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审计整改问题的重要性

2022-02-05 12:11谭阳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2年16期
关键词:内审责任监督

◎谭阳

国有企业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保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发展为了全民,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和全球经济萎缩的局势下,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客观评价国有企业领导的经营业绩,在保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效果,取长补短,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同时有效监督防止腐败,从而有力保障企业的稳健运营。国有企业增强内部控制,强化内外部审计监督尤为重要。审计监督所涉及的问题可能暗示着企业在发展理念、战略决策、经营管理等层面与整体发展不协调,推进企业振兴、高质量发展,那就要从“根”上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一、审计整改是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

进几年各省审计厅、省国资委到省委省政府,乃至中央,对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审计整改均给予高度关注、提出明确要求。

一是从法律层面讲,2022 年开始实施的新《审计法》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应当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拒不整改或者整改时弄虚作假的,依法追究责任”,这从法律的高度对审计整改提出了刚性要求,作为企业,需要不折不扣执行到位。

二是从政治层面讲,中央两办在2021 年7 月已经发文,明确提出“审计整改情况要接受政府、出资人、人大、政协、社会公众等的监督、查询”。各省审计厅已经于2021 年下半年建立了“审计整改监督平台”,对十八大以来审计查出的问题实施系统化管理,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可能会被公开,并且有可能按照拒不执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典型给予政治追责。

三是从专业监管的角度讲,各省审计厅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审计整改处,对各省审计厅所开展的审计项目整改情况进行督导,对被审计单位报送的审计整改报告进行逐条核实,对支撑材料进行逐项检查、认定,不严格按照审计整改认定标准进行整改的,除通报批评直至严肃问责外,还要求被审计单位继续整改。省国资委也要求每月对省审计厅开展的审计项目整改进展情况进行书面汇报。

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审计监督,层层传导压力,明确整改责任,细化整改措施,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审计整改工作,确保整改结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推进审计整改,就是要对企业存在转型升级、债务风险化解、低效无效资产、财务管理等问题进行的针对性改进,甚至是革命性重塑,最终达到堵塞漏洞、规避风险、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审计整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单位和部门对审计整改工作不重视,看问题站位不高,整改意识不强,没有真正把审计整改作为堵塞漏洞、自我完善重要途经。部分单位和部门存在避实就虚或“选择性整改”的问题,对情况复杂、积累年限长、牵扯范围广又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久拖不动,审计整改计划完成时间一拖再拖,长达数年,导致审计整改工作迟迟未落实,甚至最终不了了之;个别企业对审计问题整改避重就轻、流于形式,比如对于费用、成本不及时入账的问题,不立即改正,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定会加强相关程序的规定,承诺今后确保业务及时入账,整改工作流于形式。问题解决不了,就谈不上堵塞漏洞、切断问题根源,更形不成有效的管控机制。

(二)督导力度不够

审计部门作为审计整改的督办责任主体,不能够充分认识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开展力度偏弱,存在重审计轻整改,或者认为审计部门力量有限,话语权弱、人员少,无力兼顾,仅对中央巡视、国家审计署等关注的重要项目进行审计整改情况的跟踪督办。虽然每个审计项目结束后,都会有专项审计整改情况报告,但往往以被审计单位自报整改情况为主,并未投入跟踪力量对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改正、彻底改正进行检查,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没有以过硬的手段对整改责任单位、责任部门进行实质性督促,没有就重难点问题、共性问题深入基层调研。

(三)整改联动机制不健全

审计整改贯穿于企业经营方方面面,审计整改是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予以落实的工作过程,需要各层级单位、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才能高效运作。因此必须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整改才能有力有效。特别是有些问题涉及面广、业务交叉多,企业部门间职责不清、配合不够、相互推诿,造成整改工作不顺畅;部分企业对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清,政策学习不深入,导致其“多走弯路”;部分企业审计整改工作安排缺乏统筹思维,解决问题欠缺长远考虑,“见一步走一步”,影响了整体效率。比如审计揭示的低效无效资产金额大、应收款项长期挂账未收回、投资项目长期未见收益、债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确实需要多个部门、单位联动解决。但在整改过程中,有些单位、部门之间疲于应付,不听指挥者有之,阳奉阴违者有之,敷衍推诿者有之,形不成统一步调,达不到同频共振,整改不出实效。

三、改进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一)提高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视程度

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企业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工具。国有企业各部门要把审计整改工作的推进,与相关制度相结合,与企业重点工作相衔接,以“整改不力是失职、不抓整改是渎职”的态度,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全面、高效、持续进行整改,做到“责任不落实的坚决不放过,问题不解决的坚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能长效执行、相关人员受不到教育的坚决不放过”。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审计整改作为防控风险、推动国有企业管理提升及提质增效的主要手段。

(二)强化审计整改主体责任

国有企业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审计整改主体责任,层层分解,传递压力,确保每项整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组织召开专题调度会,对未整改到位问题要亲自管、亲自抓,确保整改措施与审计问题准确对应,各项措施量化细化,能够有效支撑整改工作。涉及的职能部门领导和有关人员承担具体主管责任或直接责任;企业整改落实情况信息逐级审核,认真分析原因,进一步细化整改方案,完善整改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整改氛围。对年度未完成的审计整改项目要报送具体原因。建立完善审计整改责任考核,将考核与责任人员选任提拔、评先评优关联,加强对整改落实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对没有及时整改的问题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

(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审计规章制度要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和针对性,要针对业务实践中出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办法。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围绕审计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进一步细化内审工作规则,明确内审工作标准,系统地建立一套满足新时期企业发展需要的内审工作规范。二是制定完善各类专项审计工作制度,如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项目审计、高风险业务审计等,并分别明确审计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三是制定完善与内审配套的工作制度,如协调沟通制度、审计结果与考核任免挂钩制度、审计工作问责制度等,健全完善内审工作机制。

要积极构建内部审计与“三重一大”决策、投资、财务、资金、运营、内控等业务信息系统相融合的“业审一体”信息化平台,通过业务、财务数据“双穿透”,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全方位“体检”,实现“四个转变”,即:内审功能从查错防弊向价值管理转变,内审重点从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内审关口从由事后监督向过程控制转变,审计方法从传统的现场检查向现场检查与远程在线审计相结合转变,做到既会“治已病”,又能“防未病”,达到全面覆盖、过程监督、堵塞漏洞、防范风险、标本兼治的目的。

(四)全覆盖、多层级、多形式开展审计调查

开展审计调查活动,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全方位体检”,终极目标是防范风险,防患于未然。审计过程中,不但要“治已病”,查找现实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整改,还要“防未病”,发掘企业重大风险点,堵塞漏洞,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目前看,重点要抓好九个方面审计监督:

一是对风险等级高、损失频发点开展审计监督,重点是合同管理、公章管理、招投标、对外担保、现金流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

二是对关键人员开展审计监督,如对单位法定代表人、分支机构负责人以及实际行使相应职权主持行政工作的其他领导人员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三是对关键岗位人员工作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如采购、销售、验收、保管、过磅计量、化验人员等。

四是对关键领域进行审计监督,如资产、产股权转让、重要经济合同执行情况。

五是对涉及企业生存根本大计的方面进行审计监督,如合资合作公司协议的签订及履行情况,公司章程的制定及履行情况,工程项目、产股权投资的立项情况,“三重一大”的执行情况。

六是对涉及企业发展有效性和发展质量方面的审计监督,如工程项目建设、工程项目决算、工程项目后评价等。

七是对职工利益敏感点进行审计监督,如对职工薪酬、保险基金的管理情况。

八是对企业体制机制管理方面进行审计监督,如对合资单位的经营管控模式及有效性、不相兼容岗位的设置和执行情况。

九是对鉴别业务是否正常运行方面开展审计监督,如对购销(耗)存或产销存业务流程的稽核、盘点、对账情况。

(五)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工作

持续完善和强化整改调度制度,定期通报审计整改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整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对整改过程实行动态跟踪,实行台账管理,完成一项销号一项,确保条条要结果、件件有落实。对无故不能按时间进度要求完成和及时上报的,企业将对责任部门进行约谈;对落实整改不力、敷衍应付的责任人进行追责。

一是内审功能要从查错防弊向价值管理转变。现代企业内审工作不仅要查错防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改进企业治理环境、运行模式和业务流程,帮助企业增强价值创造能力。因此,内部审计的作用仅仅停留在“看家”和“守护”层面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监督、服务、评价和咨询等,发挥好“诊断”和“增值”等功能,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改进运行机制的重要力量。

二是内审重点要从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内审工作领域已经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拓展到企业重大决策、业务流程与授权责任、主要风险点及其控制、大额资金的安全性、项目实施过程及效果、内控体系有效性等方面。加强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内审关口要从由事后监督向过程控制转变。例如,经营失误、风险失控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灾难,过程管控比事后补漏更为重要。因此,必须前移审计关口,注重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的结合,注重财务决算审计与财务预算审计的结合,注重重大决策审计与战略审计的结合,注重风险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结合,注重效益审计与资源配置过程审计的结合,加快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向过程控制转变。

四是审计方法要从传统的现场检查向现场检查与远程在线审计相结合转变。应该说,当前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如何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远程审计和实时控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是目前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要高度重视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探索远程在线审计,加强各类信息集成分析与运用,引入先进的分析与预警方法,增强内审工作分析判断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六)切实加强内审队伍和机制建设

完善审计机构设置,对于有条件的单位要建立专门的内审部门,注重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提升审计在公司的地位,从而强化审计对企业财务状况、内部控制、合规性的全方位监督和管理。

一是适当充实审计队伍。重点要择优选拔、配备涵盖审计、财会、金融、信息、工程造价和物资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人才,优化审计队伍结构。

二是加强审计人员培训。重点对审计人员从思想品德、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沟通表达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提升,着力培育审计人员“讲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讲勇气,敢于揭露问题;讲纪律,严格职业操守;讲奉献,努力克服困难”的四种精神,提升审计队伍整体履职能力。

三是统筹配置审计资源。由集团公司主导,推动审计资源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实现整合提升,达到权威高效。同时积极协同纪监、巡察、监事会、法务等专业口,构建大监督格局,形成多业务角度、多专业、多部门的联动调查监督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避免各行其是、重复做工,减少资源浪费,增强监督合力。

四、结语

审计不仅仅与财务一个部门相关,也不仅仅是找问题挑毛病,通过多部门共同协调沟通,更多的是帮助企业加强内控、提升管理。一次审计就是一次“体检”,“体检”是为了发现病灶,落脚点则在于“治疗”,而整改就是“治疗”,光审计不整改,效果等于零。推进审计整改,就是要对企业存在转型升级、债务风险化解、低效无效资产、财务管理等问题进行的针对性改进,甚至是革命性重塑,最终达到堵塞漏洞、规避风险、提高效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内审责任监督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