专业的心理训练是无法忍受的。
救援队指挥员还必须接受适当的救援技能培训,以确保指挥水平始终保持一定的水准,因为在一个危急的救援现场,对于指挥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现场的指挥员不仅需要有熟练的应急指挥经验,灵活现场调动,确保各部门正常执行任务,同时对于其预判能力和强大的专业技能有更高的标准,需要接受更高标准的训练水平,同时身体素质也需要高于常人,这样才可以保证现场的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在救灾行动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当地政府、协调部门和灾民合作。良好的合作沟通能力将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救灾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开展救灾工作,努力挽救灾区人民的生命。单一的指挥系统浪费大量资源,无法高效协同运行,一个统一的指挥系统可以整合各种资源,发挥救灾作用。因此,指挥者的合作协调和整体的调动能力是影响指挥者救援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影响地震应急救援效果的因素很多,包括环境背景、人员伤亡、建筑倒塌、交通网络中断和震后次生灾害。众所周知,紧急救援中有一个72 h 的黄金救援期,黄金救援期尤其是在适当的气候条件下,当温度超过37 ℃时,脱水的概率线性增加。如果温度低于0 ℃,废墟下的健康人可能在24 h 内死亡。在地震灾区,人们规定地震后24 h 是一些地区地震的最佳救援时间。如果地面温度在15~25 ℃,地震后没有大雨,黄金的救援时间可以超过72 h。在72 h 黄金救援时间内,幸存者的存活率将持续下降。由此可见,在地震应急救灾过程中,温度对于救援效果的影响还是非常巨大的。
由于救援活动的标准和频率正在增加,各成员部门之间的沟通非常稀少,而且只能通过年度会议进行。许多成员之间缺乏沟通,通常是在讨论行动规划、团队适应培训和总体规划培训时。然而,地级地震救灾指挥部存在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对于地震的日常预防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领导对于地震的预防工作只局限于文件和定期的书面报告,实质性工作很少。提高专业救援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对于救援行动中技术团队的完善和系统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发挥最大的作用。抗震救灾技术人员主要包括受损建筑物评估人才、侦测技术人才、地震地质学及地质学类人才等等,为了加强最终救灾团队的能力,救援能力直接关系到应急救援的有效性。然而,我国目前需要进一步提高大量救援队的能力,并完善救援经费投入和救援设备。
第一,当救灾现场与总指挥失去联系时,救援单位的判断和方向尚不明确。灾害现场各部分的指挥只在现场进行决策,影响了灾害现场的处理效果。第二,计划之间没有联系。行动计划主要在每项规则和条例的框架内制定,更关注联合系统的作战。政府与各救援系统之间缺乏联系,导致其他救援部门之间也缺乏联系。救灾部门之间的沟通往往出现问题,并且对于救灾紧急任务的执行中,会出现很多由于沟通不及时而导致的问题,救援过程中的工作责任没有细化,因此对于出现问题的追责情况也无法顺利进行。
为了有效减少震后灾害的不利影响,必须尽快有效地动员各地区、各行业的救灾物资和救援设备。然而,在救援活动中,该地区和该行业使用的标志可能不匹配。如果指挥救灾任务,没有统一规范的要求,受灾地点有限,对于灾区的有效物资无法得到最大化利用,导致救灾效果降低。由于体制的原因,各个救灾单位存在着不同的结构性问题,致使救灾合作活动受到影响。虽然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相对顺畅,但政府部门与救援团队之间的关系相对疏离,对于救灾应急指挥工作需求由当地政府直接部署管理。救灾队伍主要由消防救援队伍和当地部队组成,没有统一的领导机制,消防救援队伍和部队组成的救灾队伍也没有统一的指导机制。每个救援成员的责任都没有交集。除了各部门成员之间的正常工作联系,其他人员之间几乎没有沟通。
地震应急救援是防震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与公众的期望值相差仍然很大,需要长期探索。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整体的抗震水平并不高,如果发生灾难性地震,有效的抗震救灾是减少地震灾害的有效防线。从最近的抗震救灾经验来看,在复杂的地震灾害中,简单的工具很难满足救援任务的需求,因此只有经过专门培训的团体和专业的救援工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救援任务的需求,才可以有效提高救援的实际效果。
优化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加强极端恶劣条件下应急通信能力建设,建立应急通信保障体系,满足标准化、紧急化要求。加强应急措施配合,确保救援任务的顺利推进。推进联动平台建设,实时共享各个地区的自然资源、供水、交通、地质信息,提高地震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建立高速信息和应急通信保障网络,增强基础通信的保障能力。建立适应我国地震应急救援系统发展需求的现代化多灾害报警系统。同时开发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灾害快速收集和评估系统,引入快速定位设施,并用于救援现场的被困人员搜救工作和灾后重建工作。
一是总结经验,加快立法,依法制定急救措施。加快规范化进程,促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成熟和完善,实现《应急救援管理法》的目标。对防灾减灾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并结合应急管理体系的实践,以标准和规范的形式提交整体和标准的要求。在新的应急管理体制下,必须强调协调统一,避免法典规定的矛盾和冲突,为应急管理的有效运行提供法律保障。二是确保救援流程,明确救援现场的责任,以确保救灾活动顺利进行。在优先责任机制的基础上,对政府指挥权进行区分和澄清。为了明确和规范地震应急救援的救灾工作,细分了各级政府的职责,确保所有抗震救灾行动分阶段、分步骤、有序进行。
提升救援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构建一个多源灾害快速监测系统,完善系统技术,集成多种检测技术和多种灾害预警技术,结合开发一个多源灾害数据快速收集系统,通过城市管理系统、互联网大数据、无人机遥感、卫星遥感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快国家综合数据库建设,满足“地震预警”的要求,建立灾害风险评估和灾后快速评估的科学技术体系,为震后救灾活动及其灾害链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服务。
建立多层次应急指挥体系,加强协调,搭建平台。同时,推进综合平台、专业平台、核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集成化、开放化、智能化的协同调度平台,组织政府各部门调度部署,完成人员搜救、物资保障、灾后重建等任务。同时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交互作用,完善各类应急措施,加强灾后的科学评估,实现灾害应急信息服务的标准化和自动化。同时深化改革,统一管理,建立消防救援组织指挥体系。在现代消防体系建设中,加强消防与武警等救灾力量的整合,建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指挥机构,统一指导全国救援力量组织指挥。逐步完善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建设、管理,提高救援队伍的快速部署和快速投入救援现场的专业能力。同时,加强救援队伍专家的引入,促进救援队伍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加强灾后重建区域的运输应急物资设施,满足地震救灾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人口密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与人们日常生活保障息息相关。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潜在的地质性灾害对于人们生活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一旦发生大型地质灾害,就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威胁我国经济社会的正常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首先需要细化地震灾害研究,依法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同时加强科学知识宣传,加强抗震减灾规划,确保抗震设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积极、科学、有效的防灾措施可以促进城市地震应急建设工作的成效。因此,加强抗震减灾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抗灾防灾能力,建设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