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稳讲台,兼顾舞台:双减背景下音乐师范生能力培养探究
——以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2-02-04 08:13王鑫于
中国音乐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师范生舞台技能

闻 雯、王鑫于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并立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当下中小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关注焦点。“双减”政策回归教育主阵地,对学校教育提出了现实挑战,既要求学校提高校内课堂教学质量,又要求严控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还要求学校开展丰富的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①②因此,作为课堂教学具体实施者和课后服务主要承担者的中小学教师,成为政策实施及成效如何的关键。然而,随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作为教师后备军的师范生,特别是艺术类师范生,其教育教学能力虽然在不断提高,但仍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形式相对单一等问题,尚不能完全适应中小学校的需要。这既让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成为倒逼之势,也为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提供了契机。

长期以来,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一直存在是培养“音乐专门家”还是“音乐教育者”的矛盾。音乐的专业特性及师生对舞台的熟悉感,让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和“学”更多侧重于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舞台表演等方面的“舞台”技能展示,而忽视了音乐学科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的“讲台”技能训练,使得课堂教学能力成为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素养方面的一个短板。

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的是全能型音乐教师,这就要求师范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音乐理论基础,还应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③他们既要有作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舞台表演等方面的技能,又要有作为师范生的教师教学技能。

只有将上述两方面能力有机结合,才既能在讲台上进行作品分析和知识讲解,又能在舞台上展现音乐作品的现场美感。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下文简称学校)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显著的艺术教育专业特色。其中,音乐教育专业充分整合教育资源,从夯实课内教学改革、拓展课外实践活动两个方面,力求培养“站稳讲台,兼顾舞台”的小学音乐教师。

一、站稳讲台:夯实课内教学改革

在学校的小学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核心课程分为声乐、钢琴、合唱指挥、基本乐理等艺术类课程和儿童学习心理学、小学教育基础、小学教育法规等教育类课程两部分。前者侧重培养学生在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舞台表演等音乐专业方面的技能和素养,后者侧重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技能和素养。对于音乐专业师范生来说,需要将二者有机结合,在音乐基本技能和素养掌握的基础上,侧重教学技能、技法方面的练习,即进行“讲台”技能的训练。其中,小学音乐教学与活动设计是高职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一门综合性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对接未来岗位需求,研究和回答“怎样教”的问题,培养师范生基于我国本土音乐文化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为推进基础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学理基础和核心素养。下文将以该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引领、教学模式转变、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如何通过课内教学改革,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讲台”技能的培养。

(一)课程思政引领

我国自古就有“礼乐兴邦”之说,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肩负着华夏文化和文明的传承。无论是国民音乐教育还是专业音乐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和最根本的任务应该是在每个中国公民心中建立起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自信心。④小学音乐教学与活动设计课程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教育学和艺术学两大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见,将思政建设的目标与“以美育人”理念、“四有好老师”的培养相对应,综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充分发挥音乐课堂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以培育德艺双馨的卓越教师。第一课堂,遵循“以美育人”的基本理念,除了进行基本的教学技能的培养之外,更注重职业素养的提升。通过对教学课例曲目中思政元素的提取和渗透,引导师范生将红色基因教育、经典文化传承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升华民族情感、加深民族认同作为音乐教育的使命和主旋律。第二课堂,本着“以舞台为课堂,以实践为老师,以社会为学校”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通过艺术实践周和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性教学活动环节,夯实职业技能、培养职业习惯;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校外资源,利用支教活动和课后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和教育情怀,践行师德。

(二)教学模式转变

2016 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 》中提出了“推动校际校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要求,开启国内高校对混合式教学的尝试和研究。近两年来,受疫情影响,我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呈现混融共生的状态,从某种程度上加快了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秉承信息化教学理念,不断进行教学模式转变的探索。从最开始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元素的加入,到之后“学习强国”“学习通”等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引入,再到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断得到完善,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场景的有效衔接和延伸,从而跨越传统教学边界,优化教学资源,重构课堂教学,实现了课堂翻转。此外,基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整个学习过程应在教师主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前自探——课中共研——课后共拓”三步,来达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融互通之效。(见图1)

课前自探:看、写、练,自主学习——教师利用学习通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观看优质课例视频、个人教案初步撰写、无生上课模拟练习)主导学习方向,使学生根据任务开展自主学习。

课中共研:析、研、训,合作探究——根据主题模块教学目标和情境,围绕教学任务(教学课例分析、教案撰写评析、无生上课模拟)开展教学活动。在具体教学环节中,除了对必要理论知识进行凝练讲解之外,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师生共同探究,以及小组合作、聆听体验、实训练习等方式,将理论知识融入专业技能训练中,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从而达到理实一体化教学。

课后共拓:赛、证、岗,互融互通——充分贯彻“岗——课——赛——证”融通和校校合作理念,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注重从“师范生技能大赛比赛方案”和“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标准”中提取核心的赛点与考点知识,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课后从师范生技能大赛、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见习与实习等实践中进行拓展延伸,做到理实结合、技能突出。

(三)课程内容重构

对处于教师教育初始阶段的师范生来说,教育实践是对其专业理论知识的一种检验,也是其教师教育专业信念和情怀生长的起点。⑤传统的师范生教育实践大多只包含“见习”和“实习”两个环节,而要提升师范生教育实践质量,这种静态式的教育实践显然是不够的。为此,课程以实践为取向,以范例教学理论为依据,重构教学内容,将教育实践与课堂教学动态结合,打造理实一体化课堂。重构后的内容在对现行教材梳理的基础上,对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接师范生技能大赛和教师资格证考试,分为理论指导、实训研磨、实践检验三个子项目,总计64 学时(见图2)。在基本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结合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提取小学音乐教材中六个代表性的音乐文化主题(歌唱课:人与自然、经典传颂、革命传统;欣赏课:民族戏曲、民族歌舞、世界名曲)进行模块教学,并在每个主题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课例,通过教学课例分析、教案撰写评析、无生上课模拟三步进行分析和研磨,最后在师范生技能大赛、教师资格证考试、实习授课三个实践模块进行检验。整体内容突出实训研磨和实践检验,力求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

图2 “小学音乐教学与活动设计”课程内容

(四)教学方法创新

若要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就需要教师重视对教法的钻研。如何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并行实施实践教学,是实践者和研究者们长期关注的问题。课程秉承“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观,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努力实现教师以“讲”为主向以“导”为主的转变。在教材重构的基础上,按照小学音乐教材音乐文化主线提取代表性的音乐文化主题,进行模块化教学;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精选课例,精简理论,创新提炼出教学课例分析+教案撰写评析+无生上课模拟的“三环九步”教学法,环环相扣,步步精心。(见图3)

图3 “三环九步”教学法

第一环:教学课例分析。教师先通过主题分析、音乐分析对小学音乐教材中同类主题的作品进行归纳,提炼主题特色,再结合教学设计与实施依据,就主题模块教学重点进行分析与指导。第二环:教案撰写评析。在教学课例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同课型和同文化主题的课例四篇,课前让学生根据分组任务自主探究、撰写教案;课中教师先对各组教案进行评析,后分小组讨论,并辅助各小组成员完成教案的优化。第三环:无生上课模拟。先通过线上教学平台观摩优质课视频的示范,再利用打磨好的教案分小组进行微格实践,与此同时教师随堂指导,并给予评价反馈。

整体而言,先从“主题分析——音乐分析——教学设计”对主题课例特点及教学重点进行分析、导入任务,再利用“课前个人教案撰写——课中教师教案评析——小组教案优化”来进行教学设计能力的实训,最后通过“线上观摩优质课视频的示范——线下小组微格实践——教师评价反馈”来实现教学实施的研磨。整个过程充分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观,在保证教师主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究学习,强化技能培养。

二、兼顾舞台:拓展课外实践活动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国自古就有知行合一的哲学观。课外实践活动能弥补校内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夯实技能、增长才干。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来说,舞台实践是其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次的舞台表演和竞技都是对学生专业水平、综合素养的一次挖掘和提升。学校在课内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拓展课外实践活动,通过特色艺术实践、专业技能大赛、课后服务平台,打造“三位一体”的课外实践活动体系(见图4),让音乐师范生在“站稳讲台”的同时“兼顾舞台”,从而提升综合教育实践能力,满足当前小学多样化的教学要求。

图4 “三位一体”课外实践活动体系

(一)通过特色艺术实践,积累舞台经验

艺术实践活动是艺术类师范生综合性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拓展延伸。它既是对教学成果的一种检阅,又为师生提供了共同学习的平台,对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激发师生艺术表演与艺术创作潜能、提升师生艺术实践能力有积极作用。

学校在对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坚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来积累学生的舞台经验。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从新生入学的专业能力展示到毕业班的毕业生音乐会,从学期中的声乐、钢琴、器乐等专场音乐会到学期末专业课程的舞台实践考核,至少要参与6 次专业舞台实践,做到将课程搬上舞台,用实践检验专业。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舞台实践机会,帮助他们积累舞台经验,反思与促进理论学习,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也力求使每一位教师通过实践促进教学、通过舞台树立典范。除此之外,学校以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类师生为主力组建艺术俱乐部,通过精心设置活动和课程,定期进行教学成果的展示,充分发挥美育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组建的合唱俱乐部,在校内外的各类活动中绽放风采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审美修养、激发审美创造力。

(二)通过专业化技能大赛,增强舞台信心

2013 年3 月,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艺术专业纳入赛项,分为艺术技能舞台呈现和职业能力综合展现两个阶段,重点考查选手的职业综合技能和素养,引导实用技能型艺术人才的培养。⑥从此,职业院校艺术专业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有了方向标。

历年来,学校以专业技能大赛为抓手,广泛宣传、层层选拔,定计划、研规则、精心备赛,带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声乐表演、钢琴表演、弹拨乐器演奏等赛项上不断钻研、反复打磨。不仅展示并提升了学生在歌曲演唱、乐曲演奏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还从音乐素养、课堂组织、语言表达、合唱指挥等方面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和素养。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赛结合”的理念,将大赛要求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调整、教学资源的充分发掘,实现教学相长。

除此之外,在每三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学校通过参与声乐、器乐、舞蹈、戏剧和朗诵等艺术表演类现场展演项目,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通过校赛、省赛、国赛的层层选拔,不但让学生积累了舞台经验、提高了艺术水准、增强了舞台信心,也从某种程度上进行了艺术普及,推动着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通过课后服务平台,创造舞台价值

龙宝新在回顾我国课后服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双减”政策出台后,小学课后服务的功能除了基本的看护、辅导这些本体功能之外,开展兴趣爱好特长服务,促进学生个性培养的发展功能和承接、替代部分校外培训,辅助政策落地的衍生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⑦然而,课后服务的开展需要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与设施的支持,仅靠当前中小学自身并不能完成。因此,如何组建课后服务师资团队,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课后服务需求,成为各个小学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在与校外小学实践教育基地沟通教育见习的过程中,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学校对于课后服务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

学校通过签署横向课题的形式达成校校合作,带领音乐教育专业师生参与小学艺术课堂和教学活动建设,探索实施“教师+实习生+志愿者”模式。高校教师协助合作小学开发戏曲、合唱、器乐演奏等艺术类校本课程,带领实习生和志愿者通过小学“课后三点半”课堂开展课程教学。通过艺考招生模式进入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师范生集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于一体,让他们加入小学课后服务,既能迎合小学对音体美等艺术类兴趣课程资源的需求,又能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还能为师范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在夯实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仁爱之心和教育情怀,践行师德。

三、培养成效

(一)教学改革见成效

多年来,学校充分贯彻“岗——课——赛——证”融通理念,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大胆创新改革。一方面,围绕教师资格证国考标准和师范生技能大赛、艺术专业技能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国赛、省赛规程,提取核心考点、赛点知识与技能,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和音乐专业技能进行针对性培养。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教师资格证考试和各项赛事的层层选拔、备赛,使得学生一进校就有“双证毕业”和“以赛促学,学赛结合”的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考试和赛事夯实了专业知识、锻炼了基本技能,不仅90%以上的学生通过了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证考试,获得职业准入门槛,而且在师范生技能大赛、艺术专业技能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国赛、省赛中多次获奖,更有部分学生因为获奖而直接被相关本科院校免试录取,真正实现“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

(二)实践平台显身手

从专业能力展示、音乐会、舞台实践考核等专业内的实践性教学,到社团类、校庆类等校内、校际的舞台实践活动,再到社会各级各类音乐类比赛,学生通过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艺术实践活动积累舞台表演经验,提高了演唱与表演技巧。此外,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深化校校合作,将师范生的教育见实习环节与当下小学教学实际需要相结合,让学生提前熟悉未来职业环境,走近职业对象。学生在观摩学习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尝试通过合唱、戏曲、器乐等课后兴趣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丰富小学课后服务活动、践行“以美育人”理念。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与真实职业环境与职业对象的接触,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升核心职业素养,为未来走上教师岗位打下基础。

结 语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发展教育,师范先行。要创建新型的、面向21 世纪的基础教育体系,就必须要有为这种基础教育服务的一流师资。双减背景下,当前中小学对于音乐教师数量和综合教学能力两个方面的迫切需求,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契机。充分挖掘教育实践基地和高校自身的资源,通过夯实课内教学改革和拓展课外实践活动两个方面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这对于扭转传统小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舞台,轻讲台”的教风和学风,培养“站稳讲台,兼顾舞台”的小学音乐教师有着深远意义。

注 释

① 周洪宇、齐彦磊《“双减”政策落地:焦点、难点与建议》,《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年第1 期。

② 丁学东《“双减”落地还需学校给力》,《人民政协报》2021 年8 月18 日刊。

③ 高洁《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思考》,《人民音乐》2019 年第7 期。

④ 毛为、杜亚雄《培养民族音乐文化自信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人民音乐》2022 年第2 期。

⑤ 杨晓平、胡贵勇、汪先平《高校师范生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基于教师专业核心素养培养视角》,《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 年第3 期。

⑥ 何亚文、王卉《职教技能大赛的歌舞艺术风采——2013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专业技能赛项总结与思考》,《艺术百家》2013 年第5 期。

⑦ 龙宝新《“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的定位与改进》,《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 年第6 期。

猜你喜欢
师范生舞台技能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