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大学生资助改进路径研究

2022-02-06 12:08许晓晴陈秀丽
山东纺织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资助协同农业

许晓晴,陈秀丽

(淮阴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教育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大学生资助能够有效“抹平”收入差距导致的教育资源可得度差异,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许长青和周丽萍,2017;李实和沈扬扬,2022),因而是共同富裕实现的关键举措。长久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大学生资助工作。2020 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资助资金总额1243.89 亿元,较2010 年的437.30 亿元增长184.45%。①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持续推进,有效提高了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可得性,保证了国家建设的人才需求,促进了“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的高质量达成。然而,一方面由于我国大学生资助仍旧存在精准度不高、导向性不强、后续反馈弱的提升空间(谢芳和陈亚,2021;黄林静等,2022);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其集中体现于城乡间巨大的经济、环境、文化等多方面的差距,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大学生资助提升路径仍有待深入探索。针对此,本研究首先系统分析了大学生资助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继而基于此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资助工作深入推进的有效路径。综合而言,本研究能够为:实现大学生资助和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助力“十四五”时期人才供给提供可实践的经验支持。

1 大学生资助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

1.1 乡村振兴为大学生资助提供了方向

大学生资助能够消除收入差距导致的教育资源错配,让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促进其就业,并实现其劳动禀赋的最优配置。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无论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过程,还是农村新型产业(如乡村旅游产业)的运营,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杨建海等,2021;李海金和焦方杨,2021)。然而,由于农村优质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乡村振兴面临严峻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同时,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加之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深化,农业农村生产的劳动边际报酬上升,面向农业农村的就业质量提高。鉴于大学生资助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初衷,乡村振兴的劳动需求无疑为其提供了切实的方向。

1.2 大学生资助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

如前文所述,乡村振兴中的生产、经营、农村建设等诸多工作需要大量的优质劳动,尤其是需要大量的“懂农业、爱农业、善农业”的返乡大学生。大学生资助通过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物质、资金、知识以及技能的支持,增强了其从事生产的理论与知识能力(张曦臻等,2021;黄林静等,2021),实现了其和生产实际的“无缝衔接”。具体到乡村振兴,大学生资助有效提高大学生从事农业农村生产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必要且充足的人才支持。

1.3 大学生资助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具有动态性

由前文分析可知,大学生资助和乡村振兴能够满足对方的的核心需求,具备互补协同的潜力。需进一步指出的是,大学生资助和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持续着力、久久为功,这就需要二者的协同必须是动态的。现实表明,基于大学生资助和乡村振兴内在需求契合的协同无疑是动态的。具体而言,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是动态的,这为大学生资助提供了一个动态的方向。大学生资助可以根据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及时调节资助方式、内容和目标。也因此,大学生资助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动态的人才供给,使大学生的素质更符合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从而加速了乡村振兴的实现。

2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大学生资助路径

2.1 针对乡村振兴的现实,提高大学生资助的针对性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事业,其包含的诸多内容,具有复杂、细致且收效慢的特点,这便要求相关从业人员除具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之外,还要具备较强的耐心与恒心。因此,乡村振兴亟需“懂农业、爱农业、善农业”的大学毕业生(李海金和焦方杨,2021)。有鉴于此,大学生资助需要提高针对性,为农业农村发展培育合适的人才。在大学生资助过程中,应当本着自愿原则,推出针对乡村振兴的人才资助计划,同时综合运用加强宣传、优化资助内容、强化后期反馈等手段提高资助人才的匹配度。

2.2 针对乡村振兴的需求,为受资助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

乡村振兴至少包括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农村环境整治、农村文化发展、基层组织优化、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内容。而对于其中任何一项内容,都需要对应的专业技能。以农业生产为例,农作物的种植、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较强的知识与技能。且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这种需求更为紧迫。基于此,大学生资助工作要适时调整与丰富自身内容,即针对乡村振兴具体工作的要求,对受资助大学生推出匹配的技能培训,并做到对乡村振兴工作内容的全覆盖。

2.3 结合乡村振兴的指标,建立资助反馈机制

由前文可知,乡村振兴和大学生资助均是长期性工作。其是否可持续、是否有成效取决于其是否有一种高效的反馈机制。对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大学生资助而言,需结合乡村振兴的考核指标,建立健全大学生资助的反馈机制。可以根据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文化、环境、产业、组织等内容,构建包含全方面考核指标的问卷,定期对走向乡村振兴具体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访谈,利用访谈资料建立评价数据,进而借助科学的评价方法对资助对象的工作成效合理量化,以此发现存在的优势和问题。进一步提出改进策略,以最终形成良性的反馈机制。

3 研究结论

大学生资助是推动教育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手段。于此同时,乡村振兴成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当前,乡村振兴无疑为大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索大学生资助的提升路径极为必要。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乡村振兴为大学生资助提供了方向;大学生资助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大学生资助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具有动态性。基于此,本文认为二者具有长效协同的潜力。

基于乡村振兴和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特点和内在需求,本研究提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改进大学生资助工作需要做到:针对乡村振兴的现实,提高大学生资助的针对性,为乡村振兴培育“懂农业、爱农业、善农业”的大学毕业生;针对乡村振兴的需求,扩大与丰富资助内容,为受资助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结合乡村振兴的指标,建立资助反馈机制,实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长效运行。

注释:

①该数据来源于《2020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和《2010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网址:http://news.cctv.com/2021/09/18/ARTIJQp3aBu8jAzvK8018E8p210918.shtml?spm=C94212.P4YnMod9m2uD.ENPMkWvfnaiV.46,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210/t20121023_143553.html.

猜你喜欢
资助协同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