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及其政治化对于两岸经贸交流的影响

2022-02-05 09:00徐崇花
统一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祖国大陆陆资台湾当局

□ 徐崇花

疫情及其政治化下的两岸经贸交流

(一)疫情前后两岸经贸往来分析

祖国大陆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祖国大陆与台湾贸易额2280.8亿美元。其中,祖国大陆对台出口550.8亿美元,自台湾进口1730亿美元,祖国大陆对台贸易逆差1179.2亿美元。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祖国大陆与台湾贸易总额2608.1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其中,祖国大陆对台出口601.4亿美元,同比增长9.1%;自台湾进口2006.6亿美元,同比增长16.0%;祖国大陆对台贸易逆差1405.2亿美元。台湾是祖国大陆第八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和贸易顺差来源地。2020年8月,台湾对祖国大陆出口创历史新高;9月,台湾对祖国大陆出口占台湾出口总额46.24%,创历史单月第二高。不少台资项目在祖国大陆开工投产或增资扩产,呈现投资金额大、科技含量高特点。从统计数据中能够发现,疫情之下两岸经贸交流依旧非常热络,同比2019年两岸贸易总量不降反升,8月、9月都创下历史新高。

同时,在两岸经贸总量上升状态下,就台商投资祖国大陆情况而言,同比是下降的。2020年,祖国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5105个,同比下降2.8%;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0.0亿美元,同比下降37.3%。若加上台商经第三地转投资,台商实际投资项目共5198个,同比下降4.6%;实际使用台资金额26.1亿美元,同比下降33.4%。无论是台商直接投资还是经第三地转投资,2020年较2019年都是下降的,实际使用台资金额同比降幅尤其显著。而祖国大陆赴台投资,2020年共有52家祖国大陆企业赴台直接投资,新增投资额6178.7万美元。自2009年6月30日台湾开放陆资入岛起计算,截至2020年12月,经商务部批准,祖国大陆共有554家非金融企业赴台设立了公司或代表机构,备案金额28亿美元,涵盖批发与零售、电子通信、食品餐饮、塑胶制品、观光旅游等多个行业。陆资赴台投资相比于台资登陆投资起步晚,规模小,但是陆资自可以赴台投资始,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看,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和陆资赴台投资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有波折,但从长远看,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和陆资赴台投资总量不断增长,两岸之间的经贸融合程度会不断加深,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二)疫情对台湾农产品出口祖国大陆的影响

台湾农业部门2019年统计数据,农产品出口总值约55.78亿美元,第一位中国大陆出口值约12.75亿美元,占比22.9%;第二位日本出口值约9.1亿美元,占比16.3%;第三位美国出口值约6.28亿美元,占比11.2%。各类农产品中,谷类及其制品、水果、坚果及其制品、羽毛、酒类以及软体类及其制品出口中国大陆最多。

2020年中国大陆仍位居台湾农产品出口地区第一位,出口值约10.18亿美元,占比20.7%,年增长率-20.2%,是其中年增长率降幅最大的。第二位日本出口值约7.6亿美元,占比15.5%,年增长率-16.5%;第三位美国出口值约6.75亿美元,占比13.7%,年增长率7.5%。

疫情下两岸经贸交流特点

(一)疫情对于两岸经贸数额冲击不大

虽然疫情对两岸之间的旅游业冲击巨大,对两岸之间农产品进出口冲击不小,但在经贸总量上冲击不大。在此期间,两岸之间经贸总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同比增加,是疫情以来两岸交流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疫情暴发以来,祖国大陆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率先控制住新冠疫情、推进工厂复工复产、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带动台湾出口祖国大陆贸易额较快增长。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使得人们居家办公、数字教学与学习、网游等宅经济需求迅速增强,直接拉动电子产品出口大增,加之5G新型基础建设等“新经济”需求上升,带动台湾半导体及组件出口大幅增长。从两岸贸易结构看,电子零组件等电子信息产品已经成为绝对主力。据台湾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台湾对祖国大陆出口各类大宗产品中,包含半导体在内的电子零组件出口759亿美元,同比大增24.3%,占对祖国大陆出口比重提升为55.5%(2010年比重仅为31.5%,10年间提升24个百分点),包括电脑、路由器在内的资通与视听产品出口130.7亿美元,同比增长20.1%。两岸经贸交流中,主体部分就是祖国大陆进口台湾的半导体。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世界范围内经济疲软,台湾经济更是如此,而两岸之间的贸易顺差就是台湾保持经济正增长的关键。据岛内相关媒体计算,如果扣除对祖国大陆部分,台湾对其他地区出口呈现衰退;如果没有台湾对祖国大陆的贸易顺差,前三季度台湾经济增长率降至-0.4%。由此可见,祖国大陆市场、两岸经贸对于当前台湾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而疫情的冲击对于两岸之间的经贸往来影响不大。

(二)两岸经贸人员往来受政治制约明显

疫情暴发以来,台湾当局持续各种政治操弄。2020年1月22日,台湾当局就疫情防控召开所谓“国安高层会议”,将新冠肺炎首次称为“中国武汉肺炎”。祖国大陆最需要口罩等防疫物资时,台湾当局宣布禁止口罩出口祖国大陆。2020年2月3日,滞留武汉的首批台商台胞包机返台后,第二批包机返台计划却因为台湾当局种种设卡阻拦一直拖延。3日深夜首架包机247名台胞返台时,蔡英文对祖国大陆表达肯定及感谢。但不到一天,台湾当局态度大变并开始政治操弄,借口本次包机返台出现确诊案例、名单迟迟不交与台湾等,指责祖国大陆。直到一个多月后的3月11日,第二批返台包机在各方压力下得以顺利成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台湾当局借机宣布两岸空运直航、海运交通及“小三通”自2月10日起全面暂停。两岸航空班次大幅缩减,使得返台及节后复工的台商、台胞难以成行。此外,民进党还发动绿营水军大肆攻击在祖国大陆投资与工作的台商台胞,挑起统“独”议题,煽动两岸仇恨。包机帮助台商台胞返台本应是件好事,有利于增进两岸民众之间情感交流,但是在台湾当局的操作下却成了泛政治化问题。

(三)台湾当局对投资限制变本加厉

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大陆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并且前景广阔,台商与台资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祖国大陆制定有关吸引台资的法律政策后,就开启了台资进入祖国大陆市场的三波(1989年、1992年以及21世纪初)投资浪潮。但是伴随着台资涌入祖国大陆,台湾当局各种限制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政策也逐渐升级。1996年,由于两岸关系紧张、台湾经济结构调整与祖国大陆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提出“戒急用忍”,严格限制大企业、高科技产业对祖国大陆投资。2016年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一直致力于推行“新南向政策”,希望将市场由祖国大陆转移至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谋求降低两岸之间的经贸联结,达到经济与祖国大陆脱钩的效果。疫情之前台湾当局对台商赴祖国大陆的投资限制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在疫情中凸显了台湾当局对于台商各种限制的政治操弄。2019年,台湾当局开始实行为期3年的“欢迎台商回台投资行动方案”,政策适用对象明确为“受中美贸易战冲击的,在大陆投资两年以上的台商与台资”。台湾当局想要切断两岸之间的经贸联系。

除对赴祖国大陆投资进行限制与收拢之外,台湾当局还更为苛刻地限制陆资在台湾的发展。陆资入台投资在行业类别方面开放程度较大,但实质性限制陆资赴台投资。如制造业、第三产业、基础公共建设投资空间较大的产业均不允许陆资独资,而且严格限制陆资参股比例、不得允许有控股权等,另一方面,对陆企员工往来两地也有严格限制。例如,陆资企业祖国大陆员工申请赴台的各种程序、手续复杂,导致企业活动或有迟滞,不利于陆资企业的经营效率。其次,陆资企业陆籍人员在台政策与社会保障仍有待加强。以目前陆籍人士在台申请加入台湾健保体系与申请很多便民措施方面,仍受限于户籍身份的限制,造成陆籍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不周。可以说,台湾当局对于在台陆资以及在台工作的陆籍人员尽其所能地限制。2020年,台湾当局先是严格“修法”进行陆资认定,接着发起围堵陆资行动,对祖国大陆在台的爱奇艺和腾讯等影视行业封杀,对于祖国大陆注资的电商企业“淘宝台湾”也处以高额罚款和限期撤资,并且在美国拉拢下参与发布针对中国的所谓“5G安全共同宣言”,高调做出迎合美国围堵中国大陆资本和中国大陆企业的姿态。种种无理政策都显示出了台湾当局不惜伤敌一千自损一万也要与祖国大陆在各方面脱钩的政治操弄。另一方面,即使台湾当局对于台商赴陆投资或是陆商赴台投资进行各种政治操弄与限制,但是两岸企业对投资对方的信心不减,投资金额虽有波动曲折,但仍处上升态势,规模也处于扩大之中。

疫情下两岸经贸交流不降反升原因分析

疫情之下,全球经济遭受重创。新冠疫情首先冲击祖国大陆,但在党和政府的迅速行动与反应加之全国人民积极配合下,疫情被迅速控制,并且复产复工也迅速提上日程,创造了又一个中国奇迹。相比2019年,疫情之下的两岸经贸交易额不降反升。

(一)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日益密切

随着两岸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不断扩大,两岸之间已经是彼此间重要的贸易伙伴。2018年,两岸贸易总额2262.5亿美元,台湾是祖国大陆第5大贸易伙伴和第3大进口来源地,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和贸易顺差来源地。2019年,祖国大陆与台湾贸易额2280.8亿美元。2020年,祖国大陆与台湾贸易额2608.1亿美元,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出口市场与最大顺差来源地格局进一步稳固。两岸之间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即使疫情期间势头也没有减弱。两岸各界共同打下的两岸经济合作基础,潜力大、动能强、韧性足。两岸是荣损与共的共同体,不是轻易能“脱钩”的,台湾经济、产业及企业发展离不开两岸供应链与产业链分工合作,更离不开祖国大陆庞大的市场。疫情期间两岸经济合作“逆势上行”就是最好例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唐永红与其学生袁乐研究认为,两岸贸易依赖度反映了两岸产业发展在市场需求层面的相互依存性。两岸贸易依赖度不对称,台湾贸易对祖国大陆市场依赖度较高,表明祖国大陆产业发展对台湾市场的依赖较小,而台湾产业发展对祖国大陆市场的依赖较大。在台湾对外出口比重中,祖国大陆和香港占比2020年超过40%,反映出台湾经济对于祖国大陆市场的极大依赖性。上海社会科学院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朱平芳认为,两岸产业链保持紧密联动,产业结构相似度正在不断提升,随着新兴零售的发展,台商台企也在调整自身投资重点,对祖国大陆高端服务业投资额及其占比下降,更能反映两岸产业能级水平逐渐拉近。台湾经济对祖国大陆的依赖性以及两岸之间的产业互补态势不断形成,使得两岸之间的经贸往来已经密不可分,至少台湾经济已离不开祖国大陆。台湾与祖国大陆形成的经济圈抗压能力因此也就不断增强。

(二)中美贸易战影响

特朗普任期内推出的一系列破坏中美关系以及台海和平稳定的政策,影响在短时间内不会消除,而其中中美贸易战所带来的影响尤为明显。2018年1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征收“美国第一”关税,美国单方面发动的贸易战正式打响。贸易战一直持续到特朗普政府下台仍余波未了。贸易战中,美国对中国的光伏产业、中兴与华为等企业极力封杀,导致了2018年中旬的中兴芯片事件和2019年的华为通信安全管制事件。美国在贸易战中瞄准的主要目标,除了从中国大规模进口的各种产品以外,就是封杀中国的半导体、芯片核心技术产业。贸易战严重暴露出中国大陆在芯片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受制于人。在美国禁止中国大陆企业进口含有美国科技的电子零部件之后,台积电所生产的半导体类电子零部件就成了中国大陆企业进口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2020年进口台湾半导体零部件就达759亿美元。美国对中国大陆科技产业的封杀,以及无止境地增加关税,必然使得中国大陆就贸易对象与伙伴方面进行转向与调试。虽然中美在2020年年初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国在本着互利共赢的基础上,2020到2021年从美国多进口2000亿美元商品,但由于疫情冲击以及关键零部件来源多元化等需求,使得增加台湾半导体元件进口在意料之中。而大规模半导体元件进口直接推动两岸经贸额增长。

(三)台湾“新南向政策”无效

自蔡英文上台以来,一直没有放弃过与祖国大陆在各个方面脱钩的妄想,因此,2017年年初即成立了“新南向政策办公室”,推出经贸、教育文化等交流政策,吸引东南亚民众赴台就学、就医健检、观光、投资等,也协助台商全方位布局与进军印太地区,意在将经济贸易重心由祖国大陆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乃至与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经济市场联系。但是,台湾的“新南向政策”整体来说效果并不显著。首先,中国大陆“一带一路”倡议覆盖绝大部分东南亚国家,新南向国家中绝大多数国家是“一带一路”参与国,其中,蔡英文“新南向政策”主要目标国家之一越南已与中国大陆签订联合公报,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并且也坚定地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不与台湾发展任何官方关系。其次,台湾瞄准的东南亚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需求等各方面都显示出疲软与不足。尤其2020年疫情期间,新南向主要经济体进出口呈现明显衰退。2020年1—5月,新加坡进口衰退9.3%;1—4月,印度尼西亚衰退7.13%,泰国衰退7.99%;1—3月,菲律宾衰退11.15%。尽管在全球产业链调整情况下,大量制造业转移至劳动力相对廉价的东南亚国家,但是经济实力不足所导致的需求不足仍是东南亚国家的软肋。台湾经济部门坦言,近来因人工智能、5G需求及远距经济,对台湾的半导体及电子零组件需求增加,中国大陆仍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两岸已形成一定的产业链,近5年来对中国大陆(含香港)出口比重介于40%~41.5%,呈现稳定趋势。近年来,因5G、人工智能及高阶科技产品发展,以及由于疫情而衍生出的零接触远距需求,且中国大陆复工最早,并持续对台湾积体电路、记忆体等产品有需求,使得台湾对中国大陆出口持续增长。因此,台湾“新南向政策”可能在促进产业链优化、促进台湾与东南亚国家经济交流方面有着一定的正面影响,但是无法撼动祖国大陆与台湾紧密融合的贸易现状。新南向国家仅仅只能是台湾出口多元化的一个补充,在总体格局中,台湾的对外市场离不开祖国大陆这一全球范围前景最为广阔的市场。总体来讲,台湾的“新南向政策”收效不大。

(四)祖国大陆新发展格局的吸引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建议》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是党和国家审视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为谋求中国在风云不定世界中的发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非是封闭,而是在面对变幻不定的国际经济局势,应当充分发挥中国国内的超大市场需求,完善国内产业链、优化国内营商环境从而加快走稳自身发展。2020年疫情期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经济正增长国家,世界各国都看到了中国的超强治理能力与发展能力。而作为极度依赖祖国大陆市场的台湾,应当积极加入祖国大陆的新发展格局中。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殷存毅指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是大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也是台商发展的新机遇。只有积极面对和参与两岸产业合作,才能找到互利共赢的解决之道。《建议》涉台部分确定了明确目标,这些重大机遇和长期利好,将为广大台胞台企在祖国大陆发展创造更广阔空间,为台湾同胞加入民族复兴进程提供更有力支撑。中国大陆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必定对台商台资有巨大吸引力。

2020年,在全球各国各地区交流遇冷的情况下,两岸贸易额却有了新突破,凸显两岸经贸相互依赖与产业互补程度之深。虽然自蔡英文上台以来,一直致力于经济上与祖国大陆市场脱钩,包括推行“新南向政策”,与近来为了签订台美经贸协议而罔顾民意坚持进口“莱猪”引发台湾社会广泛不满与动荡,等等,都没能阻挡两岸经济之间的持续交融。在严重疫情导致世界经济基本陷入衰退情况下,两岸经贸持续繁荣便是有力证明。疫情之下,祖国大陆占据台湾出口市场份额突破40%,台湾经济对祖国大陆的依赖程度之深应当令台湾当局认清现实。经济交流与融合是两岸各方面融合的基础与支柱,而从目前看,两岸经济交流是不能断也是断不了的。对于台商台资而言,广阔的祖国大陆市场完全有能力带动他们的发展需求。即使台湾当局为达政治目的不断地“舍近求远”,也不可能剪断两岸之间的经贸联系。

猜你喜欢
祖国大陆陆资台湾当局
浅析“台湾网红”的网络传播现象
新中国初期的联合国外交斗争策略及适时调整
对台湾青年在陆交流与融入的新观察与新思考
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当局对海外保钓运动的“疏导”效果评析
两岸成人教育学学科专业培养比较研究
祖国大陆与我国台湾地区的毒品犯罪立法比较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