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2022-02-06 12:15刘素罗西华县财政局
品牌研究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行政资金

文/刘素罗(西华县财政局)

一、引言

一直以来财政专项资金就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的核心内容,近年来为了拉动内需振兴经济,政府提高了重点项目和各行业的投资,这一举措对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繁荣、促进社会的进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拉动效应。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得到大量扶贫专项资金的县市在高效完成精准扶贫的同时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某市财政局2019年的财政专项资金为13.67亿元,资金的数额巨大,然而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过程中一些共性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且有可能发展为行政事业单位滋生腐败的寄生体,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机关单位形象。故如何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如何才能真正提升专项资金的使用规范性和使用效率?这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并深入探讨的现实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

专项资金主要是国家财政部门为了扶持和发展某项事业而划拨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为了使专项资金能够得到更加科学而合理的使用并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力度,必须采取独立核算与预算的方式。科学合理的使用财政专项资金有助于推动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另外,专项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目标是否能够顺利达成。提升专项资金管理水平,一方面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发挥其职能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履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

三、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必须兼顾项目的前期运行、及后期的全过程。项目预算报批和制度建设属于项目运行的前期,会计核算项目招标以及工程施工属于项目运行的中期,验收审计属于项目运行的后期。因此,本文将进入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在不同时期的问题进行剖析。

(一)专项资金在项目预算以及申报环节中还存在问题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项目的预算及申报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为了确保项目预算审批环节的顺利完成,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成立了专门的项目部门,在项目运行部门中财务人员负责项目的预算编制,其他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项目的申报、报批以及立项全过程。然而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申报上还存在着盲目争取资金、增加项目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相关项目的管理人员,在个人综合素养与工作实践经验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未站在本单位战略发展的全局进行考量。例如:某行政事业单位在申报项目上,由于缺乏可行性论证,导致在项目完成后出现了不可预见的支出。再例如: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疏漏,某行政事业单位在前期项目设计上借鉴了南方一些单位的资料进行项目预算,并向上级申请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然而在借鉴的过程中并未将南北方纬度差异、湿度、温度等气候条件考虑其中,最终导致实际成本远远超出了项目的资金额度,最后该项目被迫中断,使该项目陷入重新报批、项目工期之后的局面中。

其次,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联合申报专项资金的项目上出现了权责不清晰的问题。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联合项目的批报问题上还存在一定问题。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联合项目的批报问题上还存在一定问题。例如:某行政事业单位和当地县政府为了争取财政资金支持联合起来向国家发改委申请批报了某综合发展项目,此项目共计2亿元,该行政事业单位自筹资金6,000万元。但是在项目批爆之前该行政事业单位与当地县政府之间还为明确的划分标准,特别是在款项的划拨上还存在范围较为模糊的问题,并且对责任的划分也缺乏明确性,特别是与施工单位在开具相关票据、拨付款项、项目移交的权责也不明确。项目在完工后,在后期的管理费用和维护费用方面并未全部纳入专项资金的列支和预算中,这在无形中增加了该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后期工作难度加大。

(二)专项资金管理在制度建设环节存在问题

首先,专项资金项目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项目制度建设中所遵循的标准很难适应种类各异的专项资金管理的要求,并未针对各类不同用途的专项资金形成统筹的、完善的、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例如:A行政事业单位对于拨付较快的资金并未及时做好预算工作,从而形成了边施工、编预算、编报批的三边工程,长此下去必然会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和整体运行过程的管理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在制度的执行力度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虽然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管理流程中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制度,但仍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例如:某行政事业单位在个别项目中还存在未批先建的问题,该项目的资金并未批复就提前施工,并且存在着垫资建设的问题,由于该项目在前期的设计环节中出现了纰漏导致项目在建设后明显超出预算,只能被迫中断工程的施工进度,不得不重新报批项目,这明显增加了时间成本后期的工作难度也更大。

(三)专项资金会计核算环节存在问题

首先,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养亟待提升。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都存在理论知识单一、业务老化、老龄化现象明显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和专业的判断。例如:某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财务人员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而具备高级职称的财务人员面临着即将退休的问题,并且责任意识差;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在专项资金管理方面对法律制度和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缺乏深度,管理意识淡薄,在财务制度的执行方面缺乏全面性,特别是在抵制违规行为方面缺乏坚决的态度和行为。

其次,财务流程执行方面不够严谨。部分财务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专项资金使用审批的手续、工程的进度等方面缺乏严格地把控,甚至出现了尚未到工程的拨款进度就向施工方补款的问题,有时还存在通过借款的形式向施工单位拨款。这些问题充分反映出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财务流程的执行上存在的漏洞。

(四)专项资金的事中审核乏力

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已经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了申请用款报告,然而对这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监督与审核力度明显不足,导致申请用款报告流于形式。例如:某行政事业单位在个别项目的招标环节中对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核不够严谨,从而对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了影响,为后续的工程建设埋下了隐患。再例如:将工程转包给其他单位,出现了二包甚至三包的现象。

四、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的成因

(一)政策资金渠道还不够顺畅

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但是对于有的事业单位而言,只享受到其中一部分政策支持,仍然有一大部分项目无法获得政策方面的支持。由于政策资金渠道不顺畅导致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获得到专项资金的数目和种类并不多,最终导致对专项资金的管理缺乏力度。例如: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相关项目负责人员对专项资金的管理缺乏经验,对于多种类型的项目资金很难做到准确、科学、细致的把握;虽然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严格遵循相关程序完成专项资金的项目预算和申报,然而由于这些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问题导致获得的相关政策资金支持无法满足项目实施的需要,这也充分表明,这些行政事业单位相关项目工作管理人员在项目管理上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管理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并未达到要求,知识面也不够全面,特别是在面对种类各异的专项资金时做到准确把控,在项目的判断上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未知性。

(二)人员队伍建设缺乏专业性

专项资金管理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职业道德操守、准确把握政策的水平、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但是从整体上看一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高素质人才流失明显,综合素养普遍较低。由于在人员专业性方面存在着判断经验不足、知识匮乏的问题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预算、专项资金后期管理方面的盲目性逐渐凸显出来,最终使得专项资金管理漏洞百出。

(三)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与执行意识有待提升

由于在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并未形成一套细致的、科学的、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使得这些单位无法在短时间内适用于多种类、多用途、多层面的专项资金管理。例如: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将重心集中在项目申报能否顺利通过、能否获得资金支持上,而与之相匹配的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并不到位、预算编制也缺乏精细化,制度保障的缺失导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也并不尽如人意。

五、改进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的策略

(一)理顺政策资金渠道、加强项目预算申报环节的管理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专项资金的政策支持力度,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尽快理顺政策资金的渠道,在项目预算申报环节加大管理力度,争取更多的专项资金。例如:某行政事业单位紧紧把握国家政策的脉搏,推出了休闲农业项目、农产品流通加工、种植农业项目以及养殖业项目等,并结合该单位的实际状况享受到来自国家的7项专项资金补贴。可见,只有理顺政策,资金的支持渠道才能得到有效的、持续的政策资金支持。再例如:某行政事业单位站在项目管理的层面对专项资金的不同用途进行了分类,在借鉴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在此类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经验和漏洞后想上级部门进行了项目申报,使本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得到不断完善。

(二)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财政专项资金拨款的数量呈现出逐渐上升的态势,为了能够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不断建立健全并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专项资金的不同种类而采取不同的支付方式,对于那些规模与资金数额都较大的重大项目可以采取阶段验收、拨付款项的方式,作为财务部门应与项目实施单位及时进行沟通,随时掌握工程的进度,并根据约定的合同按照审批程序实现工程款项的结算,不得无故拖欠工程款项;对于那些规模与资金较小的项目在项目开展前对费用进行详细的预算,并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再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在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完善相关制度,以实现科学规范管理专项资金;在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过程中要切实落实资金的运作流程,准确把握好项目的运行节点、精准掌握资金的流向,在制度的引领下使专项资金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完善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机制

高水平的技巧来自高质量的、严格的、规范化的管理,因此,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尽快完善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机制,从多层次、多角度对专项资金管理进行绩效评价。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将绩效管理的思想充分应用到专项资金的管理过程中,以此来确保专项资金管理体系的系统化,绩效管理的导向也更具有鲜明性,资金管理的过程也更加透明,这样才能够与资金的良好运转实现匹配。

(四)构建科学的专项资金使用监督体系

为了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各事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监督体系,并且将专项资金的管理监督贯穿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中。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大内部的审查力度。及时检查完工项目,并且对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方位监督,彻底摒弃过去事后一次性检查监督的方式,可以分阶段对项目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也可以不定期对项目进行抽查。唯有如此才能使资金管理得到全过程的动态化监督,第一时间发现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实现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与科学管理的密切融合。再例如: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尽快完善奖惩制度、项目完工后的评估制度。在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的环节中应明确划分每一个环节的全责,并且加大专项资金在管理中的违规成本,以此来规范项目管理相关人员的行为。项目完工后要做好项目的绩效评估工作,结合奖惩制度对按规定使用资金的科室和项目予以嘉奖,对于并未按照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的科室和项目要在单位内部进行通报批评。

六、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受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的影响,国家财产受到冲击。在专项资金使用中,行政事业单位需提高使用效率,从根本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必须加强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深入应用,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要求踏踏实实落实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照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管理,从不同层面加大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力度,避免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出现资金被挤占或挪用的问题,为提升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驾护航。

相关链接

专项资金管理是指对专项资金进行计划、控制、监督和考核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其基本要求是:各项专项资金的形成、建立、提取和使用要符合国家规定;资金使用要坚持专款专用、量入为出的原则;讲求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和健全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责任制。我国专项资金的构成主要是:(1)专用资金;(2)专用拨款;(3)专项借款。

各种专项资金的形成,建立、提取和使用都必须符合国家统一规定。对各种专项资金要单独核算,划清与生产经营性开支的界限,不能互相占用;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责任制,努力提高其使用效率;在资金的使用上,要坚持专款专用,量入为出的原则,使各项专用资金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并达到预期目的。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行政资金
行政学人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