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华
加强企业经济责任是中央审计署的工作要求,从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出发,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确定经济责任人在企业任职期间的职责,并对他们进行监督和客观评估,是对企业负责,同时也是对企业的管理者负责。通过一系列措施,逐渐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保障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合理性。通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为企业的绩效审核工作提供参考资料和数据真实性保障。根据以往的经验,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与传统的财务审计工作有着很大的不同,大多表现在工作的范围和关注点方面。
内部审计工作在我国的推行时间尚短,对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建设尚不完善。在审计过程中体现为制度依据不全、评价标准参差不齐、整改责任落实没有明文规定等方面,阻碍了审计工作过程的推进、审计成果的公允性和成果的有效转化。
此外,企业的内审部门尚不能脱离企业的人事任免及绩效考核等行政管理,无法确保独立性。虽然在机构设立上,审计部门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汇报,向董事会负责,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审计人员的任免、考核以及提拔仍归属企业的行政部门及公司主管领导。
审计工作是十分严格严谨的,对于审计从业人员而言,不仅需要具备专业审计知识,还需要具备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如财务、风险管理、工程造价等。并且,审计作为监管工作,还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企业责任观、职业道德和个人沟通技巧。目前,企业中绝大多数审计从业人员均为财务背景,看待问题具有局限性,很难达到审计风险管控应有的高度。从分析中还能够看出,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审计师的专业能力并不全面。除此之外,由于对审计从业人员工作经验的要求,部分审计人员的年龄较大,在接受新知识方面,理解能力较差,对“大数据”审计的学习、运用和适应存在一定的难度。
由于目前各企业的审计职能设置尚不完善,部分企业还没有设置专职的审计工作人员,更无法满足对审计质量监督的工作要求。完善的审计部门应设有审计质量审理岗,对不同人员进行的审计工作结果统一管理评价,对相似的审计发现问题统一评价定性标准,对同类审计问题进行综合评价,总结经验,向管理层提出可行的管理提升建议。
难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能够彰显出该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被审计对象的管理水平,能够正确考察企业管理者的绩效。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应该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考量。而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企业经济效益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更能从企业战略和风险管理的高度发现问题,审计结果具有高度,根据审计结果深入分析,可以有效地改善企业战略管理和风险管控。但是,目前审计工作的一大问题就是审计成果转换难,具体体现在重审计、轻整改,整改落实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将审计整改完成情况作为部门、企业绩效考核的指标显得尤为重要。在完成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之后,被审单位以及管理层并没有对审计结果给予足够的重视,也不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溯源,审计成果仅是“纸上谈兵”,大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作用。
由于我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展的时间不长,评价评估体系处于改善阶段,实践中没有清晰的量化考核标准。企业经济责任评估的评判标准也容易受到被审计单位所在位置的开发周期、业务性质以及管理层任期等方面各种差异的影响。相同项目与项目的之间不一致,公司与公司之间的不一致,问题定性没有清楚量化的标准,人为考量的因素过多。另外,评价体系大多采用了比较传统的评估方法,无法做到“一事一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就很容易得出片面的审计结果。
由于缺乏沟通及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在企业各部门间,对审计工作还存在抵触的情绪,认为审计工作就是“挑毛病”“找错误”,认识不到审计工作对部门管理提升、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在审计过程中,部门业务骨干在审计期间休假、出差,故意逃避审计,对审计发现问题解释敷衍了事,对审计结果拒绝签字,等等。但是,由于审计部门在部门设计之初就与财务、人事等部门平级,如果没有管理层的推动,很难推进审计工作在平级部门中展开。基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部门有意避开审计核实,例如:在审核验证过程当中,审计人员多次发现该企业为部分部门发布的指标项目未达标再次说明。再比如说,对于采用虚拟交易业务,人为地虚报产品成本和调节费用等问题,部门必须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完成会计账面核算,除此之外,还要通告批评,处罚相应的责任人员;针对违法法律法规,离职和降职的人员,需要人事部门配合提供意见。
在传统的财务审计时期,普遍认为审计人员只需要具有财务知识就可以做好审计工作。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除了财务知识,审计人员还需要具有风险管理、战略管理、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法律知识,是目前审计人员最缺乏的。在遇见重大审计发现问题时,前期的取证过程是否合法、合规等就会变得尤为重要。比如:访谈需要两名审计人员共同进行,第三方资料需要用正式的函证方式取得,审计基础资料需要由被审计单位提供,并由被审计单位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听说“据说”“传说”等均不能作为审计依据。审计工作不规范,取证方法缺乏经验和认知不足,不仅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也降低了审计工作的公允性。
目前,我国企业审计工作急需转型,“十三五”审计工作的未来规划中也着力提出“严加管控、以预防为目标管理审计”,因此,企业的内审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风险管理为视角,从“亡羊补牢”的传统审计向“未雨绸缪”转变;不断创新企业的审计工作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提高审计效率,推行“大数据”审计。加强审计工作的宣贯及沟通,使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抵制审计向配合审计,甚至是主动要求审计的方向发展。目前,现阶段重大风险、违规应是审计关注的重点,内审应跟踪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规避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及违规,并在每个项目上确定一个直接责任人,以监督整个过程中项目预算的使用。侧重关注某些重点项目以及领域,实现审计、规范、提升同时进行。最后,建立企业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可以使内审能够充分掌握企业的财务资金流转情况,进而实时、动态的监督。实现与外部审计之间的资源共享以及整合。
要推进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守,需要国家审计署、立法部门不断完善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企业需要完善组织架构,切实保障审计部门及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既要独立于公司的行政考核提拔之外,又要纳入工作质量监管中,推进审计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在新形势下,为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积极适应审计工作方式以及观念的变化,必须加强对审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培训,提高素质修养,降低审计风险。
(1)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审计人员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必须提高专业水平,并能够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审计人员将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纠正解决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企业的损失,保证审计报告的内容准确、完整。面对某些工作试图阻碍或干扰审计结果的现象,审计师应做好克服困难,勇敢秉承职业道德并遵守职业准则的准备。公正地评估和处理审计意见,并且不要掩盖由于其他因素而发现的审计问题;不要盲目地确定那些不确定或缺乏审计证据的问题,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的准确性以及效率性。其次要选择适合的审计方法,鉴于在审核过程中缺乏经验以及方法,因此需要掌握一些审核技巧,创新审计思维、广泛收集信息、扩大思路、不断在实践中运用新方法,进而更加全面、准确地进行评估和判定。例如,在审计过程中应仔细反复检查提供或所获得的所有资源,并应清楚地了解每一笔会计交易,以确保获得的会计信息具有参考意义。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非流动资产,需要进行现场检查。通常情况下,对于有形、财务和固定资产进行审计时,大多数采用抽查方法。抽查的样本信息也要尽可能的全面准确,进而获取更多详细信息。简而言之,确保在审核期间所获得的证据是准确无误,才能够保障审核意见得到顺利实施以及采纳,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2)扩大审计力量。
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扩大审计队伍,加强审计力量。除了上述的加强现有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还可以通过借调相关专业人员你的方式补充审计力量的不足。如对建造企业或者工程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可以借调工程造价、招标管理、采办管理等具有相关经验的人员参与到审计项目中,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对于超出了自身能力的审计项目,可以聘请具有相关经验的外部专家来提高审计队伍的力量,通过结合外部力量,加强沟通学习,不仅可以顺利完成审计任务,还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审计队伍。
国家层面上相关政策推动,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人才战略目标与现代化改革进程的需要,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企业中战略定位的升级等因素,都是推动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基于这些创新要素驱动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体系有望在新时代升级换代、提质增效,在精准瞄定企业发展定位的过程中,加速企业和我国经济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借助专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团队和现代化技术平台创新,能够推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现全数据采集和全数据分析,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全覆盖。一方面,审计人员可以随时调取历史数据、实时数据,通过建立线上审计平台,对数据进行全面跟踪、梳理、整合和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库信息的发掘,辨明以往存在的经济责任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平台的数据积累,审计人员可以对被审计对象进行长期跟踪审查。通过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单位数据、行业数据等的综合对比和关联分析,结合现有的在线审计系统,同时对多位被审计对象开展日常化的动态监控和实时分析,实现高效监督。同时,审计人员还可以按照时间轴或事项对数据集进行分门别类,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立体监督。此外,审计部门、审计相关管理人员还可根据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方针,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和管理要求,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及时调整分析模型,提高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扩大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实现多时空交互审计,使宏观审计和微观审计相结合,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覆盖。
一方面,企业通过审计工作与手机终端使用程序相互联动,有助于使审计工作从线下审计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减少审计工作的时空阻滞。同时,实现工作的全过程留痕,确保所有的审计材料和审计操作都有记录、可回溯、可供查证。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保证审计成果的时效性,还能为企业审计成果后期的转化和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通过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可以提高企业职工,特别是领导层干部对于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形成自上而下的审计成果转化思想,营造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为企业全员共有、共享财富的氛围。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改革创新可以助推企业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通过对企业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监督和检查,可以确保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与党和国家的要求相一致,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通过审计人员专业审计知识、审计理论,现代化审计方法与现实审计情况相结合,发掘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未发生但可能潜在的问题因素,可以对企业的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分析、评价,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为企业的规范管理提供借鉴性报告,在其未真正转化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之前,及时将其“扼杀在摇篮中”,帮助企业更好地规避风险,保证其正常的经营发展不偏离轨道。同时,通过对以往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报告记录、历史数据汇总与企业现实发展案例相比较,还可以总结出企业发展规律,寻找行业发展趋势,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发。
因此,在我国企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创新传统经济责任审计方式和审计内容,主动地进行审计关口前移,在被审计对象的任前、任中和离任都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活动,以及做到任前“重规范”、任中“重监督”、离任“重责任”,实行全方位、全覆盖监督,使经济责任审计贯穿任职、决策、资源开发、资源配置、业务、管理、任期等全方位全流程,将比传统被动的事后审计能够更好地发挥理想作用。也仅有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执行-事后反映的全环节审计流程,才能真正全覆盖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企业精细化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存在是对企业管理层最有效的监督,是保障企业资产、确保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要素。只有不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监督力度,才能够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及素质能力,强化领导层的经济责任审计和责任追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