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思考

2022-02-06 07:14闫清香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2年13期
关键词:年限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闫清香

引言:

自2019年年初《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实施之日起,我国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已发生较大变化。与原先相比,新准则要求使用更加先进的后续计量方法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以实现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资产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一、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概述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法

在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单位必须明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然后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基于具体需求选择适用的方式。

第一,工作量法。工作量法一般被固定资产消耗较大且经济效益不均衡的事业单位所使用,以工作量为依据开展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单位在使用工作量法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计算方式:一是,以行驶里程为依据计算折旧,由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总行驶里程,所得出的结果就是单位里程折旧额;二是,以工作小时为依据计算折旧,由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工作总小时,所得出的结果是小时折旧额;三是,以台班为依据计算折旧,由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工作总台班数,所得出的结果就是台班折旧额。

第二,年限平均法。事业单位一般会在以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基础的平均折旧计算中使用年限平均法,计算方式也相对简单,但应用范围相对较广,所以,又被称为“直线折旧法”。单位需要从多个层面着手合理预计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如明确资产的用途等。单位在开展固定资产折旧时,必须基于资产的使用性质和使用年限,在预计年限的各会计期间内平均分摊应提折旧额。具体计算方法如下:首先,由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得出结果之后,由其/预计使用年限,所得出来的结果就是年折旧额;其次,年折旧率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类是有年折旧额/原值。另一类是由1减去预计净残值率,在得出结果后由其/预计使用年限;再次,由年折旧率/12个月,所得出来的结果就是月折旧率;最后,由年折旧额/12个月,亦或是由原值*月折旧率,所得出来的结果就是月折旧额。

(二)加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重要性

1.助力事业单位实现稳定发展。

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势必会出现相应的损耗,当损耗产生后,势必会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出现差距,对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精准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新会计制度中,针对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做出了明确固定,明确了折旧的具体操作,这对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的精准性有着积极影响,为单位实现文件长效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基于实际发生业务。从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一直到最终的资产报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与资产的最初价值有着明显的差异。事业单位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开展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以便于能够更加真实全面的将资产当前的实际价值呈现出现,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确保账实相符,进而逐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新会计制度的出台与落实,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提出了更高的、更明确的要求,必须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为单位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二、新形势下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工作中的变化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定义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在对于固定资产的定义中,舍弃了原有会计准则中对于固定资产“事业单位持有”的表述,而是以“能够满足政府会计主体开展业务活动的需要或其他活动的需要”,和政府会计主体是否取得对于该项固定资产的实际控制权为标准界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新会计准则在固定资产的概念中首次引入了“控制”的理念,并指出了这种“控制”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主体展开业务活动的需求”。与原先相比,新准则中对于固定资产的概念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张。而通过对事业单位相关固定资产“控制”条件的确认,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做出该项固定资产的相关利益很有可能流入其控制单位的预期,这样的表述无疑与企业会计准则当中“预期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的表述也是一致的。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中删除了融资租赁的有关内容,同时对于过去准则中关于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中以交易对价(譬如合同中明确约定的固定资产价格,包含相关税费和其他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使用状态之前的、可归属于该项固定资产的其他费用)为其初始计量基础的表述也作出了删除处理。取而代之的则是新准则中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依据其他相关政府会计准则”的表述,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细化了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计量基础,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简化了事业单位以融资租赁方式购入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变化

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除了在维持过去会计准则关于固定资产折旧中,对于图书档案、文物陈列品、动植物和以名义金额进行计量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表述之外,新准则还进一步增加了“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不予计提折旧的表述。

除此之外,新准则删除了过去准则中有关于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可由各事业单位依据其持有固定资产的属性和实际使用情况自行决定,省级以上财务部门或其主管部门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已作出规定的,当从其规定的表述。这种原有表述使得各事业单位在确定其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时有较大的自主权,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评价因素也是多种多样。而在新会计准则当中,则明确要求各事业单位应当主要依据以下三个要素确定对应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即:预期未来可实现服务的潜力或是预期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入的期限、相关固定资产持续过程中预计无形或有形损耗、法律或其他类似规定对于该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其他规定[1]。在新会计准则中,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具体规定使得各事业单位在确定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也使得各事业单位之间对于其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更具统一性和可比性,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了同一类资产在不同单位中其折旧计提相差较大的情况。

(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变化

在新的会计准则当中,明确要求事业单位要将当期发生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计入当期损益,而不再将对应折旧计入资产类科目。这样的会计处理使得各事业单位各期损益表更加符合其实际经营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杜绝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工作中虚增资产的可能性,进而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事业单位资产的实际价值,与新会计准则中权责发生制的核算精神相符合。

三、关于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准则下加强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工作的建议

(一)强化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的关于新准则环境下固定资产折旧的宣传工作

各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人员作为其固定资产后续管理的主体,与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工作息息相关。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来,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尚未对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做好准备工作。一方面,即便在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之前,部分财务人员对于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工作的了解也并不全面;另一方面,新会计准则环境下由于权责发生制原则对于固定资产折旧工作的影响,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由于上述各种因素对于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后续核算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应当抛弃原先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工作中收付实现制的传统观念,积极适应权责发生制下对于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工作的全新工作要求,提升业务认知水准,及时学习充电,有效落实新准则下对于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新要求。

与此同时,各级事业单位也应当积极展开以新准则环境下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工作的新要求为导向的,以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人员为对象的培训宣传工作,为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知识储备的同步更新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各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与周边财经高校的合作,联合培养能够满足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要求的会计人才,做好示范性工作。

最后,各事业单位还应当在单位内部积极展开关于固定资产的宣传工作,使单位内部各部门均对于固定资产对于单位日常工作的影响形成正确的认识,使单位内部各部门都能形成了解其工作相关的固定资产,爱惜其工作使用的固定资产,为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

(二)以企业为参考对象,基于各单位实际经营情况确定其固定资产折旧方式

一方面,在新会计准则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下,各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工作愈发呈现出与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工作趋同的现象;另一方面,伴随着新形势下我国对于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客观要求的不断提升和科技快速发展下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折旧损耗也在迅速膨胀。这些原因都在促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工作以企业为参考对象进行转型。

与此同时,在事业单位内部也存在降低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所带来的资产减值影响的客观需求。通过以企业为参考对象,基于各单位实际运营情况确定其资产折旧方式,事业单位一方面可以提升其资产管理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不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所带来的困扰;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也可以进一步规范其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为其财务报告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撑。

具体来说,各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办法,确定其对应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譬如对于事业单位中部分对应经济利益主要集中在其预期使用寿命前期时,就应当对其采用年限总和法或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加速折旧法,这样一方面减轻了企业固定资产前期存续期间的税负,同时也较为真实的反映了该项固定资产在其预计使用年限内经济利益流入的节奏,符合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同时,各事业单位也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目前看来,仅医院和部分科研事业单位依据其行业事实确定了各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这项工作在其他事业单位中仍旧处于缺位状态。针对于这种情况,其余各事业单位应当尽快制定出符合其客观实际的、相对统一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为财务人员在具体的折旧计提工作中提供进一步支持。

(三)注重新会计制度的学习,并针对固定资产做好清查盘点工作

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新会计制度的学习,明确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落实相关工作对单位的重要性,助力单位显著提升固定资产核算能力,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有力保障。第一,事业单位应修订现有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尤其是与单位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不相契合的内容,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依据;第二,事业单位应深入学习和掌握新会计制度的内容和规定,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落实相关工作,把握力度,太紧会导致单位无法将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呈现出现,而太松又加大了资产核算信息失实失真风险。

另一方面,使用单位应针对固定资产做好清查盘点工作。首先,单位需要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进行资产计提折旧工作,有效避免折旧差额现象的产生,具体内容,上文已进行了详细论述,此处不再多做论述。在会计核算时,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折旧基金,并统一核算口径。在估算净残值时,事业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确保净残值估算工作的准确开展,提高估算结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其次,必须确保账实相符,定期针对固定资产开展盘查清点工作,为固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提供保障。同时,加大监管力度,有效降低流失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少资产浪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事业单位可以综合使用全面与局部清查相结合的方法,明确核查数量,一旦出现资产损失,应及时开展分析工作,明确造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并有效落实。

(四)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优势作用,提高内部沟通效率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固定资产具有种类多样、数量庞大的显著特点,如果仅依靠人工进行手工处理,不仅会显著加大单位人力成本,还极易出现各种问题。基于此,事业单位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在内部搭建信息化系统,及时将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上传至信息,由系统自动化进行信息的统计与分析工作,在减轻财务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助力单位实现信息共享,为单位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奠定基石。除此以外,事业单位还应做好会计信息的披露,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都纳入会计信息披露范围,并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制定实施细则,以便于满足单位相关工作的开展需求,确保信息真实完整,提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同时,事业单位应提高内部沟通效率,从而确保计提折旧工作的准确开展。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在开展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时,必须细化各部门的权责义务,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将工作细化至个人,为单位高效完成计提折旧工作奠定基础。加强各部门在计提折旧工作开展中的沟通协作,为单位提升计提折旧工作质量与水平奠定基础。

(五)落实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水平和质量,是影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事业单位需要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加强内部控制,持续优化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提高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便于更好的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基于会计信息制定短时间段内的奖惩方案,基于市场发展制定中长期的奖惩措施。此外,注重财务人员培训,不断提升财务人员工作素养和专业能力,从而更好的满足单位实际工作开展需求。充分利用内控管理结果,实时反馈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开展情况,促使单位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新会计准则的大背景下,我国对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各事业单位应尽快提升其会计人员水平,同时基于权责发生制的客观要求,制定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强化会计工作对于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职能,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年限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不同产地、生长年限银杏叶总多酚含量比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