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下的东北亚区域合作新变化与新机遇

2022-02-05 04:19笪志刚
东北亚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区域合作东北亚区域

笪志刚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及持续流行,重创全球和区域及各国经济与发展,影响双边及多边交流与合作。“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病毒的不断出现、全球新冠疫情防控能力的温度差、新冠疫苗接种的区域不平衡等,使洲际和跨区域的疫情防控走势不确定性加大。在依然看不到疫情形势明朗的情况下,一些国家和地区倾向选择与新冠病毒共存的治理模式。与此同时,在“世纪疫情”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与发达国家进入新一轮协调,美国对华遏制策略带动的各种复杂变化仍将持续,既伴随复杂的地缘和国际挑战,也带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经济有效重启等诸多合作机遇。受制于疫情的不确定性及复杂的地缘及多边关系变化,东北亚区域合作既面临疫情常态化走势下的新变化及新机遇,也面临来自域外染指乃至域内风险发酵等挑战。在上述不同因素彼此作用和多重挑战相互交织影响下,东北亚区域交流与合作既要巩固现有的各种信任基础,巩固近年形成的各种交流机制和合作成果,还要在应对疫情常态化基础上,创新后疫情下的合作新理念,打造新模式,通过辨析国际与区域复杂大势,实现双边及多边创新合作新变化,引领后疫情下区域内外通商合作新机制,推动实现交流新突破和务实合作新成果。

一、疫情常态化下的东北亚区域三大新变化

伴随疫情下全球地缘政治及世界经济走势出现新变化,东北亚区域面临疫情防控常态化,美国域外介入因素深度影响东北亚区域合作,RCEP(1)“RCEP”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英文缩写。RCEP由东盟于2012年发起,由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方成员制定。2020年11月15日,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会后,上述15个国家正式签署了RCEP。根据规定,鉴于中日澳新泰新等9个国家已经批准该协定,所以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次区域通商合作有望带来东北亚新机遇、新变化。

(一)全球疫情走势严峻与东北亚防控态势可控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疫情经历了一波三折的不断反复过程。迄今,防控态势依然不甚均衡,新冠疫苗接种也呈现区域性的苦乐不均状态。特别是2021年11月下旬,随着一些国家陆续发现了比“德尔塔”病毒传染性更强的,被称为“奥密克戎”的新型变异病毒感染病例,多国采取了限制入境或强化隔离等应对措施。(2)《オミクロン株入国規制、世界で次々 渡航禁止や到着後の隔離義務》,YAHOO!JAPAN,2021年11月28日。https://news.yahoo.co.jp/articles/8d044b6527486ffd0e6bbb02e00f53865aaa64de.从全球整体走势看,欧洲、北美和南亚板块疫情相对较为严峻,尤其是在全球第四波疫情走势中,欧洲、北美和南亚呈现疫情不稳定乃至持续扩散态势。截至2021年11月28日,全球新冠病毒感染总数为2.59亿人,死亡517.82万人。在全球疫情防控板块中,东北亚地区整体疫情形势改善较为明显。中国高举团结抗疫旗帜,不仅自身率先稳定疫情,复工、复产、复学,2020年实现主要经济体中唯一的正增长,还持续引领东北亚区域疫情防控交流与合作,推进疫苗共享和医疗等多边示范合作,通过深化多元合作捍卫多边主义机制。对于东北亚各国来说,有效防止“奥密克戎”病毒进入本国,以及一旦出现感染,携手克服新型变异病毒在区域内蔓延,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这是域内国家深化非传统安全合作的重要领域。

(二)中美关系走势影响东北亚局势出现新变化

自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掀起对华贸易争端以来,美国对华遏制和打压从经贸向科技、教育、金融等领域不断蔓延,至总统拜登上台后,更是向人权等价值观方向肆意放大,抹黑中国。美国掀起的美中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摩擦,不仅暴露了美方遏制中国快速发展的战略意图,也说明了美国政府未来中长期视中国为竞争对手的态度难以逆转。美国打压中国发展,不仅影响全球地缘政治及经贸走势,也必将带动东北亚区域内美日、美韩等双边及多边同盟关系随之调整。

从中美关系角度看,一方面,两国关系走势将呈现复杂化、尖锐化下的竞争常态化,但双方都在避免“新冷战”局面,缓和“对抗”关系为“竞争”关系,摸索由“脱钩”转向“复钩”的合作余地犹在。特别是随着中美领导人在2021年11月16日举行线上会谈后,以围绕COP26(3)“COP26”指“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又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于2021年11月1日至12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框架下全球气候合作、围绕半岛走势多边协商等为代表的中美合作的可能性加大。两国领导人释放出了摸索对话与合作的新信号。另一方面,中美关系新变化也将引发集中了美韩、美日、中韩、中日、日韩乃至韩朝等多对双边关系的东北亚区域局势出现新变化。特别是中日关系在美日双边关系不断整固,日本配合美国国际协调走势下的遏华战略定位日益表象化,掣肘路径日益清晰化,遏华鼓噪日益多元化,日本涉台湾、香港和新疆等中国核心利益的言论逐步强硬化的情况下,不仅表现出博弈明显大于合作,未来的不确定性加大,而且使两国所处的东北亚地缘和安保形势充满了新的风险。

从疫情下日本不断强化与美欧印澳在钓鱼岛海域周边、南海和印太海域的双边及多边联合军事演习,不断渲染中国的“区域威胁”,吸引英德法等欧洲实力介入印太事务,从经济和安保政策上强化经济安全和地缘战略安全,加紧收缩对华经贸外向化布局,在东北亚和印太地区形成遏华包围圈等迹象看,日本对华思维的消极因素日益加大。日本保守势力对中日关系发出的刺耳声音升高。日本产官学界在处理对华关系上或隐或现地暴露出两面性。(4)笪志刚:《看清日本对华交往中的两面性》,《环球时报》2020年1月20日;笪志刚:《日本对华思维“感染”消极因素》,《环球时报》2020年5月13日。

这些因素加上韩国保守势力的影响力不断上升等域内其他国家对华政策新变化,使东北亚“域内问题域内解决”的思路与“域外势力介入加大”的现实无法协调,这也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在今后中长期内必须面对的新变化。同时,东北亚区域对中国坚持多边主义、深化周边合作、推进构建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性也不断凸显。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0年中日、中韩和中俄进出口额分别为21973.1亿元人民币、19744.6亿元人民币和7466.2亿元人民币,分别占比中国进出口总额的7%、6%和2%。东北亚主要国家对华进出口总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5%。(5)《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1年春季)》,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综合司&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21年6月9日。http://zhs.mofcom.gov.cn/table2017//2021060912027654.pdf.

(三)RCEP等多边通商合作带来的东北亚新变化

与疫情下狭隘的民族主义和保守的民粹主义上升,贸易保护主义和产业合作趋于圈子化相比,全球多边合作机制顺利推进,次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多边主义依然深入人心等积极因素,为东北亚区域发挥通商合作示范作用,挖掘数字经济、旅游文化等合作新机遇带来了新变化。2020年11月15日签署的RCEP,已得到15个国家中超过9个国家的批准,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RCEP国家的GDP总量占全球比例超过三分之一,贸易总量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3%,仅次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英文缩写TTIP)的53%。2019年,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额占本国总贸易额的31.2%。谈判长达8年的该通商合作机制将带来东北亚合作向好的新变化。与此同时,中国主动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英文缩写CPTPP)(6)“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英文缩写CPTPP)是2017年美国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英文缩写TPP)后,该协定的新名字。2018年3月8日,参与CPTPP谈判的11国代表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签字仪式,同年12月30日该协定正式生效。多边机制。日本岸田新内阁更加重视经济恢复、韩国希望改善韩日关系、朝鲜半岛局势总体可控等积极因素,不仅为RCEP的多边自贸机制向东北亚区域平移、复制及创新带来诸多可能,也将为继续启动陷入低迷状态的中日韩FTA谈判带来新转机。RCEP等次区域和多边通商机制的建立不仅为区域内多边经贸合作树立了信心,营造了合作新氛围,而且将为推动疫情下重启双边及多边新型和新领域合作带来新变化下的新机遇。

二、新变化情势下东北亚区域合作机遇与挑战交织

在以上述“世纪疫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中美关系等新变化为标志的全球及区域环境演变视域下,东北亚区域交流与合作,面向后疫情下的东北亚合作创新与突破,适时启动东北亚区域数字经济等,还需要科学准确地辨识相应的域内合作机遇与夹杂域外因素的挑战。尤其要以东北亚区域双边合作、三边合作领域迄今形成的高起点信赖、高层次共识、高水平合作,去引领东北亚区域的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及可持续的一体化进程。

(一)国际合作呈现挑战大于机遇走势

东北亚区域形势离不开国际及周边局势复杂变化的影响。从泛区域及次区域合作所面临的国际挑战与机遇可以推断,即使是相当长的一段后疫情时期,全球合作的挑战加剧与机遇扩大仍将并存,并呈现挑战进一步蔓延的严峻走势。这一点是以2020年7月特朗普政府打着“值得信赖的伙伴”旗号,牵头组建由美日澳印韩越等国组成的“经济繁荣网络”(英文缩写EPN)等排他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联盟(7)《经济繁荣网络计划:美加大构筑反华经济联盟?》,华夏时报网,2020年7月29日。https://www.chinatimes.net.cn/article/98847.html.,以及2021年3月和9月拜登政府推动召开线上和线下的美日印澳首脑峰会等排他性小圈子为标志的。大国关系、世界经济、区域合作、产业重组、人文交流中夹杂的诸多非经济因素,多边合作“阵营化”,区域合作“俱乐部化”,产业合作“圈子化”,人文合作“意识形态化”、一体化合作“滞后化”等趋势加大,也更加验证了全球地缘政治所面对的挑战大于机遇、风险大于合作、摩擦大于交流的大概率走势。疫情下的东北亚区域双边、多边合作也将受制于上述国际环境诸多不确定性挑战因素的影响。受现实博弈加剧的冲击,加之尚看不到疫情迎来胜利的光明前景,全球和泛区域合作的未来依然不甚乐观。(8)笪志刚:《新冠疫情下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外语学刊》2021年第1期。

(二)区域一体化呈现机遇与挑战交织态势

疫情暴发前,中俄关系以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基础,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多次访华带动朝韩关系及半岛地缘局势向好转圜,以大阪G20峰会为契机中日关系持续稳固,东北亚区域合作不断出现向好改善,与这样的氛围相比,疫情下的东北亚合作呈现了双边和多边合作机遇与挑战互现,周边合作、跨境合作、地方合作、数字经济、文化交流等优势叠加,机遇明显大于挑战,合作明显大于风险,交流明显大于摩擦的良性走势。这些不仅缘于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北亚区域掀起的双边和多边合作热潮积淀的历史基础与现实条件,区域内的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和平与发展、福祉与民生、区域一体化的强烈诉求,还源于东北亚区域本身就是一体化的地理概念,颇具归属感的地缘范畴,以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区域共生。悠久的历史文化交流,带来该区域跨境民族的互通有无;地缘上的相互依存,带来互利共赢意识的历久弥新。2020年,与欧盟、北美等板块经贸低迷相比,东北亚域内外贸易额近7.5万亿美元,其中域内贸易近8000亿美元,域内投资近100亿美元。其中中日贸易额为3175.38亿美元(9)《中日贸易稳定增长》,北青网,2021年2月9日。https://t.ynet.cn/baijia/30363379.html.,中韩贸易额为2852.6亿美元(10)《2020年1-12月中国—韩国经贸合作简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2021年3月3日。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tongjiziliao/sjtj/yzzggb/202103/20210303042237.shtml.,日韩贸易额为7.6兆日元(11)《外交蓝皮书》(令和3年版),日本外务省2021年版,第44页。,中日韩之间贸易额约为6700亿美元,三国相互投资达84.1亿美元。上述数据验证了,即使在疫情下,东北亚主要国家间的合作依然呈现了较好的抗冲击性,促进区域一体化的贸易和投资拉动优势与牵引动力依然强劲。

(三)东北亚区域特色合作机遇明显大于挑战

虽然东北亚区域还面临双边关系改善难度加大,多边关系域外介入加大,疫情下交流与合作走势变数增大等挑战,历史恩怨与现实矛盾乃至战略博弈交织的不确定性还不时反复,但该区域内依托领导人高度信赖、经贸深度支撑、投资转型升级、人文不断助力形成的双边贸易、投资、数字经济、人文旅游等特色合作示范机制与外溢效应,使区域内的创新机制和深化特色领域合作的潜力凸显,也与国际局势挑战大于机遇、泛区域挑战与机遇互现的严峻格局形成对照,呈现挖掘机遇明显大于拘泥挑战的向好局面。特别是疫情前,随着全球旅游人次总规模不断创新高,带动东北亚区域双边及多边旅游出现井喷式增长。中日韩三国实现年度旅游规模超过2000万人次的历史性突破。东北亚区域整体国际旅游人数跨越3000万人次大关。这不仅展现了域内人文旅游多边合作的巨大潜力,也彰显了东北亚地方合作、旅游交流、数字经济等拉动经济和民生繁荣的合作潜力。随着区域内在构建防疫共同体和疫苗认证上加大合作,疫情稳定后旅游特色合作有望报复式反弹,数字经济特色模式有望形成新的增长点,东北亚有望形成区域合作新引擎。日韩在华企业融入中国经济双循环格局及“一带一路”合作。未来,通商自由化的潜力和优势将进一步向地方合作、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等特色领域传导。特色合作有望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战胜意识形态分歧和复杂地缘政治矛盾,形成未来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领域和主导行业。

三、疫情常态化下深化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对策建议

疫情常态化下,东北亚国家都充分认识到持续推进区域一体化及摸索早日重启域内合作的重要意义。各国在坚定不移捍卫多边主义和坚持构筑多边机制,努力推动包括传统合作在内的双边合作迈向高质量、高水平的共识增强。中日韩需要率先垂范,深化疫情下的信赖与合作关系。域内国家在不断开拓适合疫情需要的新合作领域的同时,还需要摸索疫情下特色合作新模式,树立合作共赢新理念,适应域内外形势新变化,推出一体化新商品等,持续追求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一)中日韩可率先摸索重启特色合作新路径

随着RCEP在2022年1月正式生效,中日韩FTA谈判未来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更为重要的是,RCEP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经贸自由化,对均为其成员国的中日韩来说,可以利用RCEP涉及人文交流、跨境电商及知识产权等领域的鼓励机制、高开放标准,摸索该机制向东北亚区域合作乃至深化区域一体化方向拓展。再次启动中日韩FTA高水平合作,拉动数字、人文及旅游等合作。2020年中日韩经贸合作在疫情下逆势增长,三边贸易额稳中有升,投资跌幅大幅缩小,也佐证了三国经贸合作多年积淀的历史基础与现实条件的潜力与优势。当下,中日韩三国应排除域外干扰和历史束缚,率先摸索重启区域特色合作和构建协同机制的新路径,主动依托防控疫情的先发优势,主动塑造疫情常态化下新型区域合作推动者和引领者的形象。

(二)依托域内疫苗认证重启多边旅游合作

在全球新冠疫苗接种和口服药开发有望不断取得突破的预期下,主要经济体围绕疫苗接种认证和构建防疫共同体,就早日重启全球旅游合作和区域相关交流达成了共识。东北亚区域内除俄罗斯接种比例相对较低和感染规模较大外,中国接种疫苗人数超过12亿,日韩实现了70%以上人口疫苗接种,而且三国都已启动第三针接种。这些都为以中日韩三国为中心早日启动域内旅游合作带来可能。眼下中日韩应共同推动举办搁置了一年多的三国领导人会议,并以会议为平台,协商疫苗相互认证体系,研究疫情下重启旅游合作的可能性及确定重点旅游项目等,携手为后疫情时期的东北亚旅游合作带动域内新增长与新发展做出新尝试。同时,中日韩可挖掘儒家文化圈的历史文化资源,推进东北亚区域文旅融合实现新突破。

中蒙俄可以依托三国经济走廊近年形成的建设基础,打造东北亚中蒙俄异域旅游交流圈。发挥东北亚位于温带和亚寒带及寒带的气候优势,助推中俄日韩打造东北亚冰雪旅游合作圈。区域内各国可以调动不同形式智库的“二轨”积极因素,合力打造东北亚旅游论坛智库圈。(12)笪志刚:《疫情及后疫情走势下的重启东北亚旅游合作在思考》,《2020东北亚国际旅游论坛文集》2021年11月版,第135-143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13)《王毅: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将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强劲动力》,百度网,2020年12月19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6496334311669893&wfr=spider&for=pc.,这不仅为中国的国际合作指明了方向,也为东北亚旅游合作对接赋能,为绿色、可持续的“一带一路”合作带来新机遇。

(三)聚焦新理念下东北亚地方交流与合作

经过40多年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东北亚区域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域内经贸和旅游等交流与合作,已成为东北亚区域多元化合作中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但也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问题,即域内多边合作总体呈现过分集中于各国首都圈和大中型城市的现实,而向地方中小城市和县域地区拓展的成效不大。因此,后疫情下的东北亚区域合作将迎来向地方城市下沉、向文化领域聚焦、向数字经济倾斜等走势。

东北亚各国应利用上述趋势,拓展后疫情下的双边、多边合作向地方和县域地区延伸;可以探讨推动RCEP和中日韩FTA的部分便利化和自由化机制设计在地方口岸区域先行先试;可以试点遴选绥芬河、黑河、符拉迪沃斯托克、釜山、新潟、罗津、清津等主要口岸,以及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哈巴罗夫斯克、首尔、乌兰巴托等重点城市,试行RCEP的减免90%关税和鼓励跨境电商合作等相关机制,摸索CPTPP零关税、零补贴和零壁垒条款的可行性,为构建东北亚经济圈由自由贸易区向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进行先行先试的摸索。以中国县域地区发展潜力为例。该地区占中国面积的94%,人口的73%,GDP的60%以上,就业人口的80%以上。县域经济的辐射区域与涵盖人口、跨境移动等因素,堪称推动东北亚区域一体化最大的合作和开放基础。(14)《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2019》,百度网,2019年9月29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6023134747510031&wfr=spider&for=pc.

未来,开辟东北亚区域合作向各国郡县等欠发达和后发区域拓展,向乡镇产业和乡村旅游下沉,并侧重特色旅游与地方医疗、健康、美容等融合,最大限度将域内合作带来的刺激经济和拉动地方就业等活性化效应传导给普通民众,最终增进底层民众、边境地区口岸之间相互理解、好感度提升。这有利于东北亚区域民众依托地方国际化水平提升,形成区域一体化及域内归属感的良性认知,服务以实现东北亚经济圈为目标的区域经贸一体化发展。

(四)在中国东北设立“东北亚碳汇交易示范区”

随着疫情下国际社会对脱碳和低碳社会及产业的普遍关注,COP26峰会释放的“碳达峰”及“碳中和”时间约束加大。在致力于对传统工业区及产业进行以减排为标志的低碳改造进程中,结合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省份的发展现实,以及东北亚区域地方政府普遍面临的减排压力,可以探讨在中国东北地区设立“东北亚碳汇交易示范区”。利用该地区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生态优势,换取发达国家、发达省份以资金和技术投入支持减排改造等合作。受支持省份和地区则将部分减排指标回报投资方。此举不仅符合我国东北地区低碳发展现实,也有利于东北地区整体推进减排国际合作,扩大与日韩在新领域、新模式和利益机制上的互利共赢,同时也将为东北亚构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区域合作夯实基础。

(五)推动构建以俄远东地区为核心的东北亚经济圈(15)笪志刚:《关于推进构建后疫情下东北亚经济圈的对策建议》,《智库专报》2021年第18期。

面对疫情常态化走势下东北亚区域新变化,为有效利用多边合作新机遇,规避域外介入风险,树立多边主义新示范,也为贯彻落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8年9月在“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致辞中关于“努力构建东北亚经济圈”(16)笪志刚:《构筑东北亚经济圈的新机遇与新对策》,《东北亚发展报告(2018-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4月版,第189-197页。的重大倡议,从可行性及路径选择上进行循序渐进地实践摸索。同时,鉴于构筑东北亚经济圈需要赢得区域内国家的共识与支持,为减少一些国家不必要的猜忌,有利于各国倡导的区域开发战略更好对接,进一步调动朝蒙参与东北亚经济圈建设的热情,提供务实参与路径,建议域内国家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构建东北亚经济圈,以普惠多赢、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为长远目标,以求同存异的一体化融合为纽带,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低碳化绿色发展为推手,通过推动RCEP自贸平台向东北亚区域复制转移,将中蒙俄经济走廊合作和中日韩FTA谈判等机制多元对接,形成中俄日韩共同主导,朝蒙适时跟进,域内国家共同试验、共同推动的后疫情经济圈新尝试。

建议东北亚经济圈以俄罗斯远东地区为腹地,以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贸易港为核心的周边500公里为自由贸易核心区域,以朝鲜半岛和我国东北地区为辐射区,以中蒙俄经济走廊为通道节点,推动中日韩资本和技术共同参与,吸收朝蒙资源和人力有序介入。

同时,作为中国对接东北亚经济圈的开放合作高地,赋予中国东北地区以自由贸易港为标志的先行先试先导区地位。首先,赋予东北经济区对接东北亚合作的沿边自贸港新的开放政策。在整合东北三省现有自贸试验区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机制基础上,实施等同或高于海南自贸港的更便捷、自由的开放政策,并与东北振兴系列政策全面对接。其次,赋予东北地区吸收外国移民人才落地的国际人才特区政策。通过面向东北亚人力资源交流与开放,遏制人口和人才外流,对吸引俄日韩等国高中端人才、柔性引进人才及外籍劳务给予对标国际标准的减免个人所得税、绿卡免签等创新政策。最后,赋予东北地区建立数字经济开放特区的权限。在对接俄日韩等国数字经济合作上,适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措施,推行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依托的贸易和投资数字化、跨境产业数字化、金融交易和便民结算数字化的新模式。

(六)构建地方政府主导的东北亚智库交流机制

东北亚各国围绕双边合作乃至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政府研究室、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政府及民间智库的交流由来已久。这些机构在向各自政府建言献策、推动企业对接合作和促进民间沟通理解上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基础和应用引领,短期和长期结合等“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方面,也形成了诸多长期性和定期化的机制与平台。笔者建议,前瞻后疫情东北亚区域特色合作良好走势,为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区域内各国地方智库的积极作用,借鉴东北亚智库联盟、大图们智库联盟(17)《图们江国际合作战略对话(2016)在吉林省延吉市召开》,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网,2016年7月11日。http://app.ceweekly.cn/?action=show&app=article&contentid=156920&controller=article.、“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18)《韩国第一个“一带一路”研究院》,百度网,2019年7月1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7841152657603438&wfr=spider&for=pc.等模式,商讨构建以地方智库为主导的“东北亚智库交流联盟机制”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区域合作东北亚区域
新冠疫情下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分割区域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女真从兴起到脱离明朝东北亚封贡体系的策略选择
国家标准委率团参加第十八届东北亚标准合作会议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研究——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为例
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察
区域发展篇
基于ZADL联盟的低利用率文献区域合作储存研究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