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综述

2022-02-05 01:06周梦真
实事求是 2022年3期
关键词:建党弘扬中国共产党

周梦真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430070)

伟大建党精神及其科学内涵由习近平总书记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提出,随后便在国内学术界掀起研究热潮。围绕伟大建党精神,学术界展开多维度的探索和讨论,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全面梳理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深度、广度和进度,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推动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一、学术聚焦: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热点

伟大建党精神,思想精辟、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意境深远,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特质,是我们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把金钥匙。总结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成果,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追溯、科学内涵解析、价值功能阐述、传承路径探索目前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其成果数量和影响力均高于其他研究方向。

(一)追本溯源研究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史的全面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特质的生动写照,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相关学者主要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维度追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之源。

1.历史根源。关于伟大建党精神诞生的历史根源,学术界从中国和国际两个脉络进行追溯。其一,学界一致认为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是孕育伟大建党精神必不可少的条件。任何英雄人物、伟大精神、重要事件的产生都离不开其所处时代的深厚历史背景。耿磊分析,中国自鸦片战争后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陆续遭到列强侵略,而各阶级挽救民族危亡的尝试均未成功,中国共产党便由此诞生,伟大建党精神亦随之孕育形成。[1]其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提供推力。张士海、张宏旭指出,鉴于与共产国际共同的信仰追求和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就加入了共产国际,不断吸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宝贵成果和经验教训,伟大建党精神也就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镜鉴中升华而成。[2]

2.理论渊源。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渊源,学术界主要归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建党时期的时代精神三个方面。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母体。王增福、王敏认为伟大建党精神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爱国主义、个体修身、社会理想、自强自立、勇敢坚毅等优秀基因。[3]其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基础。周丹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真理,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运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契机,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提供理论条件。[4]相应地,伟大建党精神也蕴含着共产主义理想、积极改变世界、革命精神动力、历史主体等唯物史观原理。[5]其三,建党之际的时代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养分。白显良分析,20世纪20年代,无数仁人志士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作为自身使命,凝聚成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所以于此之际诞生伟大建党精神必然与之交相辉映。[6]

3.实践来源。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来源,学术界主要着眼局部和整体两种视角进行探索。其一,建党实践是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起始,也是伟大建党精神最初的实践基础。田凯华、齐卫平立足建党之际分析,党在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论战、走俄国人之路的尝试、组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队伍等系列政治力量的角逐中诞生,伟大建党精神也随之萌芽。[7]其二,党围绕初心使命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开展建设、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的整个实践历程与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发展过程交相辉映,或者说,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拓展、丰富、升华提供实践滋养,张志丹着眼党的全部实践如是说。[8]而伟大建党精神又为党的阶段性实践、持续性奋斗提供精神引领、动力之源。[9]

(二)科学内涵研究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凝练概括为32个字,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0]学术界的研究也主要围绕这32个字,从四个层面展开探索。

1.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之魂。”[11]董振华解释,马克思主义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的真理,它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党一直奋力追求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12]欧阳奇进一步分析,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灌输、凝聚民众、拓展组织、领导革命的过程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即使遭到问题与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攻击以及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迫害。[11]正是在真理的指导下,理想的激励下,党结合实践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道路,形成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理论体系。[13]

2.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之本。”[14]国与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守护对象,谋福于民、谋复兴于民族始终是党的初心和使命。数以万计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带领人民浴血奋战28年建立新中国,历经40余年改革开放奔向富裕之路,即将实现强起来的伟大愿景。[15]车宗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都围绕着初心使命,以初心为主线,以使命为主题。[14]而于党百年风雨征程、峥嵘岁月中凝聚升华的伟大建党精神展现了党的初心使命。丁俊萍认为,新的百年,新的征程,初心使命将继续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毕生责任,党的永恒课题,群众凝心聚力的利器,民族团结繁荣的纽带。[16]

3.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之基。”[17]沈传亮、张成乐认为,中国共产党人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创造者,无论是在列强环伺的革命年代还是在和平发展的当今时代,他们皆能不怕牺牲、英勇奋斗。正因如此,党先后遭到北洋军阀、国民党军队、日本帝国主义的围剿血洗依旧坚持将革命进行到底。[18]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继续以不怕牺牲和英勇奋斗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解决各种矛盾和难题。[19]陈洪玲补充,不怕牺牲、英勇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崇高品质、担当奉献的鲜明体现,[17]在新的征程上必须得到大力发扬以激励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开展伟大工程、完成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4.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之根。”[20]刘建军认为,忠诚于党,不负人民,是入党誓词的核心要义,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和使命的集中体现,是党由弱至强的精神法宝。[21]冯颜利进一步解释,对党的忠心,是绝对的、彻底的和纯粹的,政治上维护党的领导地位,思想上学习党的科学理论,行动上遵守党的纪律。对人民的尽心守护,是表里如一的、知行合一的、一以贯之的。[22]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国家的繁盛之势下,民族的崛起之路上,涌现过无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革命烈士和英模人物,他们的英雄事迹和伟大精神值得永远宣传、学习和弘扬。[20]

(三)价值功能研究

从建党至今,伟大建党精神随着党经历了百年淬炼,拥有丰富的价值意蕴。总体而言,伟大建党精神价值功能的研究成果可以归纳为道路坚持层面、制度治理层面、理论建设层面、文化发展层面和党建层面等五个层面。

1.道路坚持层面。精神凝聚人心,增强信念,引领步伐,指引道路。孙岩、苏玉结合党史认为,过去党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滋养下,带领人民建立起红色政权,开辟出中国人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书写了社会主义的新篇章,未来,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民族复兴指日可待。[23]中共天津市委党校课题组、安培、韩文婷从伟大建党精神内涵出发,认为伟大建党精神为党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锚定了价值取向,注入了精神动能,提供了根本保证。[24]所以,党需要借助伟大建党精神持续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需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力量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25]

2.制度治理层面。精神引领制度,制度彰显精神。王树荫、耿鹏丽认为,伟大建党精神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及其治理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制度便利于民,执政服务于民;要求治国理政必须保持底线思维,经受“四大考验”,处理“四种危险”;要求党和国家将完善教育事业作为先手棋,教育提升民智、凝聚民力。[26]新时代制度完善和治国理政必须贯彻群众路线,听取人民群众的心声,激发人民群众的力量,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27]

3.理论建设层面。伟大建党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持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伟大建党精神的推动密切相关。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推动下,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结合并运用于中国实际,探索出适用于中国的宝贵思想理论体系,加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步伐。[27]有学者补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其党建理论的最新成果就是伟大建党精神,而这一成果的弘扬又推动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24]姚崇认为,伟大建党精神在21世纪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开拓新境界,而其自身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丰富与发展。[28]

4.文化发展层面。伟大建党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赓续发展提供精神支撑。齐卫平认为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革命文化,本身具有理论研究价值,既储存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记忆,揭示了党的革命精神内核,又扩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29]赵振辉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党的精神谱系又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发展。[30]齐卫平补充,伟大建党精神也滋养了现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9]这样,具有民族特色和中国风格的伟大建党精神就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催化剂,其传承创新和丰富发展的过程促进了文化共识凝聚,推动构建精神家园,进而有效增强文化自信。[31]

5.党建层面。伟大建党精神为党的自我革命和建设提供精神准则。汪金国、令小雄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立党之本、强党之基、兴党之魂。[32]颜晓峰分析,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和庸政懒政的行为容易在党内滋生进而扩散,从精神上建党强党很有必要,而伟大建党精神就为党的各方面建设提供了精神准则,要求各领域各层级的党员坚定信念,保持初心,修炼自身,忠诚于党。[33]伟大建党精神为党加快从内部进行全面严格的自我革新、加大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加强全体党员的党性修养提供道德支撑。[34]董振华补充,“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党要加强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警醒每一位党员要忠于党的纲领,不能辜负人民的期待。[12]

伟大建党精神不仅能够为中国的道路、制度、理论、文化和党建提供精神引领从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价值指南。姚崇认为,伟大建党精神将世界社会主义价值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让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绽放新的活力,其创造的世界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借鉴。[28]具体而言,伟大建党精神为人类政党文明提供了谋福于人类、共享于世界,增强治理意识、提高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启示,是人类政党文明的璀璨明珠。[35]

(四)实践弘扬研究

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的精神要求,[10]相关学者积极探索践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路径,其探索成果主要集中于党史及其精神谱系的科学研究、立德树人的学校教育以及党的全面建设三个方面。

1.在党史及其精神谱系的相关研究中。如何借助党史和精神谱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学术界提出了三种具体措施。其一,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王炜烨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歪曲历史的错误思潮,是民众正确认识历史的阻碍,严重影响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弘扬,必须批判。[36]其二,整理党史资源,挖掘人物故事。唐兴军提出,由于伟大建党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空洞的名词而是蕴含着共产党人信念使命和意志品质的文化、是党百年奋斗历程的镜像写照,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弘扬就需要挖掘其背后生动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37]其三,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全面阐释党的精神谱系。一方面,韩强认为,我们要总结百年来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机制、延续动力,使得伟大建党精神能够推动党在新的百年里取得新成就。[38]另一方面,沈传亮、张成乐强调,要将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精神谱系联系起来考察,结合起来研究,不能看作“两张皮”。[18]

2.在立德树人的学校教育中。关于教育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路径,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其一,社会主义办学中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周坚认为,办学的全过程都要坚持党的领导,时刻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始终落实“四个服务”的要求,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进行改革创新。[39]其二,课堂中善用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引导机制。李征、刘建军提出,为有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引导机制需要将伟大建党精神“是什么”“为何来”“如何来”“怎么样”的问题吸纳为教育内容,活用启发、灌输、引导等经典教育方式,善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的教育手段。[40]其三,在校园文化和课外实践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刘萍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是提高课外实践效果的重要依托和提升校园文化品质的重要载体,需要融入其中。[41]

3.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党的建设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相辅相成,而借助党建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方式有以下三种。其一,在作风廉政建设中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熊汉涛认为,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涵养清风正气的功能,党在政治监督、作风建设、监督执纪、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可以合理运用伟大建党精神。[42]其二,在完善纪法制度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蔡志强、袁美秀分析,党内法规体系的成熟定型和严格执行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弘扬高度契合、相辅相成,坚守纪律有利于党员干部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约束和激励党员干部,二者的有机融合能够同时实现“塑形”和“铸魂”。[43]其三,在全体党员的身心修养中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李思学认为于党员而言,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忠诚于党,服务人民,养成良好品德。[44]沈壮海、刘灿补充,各领域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教师党员要为人示范,传承美德,弘扬伟大建党精神。[45]

(五)相关研究

除来源、内涵、价值、弘扬等主要针对伟大建党精神自身的研究外,其他主题的有关内容也引起学界关注,相关研究也正陆续展开。其中,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关系,与红船精神的关系备受学界关注,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1.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源。张明认为,无论从本体论、认识论还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伟大建党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逻辑之源、总体性认识范式、普遍性精神标识,具有“母体机制”的作用。[46]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延展。赵凤欣认为,党的系列革命精神延续了伟大建党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和奋斗精神,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依据不同的时代任务呈现出不同的具体样态。[47]

2.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关系。学术界针对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共性与个性、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存于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之中,伟大建党精神是“源”,红船精神是由“源”而生又具有自身特色的“流”,建党工程宏大,“红船”是其中之一。[48]其二,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共存,前者政治地位高于后者,前者内容范围大于后者。[21]其三,红船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先后命名提出,二者基本内容、精神实质高度一致,先行提出的红船精神为后续伟大建党精神的凝练升华提供借鉴。[49]此外,有学者对比了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生成逻辑和科学内涵,认为前者无论从时间概念还是内涵要求上研究都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而从生成的时间背景分析,后者可称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50]

二、学术趋势: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特点

虽然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历时不久,但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较高,不仅为学术界后续拓展研究奠定基础,而且为国家治理、社会发展、党的建设、教育教学等领域提供借鉴与启发,但同时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成果也呈现出主题同质化、注重宏观而缺少微观视角等不足,尚有拓展完善和创新发展的空间。

(一)数量集中、影响广泛

研究成果短时间内集聚。其实,早在伟大建党精神明确提出之前就有专家学者进行相关探索,但研究成果数量不多。自伟大建党精神于党的百年诞辰提出,便得到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获得基金大力资助,涌现出众多的研究成果。仅在2021年,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期刊论文就有近千篇,远远超过以往十年之和。

研究成果质量较高,影响广泛。由于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深刻而广泛的研究意义且备受专家学者重视,相关研究成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层次较高。仅2021年,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核心期刊论文近百余篇,远远高出其他同类型革命精神的论文。这些高层次期刊不仅受众广而且很快将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为推动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题同质、视角宏观

研究成果主题同质化。由于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思维有待发散,研究内容需要拓展,研究成果还需扩充。2021年,在有关建党精神的期刊论文中涉及溯源、内涵、价值和弘扬的研究占绝大多数,角度相仿,主题同质,内容相似。专家学者后续研究时需要充分认识现有研究状况,要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进行创新。

研究视角重宏观而轻微观。伟大建党精神诞生至今百余年,整个形成发展历程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理论实践意义,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而现阶段研究多数单从伟大建党精神自身出发,较为宏观地解释其内涵、价值和弘扬路径。未来,专家学者需要关注伟大建党精神其中某一方面内涵的深入探索、某一个历史时期发展状态的具体研究,对特定领域价值意义的全面阐述、传承弘扬路径的拓展研究。此外,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可以开辟新视角,尝试从相关的历史人物、事件、地点等微观的角度进行探索。

三、学术展望:伟大建党精神研究建议

综合分析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成果和总体趋势,学术界将其来源、内涵、价值和弘扬路径作为焦点问题研究,但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还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索的内容,亟需拓展其研究方向。学术界后续研究可以考虑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化和拓宽,以百余年党史为脉络进行整体研究和部分研究,从全球视域出发进行对比研究。

(一)以现有成果为基础,“挖深”与“拓宽”同步

深入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其一,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四方面内涵以及与其他革命精神的关系。目前,绝大多数以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为核心的研究均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32字四个方面内涵为基础进行宏观阐释。因而,今后相关学者可以在现有研究基础之上深入探讨伟大建党精神的某一方面内涵或者各层面内涵之间的关系。此外,由于伟大建党精神内涵宏大丰富,其与上海石库门精神、嘉兴红船精神、北大红楼精神等涉及建党实践的革命精神在内涵之间的联系方面还存在些许争论。所以,后续研究需要阐明伟大建党精神与相关革命精神的联系。其二,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的各项价值。一方面,由于学术界重点关注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后续学者可以通过梳理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发展历程,挖掘其丰厚的历史价值。另一方面,着眼微观,深入探索伟大建党精神对某一行业、某一地区、某一类别人员的特殊价值。

不断拓宽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路径。一方面,全面了解各类受众,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开拓弘扬路径,推进伟大建党精神深入人心,融入血脉。另一方面,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开辟新的传播方式和弘扬路径。学术界不仅需要研究如何在学校教育、党的建设、学术探索中传承伟大建党精神,而且需要研究如何灵活运用现代化融媒体和新型传播模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使其永远不落后于时代。

(二)以百年党史为脉络,“整体”与“部分”并重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51]学术界沿着党的历史脉络研究伟大建党精神很有必要。其一,着眼整体,结合百年党史专门研究伟大建党精神的发展全程和演进规律。伟大建党精神正式提出的时间不长,但其形成发展并非一朝一夕,而与党的实践历程相似,也经过了由弱到强的动态演进过程。学者可以借助党史现有研究成果,分析建党至今各个时期的社会大环境,总结各个时期内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特征、社会影响、内涵价值,整体掌握动态过程和演进规律。其二,着眼部分,结合百年党史具体研究建党人物与伟大建党精神,重要事件与伟大建党精神。目前,相关研究多从伟大建党精神本身出发,侧重其源头、内涵、价值的阐释,而少有学者转换角度,以小见大,全面展现伟大建党精神。一方面,可以通过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陈独秀等创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剖析他们的成长经历、革命事迹、思想文稿来探索他们与伟大建党精神的联系。另一方面,无论是召开中共一大、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二万五千里长征等革命历史事件还是抗震救灾、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时代热点都可以成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切入点。

(三)以全球为视域,“中”与“外”对比

“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就是己方和彼方”,[52](P400)放眼世界,具有百余年历史的政党相对较少,他们的发展历程、实践经验各不相同。作为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经过百年淬炼,不仅是中国的精神财富,而且给世界其他政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所以,相关学者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研究,进一步向世界展现伟大建党精神的强大引领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

四、总结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53](P47)伴随着党的发展历程而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业已经过百年淬炼,是党的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人类文明的璀璨明珠。伟大建党精神于党的百年诞辰正式提出至今,受到各界关注,特别是学术界在短时间内涌现出众多优秀研究成果,形成一股研究热潮。学术界沿着历史、理论、实践三条路径追溯伟大建党精神的渊源,从不同层面阐述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进而挖掘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道路、制度、理论、文化、党建等多个方面的价值意义,并且从学术研究、学校教育、党的建设三个维度探索出诸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策略。然而,这些研究成果也呈现出主题同质、注重宏观而缺乏微观视角的特点,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的同时留下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未来,相关学者可以继续就来源、内涵、价值等经典主题“挖深”和“拓宽”,也需要以党史为脉络更加注重研究“整体”和“部分”,并以全球为视域展开对比研究。

猜你喜欢
建党弘扬中国共产党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