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波
宏观经济主要是指宏观层面的国民经济,其包括国民经济总量、国民经济的构成、以及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社会发展指数等,当市场环境失控时,政府为了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而采用一些宏观的调控政策和工具,来维持高水平增长、低失业率、价格水平稳定。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国民经济的运行轨迹、管理思路、及发展方式,并且从市场化、城镇化、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脉络来看,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趋势也更为复杂化,所以需要充分的利用大数据技术,来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构建全新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了多轮的宏观调控策略,并且存在“重观点轻数据”、“重性质轻体量”的惯性思维,在经济数据的收集、分析、挖掘、保存上也存在一定的疏漏,造成着眼点模糊、调控效果缓慢,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对“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强化经济监测预测预警能力”作了明确的要求:“大数据以其丰富的信息价值,为宏观经济监测与预测开拓了新的思路,成为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对大数据时代下宏观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分析,以此来提升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文从大数据时代下宏观经济的发展机遇出发,阐述了大数据时代开展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途径,并详细的分析了大数据时代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移动终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范围、质量、效率达到了新的高峰,从我国移动终端数据和网络信息数据来看,大数据衍生出的数据种类越来越广泛,如:传统企业数据、机器传感数据、社交数据、消费数据、定位数据等,并且这些数据随着行业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数据量也承几何式爆发,虽然相关统计单位积累和掌握了相关数据,但数据类型和分析模式存在偏差,而充分的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变这种情况,统计人员可采用多种数据选取方式和类比方式来探寻数据的变化规律,这有非常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分析和调控策略的组织。
现阶段,我国电子消费已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网络购物和手机支付成为了新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相应带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成千上万的网站和购物APP也形成了海量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发挥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从宏观经济上来看,数据信息反应的不只是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侧面也能看出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销售产品的供给力度,针对这类信息大数据技术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化分析,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准度,以此来推动经济服务的多样化和持续性。
计算机网络和移动终端会产生海量的信息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依靠人工来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比对是无法完成的,而大数据系统就是通过庞大的信息处理技术和运算单元来处理数据,方便统计人员精确的抓取相应的信息数据。同时,通过大数据信息系统也可以对碎片化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收集,有利于宏观经济信息的识别与整理,并且在数据收集中其关联性数据也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帮助。
现今大数据技术已成时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政府机关都要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运用大数据技术来推动行业的发展进步。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范围也相当宽泛,包括:“生命科学、公共医疗、航空事业、经济发展、社会安全等,充分的利用好大数据技术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提升人们获取信息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平衡。
笔者认为我国要以互联网数据和移动终端数据为基础来构建宏观经济指标的监测平台和预测平台,围绕着重点产业、区域经济、港口城市、人口大省、消费热点、境外投资、商品价格,通货膨胀、国民经济潜力等内容,构建大数据标准数据库,并且要建立完善的回归模型、时序分析模型、预测模型等,逐步的实现宏观经济监测预报体系,提升大数据系统的应用能力。
现阶段,我国的电子商务承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统计,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7.21万亿元,商品类电商交易额27.95万亿元,服务类电商交易额8.08万亿元,合约类电商交易额为1.18万亿元,因此要开展对主流电商平台消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这是监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同时,要针对重要电商企业的内部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挖掘,如:加强对淘宝和京东采购指数的分析,这些数据能够真实的反映出电商行业的整体状况,并折射出我国各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但这些数据还不能够全面反映宏观经济的实际情况,还需对线下交易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对比。
随着移动4G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消费理念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移动消费的过程中很多行为会被移动服务商和产品运营商保存下来,这就能够掌握大量的移动人口信息和消费信息,再结合用户的注册信息和银行信息,大数据技术已经能够对全国人口的流动情况和消费情况进行精细的统计,并且对不同区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镇化比例等数据进行综合性比对分析,就能够为我国整体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网络环境下社交媒体的作用日益突显,网民会通过各类社交媒体来表达对重要经济问题的看法和意见。现阶段,我国主要的社交媒体包括:微信、微博、抖音、快手、论坛、视频类网站等,对上述社交媒体开展系统化的大数据监测与预测,能够有效的对网民的情感倾向、消费理念、热点关注度等经济信息数据进行实时跟踪,这能够为我国政府的宏观决策实施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大数据监测与预测也需要对证券、期货、以及大宗商品等进行监控,因证券、期货、以及大宗商品的网络化程度较高,其交易和支付的数据具备很强的挖掘潜力,并且能够显现出相应的市场行情,对宏观经济调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所以要开展这类数据的监测与预测,以期货市场为例,大宗的买卖和预估能够提高市场的活力,如:钢铁、棉化、化工原料、科技材料等,因此要对大宗商品的交易平台进行监测,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来指导宏观调控策略。
大数据环境下海量的信息数据过度产出,会影响到数据的选取与甄别,在宏观经济分析中信息量的多少、占比、范围是核心要素,这就需要对信息的真实性、类型、来源等进行判断和甄别,如果渠道信息不够可靠或不完备,则会对宏观经济分析的质量造成影响。此外,信息数据的种类较多,如:消费指数、人口比例、产品销量等,大数据对结构性较弱的数据信息处理较弱,很难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挖掘,所以没有相对健全可靠的分析系统,宏观经济调整还是要谨慎。
大数据环境中信息数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尤其是经济数据的类型和来源较为多样,在选取和收集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然而现阶段的经济数据和市场指标存在安全性问题,往往因多平台数据的对比而产生各种差异,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辨识和甄别。同时,很多不法分子也会利用大数据信息的不对称性,来窃取相应的经济数据,以达到威胁企业生产、袭击商业网站、非法获取利益的目地。另外,要注意大数据系统信息的自身保护,宏观经济分析中要加强对自身系统安全漏洞的查找与封堵。
新时期下,我国宏观经济正接受着大数据技术来带的变革和挑战,以国内的情况来看,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存在产业发展不平衡、劳动力支配不协调、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矛盾、企业产能过剩、创新能力和创新机制欠缺、服务业发展滞后、经济增长变缓等问题,因此需要充分的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加强宏观经济的调控,提升宏观调控的精准度、质量、效果,以此来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1)重新构建宏观调控的理念。
大数据时代下,经济发展受数字化经济的影响非常深,如果还是以传统的宏观调控理念来指导市场经济发展,其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并且还会浪费大量的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应转变宏观调控理念,从时代背景和当下经济环境出发,充分的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协调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走向,强化国家的管控力度与治理能力,确保国家宏观调控对其他主体的约束性,提升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价值。
(2)建立相应的宏观调控目标。
市场经济指标、生产就业率、产业结构、以及经济改革方向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因此要充分的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建立相应的调控目标,如:就业率调控、物价调控、降息调控、税收政策调控等,建立适合我国当下经济发展的调控目标,摆脱经济发展放缓的状态,提升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市场经济高速发展。
(3)完善宏观调控架构。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货币政策一直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财政政策与主体经济的匹配下,我国政府应把宏观调控重点放到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中长期发展目标、进出口贸易上,宏观调控架构上,并且要对税率调整、税收改制、供给侧、结构侧等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完善,突出财政政策调整的真对性和实效性,完善宏观调控架构。
(4)构建货币政策目标。
现阶段,我国的货币政策还是以国内资本利用为主,目地是为了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货币政策的使用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和扩展,已经向着物价调节、供需量平衡、通货膨胀、利率调节等内容逐渐延伸。除此之外,宏观经济的货币政策在货币供应量和融资规模上较难控制,主要是变量存在不可控性,因此要解决长期障碍,还需从优化结构、激发市场、长期效益、稳定增长的角度着手,依靠大数据技术来提高宏观经济下货币政策的良性化发展。
宏观调控机制是控制市场经济稳定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对宏观经济调控进行改革、创新、优化,从现实情况和经济发展预期着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机制,为此我国在“十八”会议上也提出:“不断加强宏观调控的目标以及政策的机制建设”,这为宏观经济调控指明了方向,要加强调控目标的稳定性和合法性,在政策和环境的允许下匹配适宜市场经济发展的调控机制,增加经济发展的活力,提升政府指导经济调节的公信力。所以,政府在大数据时代下,要对宏观调控机制进行构建,理清调控机制的目标、方法、效果、以及影响,保障大数据环境下宏观调控机制的合理运行。
(1)转变供需结构。
现阶段,我国经济的供需结构矛盾日益突显,这极大的影响到了市场经济的稳定增长,并且引发了一系列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加强内需消费是改变供需结构的关键因素,我国作为庞大的消费型国家,其消费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但要想扩大消费市场就需要从增加老百姓收入着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而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1210元,比上年名义下降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0%,从这两项数据可以看出,社会整体的消费水平有所放缓,增加收入扩大消费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宏观经济供需结构调整还要注意到社会的贫富差距、保障体系、投资结构等问题,防止行业出现增长不均衡的现象,并且要注意国内供需与国外供需的关系,促进我国宏观经济形成良性化循环,构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态势。
(2)调整产业结构。
我国宏观经济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对第二产业进行调整,但只是一味的对第二产业进行调整,其效果并不理想,不能够让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头保持相对的高速和稳定,这就需要借助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来帮助经济增长。现阶段,我国第三产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带动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这时需要政府依靠大数据技术来探寻和创新经济增长模式,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扶持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核心产品,加强对新兴行业的扶持与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促进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
(3)调整要素结构。
经济增长必然会消耗物质资源,我国经济增长也不例外,从长远来看,物质资源的消耗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创新科学技术、有利于提升劳动力水平、有利于创新管理模式,但经济发展过程中会产生资本积累和资源分配问题,协调不好会严重的制约一个产业的发展,所以,大数据时代下的宏观经济调整要考虑经济要素结构,尤其是劳动力结构,我国正由密集型劳动产业向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这时需要对劳动力结构进行调整,进一步提升劳动力的素质与价值,强化技术创新与劳动力价值的同步发展,形成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以此来促进国民经济的长效增长。
宏观经济指导下的数据采集与应用要不断的延伸和扩展,从基础数据、智能数据、扩展数据、结构性数据、联想性数据等着手,扩宽数据收集的渠道与类型,提高数据的存储量和管理效能,以此来促进统计水平和统计质量的提升。同时,要改进数据信息收集的方法、制度、流程、安全性,在确保国家信息、企业信息、个人信息、社会信息安全的情况下,制订科学的统计模型,要求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宏观经济指数和衍生类问题,为宏观经济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国家也要对大数据技术下宏观经济调整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从政策颁布、资金划拨、人员委派、环境构建上着手,加大基础层级的建设与管理,引导社会各机构参与到大数据系统管理中,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另外,大数据下的宏观经济调整策略也要与区域经济、人口基数、地方产业特点、税收指标、消费指数等数据相关联,构建科学的统计分析系统和预测模型,开发相应的大数据分析软件,并能够为宏观经济调整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保障,使宏观经济调控更为精确、及时、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