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涛
事业单位是一种以增进社会福利为目的,为教育、文化、科学、卫生等各项社会服务的组织,其一般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所设立,是国家机构在社会领域内的延伸。主要包括学校、医院、城市事业单位、其他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考核工作的本质是围绕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考核评价工作。从本质上讲,应该由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牵头,指派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合理考核标准制定,最终落实到实践环节,对被考核者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进行评价,最终将其作为职工薪酬调整、职位调动的基本依据。
当前我国正处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对于事业单位的要求正在逐渐提高,在这一背景下,相关单位必须从职工管理角度入手进行优化,尽量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成效,最终促进事业单位长期健康发展。
推动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稳定提升是加强与改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首要意义。具体而言,通过绩效考核的有效执行能够促进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工作质量稳定提升,进而推动各项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其次,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也能够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实问题。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积极进取、优胜劣汰的工作环境,进而有效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促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现自我管理也是加强与改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要意义之一。具体而言,在机关事业单位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自我认识不清,自我约束水平不足是影响事业单位工作效果的重要问题。通过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能够使每一名干部职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加强自我约束,并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绩效考核工作。进而帮助相关单位的内部管理质量有效提升,最终实现单位内部的自我革新以及管理有效性的稳定提升。
对于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是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存在的首要问题。具体表现如下:(1)领导层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当前的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大部分的主要领导人员对于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工作方式的认识并不到位,无法在实践中自觉加强关于绩效工作领导的统一性与专业性,一般都将其交由分管领导、个别科室进行,最终导致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出现简单化、片面化、主观化的缺陷,最终严重影响整体绩效考核质量与效果的实现。其次,部分领导过于重视“单位和谐”,也是绩效考核工作受到轻视的重要原因之一。(2)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足。与传统企业相比,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其各岗位的职责分工不同,且很难在实践中加以具体量化。部分领导以及管理人员在实践中存在着影响单位内部和谐的思想顾虑,往往采取形式主义的方式对单位进行考核,这种方式会导致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效果发挥出来,进而导致事业单位内部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最终影响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与实现。
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内容不完善也是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表现如下:(1)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日益提升,对于事业单位行政功能的有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传统的绩效考核工作内容已经很难适应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全新需求,必须对其进行常态化更新。但是从实践角度来看,当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内容都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其制定人员主要是单位具体负责干部以及相关科室,由于负责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普遍缺乏现代绩效管理考核知识内容的学习,导致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内部不完善的情况时有出现,进而严重影响后续工作的正常开展。(2)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方面的机制也比较缺乏,其科学性程度较差,很难适应事业单位较为特殊的工作性质,偏离了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内容,这不仅对管理层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也阻碍了考核评估工作效果的实现,甚至导致评估结果失真现象的出现。
绩效考核奖惩措施不科学也是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表现如下:(1)在极少数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绩效考核奖惩制度缺失、形式化主义明显的现象,这对于绩效考核作用的发挥具备相当严重的抑制作用。(2).在大多数事业单位内部,都具备一定的奖惩制度,但是相关奖惩制度的质量与实际效果则有待研究。具体而言,绩效考核后的奖惩工作主要包括对员工工作效果的奖励与惩罚。即对工作质量高、工作态度好的职工进行奖励,对于工作质量差、态度不端正的员工应该进行惩罚。但是在实践中,部分事业单位奖惩制度失距现象明显。首先,在部分单位内部存在奖惩差距过大的现象,即过失行为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处罚,但良好行为的奖励却非常少,这会导致员工人人自危,不仅不会起到促进员工积极性稳定提升的效果,甚至可能导致部分员工离职。其次,在部分单位内部存在奖惩不公平的现象,即某些业务部门的职工奖励相对较高,而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后勤等工作的员工只能得到少量的物质奖励,这会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不良的工作氛围,降低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后,部分事业单位奖励与惩罚均相对较轻,这会导致实践中的奖惩措施根本无法发挥充足的成效。
相关问题处置机制缺失也是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表现如下:机关事业单位在考核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各种不可抗力的出现而导致各种突发性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如果长时间出现且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导致绩效考核本身的效果无法充分发挥出来,甚至还会对事业单位的行政效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预先设置相应问题的处置机制是事业单位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解决问题或者降低问题所导致的风险。但是在实践中,大部分事业单位由于长期处于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并不具备较强的危机、风险意识,因此并不重视问题处理机制的设置与完善。这一行为导致事业单位在问题发生时很难找到针对性的处理方式,进而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质量。
建立封闭内循环的绩效管理系统是优化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措施的首要举措。事业单位如果想要促进自身工作效能的最大化,就必须建立封闭的绩效管理循环系统,这是由于无缝闭合的系统具备可持续的连续增效性。封闭内循环的绩效管理系统在建立时应该注重以下几个关键步骤的设置:(1)前馈控制。包括制度控制、计划控制、职权控制、人员控制四个具体过程。(2)过程控制。主要包括费用控制、流程控制、行为控制、质量控制等。(3).反馈控制。即对相关结果进行评估之后,在反过来对前馈控制进行修正,主要包括绩效评估内容、职责权限、人员变更等方面。
通过以上封闭内循环的绩效管理系统,相关单位的绩效管理能够自动进行动态革新,进而促进其自身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稳定提升。
转变绩效管理理念也是优化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措施的重要举措。具体操作方式如下:(1)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应该首先改变自身的传统思路,提升对于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学习有关绩效管理工作的相关理论知识。(2)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应该秉持全面的观念,要求中、低层管理人员将绩效方面的管理当做整个组织体系进步发展的重要环节。其次,相关单位的管理人员在实践中还要真正将绩效管理放在心上,对其从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反馈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考量,严禁形式主义,改变“为了考核而考核”的现实状况。
科学设置绩效指标也是优化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措施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提升绩效指标设置的内容质量。具体操作方式如下:1.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公共物品的提供,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涉及较多的市场竞争,这就使得一般企业的绩效指标很难带入到事业单位进行量化识别。因此,相关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指标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摒弃纯粹引进企业绩效考核方式的错误思路,而是应该在传统的“德、能、勤、绩、廉”考核指标基础上,根据岗位的实际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标设计。2.在具体指标方面,相关单位应该采取定性、定量相分离的策略,对于服务态度、办事能力等内容可以通过定性指标进行反映,而员工单个任务完成情况则可以通过定量指标进行考核。
在绩效管理的每个环节中都有着绩效沟通的参与,因此,强化绩效沟通对于优化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措施也具备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操作方式如下:相关单位的员工与管理者应该不断制定和规划绩效计划的目标,确定在各个时间周期内员工应该重点完成的工作任务,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对自身的工作阶段进行明确了解。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员工与管理者长期处在良性沟通的频道上,进而实现员工工作质量的螺旋式上升。
绩效考核是一种双向交互性活动,因此,在实践中很容易受到一些不明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制度本身出现一种不对称的现象,最终导致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很难被领导人员、被考核者完全信服。从这一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绩效反馈机制也是优化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措施的重要举措。具体操作方式如下:(1)相关单位应该适当放开考核流程与考核内容的透明性与公开性,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单位领导、管理者掌握着几乎全部的考核信息,被考核者在实践中处于完全被动的劣势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考核流程内容的公开性与透明性是保证考核过程的公正性与考核结果正确性的基本前提。(2)相关单位应该保证被考核者具备申诉的权利,允许被考核者对考核过程中的问题向上级主管单位、考核执行部门进行询问,上级部门必须在一定时间内给予回复,这能够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性与完整性。(3)事业单位应该对被考核者进行指引。从实践角度看,一项新制度的提出单凭制度本身是无法促进其效果最终实现的,必须由相关单位的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牵头,对单位内部的被考核者进行引导,只有在长时间引导的基础上,被考核者才能具备对绩效考核重要性的合理认知,进而对自身存在的缺陷做出正确的认识,最终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工作态度。
建立合理的绩效管理配套制度也是优化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措施的重要策略。具体操作方式如下:(1)建立分层、分类相结合的人事管理体制,使其能够与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进行有效衔接。其次,相关单位应该不断健全薪酬福利体系,使员工的工作结果能够得到充分认可。最后,相关单位应该不断提升培训质量,使员工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与单位的步伐保持一致。(2)提升顶层设计的科学性。相关单位应该明确具体岗位、部门的职责,利用绩效考核结论将岗位特点与员工的工作特征进行结合,保证岗位适应性,也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价值,最终促进事业单位服务水平稳定提升。
提升绩效管理奖惩制度的科学性也是优化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措施的重要策略。具体操作方式如下:(1)相关单位应该将薪酬分配与绩效管理的结果进行有机结合,即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进行绩效奖金的发放。在相关制度设计时,事业单位领导层应该遵循有效性原则,保证奖励与惩罚的适度性,即不能过度、也不能过轻,否则都很容易导致绩效管理制度无法得以充分发挥。其次,相关单位还要对不同岗位之间的奖励进行适度调整,防止岗位之间出现较大的差异,进而影响事业单位内部的和谐氛围。(2)相关单位应该适当引入轮岗制度。从理论上讲,长时间从事某项固定不变的工作内容很容易导致员工出现懈怠心理,造成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降低的现象。引入轮岗制度能够使在绩效考核中脱颖而出的职工有更多可以选择的机会,对于事业单位的长期健康发展也可以起到比较积极的促进作用。
引入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也是优化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措施的重要策略。具体操作方式如下:(1)相关单位可以引进软件与信息化系统,实现网络化的信息共享,这可以有效提升传统表格填写背景下的统计工作效率,也能够降低人力成本的负担。其次,全方位的信息化绩效管理能够实现多视角、多层次的测评,这也能够有效提升绩效考核的客观性与准确性。(2)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相对较快,因此,相关单位应该对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动态革新,用新技术替代已经过时的旧技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显著提升绩效考核的工作效率,是现代社会背景下相关单位进行绩效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结论:纵观全文,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工作质量、效率进行提升对于促进我国政府治理能力增强具备至关重要的作用。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对其进行切实加强与改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更好的认清新形势,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具体而言,相关单位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措施建立封闭内循环的绩效管理系统、转变绩效管理理念、科学设置绩效指标、强化绩效沟通的重要价值、建立完善的绩效反馈机制、建立合理的绩效管理配套制度、提升绩效管理奖惩制度的科学性、引入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只有做到以上几点,相关事业单位的员工才能具备更强的工作积极性与岗位胜任力,最终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完成上级交办工作任务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