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战略风险规避的有效方法

2022-02-06 12:04:55李婧泓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2年7期
关键词:战略目标企业财务国有企业

◎李婧泓

引言:

财务战略风险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特征,与企业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存在于各个环节中。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市场竞争局势愈加险峻,国有企业也面临着一定的竞争压力,要想在市场中稳定地位,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应将财务作为管理核心,突出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地位,以实现战略目标为目的,加强财务战略的规划管理,做好风险分析控制以及防范工作,达到合理的风险控制成效,并将财务战略在企业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升企业市场价值。本文就国有企业财务战略风险规避展开分析与探究。

一、国有企业财务战略风险相关理论概述

(一)财务战略风险及其特征

财务战略风险,顾名思义就是在财务战略规划与实施中产生的一系列风险。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其经营模式、经营管理手段等都发生一定变化,与此同时企业的财务活动呈现出更为明显的不确定性与动态性,此时财务战略风险随之出现,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各种风险因素也作用于财务战略管理。总的来说,财务战略风险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性,也具有自身的特征:一是产生因素多种多样,分为内部与外部两大类,内部因素有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企业竞争实力等,外部因素有市场环境变化、经济周期等;二是管理方式复杂,与资金风险、利率风险等一般性财务风险相比,财务战略风险的控制与管理,需要企业相关人员考虑多重影响因素,展开更深入、更全面的分析,服从企业战略,制定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案;三是危害程度高、整改难度大,财务战略风险波及企业重要的经济活动与财务关系,若是未能实现风险的合理规避以及有效控制,那么必然会对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造成严重的破坏与深远的影响,后续整改难度更大。

(二)财务战略管理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财务管理活动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实现财务管理转型升级,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财务战略管理成为各企业采取的一项必要措施,以企业总体战略为基础,立足于财务视角,综合运用多种管理工具,将企业财务资源优化配置,将战略思想融入于经济活动中,稳步达成战略目标,以推动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三)国有企业加强财务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管理,综合考量市场内外环境,在掌握市场变化动态以及企业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等基础上,制定长期财务战略,明确短期经营目标,将两者有效结合,从容应对一系列风险,有利于扩大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市场适应以及风险防控能力。基于财务战略管理的企业财务工作模式发生相应变化,加强财务战略管理使财务工作的重心发生偏移,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会计核算、记账报账等,而是在明确战略目标、制定风险防范方案的基础上,为财务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保障,促进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财务战略管理具有前瞻性,即关系企业未来发展,国有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管理,可从客观角度设想企业未来发展形势,展开科学且合理的预判,把握外部动态情况以及企业发展时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战略方案。

二、国有企业财务战略风险以及形成原因分析

国有企业财务战略风险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第一,投资风险,项目投资前期未能展开相应的调研工作,存在盲目投资的行为,项目无法获得可观的利润回报,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引发投资风险;第二,筹资风险,未能在规定时间内筹集各项目各活动开展所需的资金,资金无法持续供应,或是因市场形势变化、资金渠道过于狭窄等,从而引发风险;第三,运营风险,主要是指企业运营决策失误,因未能把握主客观因素,对市场变化的分析与调研不足,加上外部竞争压力骤增,导致企业管理者做出不正确的经营决策,最终引发运营风险,不利于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2]。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财务战略风险会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新时期必须要深入剖析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革新传统财务思维,正确认识风险规避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以财务战略管理为企业运营与发展保驾护航。

现对国有企业财务战略风险形成原因展开如下分析:一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不相适应,企业文化对财务战略目标的制定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阻碍作用,甚至会弱化财务战略的价值以及积极影响;二是,企业内外环境不佳,外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企业内部环境不适于执行财务战略,如缺少战略管理体系、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等,都会影响财务战略措施的实施;三是,财务资源使用效益低,财务战略目标与实际情况不符,现有资源不能满足财务战略目标实施的需求,或出现资源短缺、资源浪费等情况,导致财务资源实际价值缺失;四是,与基础财务会计工作相比,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必然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若是国有企业存在人员素养有待提升、缺少复合型管理人才且内部教育培训不到位的问题,那么则无法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实际工作中不能利用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等制定财务战略目标,更是不利于财务战略风险控制与防范;五是,约束制度与激励制度有待完善,未能促进企业各部门、各岗位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部分规章制度易流于形式,无法起到规范监督等作用,难以保证财务战略执行的有效性。

三、国有企业有效规避财务战略风险的措施

(一)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

国有企业财务战略与风险相对应,不同时期产生的风险不同,不同风险也应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首先,对于投资风险,国有企业应当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全面了解投资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前进行风险的评估与预测,以降低风险、规避风险为前提,制定适宜的投资计划,其中包含项目投资的具体金额、预期收益等,以此保证投资风险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企业还可成立评估专家团队,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对项目盈利状况展开全方位分析,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其次,对于筹资风险,一方面国有企业应选择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保证资金稳定供给;另一方面结合企业市场定位、经营规模等,优化资本结构,拓展筹资渠道,以避免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最后,对于企业运营风险,应当科学制定财务战略规划,加强资金管理,信用管理、存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分析其可能出现的风险,在风险未发生且未造成负面影响之前,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以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文化建设对于国有企业合理规避财务战略风险,加强风险的控制与防范,营造了更加良好的环境。新时期,企业必须要重视文化的建设,从财务视角出发,考虑财务战略目标,进行内部环境的优化与完善。一要,结合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缺陷与不足,将财务战略诊断与监督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即应对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诊断,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在把控财务战略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加以评价与分析,发现其中薄弱环境,并将战略风险文化纳入风控体系,继而形成更加完整且科学的实施方案;二要注重引导企业员工主动学习,营造以学习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加大关于财务战略风险的宣传与培训力度,拓展宣传的范围,实现从企业管理层到基层员工,都真正重视并了解财务战略管理与风险控制,定期组织培训活动,通过继续教育培训,使员工在财务战略方面的知识储备、工作经验等都有所提升,认识到企业的变化,并对进一步加强财务战略风险管理贡献个人力量;三要实现文化创新,即打破传统财务思维的限制,从新的角度、新的方向思考企业战略发展,理清经营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关系,与时俱进,将新理念通入到财务战略风险管理中,促使管理水平的提升与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完善财务战略资源,确保财务战略资源的使用效益

国有企业财务战略资源包括资金资产、技术、人才储备等等,要想实现风险的合理规避,则应从根本着手,将大量财务战略资源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在新理念的支撑下,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扩大竞争优势并拓展业务,必须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开发,既要体现出特有战略资源的特点,又要形成全新的战略资源。同时,对于战略资源的分配,应当结合各部门工作实际以及经营项目顺利开展的需求,实现合理安排,以提高其利用率。以各渠道筹集的资金为例,将来源不同的资金进行高效组合,构建资金集中管理机制,由相关人员负责完成需求调研分析工作,拟定资金规划方案,将每一笔资金安排到具体的项目中,充分发挥资金使用价值。在技术方面,国有企业一方面要注重引入新的技术,如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完善财务系统,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内部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在人才储备方面,必须根据工作内容、工作要求,配置优秀的专业人才,确保职位与人才相匹配,增强不同岗位员工的工作认可度与工作信息,实现大大降低人才流动性,降低财务战略风险发生几率。

(四)建立健全财务战略风险防控机制,加强风险控制与防范

国有企业应加强财务战略管理,以有效控制财务战略风险点为目的,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此为风险防范工作的展开提供保障。第一,建立完善的基础体系,明确划分不同的管理层级,确定责任中心,结合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工作,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如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等;第二,建立会计核算体系,以风险控制为主要前提,强调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由专业人员完成会计核算工作,满足对外会计报表报送的要求,并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以降低核算过程中的风险;第三,建立风险管控与预警机制,细化财务分析,将会计信息加以整合,确保信息来源可追溯,为企业决策制定、战略规划等提供支持,设置风险预警指标,依据风险监测的结果,发出预警信号,提醒企业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除此以外,还应遵循奖惩结合、权责对等这一原则,强化绩效考核与评价,适当提高风险事件的占比,对各部门、各岗位风险控制与防范加以评价,创新激励手段,继而挖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促使财务战略风险管控效果得以提升。

(五)增强财务战略风险的灵活性,顺利展开财务战略管理工作

国有企业必须要以总体经营战略目标为基础,制定合理的财务战略目标,注重各目标之间的有效联系与结合,实现企业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获取更多经济与社会效益为目的。在确定财务战略目标的同时,还应增强财务降低风险的灵活性,具体做法如下:第一,综合考虑外部市场环境与企业现状,优化财务战略管理主体,突出财务管理人员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帮助财务管理转型升级,将财务战略目标从上下达至基层员工,逐渐形成全员重视并关注战略目标的局面;第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战略管理中,在信息系统的作用下,分析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展开深入的风险分析与探究,同时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强有力的监督来规范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从根本上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第三,构建良好的共享环境,不仅要强调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与联系,一定程度上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而且要注意系统安全防护,设置防火墙、利用数字签名技术等,保障数据信息传递的安全性,避免因操作失误或者黑客入侵而产生更多的财务风险。另外,国有企业还应当寻求可行的方式提升财务战略系统效能,包括管理效能,即由系统对财务战略决策制定、财务战略执行监管等进行管控与指导;由企业财务人员通过利用系统,整合大量的财务战略信息,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分析,出具分析报告,上传至系统中,作为决策者、管理者确定战略目标的参考依据之一;以真实的财务战略信息,反映财务战略的实施情况、具体执行进度等,便于财务人员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予以解决与调整,使得风险发生几率有所降低。

(六)结合企业发展时期,制定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方案

国有企业需树立以价值为导向的正确理念,将价值管理作为核心内容,革新财务思维与管理模式,创设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环境,尽可能避免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财务风险,实现价值创造。由于不同发展时期企业的财务战略不一,因此国有企业还应采用与其发展时期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方案,以全面提升风险控制与防范水平。以某国有企业为例,在初创期因市场份额不稳定,竞争优势不明显,经营风险多种多样,此时为了开辟市场、扩大业务范围,该企业制定财务战略目标,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根据阶段性发展目标以及业务活动开展所需,优化资源配置,从投资层面、筹措战略层面等展开深层次的研究,保证财务战略与企业发展现状相适应;在成长期,企业财务战略风险主要集中于资金方面,各项目与业务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实现长远发展为目标,制定长期财务战略规划,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强化风险的有效控制与合理规避,投资方面必须确保投资与回收效果,选择科学的投资方式,筹资方面积极转变融资方式,逐步完善资本结构;步入成熟期后,该企业竞争优势逐渐凸显,市场相对稳定,但盈利水平却有所降低,对此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以更加长远的眼光开发新产品,创新服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获得良好的品牌效应,并防范风险问题的出现。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财务战略管理显然已成为国有企业财务转型升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财务战略风险规避与防范是重中之重。由于在不同发展时期企业财务战略不同,相应的财务战略风险也有所区别,因此国有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好规避财务战略风险相关的一系列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制定有效的风险防控方案,将财务战略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与合理规避,促使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与竞争实力得以提升,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战略目标企业财务国有企业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煤炭洗选技术的发展
选煤技术(2022年1期)2022-04-19 11:14:56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在线学习(2021年12期)2021-01-03 20:20:00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关于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几点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32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智富时代(2019年2期)2019-04-18 07:44:42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探讨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