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佳
(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河北 黄骅 061100)
产品自身进入衰退期之后,产品的功能应用会随之缩小,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淘汰阶段,企业应考虑当前市场的供求关系,并针对产品价格形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将精益生产与工业工程理论结合,能较好地发挥作用。
1.1.1 产品生命周期定义
在新型产品进入市场时,经营者都希望获取较多的盈利。然而一种产品的销售和利润都会经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也被称之为“产品生命周期”,产品都要经历试销、营销和淘汰的环节[1]。
1.1.2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
产品的生命周期根据当前销售额以及企业获取的利润额来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产品的生命周期比较接近于“S”型曲线,有不同的周期现象,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1)投入期。投入期也被称之为介绍期和试销期,是产品进入市场的初期阶段。产品在刚刚研制成功时,产品的结构和工艺往往还没有形成定型,客户对产品的了解不足,而且很少有客户对其进行重视,除了一些对其有特殊需求的用户,很少有人敢于尝试购买。在生产方面,由于产品还处于初期阶段,所以在产品的生产形式上一般也采用小批量的生产方式。未实现较好的销售量,尚不具备大批量生产的条件,生产成本较高。企业想要更好地销售新产品,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和市场开拓工作,花费一定的资金聘请专业人士或是寻找相关媒体做广告宣传,造成了销售成本不断提高。
2)成长期。这个阶段又被称之为发展期,一般体现在产品进入市场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效果。通常情况下,产品进入市场后得到大家的认可,而且随着产品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较为保守的消费者也会开始尝试使用新产品,产品的销售量会不断增加,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为了获取利润,竞争者相继出现,这也使得产品的样式和品牌逐渐出现多样化,随着销量的增大,市场也被瓜分。
3)成熟期。这个阶段也称之为饱和期,产品经过一段较快的发展后,其自身的销量处于饱和状态,相应的利润会有明显下降。由于销售量超过了需求量,再想增加销售量,变得尤为困难。需求量停滞不前,导致市场出现产量过剩的现象,通过一些促销活动和折扣优惠进行销售,但是对企业利润有较大的影响,而且一些品牌也会被取代,随着市场的变化,产品的竞争呈现出白热化。
4)衰退期。该阶段又称之为滞销期,基本处于产品的最后阶段,随着产品的销量不断减少,一些新的产品不断出现并投入市场。老产品在技术手段上相对处于劣势,只能被迫降价出售,这也使得其利润急剧下降,最终不得不退出当前的市场[2]。
1.2.1 精益生产相关概念
精益生产又称之为精良生产,其中“精”表示精良、精确、精美等,而“益”代表效益和利益,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是在于减少一切浪费现象的出现。精益生产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专家对日本丰田汽车生产方式的赞誉之称,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对比发现,精益生产作为一种有效的生产形式,符合现代世界发展观,同时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所以称之为精益生产[3]。
1.2.2 精益生产管理方法的特点
现阶段精益生产管理方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拉动式准时化生产。在具体的开展中,它以用户的需求作为生产的起点,同时强调物流平衡,坚持确保零库存的相关理念,在完成上一道加工工序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在生产过程中依靠一种独特的形式,将其通过信息方式进行传递,并根据信息需求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实现人工干预和控制,采用拉动式生产计划和调度,不采用集中计划,根据各自的生产任务执行,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还需做好彼此之间的协调工作。
2)全面质量管理。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非检验出来的,其最终的目的是保证质量。在生产过程中,要重视培养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每道工序必须确保做好质量检验和控制工作,以此减少质量问题的出现。如果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立即停止生产,保证不出现不合格产品。将问题解决后才能开展后续工作,同时还要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有效处理,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要以小组的形式协作解决。
3)团队工作法。每个员工在工作中不仅是执行上级的安排,更要积极地参与,对生产决策起到应有的作用。组织团队的原则并不是按照行政组织来进行划分,而是根据相关的业务关系来进行划分的。团队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评定,不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考虑团队内部的影响。团队工作的基本氛围是一种信任,以此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团队的组织是具有一定变动性的,针对不同的问题建立不同的团队,确保生产的稳定性。
4)并行工程。在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应该将相应的概念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工艺设计做好分析,同时还要尽量将他们有效结合,从而保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相关工作。各项工作应该由对应的项目小组开展,小组成员应该自行安排自已的工作,同时还要定期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通过有效的方式做好协调。通过信息系统反馈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做好产品的分析,在产品研制和开发过程中利用相关技术实现辅助的效果,并确保生产能够有效进行。
5)采用专业化和协作化的结合模式。在生产组织方面,其基本思想是企业自己制造相关技术的30%,其余的部分进行外购、外协,这样的组织形式不仅内部能形成专业化生产,而且还能与外部加强协作生产,以此达到共赢的效果。
6)简化管理。精益生产追求简化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将一切浪费现象和与生产价值不相关的活动消除。可以运用相应的管理原则,并结合工程的情况重新进行构建,并利用法律进行约束,实现较好的生产效果,这也是简化管理中比较重要的内容[4]。
1.2.3 精益生产与大批量生产管理的比较
精益生产是一种将环境保护为生产目标的生产形式,其核心理念是重视环境保护的同时达到较好的生产效果,这样的理念在当前的生产领域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精益生产并非是一种简单的管理手段,而是一套与企业环境、文化以及管理方法高度融合的管理体系。与大批量生产管理比较,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优化范围不同。大批量的生产方式来自于美国,强调以市场作为导向,优化相应的资源配置,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做好相应的关系调整,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精益生产方式是以产品生产工序作为线索,将相应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供应链。这样的方式能够降低企业协作中形成的交易成本,同时还能保证稳定需求与及时供应,以整个大生产系统为优化目标。
2)对待库存的态度不同。大批量生产方式的库存管理强调风险管理,会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适当的库存可以缓冲生产环节之中的矛盾,从而避免问题出现。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在库存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风险,相对重视物流子系统的优化。精益生产方式则是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来看待库存,将库存全部视为浪费,其出发点是围绕生产系统展开,而不是将风险看作外界因素。在生产的过程中更重视生产的保障,同时也强调库存的要求,在生产中减少问题的出现,减少浪费的现象[5]。
企业能否满足市场需求并融入市场环境,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掌握精益生产形式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同时还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可聘请专业的人员对工程进行分析,开展相应的知识讲座,加深认识。
企业应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方向,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运输能力,降低成本费用,保证当前生产的稳定开展。相关人员应对原有的设备进行再次改造,将其显著的优势功能有效提取出来,形成新的产品。
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改进方案,通过计算企业的生产能力,并根据生产期限和当前生产方式进行生产能力的调整。每天的生产时间控制在百分之七十以上,这样有利于生产效率更加稳定。
所谓作业标准化是在作业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将相应的作业方案按照对应的步骤进行分解,明确生产目标,再进行相应的改善,实现作业优化,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的生产目的。
精益生产的精髓是对员工观念的改变,而不是对生产过程的改变。在当前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最大改变的就是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而并非生产工艺和技术,所以想要产品的衰退期处于更加理想的状态,就要进行思想转变。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对员工思想理念的引导,并培养员工的企业文化精神,让员工了解到精益生产的重要性,并激励员工开展精益生产,将精益生产融入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
有市场需求是一个企业要生产产品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生产计划,以销定产。如果生产过多就会形成较大的库存,这是一种浪费的表现。精益生产抵制浪费现象,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投入,降低企业的负担,减少企业的多余开销[6]。
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可以培训员工在多个生产设备上同时进行作业,这样可以提高效率,但是需要员工具备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二是提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操作,根据相应的标准和工艺流程进行,可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场上的产品层出不穷,人们对产品的追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这也使得产品的寿命时间越来越短,产品在出厂后很容易就进入了衰退期。为此,企业需要针对衰退期做好精益生产和工艺改良,减少成本投入,确保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