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阳
引言:雷电灾害作为自然灾害中最为强力的灾害之一,对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与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设备与电子产品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虽然我国当前防雷工作正在稳步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始终影响着我国防雷工作的完善与发展,尤其是基层防雷工作。因此,为了可以有效的提升气象部门防雷工作的质量与水平,有关人员要针对防雷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时的解决与研究,以此来确保防雷工作的高质量与高效率。
造成大气云层中雷电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积雨云中的“温差起电”所引起的。当大气环境中的湿度与温度达到一定标准时,地表水会受到一定量的蒸发进而变成蒸汽,当这些蒸汽遇热上升时与大气高空中的冷空气相遇,就会形成大量的小水滴,积雨云就此形成。当云层中的水滴在遭遇到空气中的强烈气流时,会将云层中的水滴分割成大小两种水滴。通常情况下,体积较大的水滴会携带正电荷,体积较小的水滴则会携带负电荷,在受到自然环境中重力的影响,体积较大的水滴则会形成降雨,而携带负电荷的小水滴会继续悬浮在空中,形成大面积的雷雨云。当高空中的负电荷雷雨云与地表所产生的正电荷发生静电感应,雷云与大地之间则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无形的电容器,当高空中雷雨云积聚到一定数量时,雷雨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就会变得极其强大,进而形成巨大的击穿型电流,自然界中的雷击也就此形成了。当前雷击的破坏主要可以分成三种,分别为直击雷。雷电波入侵以及雷击电磁脉冲。直击雷是指高空中的雷雨云直接对地面上的建筑或是其他物体进行放电,地面上的物体在遭受到电击后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进而引发火灾等其他灾害。雷击波入侵是指地面上一些架空的电子线路以及金属管道在受到雷击后,雷击的电流会沿着电子线路或是金属管道进入到地表建筑内部的电子线路中,极有可能引发触电以及火灾等事故的发生。雷击电磁脉冲是指室外架空的电线与地表建筑物之间会因雷击形成一个能力强大的电场,当高空的雷雨云持续放电时,会使电场内部的所有电力瞬间消失,而一些架空的电线以及建筑中电荷会在时刻爆发巨大的能力,进而对建筑造成破坏。
选择性与季节性是雷击灾害最为显著的两个特点。第一,选择性,据气象部门的专业人士透露,河流沿岸、城市电视塔以及楼高超过15层的高层建筑受到雷击的几率相对较高。第二,季节性,雷击的高发期多半集中在夏季,春秋两季因雨水少雷击发生的也不频繁,冬季遭受雷击的概率更是少之又少,在6到8月的夏季是一年中雷击发生最为频繁的月份,而一天中下午的1到4点是雷击发生几率最大的时间段,而在上午的9点雷击发生的几率则是最小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当前雷击灾害的特点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第一,雷击灾害的影响已经从传统的建筑电力行业拓展到当前社会生活与生产的各个领域之中,例如计算机、电子产业、航空航天业以及石油化工业等社会新兴产业。第二,雷击的受灾空间也开始有传统的二维空间逐步扩展到当前的三维空间,雷击也从传统的闪点直击以及沿着架空线路和金属管道传导电流的方式,转型到雷击电磁脉冲场,也就是说现在的雷击可以同时击打多个建筑物。第三,雷击灾害对社会生活与生产所造成的损失也在逐步增强,当前雷击灾害对人民的生活与生产所造成的危害都是极其巨大的且不可逆转的,基于此背景下,气象部门防雷工作的作业量以及工作流程也在逐渐增多,防雷工作给气象部门所带来的压力也是愈来愈大。
当前,我国上层气象部门设置了相应的职能部门,划分明确职责分工,但落实到基层气象部门时由于政策解读不到位等因素,从而造成基层气象部门内部一些重要的工作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例如基层气象部门内部的行政许可工作正常情况下是直属于气象部门中的法规部门或是行政工作审批部门来进行专项负责的。但由于各地气象局职能科室划分不同,此项工作可能就落在防雷中心等技术部门,或者其他职能部门替代办理。显而易见,这会导致许多气象工作都无法落实,诸多气象专项项目的行政许可工作也都是有防雷中心的技术人员来进行负责的,对项目的验收更多关注技术部分忽略行政部分,行政许可程序被弱化,行政审批工作也没有发挥出实际的工作成效。
虽然我国大部分的省市在气象防雷工作上都有一些不小的进步,一些基层服务机构也在防雷工作中发挥出了一些作用,但是这些基层服务机构在资质上却有一些较为严重的缺陷,例如职能部门的设置。进而导致气象部门的防雷减灾工作无法进行系统的全面的预测与分析,例如对防雷图纸的有效审查以及验收评估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对气象部门的服务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基层气象部门没有在内部建立其完善的气象防雷管理监督机制的原因,对于诸多气象防雷工作都没有硬性的要求标准。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气象防雷部门,尤其是基层气象部门都普遍缺乏具有专业法律知识以及执法能力的人员。因此气象部门的防雷执法工作普遍都难以达到气象部门所预期的工作效果,一些执法不能很好落实。即使当地政府针对所管辖的基气象部门的执法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是帮扶政策在具体落实中仍会受到一些阻碍,例如,一些基层防雷工作人员没有对政策做到具体解读,只理会了政策字面的意识,对政策的内在价值并没有引起重视,进而影响气象部门的防雷工作顺利进行,同时社会中的民众对于气象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认识,加之气象部门以及政府对防雷工作的宣传力度不足,进而造成当前社会上的民众对于防雷意识的薄弱。
同时基层气象部门的防雷工作在实际中无法被落实到实处的主要原因也是在于,当前绝大多数的基层气象服务机构中对服务任务的划分不够明晰,基层气象机构内部的管理服务工作比较混乱,在实际的防雷工作中有关人员无法有效的完成防雷减灾的具体工作任务,例如在区县级的气象防雷工作中,实际的防雷工作没有依据有关的防雷管理标准,进而对后续的工作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减低气象部门防雷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从而对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人民财产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基层气象部门的防雷工作是当前气象部门内部主要的工作之一,基层气象部门的管理人员要对防雷工作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升级,也是当前气象部门主要的工作方向之一。同时针对防雷工作的监测资质气象部门也要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以此来不断的促进气象部门防雷工作的可持续的发展,但是基层气象部门在面向社会进行防雷工作检测招标时,也要注重机构资质的管理工作水平。
在当前新形势下,我国气象部门的改革工作也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对气象部门进行工作改革的过程中,气象部门的管理人员要明确气象部门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将基层气象部门内部的工作职责细致的划分,切实确保气象部门下属的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都可以被部门人员所明确,同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将每项工作的安全责任细化到个人,以便在基层气象工作中一旦出现安全问题,管理人员可以迅速将责任落实细化到个人,从而有效的避免出现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出现。以此来不断的提升气象部门改革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同时,气象部门有必要将当前机构资质管理不足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并与国家对气象部门发展的具体要求相结合,从而制定出符合当前社会发展有关规定的气象部门防雷工作资质管理条例,要用于打破防雷工作上级别的限制,对资质的审合工作气象部门的管理人员要加强把控,积极主动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此来不断提升防雷工作的整体活力。
此外,为了更好保证气象部门可以有效的进行防雷减灾工作,气象部门的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加强对气象部门内部的监督与审查工作,切实保证当前气象服务部门可以有效的开展现代化的防雷工作,贯彻落实气象部门的具体服务理念,不断的提高气象服务部门的专业服务水平与服务效率。同时气象部门的管理人员要对防雷减灾工作的行政许可进行细致的审批控制,要对防雷减灾工作的各项内容进行细致的审查,要对气象服务机构的资质是否达到当前防雷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行审查,并要做好后期防雷工作的监督与管理,要通过气象部门的监督管理体系与完善的监督系统来确保防雷工作的专业性与完整性。针对当前市场中一些资质不符的气象服务机构,气象部门要及时的对其进行取缔,最大限度上降低其对社会防雷工作的不良影响。
针对当前气象部门内部缺乏专业的法律人才与执法能力的人才的问题,气象部门的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可以向社会开展全面的招聘,以此来更好的吸引优秀人才,为气象部门防雷执法工作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不断的增强执法队伍的整体活力。同时在气象防雷执法工作中,执法人员要切实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确保气象部门的防雷执法工作的正规化与法制化,同时气象部门也要加强各个部门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对社会进行防雷执法的过程中,气象部门防雷执法人员要采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突击检查的方式,要对人民群众对于防雷工作所提出的建议与意见进行记录与采纳,并对群众的意见与建议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此来不断的提升气象部门防雷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此外在防雷减灾服务信息化建设上,工作人员要明确服务主体,要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更好的为人民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以此来有效的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在气象部门内部要将“政事企”进行有效的分离,气象部门中的防雷检测属于企业管理范畴,气象部门的管理主管不得直接对其进行干预,要在气象部门内部为防雷执法工作营造出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
当气象部门在开展防雷减灾工作的过程中,气象部门的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派遣专业的宣传人员走到人民群众中,对其进行有效的防雷意识宣传工作,例如派发防雷意识宣传手册,开展免费的专家讲座等以此来不断的增强广大人民的防雷意识,使人民可以清晰的认识到雷击灾害的严重性,与防雷工作的重要性。以此来不断的加强人民对防雷工作的有效认识,一旦出现雷击灾害,人民通过对防雷手册的学习,也可以更好的对其进行救治。同时气象部门在进行防雷工作的宣传时要切实将宣传工作落实到实处,切不可将宣传工作当成表面工作来对待,气象部门的宣传人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对防雷工作进行有效的宣传,确保人民可以通过学习与宣传可以掌握一些最为基本的防雷知识。同时气象部门的宣传人员也可以为人民进行《气象法》的普及。
就当前的气象部门防雷工作而言,要想更好的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与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具体需要,就要不断的提高气象部门防雷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以及专业技术素质。所以,这就要求我国各省市的范围内的气象部门要对自身所管辖的防雷服务机构开展细致的工作整合与审查工作,针对一些防雷工作技术基础相对较弱,防雷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防雷服务机构要进行有针对的调整与升级。一点一点的拓展其气象服务领域。此外气象部门的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转变其工作理念,以此来不断的提升当前气象部门防雷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气象部门的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强化防雷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加强防雷工作的行政管理,要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防雷工作专业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对参与培训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考核,气象部门的管理人员也可以与当地高等院校进行有效的合作,定期邀请一些气象学教授来到部门内部对技术人员进行工作指导并开展学术交流会。同时气象部门还要积极主动的开展防雷工作技术创新,将科研成果有效的转化为具体应用,以此来不断的提升气象部门防雷工作的水平与质量,有效的将气象部门防雷工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做到有效的统一。
气象部门可以将市场中的竞争机制引进到防雷工作之中以此来促进防雷减灾工作的管理更加的公平公正,也为气象部门的防雷工作营造出了稳定且正规的工作氛围。同时将气象部门内部的监管工作也要贯彻落实在实处。对此各省市的有关监督部门以及气象管理部门要对本辖区内的所有防雷机构进行统一的登记、管理、审核以及备案。倘若外省的防雷机构在本省出现重大事项改动,需要对上级进行及时的反馈。除此之外,气象部门要建立健全完备的防雷工作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的对防雷机构的服务进行有效的监管。也可以构建其防雷工作管理档案资料库,对辖区内部的防雷机构的信誉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针对一些在以往防雷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机构,要将其列入黑名单,并对其进行适量的惩处措施,倘若该防雷机构所出现的问题较为严重,气象部门则可以向上反映,申请对该防雷机构进行服务资质的取缔,以此来不断提升气象部门防雷工作的整体质量与安全。
同时在气象部门开展防雷工作时,气象部门可以同城市建设部门以及城市房屋管理部门进行联合行动,以此来加强市政职能部门之间的组织协作。同时也要在气象部门内部树立好防雷减灾的意识,使工作人员可以清楚的认清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以此来不断的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充分的调动其对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进而更好的促进气象部门防雷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论:综上所述,加强防雷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不仅是当前气象部门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而且还是保证社会经济平稳发展与人民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需要当前的气象部门积极主动的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宣传力度,明确气象部门的职能划分,加强防雷服务机构的资质管理,构建起完善的防雷工作监管体系,以此来更好提升防雷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进而促进我国整体预防自然灾害工作的全面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