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寿
当前,化工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要通过对成本的管理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升。理论上,企业要根据成本核算的结果对经营成本的构成进行全面梳理,从而开展产品价格确定、经营决策、成本预算、成本分析和控制等工作。由此可见,成本核算跟企业成本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有着直接的关联,成本核算的精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成本控制的效果。为了保证企业成本的降低,企业需要对成本进行核算,为后续管理工作提供数据依据。因而加强对成本核算的管控对化工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后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成本核算是推动企业开展成本管理实现经营成本降低的重要手段,指的是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对企业产品所耗费的成本以及单位成本进行全面的计算,最终完成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费用实现有效的归集以及分配。
开展核算的主要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控制为基础的目的。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进行,化工企业对自身经营过程中所需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时,不再使用传统的依据生产程序进行成本计算,而是利用更加先进的存在预计性质的成本预算,然后开展有效地控制和监督。以往采用的事后进行统计与控制的成本核算方式已经落后,企业通常针对整个过程进行成本核算,将成本控制作为核算的出发点,持续的对成本预算程序和方法进行优化,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是以补偿作为基础的目的。把补偿当成是最终目标的成本核算,其主要的目标是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成本和期间费用。只有为了产品生产而使用的材料和各种费用等,才能计入到产品的成本当中,而由于企业正常运行所需要耗费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跟产品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应当看成是期间费用。如果以补偿为目的而造成费用的出现,那么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对产品成本和费用归入哪个期间进行有效的判断。
成本核算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化工企业也相对较为重视,但多数化工企业管理理念、模式以及手段等较为传统,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需求,因而实践中暴露出多种问题,主要表现为:
当前化工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直接材料都面临着价格上涨的情况,材料的选择对成本的影响巨大,而且材料成本也会对后续产品制造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最终的销售价格,进而影响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且,许多企业存在货物囤积的情况,因为原材料经常会出现价格波动,所以给企业带来了风险问题,如果价格浮动过大,就会造成成本的增加。同时许多化工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技术,对于新工艺的研发缺乏力度,造成原料成本始终无法降低。
许多化工企业在开展成本核算时,更加注重对有形资产的核算,将工作重心放在物料消耗上,但是对于人力资源、环境费用等缺乏关注,没有纳入成本核算的范围当中。首先,企业对自身管理不够重视,未能将成本核算跟管理结合起来,成本核算人员无法及时地获取基础成本数据。当前许多化工企业的相关工作依然沿用标准成本法,数据主要包括工作时长、材料定额以及单价等,数据缺乏全面性,核算人员无法从系统中获取所需数据。其次,许多企业未能将变动成本跟固定成本区别开,造成成本决策工作受到影响,企业成本管理无法有效落实。
由于原材料和联产品已经完成了流程化的成本核算,还需要针对联产品进行有效的分配,所以,会进入下一阶段的成本核算。在副产品的体量达到一定的限值时,就需要进行特定的定价,对主产品的相应成本进行扣除。同时,化工产品相较于普通产品具有其特殊性,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处理后才能变成成品,对入库成本进行核算时,需要考虑入库的早晚对成本的影响,也要考虑出库次序对销售成本带来的影响。
部分企业没有将造成污染的治理费用和生产中的安全管理费用计入到成本核算中。由于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污染,增加了环境治理费用,由于现在人们对于环境的重视,企业需要增加投入来治理环境,需要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很多企业在进行生产成本核算时,却没有将这部分支出计入其中。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化工企业成本核算要求,针对企业化工核算工作的优化,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要加强对基础数据的收集和传递等基础工作。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状况跟行业的标准,对工作时间、原料消耗的定额等进行科学的编制,从而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完善原材料登记、领取、数量检查、仓库盘点等工作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基于企业制造产品的流程,以企业制造生产现状为主线,对各个流程中的材料、库存产品等制定科学的成本核算程序,准确地进行记录。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原料消耗、生产耗时、资金使用、产品转移情况、产品核查、产品销售等。再次,建立健全规范化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机制,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规范企业生产员工的日常工作,将影响企业生产成本的因素考虑其中,听取员工的意见,使成本核算和管理在企业的日常运行中得到落实。最后,制定预算控制管理制度,化工企业在日常生产中的投入成本较高,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对影响企业成本核算的因素考虑在内,根据企业的内部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成本预算控制方案。根据企业的生产目标,成本核算要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制定资源使用上下限额,严格控制生产预算。
企业要促进成本核算全面性的提升,当前部分化工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中,只将直接材料、产品制造费用和人工成本计入其中,缺乏对生产过程中全部费用的统计和核算,成本和效益无法得到全面体现,导致核算出来的成本无法体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消耗。成本核算内容的不全面造成成本控制措施的片面性。企业要将成本核算升级为完全成本核算,不仅要将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成本、产品制造费用以及材料费用计入其中,还要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资源成本、环保成本、退出成本、革新折旧费用以及安全成本等进行全面的统计核算,使核算出来的成本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的消耗,从而对成本产出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实现化工企业对成本的全面控制[3]。同时,完善成本核算范围,把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等基础数据作为字段录入到会计系统当中,使得成本核算人员能够掌握相关字段数据,提高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效率和质量。一方面要积极地贯彻企业的战略规划目标,避免出现随意定价和销售的情况,产品在进入市场以前,要对固有成本进行全面的核算,对市场流通能力、税费、利润率等进行考量以后,进行价格的确定。另一方面,对影响成本的因素进行全面梳理,从而采取有效的成本管理。
在选择成本核算方法时,需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特征,满足企业成本管理的需求。一方面,化工企业具备生产制造费用占比较高的特征。由于这一类企业对资源和技术依赖程度较强,产品形成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以作业形式体现资源消耗成本,形成“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经营模式;同时,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相对复杂,原料投放、生产工序等决定了企业产品的多元化,包括联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品。如何将成本分摊到不同的产品层面上,是企业成本核算面临的难题。另一方面,化工企业的生产流程与其他制造行业不同,对能源或资源进行混合、分离、萃取、化合等环节,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以后,形成新的产品。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无法体现不同化学产品的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甚至会使实际产品的成本核算不够准确。基于此,建议化工企业选择作业成本法,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在作业成本法应用过程中,首先,企业要确定各项作业,以企业产品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环节与流程为依据,对企业为了达成生产计划而消耗的技术成本、材料成本、人力成本和环境成本等进行整合。在这期间,作业确认一般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结合资源消耗情况确定作业成本。其次,划分不同的作业中心。以各环节的资源消耗情况确定不同的作业,再依据作业的性质将作业环节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的作业中心。对化工企业来说,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与其他传统制造业不同。例如:化工产品在形成过程中,需要经历原料粉碎处理环节,企业可以将多种产品原料粉碎处理规整到一起,以粉碎作业为名,建立粉碎作业中心;在对化工产品进行后期质检的过程中,可以将质量检测环节规整到一起,设置为检验作业中心;对生产器械或技术设备进行维修时,这一项作业可以纳入设备维修作业中心;产品包装则统一归为包装作业中心。再次,以资源动因分析结果为依据,建立作业成本库。资源动因分析是企业对资源消耗进行成本分摊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建立作业成本库和作业成本明细账的基础保障。通过对不同资源消耗的动因进行分析,可以以消耗动因为依据,将资源分配到不同的作业当中,使资源与作业产生关联;同时,消耗的资源可以按照不同的成本动因再划分到差异化的作业中心当中,最终形成作业成本库。但要注意的是,化工企业在建立作业成本库时,必须要保证不同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项目具有同质性,且作业成本库中所归集的成本变动因素可以通过共同成本动因来解释。最后,对作业动因进行分析,计算最终的作业成本。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实施原理可以得知,作业动因实际上是将作业中心的成本以一定的分摊标准分配到不同的产品或劳务中,作业动因也是资源消耗过程与成本产出结果的联动桥梁。因此,化工企业可以通过对作业动因的分析,将上一个作业环节所形成的成本费用分摊至成本计算对象中,计算出产品或劳务的价值。例如:以粉碎作业成本库为中心,基于粉碎处理作业所消耗的机器运行共识,作为粉碎作业的作业动因;以维修作业成本库为中心,作业动因是具体的维修时间;在包装作业成本库中,依据包装分类次数确定作业动因。经过对作业动因的分析以后,依据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计算不同产品的实际作业成本,形成高度准确的成本核算结果。作业成本法作为一项具备优势的成本核算方法,在现代化企业中较为常见。化工企业的行业特征和经营业务,也具备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条件,实际上,作业成本法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当然,成本核算方法还包括目标成本法、全面成本法等,建议化工企业结合自身的经营特征,采取多元化成本核算方法开展核算与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核算结果的准确性,还能够强调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关联性,为企业提高价值链运行效率提供保障。
在进行间接成本的分摊时,企业可以根据作业成本法进行,在缺乏对应的条件时可以结合该方法的工作思路,利用资源驱动为车间进行资源的分配,以此为基础保证资源使用所需的费用都分摊到产品上。在工作的具体落实中,企业要根据水电资源的消耗、制造设备的多少、员工的数量等对资源进行科学的分配,依据驱动因素的差别对待各种费用进行分摊。比如人工成本的驱动利用工作时间,物料费、水电费、养护费等依据工作时间进行分摊,质检费用依据频次和时长进行驱动。企业要对间接费用的分摊手段进行优化,保证成本核算的精准度。
下面主要针对员工工资、滤布滤袋、空压机的维护和加油费用进行阐述。首先,空压机通常每四个月就要进行一次维护,所需的费用较高,但是其生产水平没有显著的提升,因此无需对其进行资本化的处理,可针对使用时间进行分摊处理。其次是员工工资。由于企业生产流程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尽管产品销售价格存在差异,但是仍然可以依据产品实际的产量进行人工成本的分配。再次是滤布滤袋。在进行核算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摊销。最后是加油费用,可以依据加油的明细,结合每个月使用的铲车和叉车进行油费的核算。
针对化工企业来说,如果想要实现全面的成本核算,就要对成本核算的内容进行拓展。首先要对核算的内容进行细化,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价值管理理念融入其中,将已经产生费用的环节都进行分解,形成许多可以操作的细节,然后分配到个人或者岗位,从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实现对各个环节和所有费用的精确的成本核算,有效地降低产品的成本和期间费用。其次,要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纳入成本核算的范围当中,加强对企业管理流程的有效分解。要将容易忽略的成本进行全面考量。包括环境成本、退出成本、安全成本等。环境成本指的是化工企业在进行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存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需要投入环保费用,对土地进行绿化,对产生的污水进行治理,对粉尘进行治理等,这些也要计入成本核算中。退出成本指的是化工矿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如果出现资金不足或者原料缺乏问题,需要停产时,就需要对企业的退出成本进行核算,企业在破产或者转型时,需要考虑员工的安置问题,合同的补偿费用等。由于化工企业的生产环境的特殊性,生产经营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对安全的要求较高,所以在生产运营过程中,要采取积极安全的保障措施,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等。这些费用都要计入成本核算。
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化工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所以需要企业在成本核算中加大工作力度,对可能忽略成本进行完整的核算,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及时调整核算方法,完善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策略,为企业进行成本预算控制提供依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