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宿嘉惠 朱海昆(昆明理工大学)
随着当代经济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持续增长,城市雕塑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其作用日益凸显。
城市雕塑成了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空间艺术类型,与传统的“架上雕塑”的艺术表现有所区别,“城市”这两个字,显然使城市雕塑的特征更多表现在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与城市地域文化、城市民俗文化、城市公众审美水平、建筑风格等相统一的艺术表现形式。
城市雕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它能含蓄生动地表达出人们给予的情感和愿望,而且造型新颖、奇特、和谐,是容易被人们理解的艺术表现。城市雕塑作为一门非常独特的艺术,与城市文化特征协调发展,城市雕塑丰富了城市的景观,使城市居民获得了精神上的享受,城市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代表着城市的精神面貌,城市雕塑促进城市的发展[1]。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这句话是美国著名城市学家伊里尔·沙里说的,是城市雕塑应遵循的原则,是它应有的样子。但是目前中国很多城市甚至乡村的雕塑与这原则大相径庭,在艺术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许多公共雕塑呈现出迎合大众娱乐化的趋势,并逐渐趋向于功利主义、庸俗化。
不知何时起,新建成的城市雕塑体形越来越大,规模也越来越大,但缺乏城市建筑中的文化和艺术规划,各种主题都是大同小异。甚至有人“将西方的创作理念视作国际化的标准”,用西方的抽象雕塑的形式和内涵,模仿西方的“凯旋门”和“维纳斯”,但由于缺乏思考,“插花艺术”也就失去了根。这些标志性的城市雕塑与当地的地域文化不符,放入城市中显得格格不入。近年来许多城市的雕塑都缺乏美感,不遵守艺术规律、不懂得雕塑的艺术特点、甚至都不具备成为雕塑家的能力,这些所谓的城市雕塑,不但消耗着国家的资源,而且对环境的污染也非常严重,城市居民也对此表现出自己的不满情绪,严重阻碍着当下城市雕塑艺术未来的发展道路[2]。所以,城市雕塑未来的发展一定要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从艺术审美规律和社会价值出发。
城市雕塑的首要特性就是艺术性。城市雕塑,作为城市景观之一,由于它置身于城市环境之中,以它特有的艺术个性、艺术形态、特殊的艺术语言展示给人们以对历史、对现实和未来的述说,对理想生活的艺术表达,它融于城市,给人带来的印象,既有单元的又有独立的和总体的,具有永恒的魅力[3]。城市雕塑艺术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城市的风俗习惯、文化环境和大众审美,它在一个城市的拥抱中每时每刻给人们辐射着一种精神力量,让你对这个城市产生一种愈发凝重而深邃的认识。例如:丹麦《美人鱼》铜像、布鲁塞尔的《第一公民》雕像、莫斯科的《祖国—母亲》、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奥地利的《莫扎特》雕像……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也就是说,城市雕塑的艺术性,不只是雕塑本身的纯艺术,而是在有这些外在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更重要地表现出一个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诉说一个故事,象征一种精神,成为一种愿望的标志,唤醒一座城市民众心中美好的感情。
由此可见,城市雕塑并不是由艺术品建筑的纯艺术空间,而是与城市空间息息相通的公共艺术,雕塑家通过艺术的手法对各种材质的修饰,最终塑造成为彰显城市魅力和文化价值的空间艺术,给城市增添了乐趣和美感,这一点也是城市雕塑能成为一座城市文化“符号”的原因。城市雕塑艺术区别于一般的雕塑艺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雕塑的造型艺术通过作品表现出城市文化内涵和人文性,成为艺术家与居住民众进行情感交互的媒介之一,主要是因为艺术家在创作时,总是根据自己对城市文化、空间环境等因素,进行认知、理解和梳理后,做出自己的情感判断,再结合自己的艺术造诣创作出适于城市环境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具有张力,往往就体现在造型带给民众的第一视觉要素,产生一种共情力,然后才能吸引民众了解作品更深入的时代主题和材料技艺的运用。所以雕塑艺术家借助造型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诉求和作品的精神内涵,注入灵魂的作品,必定能唤起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城市雕塑的美学体现在审美意蕴和灵活运用法则两个方面,独特的情感表达结合创作美学的灵活性、变化性的法则,使得雕塑作品更具有生命力。所以城市雕塑的造型艺术是依附于城市环境而存在,这也是与其他艺术作品造型艺术的区别之处。
在城市雕塑中材料的使用:从石材、木材、陶泥、金属到不锈钢、玻璃钢等更多的新兴材料。创新材料的使用兴许是未来时代表现力的表达方式,也可能是更具备科技感以及时代感的环保或可再生材料。材料的选取是对雕塑创作的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它既可以展现城市雕塑的内涵,又可以提高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和美学价值,并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雕塑的表现形式。不同材质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雕刻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雕塑者可以运用各种方法,将不同材质相融合,表现出其文化意蕴和精神符号。城市雕塑的发展依附于城市发展的大环境,科技、环保、可持续战略部署已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这也是未来雕塑艺术家在创作城市雕塑时新的挑战。新兴材料的使用不仅仅停留在它的物理性质上,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更新的理念,正如当下艺术观念的更新。
成功的城市雕塑,除了是雕塑本身艺术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艺术创作的布局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布局位置是否与城市环境和谐、科学、准确,将影响其价值的发挥。不同类型的城市雕塑,布局位置也存在很大差别。例如,校园中通常需要放在师生上下课主经区,或者学校大门位置,促进师生沟通、传递文化教育信息;商业性的雕塑自然放在商圈中吸引人流。城市雕塑在布局时,需要根据实际的空间环境位置来考虑设置,城市空间的多变性,决定了空间中设置的内容和体积,所以雕塑的布局艺术体现对城市空间环境的提升,对整体结构的优化。
现如今的城市雕塑主题已经不能只狭隘于雕塑本身,城市雕塑主题必须彰显地域文化,因为城市雕塑建造的精髓,也是城市文化发展的精髓。标志性的城市雕塑题材的艺术创作,必然是从城市的角度出发,因此,艺术家必须对城市文化、历史背景、地域特征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是一个关于一个城市的起源,一个地方的文化,或者一个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或者英雄;另一方面,寻找出大众的兴趣点进行参考,结合美化环境、满足群众美育的要求,严格把控题材创作,将雕塑与城市文化氛围完美契合。
有人对城市作了这样的描述:城市环境仿佛是一个大厅,花草可以充当地面的图案,座椅仿佛是家具,雕塑是艺术品[4]。这句话对城市环境中的城市雕塑功能进行了生动的总结。
城市雕塑不仅有和谐社会的功能,还有美化环境的功能。当今的城市中,巍然耸立的高楼大厦,街道纵横交错,城市雕塑能对这种拥挤、单一、呆板的城市空间起到缓解作用。城市雕塑的外形多种多样,题材各种各样,颜色多种多样,只要规划合理、创作优秀、制作精美,都能达到提高城市建设整体的艺术水平。目前,“豆腐渣”工程也受到了各界的关注,相关部门发布了相关规定整改,追求高质量,在提高城市空间质量的同时,更能体现作品的艺术价值。比如:近些年,关于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问题。2020年10月16日,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协调相关部门对荆州市和独山县的大型关公塑像工程和水司楼工程进行整改,并要举一反三,强化监督,健全制度,及时干预纠正,坚决杜绝乱建“文化地标”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美育是运用人类社会实践所创造的一些美的成果对人自身进行美育教育[5]。美育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精神影响行为,行为影响形式,形式影响环境,环境影响公共的生存质量。公共艺术是一种靠艺术精神来影响公众生活的艺术形式[6]。城市雕塑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艺术表达方式,其外在艺术形式和内在文化联系是必然的。所以,城市雕塑对公众的美育教育是显而易见。由于城市雕塑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与大众较强的亲和力,在美育教育实践中的作用是不可轻视的。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与观众的互动可以产生美好的情感,如果美育教育效果好,就可以提高公众的审美品位。在未来的城市建设规划中,提升公众审美品位为新的城市雕塑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大众接受了艺术家的艺术标准,并接受了他们的作品。城市雕塑融合了精英的艺术自觉和大众的大众意识,既是大众的审美能力,又具有领袖的胆识,还有精英艺术的美学效果。“笔墨要与时俱进”,艺术家要与时俱进,才能进行艺术创作。同时,雕塑家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创意理念,以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当代城市中人的生存状态,认清都市中的各种流行性文化,以抵抗“快餐”的冲击,创造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城市雕塑。只有如此,大众才能在高质量的城市雕塑的影响下,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崇高和优美都是美学的范畴。关于美学的艺术类型有很多,之所以将崇高和优美作为讨论范围,是因为在城市雕塑的形态上,最能体现出的是高贵与优雅。崇高,给欣赏者的感觉往往体现在巨大的体量上,作为从城市标志的城市雕塑体积和力量都是崇高庄严的。另外在题材上,崇高的塑造主题往往也使观赏者感动万分,这是其他艺术门类很难达到的。体积和力量的巨大只是构成崇高的条件,它们还不是崇高本身,必须要有主体感情的移入,崇高才能产生[7]。一个崇高的作品,正是因为它具有抗拒的特性,从理性角度来说是有目的的,通过低级能力与高级能力的对比,才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感受。然而,优美的审美往往与具有美化装饰作用的小型城市雕塑联系在一起,这种审美感受无须评借理性和意志,人体感官在见到具体对象便能产生愉悦的审美感受。因此,在城市雕塑的创作过程中,崇高和优美的表现形式与审美感受大致是对应关系,但不是绝对关系,在具体的操作中,要对特定的客体进行具体的分析,而不能陷入某些经验上的误区。同时,将内容与形式相结合,使一座城市雕塑艺术成为一种既有内涵又有形式的艺术,又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情趣。
一件有标志性的城市雕塑作品与城市的发展是有必然联系的。和谐美包涵了地域、文化、人文景观等的多方面的和谐[8]。《倾斜的弧》之所以遭到拒绝,是因为其妨碍了人们的出行。丹尼斯·奥本海姆在美国密歇尔国际机场拍摄的《蓝衬衫》被拒绝,原因是“蓝衬衫”会让人想起某个蓝领阶层。在城市雕塑美学中,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协调是其最根本的内容。由于权威机构的专横和热衷于“功绩工程”,中国的城市雕塑艺术呈现出一种混乱的状态。在一些有历史韵味的古城,硬塞入一些色彩饱和度很高的现代雕塑,甚至直接把西方的雕塑直接搬入城市中心,既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景观,又与当地的民风、民俗、民情不符。这种不和谐是对城市原始的历史文脉极大的破坏。城市建设需要进步,历史也是需要进步的,那么如何将继承传统好的部分和创出新的部分结合是一个难题,但不管如何发展,城市雕塑美学标准的评价中和谐美都是摆在第一位的。和谐美在空间环境设计原则中,需要城市雕塑与空间环境有整体性、关联性,有层次感,有对比性,生搬硬套的“插花艺术”最终会成为城市的灾难。
视觉美也就是人体感官的愉悦感,这种愉悦程度或许是妙不可言的,又或许是程度的点不一样,但面对同一个对象,公众的视觉感相差不会太大。对于城市雕塑,视觉的美感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感观上的平衡和谐原则是关键。在构图中平衡并不是指完全对称,在城市雕塑的发展中,平衡和对称产生的视觉效果是有区别的。对称在形式上更凸显威严、庄重、严肃和统一,大多应用在纪念性雕塑上。但如果过分强调均衡,则会显得呆板,应从雕塑本身的寓意及城市环境来设计空间布局。雕塑环境空间布局中对称与平衡的关系,究其本质,可以说是“格式塔”视觉原理中“简化倾向”与“张力表现”之间矛盾的体现[9]。优秀的城市雕塑,定能够把对称与平衡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完美地展现出视觉的和谐美。
意蕴美是由“美”的创造者与“接受”的人所创造的“美”;它包含着时代精神、风格、内涵、意境;作品的外在形象表现出了情感及艺术家的思想;同时是鉴赏者在自身经历的基础上理解、评判创造出的美。城市雕塑的意蕴美包括两个方面主题和寓意。在大多数城市雕塑中,叙述主题被广泛采用,而对于那些平实的主题,则需要雕塑者们进行重新创作。雕塑家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和特殊的材质肌理,体现了城市雕塑所蕴含的审美特征。城市雕塑的外部形态可以是单纯的抽象,但只要其内涵丰富,就能够吸引公众,并与之产生共鸣,便可为城市雕塑争取到良好的舆论环境。
成功的城市雕塑能够在历史的发展中长期存在,并能成为城市建设中具有很高艺术水准且有特色的重要构成因素,与一般的公共艺术相比,城市雕塑最大最突出的区别就是历史性。因此,从艺术层面考虑,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环境艺术风格,必然决定了城市雕塑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同时,也必须接受时代变迁的考验,能够满足当下的时代发展,创新还可以使环境与空间的未来发展保持一致。从物质层面考虑,城市雕塑应顺应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材料及构筑等方面必须考虑到耐久性、环保性,放置的区域应当具有稳定性;从发展的层面考虑,城市雕塑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避免停滞不前,又要避免一哄而起,在满足与城市环境空间和谐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城市雕塑具有非常高的艺术美学价值。成功的城市雕塑是看一座城市的眼睛,阐述了城市雕塑的重要作用。艺术的魅力是一个没有清晰界定的概念,而城市雕塑的魅力,即它能引导大众走进艺术的世界,影响到欣赏它的人的审美和思想,从而产生力量。作为大众艺术的城市雕塑应能够发挥出它的作用,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公众审美水平,创造一个和谐的居住环境。而大众的审美意识也会对雕塑艺术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了较强的创作基础环境,雕塑家才能创作出成功的城市雕塑,才能推动城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