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杰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内容的财务管理,是企业识别、防范、控制会计风险的重要工作,是贯彻落实企业经营方针的关键路径,财务管理的科学实施,利于财务监督管理力度加强,并能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能够保障企业的平稳经营与高效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目标。新时期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时有发生,显著表现是风险意识不足、内部体系不健全、内控监管制度不完善、内部管理力度不强等等。新时期背景下,企业需要在内部控制实施意义把握的基础上,正确审视新时期企业会计财务管理面临的内部控制问题,立足多个维度及层面制定出可行性的内部控制强化对策,稳固市场中企业的地位,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从而驱动企业的长效、稳定发展。
内部控制在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内部控制,各利益方可及时获取企业财务情况及审核报告,且企业管理者可及时找出财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精准识别出会计风险,进而通过风险防范、转移、规避等方式降低会计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均潜藏着会计风险,而通过内部控制可对财务管理的整个流程及各个环节实施监控,能够全面化监督企业财务状况,进而可动态化完成风险的识别及预防,并可基于可行性应对措施实施消除企业会计风险,确保财务管理系统顺畅推进,从而将会计风险所产生的影响控制在最低范围。
财务管理涵盖会计核算、风险监督等多方面管理内容,新时期背景下,企业内控实施过程中,可全面分析财务活动,监督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并可基于核算、监督等方式,为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可靠性信息支持,可以财务数据统计结果为基础帮助管理者做出科学的财务管理决策,进而促进财务管理质效提升。内部控制的实施,除了可精准识别潜在会计风险外,还可预测风险演进程度,进而按照风险严重性确定风险控制优先级,以便通过及时的应对降低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基于企业经营状况的全面监管,保障企业的平稳发展。
资金是否充足决定着企业能否稳定运营与长效发展。而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可明确资金来源与流向,把控资金利用各个环节,利于增强企业资金管理的安全性。企业可通过有效控制周转类资金数量,为原材料采购及员工薪资支付提供保障。同时,可基于资金合理配置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资金的充足。在内部控制支持下,通过对各项资金费用的支出是否合理进行分析,有效防范资金浪费现象,并可确保企业资金安全管理,强化资金的可控性,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
内部控制实施最为重要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经营利润,可通过可行性控制措施实施,逐渐提升财务收支比例的合理性,从而优化企业财务状况,强化企业长效发展能力,进而持续性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内部控制过程中,企业会计人员可精准控制业务活动及收支状况、制定可行性成本控制策略、对低利润业务数量加以控制、将经营资金分配至高利润业务。同时,也可针对投融资环节展开成本与利润分析,基于可行性投融资决策的制定,为企业经济利润提升提供保障,从而夯实企业长效发展的根基。
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而言,风险控制属于最为关键的管理内容。然而当前阶段,许多企业出现了对风险控制不够关注与支持的现象,主要源于未能真正立足思想意识的层面给予会计风险足够的重视,将内部控制等同于利用企业所制定的制度及标准规范会计工作者的工作行为,认为完成了内部控制工作制度的建立,便可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此种错误思想无法为企业会计风险的精准辨识与有效控制提供有力支持,且会导致财务工作者产生消极工作态度。与此同时,在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下,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属于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只需在财务事项上实施控制即可,未能立足于整体层面展开全面化与全过程的内部控制,从而由于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意识相对薄弱,导致内部控制工作难以全面贯彻与执行。
一些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逐步扩大规模,下设了许多分公司或子公司,这些下属公司享有独立的调配、管理资金权限,并能自主投资或进行收益分配,如此一来,企业总部对下属公司的财务管理力度将会有所下降,无法及时发现分公司或子公司存在的违规行为,从而会削弱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成效。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财权分散、内控管理职能未能科学分配导致的。与此同时,部分企业未能针对内部控制人员展开严格的管理,导致内控人员出现权力滥用、谋取私利现象。也可能存在内部控制人员通过承包的方式转移财务控制权的现象,致使企业内部控制无法真正实施,会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成效达不到预期效果。
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以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为支持。然而当前仍有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尚未构建完善,无法有效监控企业会计行为。一些企业未能深入了解市场情况,未能针对内部控制问题做出积极响应,或是未能遵循企业内控制度开展工作,从而制约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建设,难以取得理想的财务管理成效。在缺少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及健全的制度支撑下,会计管理工作难以高效开展,无法建立稳固的工作基础,并且无法精准、全面收集企业会计信息,无法有效分离不相容制度,难以为责任权利划分提供指导依据,或是未有效落实会计内部控制细则,无法独立性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全面化监管重要信息,这些问题的存在均会限制会计工作监督效能的发挥,从而会制约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高效性开展。
现代企业内控管理中,由于企业缺乏健全的内控监督机制,导致信息不精准的问题在资产清查时时有发生,通常是由于企业未能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清查管理控制制度所致,未能及时、全面的公布财务信息。此外,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未能合理配备审计人员,或是分配的资源相对较少,所应用的内控审计方式过于陈旧,未能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创新与优化审计方法,因而难以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无法通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推动企业的高收益与长效化发展。由于内控监管不足、财务费用管理不全面,致使企业面临经营亏损,或是因内控责任未能有效划分,导致管理及会计人员职能未有效发挥,从而为财务信息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限制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顺畅开展。
新时期背景下,面对企业内部控制人员风险意识薄弱的问题,企业可建立科学系统的风险控制宣传机制,面向企业内部管理层展开深入的风险控制宣传。内部控制管理部门管理者,应有效区分传统风险管理与现代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通过多元化的宣传活动开展,增强风险管理宣传的广泛性与深入性,进而引导企业管理层建立起良好的风险控制意识,帮助企业管理层认识到传统风险管理注重于危机处理,而现代风险管理则是通过财务管理中风险控制比重调节,基于事前预测与预防有效规避会计风险的发生。与此同时,风险管理宣传负责人应明确内部控制属于风险管理重要内容这一现象,从而通过宣传引导企业管理者提高对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分析工作的重视,增强其对影响内控体系可靠性与有效性因素的了解,在风险控制意识强化的基础上,立足整体层面、在企业内部所有环节开展严格的内部控制,以此增强内部控制的整体性。通过影响因素消除对策的制定与落实,实现内控体系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工作质效。
(1)科学优化内控机构职能。
面对企业财权分散的问题,处于新时期背景下的企业应构建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并应对这一机构展开合理的职能划分,从而为内控工作顺畅推进、财务管理成效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①赋予内控工作机构内部监督职能。
内控审计工作开展中,审计人员应充分展现自身的监督职能,精准审计企业内部或下属各个分公司与子公司,并出具准确、可靠的审计报告。与此同时,还应积极主动参与到分公司及子公司的监督管理工作之中,并实时向企业总部反馈监督管理得出的结果。与此同时,内部审计机构还应针对企业管理层及关键业务负责人展开监管,并向企业董事会汇报监督管理发现的问题,或反馈管理实现施成效及业务进展情况。在监督职能发挥的同时,还要注重于利用内控工作开展促进财务制度优化,全面监控与评价企业财务管理质量,进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②确保内控机构有效发挥风险预测职能。
由于企业投融资方面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因而内控机构除了要承担监督职能外,还应担负会计风险预测预警的职能。在企业投资或融资金额较高时,需要由内部控制机构按照企业财务计划逐一评估与分析各项投融资活动,以便于精准识别出投资或融资项目中潜藏的风险问题,并及时做出预警,为企业管理者财务会计风险防范决策的制定提供支持,从而在内部控制机构的配合下,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发生,进而降低企业投资失败几率、减少融资成本,防止因资金链断裂或流通不畅问题出现而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稳定性。
(2)强化内控人员管理科学性。
①实施内控人员轮岗。
为强化对内部控制人员的管理力度,防范违规行为发生,应在企业内部制定与推行轮岗制,规定各个岗位上内部控制人员的最长工作时限,到达时限后应轮换至其他岗位,如此既能丰富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经验,也可消除其在一个岗位上长时间工作所产生的思想懈怠问题,也可有效规避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问题发生,可为内部控制成效提升提供可靠保障。
②向下属公司委派财务主管。
管理负责内部控制工作的财务主管时,企业可建立财务主管委派制,由企业总部指派分公司或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委派制的实施有效防范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工作中的权力分散问题,可通过财务管理权利的有效集中,确保企业总部与分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体化开展,进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成效,保证财务管理目标有效实现。
③加强内控工作考核激励。
面对当前企业内控管理中忽视内部控制工作考核的问题,企业需要完善构建内控工作考核激励制度,根据所处的内部控制岗位,分析与评判内控人员的工作成效,并结合考评结果给予针对性的奖励与惩罚,并对内控成效不佳的人员进行技能知识强化,从而通过考核激励机制实施提升内部控制工作的高质效开展。
(1)结合市场及企业战略优化财务管理标准。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体系,是增强内控管理规范性的重要路径。企业需要对当前会计财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从而对冗余制度或繁琐的章程进行简化,以便于明确内部控制工作方向,构建科学、可行且实用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财务管理者,需要立足市场情况,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更新与优化自身的内部控制理念,在国内外全新内控理念的引入下,逐步优化与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与此同时,企业需要根据会计业务类型的不同,针对性制定财务管理标准,以便于在完善的内控体系支持下,增强资金管理可靠性,加快企业会计财务管理改革进程,进而实效性开展内部控制工作。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预算及审批制度。
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及审批两个环节至关重要,因而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时,企业需要在这两项环节有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求,合理建立与完善财务预算制度与财务审批制度,进而增强这两个制度的可控性,以便于通过制度落实强化财务管理执行控制效果。企业需要立足财务管理的层面,通过预算审批制度完善,全面监控企业现金流向,监测项目收益波动,并提升财务管理各个环节之间衔接的顺畅性,以便通过内控制度作用发挥,强化内部控制成效。
(3)分离处理不相容制度与系统。
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涉及多个部门,而各个部门之间的制度存在一定的冲突与矛盾。为此,企业内部控制体制构建过程中,需要合理消除不相容制度,进而提升内部控制体系的规范性。企业应立足制度设计的层面分离不相容制度,而后再开展财务管理,以便确保财务管理中各项制度价值效用的最大化发挥,确保内部控制成效的有效展现。分离不相容系统时,要增强财务管理中各部门的独立性,且上级部门需严格监督各个部门制度的具体实施成效。一旦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出现问题,可快速排查出问题形成原因,基于可行性问题化解对策实施,增强内控管理的顺畅性
督导方式是提升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力度的重要举措,利于促进监督指导制度完善,增强内部控制可信度,并能有效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环境。为此,新时期背景下,企业管理者需要将监督控制列为重点,在现有监督指导制度的基础上,逐步进行优化与完善。与此同时,还需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基于内控管理信息化加快内部控制工作的转型升级,从而增强财务管理与法律制度标准之间的契合性。基于信息技术应用优势的有效展现,在互联网支持下构建在线内部控制平台,利用此平台复核审查各部门的内控数据,以便于有效排查出财务管理报告中的缺陷问题,尽可能降低督导工作的出错率,从而保证监督指导工作的有效实施。与此同时,企业需要加强内控管理、预算控制的力度,基于企业实现际目标进行监督工作实施,建立与实施滚动性监督方案,以月、季、年为单位分别召开例会,进而对监督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以风险控制与消除为核心开展全面化的监督工作,从而打造一个更为稳定的内部控制模式,基于内部控制质量强化保障企业的平稳与长效发展。
结语:面对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中所面临的会计风险系数进一步提高。因而,需要通过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精准识别与科学应对会计风险、全面监管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资金管理安全性与可控性、基于收支精准管控提升经济效益。企业需要扩大风险管理宣传广度及深度、强化风险控制意识、优化职能并强化管理、提高内控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管控制度、增强内部控制体系规范性、完善优化企业监督指导制度、构建稳定性内控模式,通过这几方面措施的实施,解决新时期背景下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而助力企业内部控制高效开展,基于财务管理高质效开展规避会计风险、增强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竞争实力,从而保障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