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琼
(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中心支公司 浙江杭州 310020)
中国在经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首次向世界宣布2030 年前碳达峰和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愿景,简称“双碳”目标。这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和国外两个大局,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体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什么是“碳达峰”,什么是“碳中和”?所谓“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让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所谓“碳中和”,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要顺利达到双碳目标,必须要求社会的方方面面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绿色发展理念。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十三五”规划将绿色发展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等发展理念共同构成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2020 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分别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 年远景目标。2021 年10 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为碳达峰、碳中和各相关领域实施细则及支持措施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立足“十四五”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这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工业领域应推进绿色制造,农业领域应坚持生态保护,建筑领域应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应加快低碳方式,各个领域应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二是大幅度提高生产方式绿色化程度。改变过去靠消耗大量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来加速经济发展的老路,尽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推动能源资源利用从低效率、高排放向高效、绿色、安全转型。三是大力倡导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绿色消费、低碳消费、适度消费,使全体人民自觉履行保护资源环境的行动。四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科学合理地利用国土空间,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防止环境污染,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将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写入了该方案中。2016年,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及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战略;首次将绿色金融列入G20议题,并发起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推动绿色金融加快发展。2016年8月31日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和绿色金融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创新举措,成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21年1 月银保监在工作会议上将“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信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持”列入年度重点工作。
绿色保险是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作用,能够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并有效抑制污染性投资,为绿色发展服务。什么是绿色保险?传统的绿色保险是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领域,源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这是一种狭义的绿色保险。本文说的绿色保险是广义的绿色保险,是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高度去建构和完善的绿色保险体系。
绿色保险产品是通过对传统保险产品进行改造,将低碳、环保等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进去的新开发的保险产品。《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绿色保险的思路和措施。一是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按程序推动修订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相关法律或行政法规,由环境保护部门会同保险监管机构发布实施性规章。选择环境风险较高、环境污染事件较为集中的领域,将相关企业纳入应当投保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范围。鼓励保险机构发挥在环境风险防范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企业开展“环保体检”,并将发现的环境风险隐患通报环境保护部门,为加强环境风险监督提供支持。完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程序和技术规范,指导保险公司加快定损和理赔进度,及时救济污染受害者,降低对环境的损害程度。二是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建立完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巨灾保险制度。鼓励保险机构研发环保技术装备保险、针对低碳环保类消费品的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森林保险和农牧业灾害保险等产品。积极推动保险机构参与养殖业环境污染风险管理,建立农业保险理赔与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三是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参与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建设。鼓励保险机构充分发挥防灾减灾功能,积极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研究建立面向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投保主体的环境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适时开展风险监测,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及时提示风险隐患,高效开展保险理赔。鼓励保险机构充分发挥风险管理专业优势,开展面向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环境风险管理知识普及工作。
绿色保险助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是多种多样的。国家鼓励保险资金向相关绿色产业进行投资,以股权、基金、债券、资管产品等形式,支持建筑节能改造、轨道交通工程、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产业园区等重点绿色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性、规模性和稳健性的独特优势,为发展绿色经济服务。另外,还可以运用保险的融资派生功能来实现助推绿色发展,如为环保科技研发项目或重大技术设备提供贷款保证保险,通过信贷增信功能,为环保科研提供资金支持等。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其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保险是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而绿色保险是基于环境友好、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合理高效利用的新型保险领域。在中国经济发展规划中,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刻,低碳、节能、绿色循环和生态文明已上升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发展绿色保险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对实现双碳目标经济有积极的影响。
第一,从绿色保险的保障对象看具有积极影响。绿色保险应聚焦服务绿色产业,保险对象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环境污染的企业,第二类是有绿色资源的单位,第三类是绿色产业类的主体,只要是绿色发展中参与或与之关联的企业、组织或个人,都可以是绿色保险的对象。
第二,从绿色保险的保险内容看具有积极影响。保险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保障,绿色保险是为绿色发展的运行机制提供经济上的保障,为保险相对人提供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绿色保险通过风险保障机制,可以为绿色产业和节能环保企业提供保险保障服务,减少生产运营中的负面后果,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可以为创新科技提供保险保障服务,化解研发过程中的风险,促进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可以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风险分担机制,设计巨灾类气候保险,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保险通过市场手段管理绿色发展中的各种风险,让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保险保障的作用。
第三,从绿色保险的受益对象看具有积极影响。绿色保险的受益对象除了保险合同相对人,更多是指向社会公众。绿色保险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公共属性,这是它与其他金融工具的本质区别。
第四,从绿色保险的效能运作看具有积极影响。绿色保险是围绕社会公共生态利益开展和运作的,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创新驱动发展,相比于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和补贴方式,是一种更高效能运作的方式。在污染治理、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应对气候等公共领域方面,以往主要由政府全面承担治理的职能。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始由市场机构参与来承接相应的功能。绿色保险在这些领域具有先天的优势和高度的适配,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率性和灵活性,实现管理治理的提质升级,将引领我国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第五,从绿色保险的融通功能看具有积极影响。在发挥保险资金融通功能方面,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融资决策之中去,以股权、基金、债权、融资增信等形式积极支持环保、节能、低碳、新能源、生态建设等绿色产业,为经济的绿色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同时,还可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投资管理中去,通过股东投票权、话语权等手段,将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项目或方案否决,做出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从而达到助推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预计2030年前中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年到2060 年需每年投入3.9 万亿元。据报道,截至2021 年6月末,保险资金通过债券、股票、资管产品等方式投向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产业账面余额已超过9000亿元。
当前,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正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双碳目标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旨在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绿色保险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及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但是绿色保险对经济绿色发展仍存在着门限效应。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绿色保险发展的水平较低,不足以发挥绿色保险对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持和引导,其外部性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一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门限效应。绿色保险对于保险公司是机遇,但更是考验。在现实面前,绿色保险政策标准模糊、技术风险较大、经验数据缺乏等因素制约了绿色保险的推广。比如,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中的企业成本大幅上升,抗风险能力不足,尤其是民营企业,保险公司对其风险评估指数非常高,成为保险承保的顾虑。对于一些新能源产品,例如涉及锂电池技术的产品,甚至很多保险公司禁止承保。绿色保险业务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依靠保险公司内控机制在推行,这就造成了各行其是的局面。一个绿色项目,每家保险公司报价相差太大,甚至有保险公司拒保,有的就可以承保。
二是无序性竞争导致的门限效应。保险行业内恶性竞争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了达到保费规模迅速增长的目标,很多保险公司通过降低费率、扩大保险责任、增加无赔款返还、提高手续费用等手段在市场上争揽客户,这样不计后果的竞争行为导致保险经营成本上升,企业环保意识下降,环境生态风险对企业不构成压力,绿色保险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发展不均衡导致的门限效应。由于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和政策倾斜等方面都存在着地区差异,各地的绿色发展水平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的企业也存在着差异。绿色保险往往倾向绿色发展优势的地区和企业,比如央企、国企,对众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有限。然而,从目前我国绿色发展在实证层面的研究层面看空间效率,非国有重污染企业由于绿色金融约束和商业信用约束,其全要素生产率明显降低;而国有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改变。面对充分市场竞争的企业,它们对绿色发展技术研发的热情远大于不充分市场竞争的企业,但是它们却得不到绿色保险的支持,这就导致发展绿色保险无法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和低碳技术进步。
绿色保险对绿色发展经济影响的门限特征,表明绿色保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理念认识、产品服务、专业技术、资金运作等全面系统建构,应以更大的力度推行绿色保险政策,进一步提升绿色保险水平,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
本文通过研究绿色保险对经济的积极影响和门限效应,从而提升对绿色保险的认识,以期更好地发挥绿色保险在绿色发展中的作用。基于上述研究,对发展中国特色的绿色保险有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健全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和绿色保险法律法规。绿色保险的发展首先要注重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通过适当的配套政策措施可以提升绿色保险助推绿色发展的效能。无论是对于环境损害行为惩罚赔偿措施,还是对于绿色保险的激励机制,都需要出台相应的法律制度和行政措施予以明确,一些领域还可以出台绿色保险目录,将绿色保险投保与行政审批等相挂钩,或者提供保费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立法的保障功能,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第二,建立保险环保信息共享平台和保险信贷联动机制。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建立企业环境信用数据平台,及时披露和反馈企业绿色报告和绿色保险投保、赔付情况,建立保险信贷联动机制,针对绿色保险情况设立相关联评价资质体系,完善绿色保险动态跟踪监测机制。
第三,完善保险公司专业化能力和绿色保险指引。我国绿色保险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保险公司的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管理、环境损害鉴定等方面有待提升专业化水平,同时完善差别保险费率机制,发挥费率的杠杆调节作用。对于环境风险管理水平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的保险费率政策,甚至可以要求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水平达到一定条件后才能参保。同时推行绿色标志制度,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标志产品。
第四,推进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绿色保险产品服务的设计是一门艺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时期设计不同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形式,比如按项目时期不同可以分为事前的绿色保险、事中的绿色保险、事后的绿色保险,以推动绿色项目各个环节稳定运行。再比如适时推进新能源项目保险,如光伏项目保险、风电项目保险、电动交通工具保险、碳信用碳配额保险等。创新是不竭的动力,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全面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