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保险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2022-02-06 02:46鲁晓璇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系改革专业

方 悦,鲁晓璇

(吉林工商学院 金融学院,吉林 长春 130507)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目标。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则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的更高目标。保险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行业,需要大量技术型人才,高校的保险专业应承担起应用技术型人才供给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高校保险专业的教学体系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保险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意义

(一)改变供需矛盾,推动保险业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保险业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高速发展,在经济生活中的影响日益突出,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保险行业内部的竞争也不断加剧,要求行业从业人员既要有扎实的保险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产品设计、市场开发、产品营销、核保核赔、经营管理等业务操作能力,精算师、核保师、核赔师、风险评估师以及市场开拓专员等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更是不断增大。然而,保险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因为师资结构、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原因,一直注重理论教学,毕业生从数量上来说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但普遍存在实践动手能力弱、能力与岗位需求匹配错位等问题[1]。要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的供需矛盾,需要从高校的教学体系改革入手,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抓手,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推动保险业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推动专业发展,保障教学成果

从高校保险专业所处的宏观教育改革背景来看,学术界持续呼吁高等教育应提升内涵、优化结构、拓展布局、完善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深化产教融合,有效提升支持产业发展的能力。从微观竞争环境看,目前全国本科层次开设保险专业的学校有130余所,院校之间在生源的争夺、资金的拨付等方面都存在激烈竞争。发挥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通过改革保险专业教学体系实现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匹配、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学习过程与实践过程顺承,才能持续提炼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成果,提高专业发展的质量,从而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实施,实现社会赋予高校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只有以教学体系改革为突破口,才能让高校审视保险专业发展方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教学过程和与时俱进的质量保证机制,经过长期努力收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在竞争中打造自己的优势。

二、保险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确立指导思想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提倡分类发展,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在保险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中,要始终坚持这一指导思想。一方面,教学活动主动适应保险行业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互联网+”等创新思维,紧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实现教学与产业融合,教学服务经济发展的专业发展形态。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突出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心理、智力、技能等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为学生职业生涯与个人发展考虑。

(二)理论准备与充分调研

教学体系的设计要建立在理论研究与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理论研究层面,要涉猎广泛,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认知世界各国在教学体系上的观点及实践成果,充分吸收先进教学体系的优点,借鉴其经验,以先进的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与此同时,还要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调研的群体应该包括:历届毕业生、合作单位、头部保险企业、产业专家、在校学生等[2];调研的内容应该包括:行业发展趋势、岗位需求、对人才的素养和能力的要求、毕业生在知识和能力上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需求等;通过调研发现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使人才培养目标更贴近学生发展,符合岗位需求,引领教学改革方向,发挥保险专业服务保险产业、服务地方经济,输送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社会责任。

(三)整体设计,统筹推进

从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经验来看,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决定了改革的成败。保险专业的教学体系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和完善适配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安排与方法、师资体系、质量保证机制等核心领域的改革,要多头并进,动态优化改革的过程。改革中可以设立改革领导小组,赋予并发挥领导小组的统筹权,根据专业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教学体系改革的实施计划,加强涉及的人、事、物、财的统筹和各部门的协调,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工作。

三、保险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举措

(一)改革教学目标

当前高校保险专业的教学目标不够精准,导致应用技术型人才供给不足,无法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引领支持[3]。因此,教学体系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重新定位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调整,做到教学过程的有的放矢。一是要基于相关行业的岗位设置及需求。目前,保险专业的对口用人单位主要有保险公司、保险中介、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银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提供的岗位可分为营销岗、专业技术岗和经营管理岗三类,要深入研判企业及行业需求,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保障毕业生质量。二是要贯彻学以致用、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树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思想,纠正过去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较少的情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保险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三是要结合《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帮助学生通过专业学习,能依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考取包括中国寿险管理师、中国个人保险规划师、经济师(保险专业)、中国精算师、金融数据分析师、金融理财师等保险和金融方向的职业资格证书,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证书的获取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

(二)改革课程体系

首先,要从科目和教材入手,根据高校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能力需求有培养的侧重,在必修课目录的选择上要精准,帮助学生建构保险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体系;在选修课的开设方面要紧跟行业新业态,及时淘汰掉落后科目,更新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丰富学生的可选择性,保障学生职业的长远发展。教材的选取要坚持统编和创编相结合的办法。在基础理论、政策法规方面坚持统编教材,而其他课程则可以由专业教师通过市场调查、行业咨询、现场实践等方法及时收集教学内容,对统编教材进行整合与完善,编写校本活页教材,为学生提供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破除毕业和就业之间的屏障,提升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效果。其次,课程体系的改革可以构建学习任务群课程机制,提升不同科目之间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实现任务模块化教学。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中,结合学情设计与之匹配的学习任务,突出以任务推动学习过程的发生,而每个学习任务又都会牵涉出若干门不同学科的知识,学生以活动的方式在各个任务群中学习探索,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创新任务模块,比如增加创新创业模块、职业体验模块、职业技能证书培训模块等,通过新模块的融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改革教学安排与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安排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在课程类型的安排上,第一和第二学年可以多安排诸如思政、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社交礼仪等通识课程,第三和第四学年以专业课程学习为主。专业课程的学习安排可以根据科目的难易和线性逻辑关系,明确学习内容的先后。在学时安排上,公共基础课程占总学时的20%左右,经济学、统计学、保险学原理、保险精算等专业必修课程占总学时的60%,各类选修课程累计学时占总学时的20%。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上,应让学生尽早接触到仿真或者真实的市场,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和投入,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产教融合的教学体系,真正重构支撑毕业要求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一方面要将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变为PBL问题导向式、案例式、项目式、情境模拟式等互动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运用互联网、融媒体等数字技术,按照终端捕捉、移动通信、云计算和大数据、区块链过程管理模式打造智慧课堂,突出校内仿真实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各科的学习都要始终贯彻落实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课堂教学尽可能结合行业应用,打造基础、专业和拓展三种层次的实践应用平台,提升实践育人成效。有条件的学校要安排学生不少于六个月的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掌握岗位的典型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及核心技能,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改革师资体系

一是加强在职教师发展工作和专业能力提升。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鼓励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研修,参与国际交流合作;鼓励教师到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银行等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学习;根据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高校教师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经学校同意,可在校外兼职与本人学科密切相关、并能发挥其专业能力的工作。通过继续教育和人才交流学习,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二是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吸引行业人才进入教师队伍。高校可以引培并举,通过改革教师编制岗位管理机制,落实高校用人自主权,在规范遴选的基础上,采取兼职、讲座、柔性流动等多元化聘用方式聘请一批实战经验丰富的行业精英、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教师。

(五)改革教学质量保证机制

一是由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以往评价体系过度依赖考试方式评测教学效果,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创新评价工具,探索教学过程纵向评价,并及时利用评价结果调控、改进教学体系。二是运用科学手段,增加实践教学评价指标。2020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对本科保险专业实践课程的评价要从目标定位、课程建设、教材创编、课堂组织、学生发展、考核形式、经费标准等进行系统设计,综合评定,形成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三是设立教学质量保证部门统一督导。以往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存在多头评价、无效评价的乱象,应修正多部门重复性教学评价的做法,通过统筹协调,构建专业的保险专业教学质量保证部门,实现无干扰式监管、服务式督导。

猜你喜欢
体系改革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改革之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