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文化金融新业态发展研究

2022-02-05 08:35张丽华
山西财税 2022年2期
关键词:业态资金金融

■张 园 张丽华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文化产业成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疫情期间文化新业态的崛起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是现代产业的核心杠杆力量,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借助金融的力量,因此,发展文化金融是大势所趋。

一、疫情对文化金融新业态的影响

(一)疫情对文化金融新业态资金流产生了压力

疫情期间由于经济波动造成文化金融新业态的资金流短缺,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伴随文化市场较大的不确定性,大多数文化金融新业态项目无法正常运转,加之企业还需负担员工社保、房租等多方面资金,所获利润大幅减少,因而资金流运转困难,无法维持正常发展。

(二)疫情使文化金融新业态产生了更大的融资需求

由于疫情期间经济不稳定,以重创意和不确定性为特征的文化产业资金受到了冲击,导致缺少稳定发展模式的文化金融新业态面临资金短缺问题。现有资金无法维持企业的日常运转,成本与收益难持平,因此文化金融产生了更大的融资需求。

(三)疫情促进了文化产业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

疫情期间企业发展大都受限于资金问题,传统金融与其融合不畅通、不匹配,文化金融新业态急需寻求新的融资渠道。互联网金融能有效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为其发展提供坚实经济支撑。因此,企业积极与互联网金融合作来满足自身融资需求,减少由资金短缺造成的发展问题。

二、文化金融新业态发展的障碍分析

(一)文化产业的轻资产性,减缓了文化金融新业态创新力度

金融机构的贷款主要面向一些具有大量有形资产的企业,在贷款中首先考虑的是自身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文化产业自身轻资产,使得银行缺乏对其还款的信任度,获取贷款难度大。疫情期间经济的不稳定造成大部分文化金融企业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没有规范的企业治理和监管机制、产品和服务,金融机构也缺少相应的产品和服务。由于文化金融新业态的企业大多处于萌芽状态,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化金融产业产品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供给能力严重不足。

(二)产业融资困难阻碍了文化金融新业态发展进程

疫情冲击下文化金融新业态的资金问题更加凸显,并随着文化产业的并购趋势,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金融机构与文化金融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对企业的实际资金情况难以了解,因而无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撑。融资平台服务功能单一,信息无法及时更新,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难以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渠道获取资金,导致文化金融企业的融资渠道少,阻碍发展进程。

(三)金融服务供给门槛高,对文化金融新业态的资金支持不足

金融机构的现有投资标准适合拥有有形资产的企业,而文化金融企业资金少、投入大、轻资产,加之缺少客观的第三方信贷平台,贷款偿还风险大,阻碍了文化金融新业态的建设力度。文化金融企业难以通过传统金融机构获取资金支持,虽然互联网金融机构为企业开通了融资渠道,但适用于文化金融新业态的产品种类较少,且大多数机构从自身收益和资金风险角度考虑,设定的贷款门槛时对于企业来说仍旧较高。

(四)产业体系不成熟,限制了文化金融新业态的发展

疫情期间文化金融很多环节的政策保障不够,相关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对于产品和技术创新的鼓励和保护政策仍未形成完整体系,很大程度上打击了资金进入文化金融产业的积极性。虽然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但由于缺乏战略规划、管理机构设置较为分散,以及相关金融支持政策不能很好地与其他政策协调发展,使得投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无法实现合理配比。文化金融新业态发展中投资问题和市场扩张问题均缺乏过程监督和绩效评估机制,使得政策不能充分发挥支持作用,对文化金融新业态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五)政策制定不完善,难以支撑文化金融新业态的发展环境

国家针对文化金融新业态的发展出台了相应政策,但由于金融机构的监管缺失,对文化金融新业态的创新力度包容性不强,现有政策还未完全落实,造成企业在发展中资金支持力度不够,难以支撑企业的发展环境。文化金融企业分布广泛,重视创意,对投融资需求不一,现有的不少政策针对性不强,这就使得文化金融政策在正式实施之前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和差异化。

(六)专业型人才的缺失,约束了文化金融服务体系的健全

文化金融新业态缺乏专业型人才和掌握相关理论的复合型人才,掌握金融和文化相关技能的专业人才更是稀缺,约束了文化金融新业态服务体系的健全。金融虽然针对文化金融发展特点推出了专业化服务,但整体服务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工作人员对文化金融新业态的运行特点、产业发展规律等了解不透彻,在面对文化金融新业态的投融资项目时很难做出一个专业、科学评估。

三、后疫情时代文化金融新业态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财政支出方式

政府要不断完善财政支持方式,对文化金融项目进行客观评估,针对不同项目采用不同资金支持方式,对于融资需求小的企业实行直接补贴方式,对于资金需求大的企业实行贴息贷款方式。银行应结合文化金融企业的信用情况不断创新产品,不仅要开发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扩大贷款范围,还可以根据企业的融资需求形成综合服务方案,延伸企业产业供应链。企业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带动文化金融模式和产品创新,迎合市场需求,加快自身改革的步伐,增加经济效益。

(二)丰富文化金融新业态产品

政府应给予文化金融新业态企业适度的优惠税收政策,鼓励其将更多资金用于产品开发和创新上,通过建立财政支持企业发展模式,最大化实现资金对创新产品的推动作用。银行可以根据文化金融企业的资金状况、发展类型和产品业务进行分类,按照不同企业的贷款需求设计贷款方案,为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企业应以技术创新和规模经济为导向,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包装营销不同业态的文化产品,增加产业附加值,同时不断强化对金融的支撑,发展多样化新业态。

(三)完善文化金融新业态产业发展体系

政府应该不断完善文化金融新业态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企业的产业体系向市场合理化、服务专属化和人员专业化方向发展,努力促使文化金融政策与财政、税收和外贸等相关领域政策相协调。银行要不断完善文化产权价值和评估体系,确保文化金融企业将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进行贷款的过程更为便捷,降低贷款门槛满足企业资金需求。企业可以自主探索建立行业管理规范,积极与其他企业业务交流,完善信用评估机制,利用资金建设推动产业发展。

(四)建设文化金融新业态合作示范区

政府优先集中优质资源建设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探索建立文化和金融等部门协调合作机制,创新投放资金方式,加大文化金融专项扶持资金的规模。积极鼓励文化金融产业推广示范项目,利用领头企业的发展为文化金融新业态指明方向,定期定点推出示范项目,为文化金融产业树立典型。

(五)加大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政府要逐渐完善高校、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鼓励并支持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人才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聘请专家和教授对企业员工进行再教育和再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素养。企业可通过和地方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文化金融相关专业人才,同时奖励和引进复合型、整合资源能力强的专业型、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团队,为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后疫情时代对文化产业和金融产业都提出了新的战略使命,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才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给文化金融新业态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何应对挑战、把握发展机遇是未来文化金融新业态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猜你喜欢
业态资金金融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