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尚辉
引言:在我国政府部门大力组织下,各领域均自主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中,尤其是环保部门在污染源废气检测工作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引进先进技术与配套设备,依据工作内容组建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在实践中严把质量关,实施成效才会更显著。同时,还能最大化地突出开展污染源废气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及对现代化社会和谐发展的影响性,必须具备完善的管控机制,随着检测工作开展贯彻落实各项制度,解决检测阶段所出现的常规问题,实现预期发展目标。
当前,空气污染源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依据其属性,又划分为移动污染源、固定污染源,从大气保护方面探究,开展污染源废气检测工作,要注重污染物化学性质、属性、物理性质等,也是重点监测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哪类污染源,均需选取科学化的检测技术及手段,获取精准数据,为检测过程中对常规问题处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例如:火力发电厂在日常生产阶段就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污染大气及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污染源废气的CO、CO2等;冶炼阶段产生的金属熏烟,也有一定的污染性。对此,还需借助污染源废气检测工作准确掌控各领域的发展实况,有目的的定地开展检测及治理工作,均可在实践阶段突出其重要性。再加上管理制度与监管措施的全面实施,便于各部门对引发问题的具体原因全面掌握,在实践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关于固定污染源的废气检测,最关键的工作环节就是污染源的准确识别,可根据污染物的燃烧性,把其划分为非燃烧污染源、燃烧污染源,检测中重点关注污染物的排放形式、排放量等,是固定污染源检测中重要的检测内容及依据。再分析检测数据精准度,还对每位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工作经验等提出较高要求,在此条件下组建专业化的检测队伍,主要负责此方面的检测工作,经工作内容与职责细化,配置相应的检测技术与设备等,均能在实践中控制良好成效,本着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相应的检测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开展污染源废气检测工作,是目前环保部门、管理部门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在现场管理阶段还需保证各部门职责作用充分发挥,尤其是在现场管理中,经各部门的相互协作,提升综合成效。但在实践阶段易受各项因素影响而引发质量问题,其中就包括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在此方面的重视度与监管力度待加强,未参与现场,对实际情况的发展及走向了解的不全面,在各项制度编制与实施阶段缺乏重要依据,实施成效不理想。在此情况下,检测数据缺乏准确性,影响后续治理效果。
检测方法合理选择,关系到检测数据精准性、检测工作效率与质量等,但在实践阶段,往往易被忽视,依然以传统化检测方法为主,实施成效与预期目标存在明确的差异性,检测数据缺乏准确性。甚至还会在实践阶段因检测方法较单一,对后续治理工作开展造成阻碍。
例如:对固定污染源废气检测,在采样阶段因涡流区较特殊,会影响检测工作进度与数据准确性,往往会在实践阶段避开此区域,常常会选择垂直管段,设定在气流较丰富的区域,通过对更多检测数据的获取与分析,能掌握该区域废气各项指标的合理性,一旦超出标准范畴,就需采取措施有效处理,综合成效才能更显著。但在实践阶段,采样位置的设置无法精准地确定,气流丰富区域与其他区域的检测数据会有明显的误差,因采样方法选择缺乏科学性,各区域的气流流速有明显差异性,并没有对此因素充分考虑,也会导致检测数据不准确。
分析污染源废气检测工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影响,必须要对此项工作质量严谨管控,才能为后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但因所应用的检测方法及技术手段缺乏依据性,在现场作业中所获取的数据不完整,参考指标与依据较单一,各项基础条件无法满足检测工作实施要求。
例如:对烟气检测,往往会因静电因素考虑不到位,在实践中只是根据烟气测量仪开展检测工作,忽视烟气温度、浓度等考虑,在烟枪设备连接与运行阶段,电除尘器通发生静电现象,主机损坏,各检测装置运行也缺乏稳定性,无法保证烟尘检测质量的同时,还会给检测数据造成一定影响,采样方式错误,导致烟尘颗粒采样不规范,检测数据有误差。
为推动污染源废气检测工作顺利实施,还需检测与监管部门重视管理制度与机制制定,出发点要落实在实践检测阶段,整体要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可靠性,并在检测制度实施阶段,就考虑到各项质量标准的控制要求,保证每位工作人员均能依据要求规范作业,无论是对检测设备的引进与应用,还是对检测方法的合理选择等,均能在实践阶段获取精准的信息数据,为后期处理工作开展提供中途依据。
例如:对污染源废气排放时间的控制,分析不同时间段污染源排放指标,首先,由专业化的工作人员规范性作业,监管部门积极参与,在现场中进行科学化指导与监督,为后续治理奠定良好基础;其次,把检测环节中所产生的信息数据详细记录,能对废气检测标准、方法选择等提供参考依据;最后,经技术手段检测,能获取精准数据,在记录中就能分析污染源废气检测值,有具体措施合理阶段。在实践中检测部门铐子初检、复检工作,把两项工作中的信息数据详细记录,在分析中了解到各项指标要求包括分析周期≤3min,24h漂移±3%F.S,当准确度<50mg/m3时,绝对误差≤20mg/m3;准确度≥50mg/m3-<50mg/m3时,绝对误差≤40%;当准确度<≥50mg/m3时,绝对误差≤35%。经检测中所获取到的信息数据,能为治理工程有序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在实践中解决常规问题,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从固定污染源废气检测方面探析,其类别主要包括固定污染源、非燃烧设备和固定污染源,一般情况下,污染物排放指标控制要考虑当地空气质量、锅炉容量,在检测时也能对空气质量、锅炉容量等实施监测,充分重视到总体检测数据准确性,依据环境检测服务要求,能对检测数据精准处理工,经检测人员与统计人员的相互交流、协作,依据相关标准要求控制检测工作质量,并在技术水平、管理水准等方面突出较显著的效果,真正掌握污染源废气检测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始终都强调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某地区就开展了企业污染源废气检测工作,选择其中两家企业的检测数据展开分析。第一家企业设置了两个检测点,其一是一期脱硫塔出口,检测项目包括烟尘、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折算浓度分别是26.1mg/m3、10.0mg/m3、180mg/m3,依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据,标准限值分别是30mg/m3、100mg/m3、200mg/m3,均属于达标范畴;其二是二期脱硫塔出口,检测项目包括烟尘、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折算浓度分别是22.8mg/m3、27.0mg/m3、184mg/m3,依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据,标准限值分别是30mg/m3、100mg/m3、200mg/m3,均属于达标范畴。另一家企业设置了两个检测点,其一是7号炉脱硫塔出口,检测项目包括烟尘、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折算浓度分别是23.9mg/m3、39.0mg/m3、196mg/m3,依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据,标准限值分别是30mg/m3、100mg/m3、200mg/m3,均属于达标范畴。其二是6号炉脱硫塔出口,检测项目包括烟尘、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折算浓度分别是22.2mg/m3、33.0mg/m3、162mg/m3,依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据,标准限值分别是30mg/m3、100mg/m3、200mg/m3,均属于达标范畴。
在污染源废气检测工作实践阶段,对现场工作人员生命安全有一定威胁,主要是各类气体含量、污染程度等均会引发各类问题,一旦发生事故问题,就会在此方面面临较大的经济损失。对此,在此方面还需具备良好的防护措施,先考虑作业人员专业能力与实践经验,每位上岗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化的岗前培训,经严谨考核后,符合综合要求的人员才会安排在相关的工作岗位中,便于人员在适合的工作岗位中发挥较强的专业能力;其次,根据检测工作要求,组建专业化工作队伍,细化人员工作内容与职责,保证每项工作环节中均具备相应的负责人,在监管中对常规问题有效处理。同时,各部门协作意识与能力增强,实践中从不同方面分析引发常规问题的具体原因,编制相应的解决措施与防治方案,均可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成效,推动检测工作有序实施;最后,日常培训与管理,完善基础设施,保证先进技术引进与应用、专业技能培训、岗位分配、队伍组建等,上岗前均能佩戴齐全各类防护措施,能对自身生命安全提供基础保障,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考虑污染源废气检测工作开展对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有巨大影响,还需在此方面深度探究,引起各领域的重视与关注,尤其是职能部门,必须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对整个工作流程全面掌握,实践中要对注意事项内容分析,才可保证污染源废气检测工作质量。
第一,做好准备工作。主要是分析部分污染源的废气会有毒性特点,一旦因防护措施不到位,就会威胁到现场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对此,在作业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建议采用先进技术,开展实地勘察工作,利用先进设备取代人工作业,不会在现场中面临着人员伤亡问题。经勘察阶段所获取到的信息数据,能在准备阶段有针对性地编制防控措施,针对现场突发问题及时处理,消除安全隐患及风险,保证污染源废气检测工作质量。
第二,采样工作。考虑采用工作质量,建议在细节上做好处理工作,每项工作环节中均具备专业化的负责人,经监管部门的严谨监管,在实践中分析检测数据,与相关标准规定对比分析,如果超出标准范畴,还需及时处理,避免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严重污染;相反,如果检测数据是在标准范畴内,则需顺利开展后续工作,也能做好检测质量管控工作,综合成效均在实践中重点突出。
例如:某地区就在检测工作实施阶段,分别选择了几个检测点的数据进行分析,3机组烟气排放口检测点获取流量32095590m3、流速371.48m3/s、氮氧化物浓度21.18mg/m3(限值200mg/m3)、二氧化硫浓度6.49mg/m3(限值200mg/m3)、烟尘浓度3.4mg/m3(限值30mg/m3),生产状态正常;4机组烟气排放口检测点获取流量32722322m3、流速378.73m3/s、氮氧化物浓度24.42mg/m3(限值200mg/m3)、二氧化硫浓度5.49mg/m3(限值200mg/m3)、烟尘浓度3.13mg/m3(限值30mg/m3),生产状态正常;1号机组烟气排放口(超低排放)检测点、2号机组烟气排放口(超低排放)检测点、3号机组烟气排放口(超低排放)检测点、4号机组放口(超低排放)检测点等数据均为:获取流量0m3、流速0m3/s、氮氧化物浓度0mg/m3(限值200mg/m3)、二氧化硫浓度0mg/m3(限值200mg/m3)、烟尘浓度0mg/m3(限值30mg/m3)。其中1号机组烟气排放口(超低排放)与2号机组烟气排放口(超低排放)生产状态为停机,其余生产状态正常。
第三,采样点布设。以某检测案例的超期末校准时段的数据分析,季度有效数据捕集率α≥90%,连续失控小时数N≤24,修约参数非甲烷总烃排放量,选取值分别为上次校准前的180个有效小时排放量最大值、720个有效小时排放量最大值、2160个有效小时排放量最大值;75%≤α<90%,连续失控小时数无要求,修约参数及选取值不变。维护期间的数据分析,α≥90%,连续失控小时数N≤24,修约参数非甲烷总烃排放量,选取值分别为:失效前180个有效小时排放量最大值、720个有效小时排放量最大值、2160个有效小时排放量最大值;75%≤α<90%,连续失控小时数无要求,修约参数及选取值不变,检测数据无误差。
第四,布设采样器。依据检测工作需求及具体范畴,合理控制采样器数据及布设位置,标准要求中,在布设要控制各采样器的间距,关系到检测结果误差值。例如:电机磨损增加碳类污染物数量,检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偏高,并加气泵与电机气流增加情况下,会介入采样器完成相应的检测工作。那么经过布设空间与间距的控制,如果采集SO2,建议温度控制在120℃左右,检测阶段有较强的稳定性,测定结果也比较精准。
基于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条件下,对我国污染源废气检测工作模式创新、技术手段研发等均带来一定影响,但在实践阶段所面临的影响因素较多,易引发各类事件,影响废气检测工作质量与治理效果。对此,在此方面需引起环保部门重视,要从污染源废气检测方面入手,对废气检测工作流程、要求、标准等全面掌握,在污染源识别、检测、采样等环节中,进行细致化处理,编制完善的检测方案与管控措施,要在实践阶段严把质量关,能对大气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