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小兰
面对新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及市场结构调整的挑战,制造业企业想要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稳定运行与长足发展,就需要对财务管理予以高度重视,将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中。而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便是全面预算管理,从预算角度对企业各类资源实行统一管理,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优化配置,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效率。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在全面预算方面下达一系列政策文件,如《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等,作为优化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参考文件,推动着制造业企业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也标志着企业传统财务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从而进入全新的阶段。本文从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理论着手,在掌握基本概念、作用的前提下,对制造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重点探究相应策略,希望可以为同行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支柱,制造水平则是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十四五”大布局下,我国经济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智能制造”的提出更是为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对于实现“制造强国”这一目标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基于这一背景,如今制造业企业为了保持更好的市场竞争力,需要从内部管理着手,以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利润空间为中心,大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将预算在各方面的优势与作用体现出来,通过预算的运作,发挥系统效益。本文就此展开分析与论述。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控制管理工程。实质上就是以销售为起点,对采购、生产等各个环节展开合理的计划与预测,实现对有限资源的统一协调、统一管理,根据优先次序与实际需求,以预算形式量化并合理分配,降低运营成本,并为后续管理者优化企业目标提供依据。
与传统预算相比,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全面”二字,具体体现在企业各部门、各岗位的员工共同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协同效应;覆盖于生产运营的每一环节,形成封闭的管控流程,体现出全程的管理性;涵盖企业生产、销售、财务等方方面面,以实现战略目标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为根本目标。
制造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主要有:1. 有利于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在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环节,根据预算管理相关工作的实际需求,建立规章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执行监管制度、分析与调整制度、考核评价机制等等,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进一步完善企业整体的管理体系;2.有利于强化过程控制,全面预算实现了全过程管控,在每一环节都由企业各部门积极参与以及配合,共同商讨影响预算的因素,通过定期检查、分析比对等方式,识别影响因素,准确把握差异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优化对策,不断强化过程控制,提升管控水平;3. 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地,预算目标的确定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制定合理的战略计划,将优势资源集中起来,将战略规划量化之后,利用绩效系统,与企业的各职能部门相关联,在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与相互协调、相互督促下,实现战略目标,落实战略计划。
具体来说,预算是根据企业战略而设定目标,只有以战略为导向,体现预算与战略之间的对应性,才能进一步将预算的作用充分发挥。但是据了解可知,一部分制造业企业存在预算目标与战略相脱节的问题,有的预算甚至完全背离战略规划。究其原因,主要是面对外部竞争压力,企业多是将重心放在如何提高利润上,过于关注短期效益、局部利益,并未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与新形势下制造业企业的未来发展出现一定矛盾差异,预算目标还可能与实际不相符,导致预算落实情况不佳,且对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开展造成直接影响,最终限制企业自身的运行与发展。
部分制造业企业在预算编制环节存在不少问题,如预算编制流程不规范、预算编制方法单一等,导致预算编制整体缺乏科学性。如某制造业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仅由财务人员完成,并未强调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与主动参与,具体工作中财务对业务的了解不够深入,无法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可能出现编制的预算与部门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对预算执行也造成一定的影响。还有在编制预算时,所选取的方法单一,有的企业依赖于增量预算法,仅考虑到简单易行,却未能分析不同业务的实际特点,忽略生产技术更新、市场价格变动等,预算编制不合理,致使生产部门、市场部门等缺少主动降低成本的动力,工作积极性也随之大大降低。
预算执行力度不够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预算执行管控机制不健全,对整个过程的监督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一是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出现问题之后无人担责、相互推诿,难以有效规范执行过程中各人员的实际行为;二是预算执行监督缺位,一般仅是由财务人员负责监督工作,而财务人员可能困于重复性强的财务会计工作,在预算执行监督方面的关注度与执行度不高,且与预算执行责任部门沟通不畅,执行反馈不及时,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其中的问题,致使预算管理的作用削弱;三是预算调整过于随意,未能严格规范执行审批流程,出现主观调整预算的情况,导致预算执行刚性不足。
制造业企业建立全面预算绩效考核机制,针对预算管理各个环节展开合理的评估,发挥绩效考核的监管、促进、激励等作用,并且充分运用最终考核结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但是目前仍有不少制造业企业对于预算绩效考核不够重视,在设计考核指标的过程中,仅关注于财务指标,缺少预算编制、执行等相关的指标,指标体系不够完善,具体的考核指标也无法一一对应到具体岗位,不能得到员工的重视。在绩效考核激励方面,没有将考评与激励奖惩机制对应,对于考核结果的运用不足,无法真正将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此时则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信息化环境下,将各种信息技术引入全面预算管理是必然趋势,有利于确保全面预算的贯彻落实。然而实际上,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将重点放在业务层面,关注生产经营效率、产品销售总量,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严重不足,缺少有力的软硬件条件。如制造业企业尚未搭建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对于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预算相关工作仍局限于人工作业与计算,工作效率偏低,且易出现计算错误,一旦出错则必然影响到预算工作整体质量。还有的企业已经搭建了预算管理系统,但是未能重视该系统与其他会计核算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的兼容性,各系统仍是各自为政,大量数据信息无法实现跨系统、跨部门的传递共享,难以形成整体合力。
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制造业企业正在面临着生存与竞争压力,为了始终占据重要地位,企业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前瞻性视角出发,以战略为导向,确定合理的预算目标,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构建以长期效益为中心的管理体系。首先,按照“整体战略目标——战略路径——预算指标”的流程,了解目标确定的关键点,既要做好全方位市场调研工作,深入分析外部环境,又要优化内部组织架构,落实各层次、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在同时把握内外因素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企业的研发、生产等一系列活动,保持上下战略一致,选择低成本扩张、产品领先等合适的战略路径;其次,以内外环境为对象,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展开进一步的分析,如SWOT 分析法,考虑各个方面的要素,找出差异之处,做出及时调整,注意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采用真实预算法、联合确定基数法等,尽可能从根本上减少影响;再者,从短期、长期两方面对目标进行分解,注意分解后的预算目标总和与预算目标相等,层层递进,做到横纵向一致,即指标相互协调、围绕战略定位,逐步落实到基层,成为部门的工作目标。
预算编制是基础环节,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可行,对后续预算执行的影响不可忽视。制造业企业必须结合单位生产经营实际,严格规范预算编制流程,强调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以及积极配合,并根据各项具体业务,选择适宜的编制方法。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夯实预算编制的基础,包括组织基础与理论基础,即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组建工作小组、组织预算相关培训课程等,由委员会负责制定预算编制计划、确定预算编制程序等,工作小组负责提供预算表格以及参考数据、组织实施并检查预算等,通过提前的教育培训,提升企业相关人员的预算意识与管理能力;二是由工作小组与企业财务部门指导,由各部门参与并完成部门预算编制,上报预算草案,在编制过程中合理选择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方法,展开成本效益分析,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或者可以将多种方法相结合,如某制造业企业针对成本预算,将零基预算与弹性预算相结合,实现了在增强编制灵活性的基础上,提升全面性以及合理性;三是由委员会进行综合审查平衡,确保无误,将预算下达,再实行细化分解,对应到各个部门,予以高效执行,关注后续的执行过程。
预算执行是关键环节,执行效率的高低对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体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新时期,制造业企业必须要改变“重编制、轻执行”的传统思想,对执行环节予以重视,注重执行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全方位把握具体的执行情况,以便应对突发情况。第一,制造业企业应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相关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岗位责任制度,预算作为根本导向,以严谨的规章制度为保障,规范实际行为,拒绝铺张浪费,实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于各项问题,查明原因之后,结合岗位责任制度,必须严格问责到人,以增强企业各岗位员工的责任心;第二,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由专门的监督管理人员对预算执行情况展开定期或不定期的审查,落实监督职责,及时发现其中的异常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防出现隐瞒不报、导致预算执行效率低下等类似情况;第三,建立执行反馈机制,定期上报预算执行进度,搭建内部双向沟通反馈机制,便于企业管理层对预算执行有充分的了解,使财务人员能够从财务专业角度发现其中问题,提出专业的改进建议,引导预算执行部门提高资金使用率,大大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投入;第四,建立预算分析调整机制,加大对执行过程中各环节资金使用的深入分析,将阶段性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进行比较,找出预实偏差问题,重点分析形成这一偏差的主要原因,针对客观因素如市场波动、经济变化、自然环境变化等,应当严格按照流程进行预算调整审批,经审批通过之后,再予以调整,不得出现随意调整预算的行为,确保预算执行刚性。
以某制造业企业为例,该企业针对如今具体生产过程中预算绩效考核相关问题,建立了预算考核体系。首先,组建预算考核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预算管理专业人员与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涵盖财务部门、生产部门、市场部门等,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消除沟通壁垒,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共同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其次,明确预算考核流程与步骤:一是确定考核指标。该制造业企业引进平衡计分卡,从四个维度设置指标体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针对各个部门,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如财务部门的资产负债表、部门费用、制定财务制度与制度执行等,生产部门的生产成本使用情况、客户满意度、生产计划编制与落实、高等人才占比数等,市场部门的客户保持率、市场占有率、市场开发、优秀员工评选人数等,以此丰富绩效考核内容,扩大指标覆盖范围,综合评价各责任部门的任务完成情况与质量;二是设置月度、季度、年度三种考核周期,以预算管理实际情况为准,进行适当选择;三是规范考核程序,由专人负责执行考核、专人负责将考核情况汇总上报,经整理与审定之后反馈结果;四是将预算绩效考核与激励奖惩机制相对接,及时创新激励手段,不限于岗位晋升、荣誉表彰、增加绩效工资等,以此实现更加有效的调动人员积极性;最后,制造业企业还必须充分运用考核结果,既要以此作为激励与惩戒各部门、各员工的主要依据,又要对最终考核结果加以分析,从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管理工作的参考依据。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制造业企业应把握“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将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中,以大数据、AI 等技术为依托,完善全面预算信息系统,使得预算数据上报分析等更加高效,促使预算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同步提升。一方面,在企业现有的ERP 系统基础上,将其与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相结合,打通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使得预算信息可实现及时准确的传递,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由系统完成信息收集、整合、分析、处理等工作,大大降低前期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等投入,并在企业财务专业人员与预算信息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对外部市场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调研,捕捉关键信息,反馈至预算管理部门,对于其中市场变动客观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时调整相应的预算,优化内部流程,为经营目标与预算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还应在实践中继续完善并开发系统功能,不能局限于简单的数据传递与分析,更要优化整个系统的控制流程,将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升运算分析水平,强化系统间的集成,维护系统的稳定运行,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改善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综上所述,新时期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应用十分广泛的一项现代化管理工具,在企业生存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十分明显。因此,面对竞争形势愈加险峻的外部市场,我国制造业企业应当以全面预算管理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在此基础上扩大利润空间,确保企业生产项目的顺利开展,同步增强竞争实力。企业必须对全面预算管理有正确的认知,结合管理现状与经营特点,分析其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积极探寻可行的改进路径,通过采取结合战略确定预算目标、规范编制流程、加强执行监督控制等措施,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的作用与优势,从而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