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纺织工程专业《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分析》课程建设探索与教学实践

2022-02-06 08:22赵宝宝魏安方
山东纺织经济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纺织课程

赵宝宝,王 震,凤 权,魏安方

(安徽工程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1 引言

纺织工业是我国在全世界居于先进位置的五大产业之一,在我国制造强国建设进程中处于第一梯队。为了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纺织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全面提高中国纺织教育质量,推进纺织教育创新发展,赢得普及化新时代的中国纺织强国之路,在纺织工程专业中开设经济管理类课程是国家教育部门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1,2]。安徽工程大学纺织工程专业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于2017 级开始在《现代纺织企业管理》(学科基础课选修部分)课程基础上增设《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分析》(学科基础课必修部分)课程。该课程从培养纺织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实际出发,围绕现代纺织企业管理、决策、营销、生产、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详细全面介绍了现代纺织企业运行与管理分析中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实用技术和方法,对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推动我国纺织企业管理的深化具有重要作用。

2 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2.1 行业发展的需要

“十四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将立足我国现代化发展新目标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在坚持科技驱动、绿色导向的路径基础上,以科技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引领,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但纺织行业的企业家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同时行业面临的发展形势将更加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层出。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贸合作机制发生改变,总需求增长放缓趋势难以避免,贸易环境风险将持续存在。因此,在当代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提高技术人员的企业管理能力,是保障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2 人才培养的需要

《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分析》是研究现代企业基本特征、运作规律、管理方法的一门适应纺织工程及其相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门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面向就业及就业后快速适应工作环境非常重要。学生学习成果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目标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支撑工程与社会、个人和团队、项目管理三个毕业要求指标点。

3 课程建设的内容

3.1 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本课程面向纺织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开设,共32 个学时,2 个学分。大四学生理论上面临就业的挑战和选择,对企业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实际上由于近几年来大四学生考研的比例逐年增加,严重影响到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因而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至关重要。另外,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已修过《大学英语》《纺织材料学》《纺纱学》《织造学》等课程,具有较好的学习基础,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也为后续《企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师资建设

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决定课程建设的质量。根据课程建设目标,组建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职称、学历结构、数量合理的课程教学团队,可满足教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3 教材建设

教学团队从学生需要学习什么出发,分析市面上多本教材的结构体系与内容设计[3],比如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分析(杨静)、现代企业管理(郑锐洪)、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分析(潘颖雯)、纺织企业管理(张一风)、纺织企业管理基础(王毅)、现代纺织企业管理(孙明贵),推荐现代企业管理(郑锐洪)作为学习教材,其它作为参考书配套使用。

3.4 教学内容

基于选取的教材和参考书,教学团队将一些新的理念和教改成果融入到教材之中,分解教学内容,确定授课内容,编写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具有适用性、科学性、系统性、新颖性的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本课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纺织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创新发展,共分十章,分别为企业管理概论、决策技术、企业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质量、市场营销、技术经济学绪论、技术经济学基本原理、资金的时间价值与等值计算、技术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

3.5 教学目标

通过高效课堂教学,使作为与企业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关系密切的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和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具备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和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能力,适应企业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的需要。

4 课程的教学实践

4.1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决定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本课程教学团队基于与纺织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共享[4],构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协同教学模式。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通过课堂导入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来实现。课堂导入设计包括目标导入法、案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诱思导入法和提问式导入法。本课程所有章节授课前均会向学生说明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比如第五章的生产运作管理,知识目标包括6 点:①了解生产与运作系统;②理解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③理解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与时间组织;④掌握生产能力;⑤掌握生产作业计划的期量标准以及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⑥掌握网络计划技术。技能目标包括3 点:①能够计算企业的生产能力;②能够运用所学的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方法,编制企业的生产作业计划;③能够利用网络计划技术编制工程项目作业计划。部分章节授课前在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选择典型案例,将真实生活中的职业情境引入学习之中,营造虚拟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学生真正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引发思考[5]。比如通过播放空城计影视片段,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和司马懿当时的心理建设,思考其决策所属的具体类型以及特点。教学过程设计包含对分课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微格教学法和课堂练习法。对分课堂是基于讲授法与讨论法的传统教学智慧,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规划和设计多个模块的教学活动,通常包含三个关键环节,分别是讲授、独学与作业、讨论。比如在第三章企业经营决策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首先从企业经营决策的内涵、企业经营决策的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和库存决策等六个方面进行精讲留白,对重点和难点给出必要的提示。然后学生完全独立的根据教师的提点开展学习,通过自身努力对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再选定一家相关的纺织企业,对该企业展开调研,了解定性和定量决策方法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并撰写一份研究报告,为基于理解开展后续深入的讨论奠定基础。最后开展学生小组讨论和师生全班交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的4C 核心素养。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果你是纺织企业的总经理,该如何对企业实施战略管理?”,“作为一名纺织企业总裁,应如何着手对企业所处环境进行有效的分析?”等方式,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学习场景,以引起学生作为企业管理者的体验,从而活跃教学氛围,增强教学感染力,激发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职业情感。微格教学法可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学生技能的系统方法[6]。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在有限的课余时间,利用专家讲座的形式介绍目前纺织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思考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训练学生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另外,为了及时掌握学生对课堂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本课程教学团队经常通过学习通、雨课堂等平台对学生进行课堂在线测试。结合学生测试结果分析,教师再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讲解。一般一个学期进行4-5 次课堂练习,测试的总分为100 分,这也将作为学生课堂表现的评分依据。

学生主体是基于变“讲”为“学”的新教育理念,本课程教学团队提倡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体现为预习与复习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习与讨论结合。比如课前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将课堂的重要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并通过学习通等平台开展在线辅导,保证“信息传递”的学习阶段在课前进行。进一步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和师生互动、课后学生复习等环节,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这也是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非弱化教师主导地位,要避免极端、片面地以学生为中心的倾向。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4.2 教学评价设计

采用直接评价(定量)与间接评价(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以此来说明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其中,直接评价采用课程目标考核成绩分析法,间接评价根据课程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针对本课程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学生为主体,评价自己通过课程学习达成课程目标情况。

5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经过上述一系列课程建设探索与教学实践,发现学生课堂积极性较高。从学生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正态分布图与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直接法)可以发现,期末考试分数≥70 分占82.76%,大部分集中在80-89 分之间,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掌握程度较好。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达到0.82(课程目标1-4 达成平均值分别为0.83、0.83、0.79、0.83),学习成果达成效果较好。通过组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对教学与课程目标达成的认可程度。问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的评价:一是你认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的匹配程度?二是你认为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对实现课程目标达成的贡献程度?三是你认为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对证明课程目标达成的贡献程度?评价方式为单选,设置完全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基本不满意、不满意五个选项。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评价为完全满意和满意的占比均为97.30%,认可度高。

通过课程的直接和间接评价,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很好的学习成果。但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和本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我们对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拟采取的持续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是本门课程涉及到很多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学生理解的难度大。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类比和讨论对关键性的概念和知识点加以说明。

二是教材中基于纺织企业的实例较少,虽然教师在PPT 课件中增加了相应的内容,但由于课堂“低头族”的存在,导致教学效果不能完全达到,发现部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将通过对多本教材的归纳、总结,完善适用于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电子教案,供学生学习使用。

6 结语

《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分析》作为纺织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教学团队大胆探索与实践,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对纺织院校相关课程建设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价值,对推动纺织工程专业建设,全面提升纺织院校教育工程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纺织课程
澳洋纺织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基于不同主体的课程质量综合评价
——以“交通运输规划”课程为例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