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景永康,程贤达,张 哲,吴珺玮,王晓阳
(1.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陕西 西安 710100;2.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3.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河北 廊坊 065000)
甘肃阳山金矿是国内超大型金矿床之一,目前已控制金资源量超过350 t,预测远景资源量近千吨[1-3]。国内外众多研究者对其相关的地质矿产科学问题始终保持高度关注,并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机制、矿床地球化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认识[4-11]。前人认为阳山金矿的形成与勉略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5,12],许多学者提出复杂构造变形对成矿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较少,尚无统一认识,由此导致对控矿因素、矿体形态规模及矿体圈连方法的争论都影响勘查工作的进一步深入[13]。因此,对阳山矿区构造变形特征的研究对探讨该区的构造演化与成矿控矿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阳山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南缘勉略构造带内,属康县-文县-玛曲区段(图1-b)。该区域是扬子板块-华北板块-松藩甘孜地块的汇聚部位,在平面上呈现三面围限的形态特征[14-17](图1-a)。其独特的造山过程、构造演化历史及动力学机制使其被称作“中国地质百慕大”[18-20]。作为中国大陆印支期主要结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勉略构造带经文县向西与阿尼玛卿缝合带相连[21-23],向东以文县弧形构造的形式展现。文县弧形构造由多条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带组成,边界断裂自北向南分别为松柏-梨坪断裂、观音坝-安昌河断裂、魏家坝-马家磨断裂及白马-临江断裂(图2-a)。
图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a)和勉略带大地构造略图(b)Fig.1 Macroscopic tectonic framework(a)and geological sketch(b)of Mianlue belt
阳山金矿区整体上处于三河口逆冲推覆体中南部,安昌河-观音坝断裂是主要控矿断裂,泥盆系三河口群为主要容矿地层(图2-b),以含碳质、硅质及钙泥质板岩和千枚岩为主,夹中薄层灰岩,前人总结为一套热水沉积地层[24]。矿区内岩浆岩整体出露较少,但种类较多。基性、超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及侵入岩均见出露。岩体规模较小,难以在图中表示,且空间分布不集中,较为散乱。侵入岩多呈岩脉或小型岩株,与金矿存在密切关系或直接参与矿化[25]。岩浆活动期次区分较明显,均与构造事件密切相关,可将本区构造-岩浆事件划分为加里东期、印支期及燕山期3期,其中印支期构造-岩浆事件最为显著,即中生代中晚期杨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拼合,产生强烈的碰撞造山作用,使该区广泛发育褶皱、断裂、逆冲推覆、剪切平移等构造作用,并伴随强烈的火山活动及岩浆侵入。
为查明复杂构造变形对阳山金矿成矿的控制和影响,本次工作针对区内普遍发育的中小尺度变形和显微变形进行分析研究,获取区内构造变形特征。
透入性线理在区内非常发育,以皱纹线理和交面线理为主。本次工作分别在矿区内的草坪梁、后村、贾那下、葛条湾、寺陡坪5 地实测B 型线理88 组(图2-b),以皱纹线理为主,交面线理和窗棱构造次之(图3-a,c)。采集18块定向标本,运用赤平投影法对产状投影,得到线理优选产状108°∠6°(图3-m)。反应区域构造置换主应力方向为NNE向。
图2 文县弧形构造格架图(a)和阳山金矿带地质简图(b)Fig.2 Tectonic framework of Wenxian arc structure(a)and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the Yangshan gold deposit
图3 典型构造变形及优选产状Fig.3 Typical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preferred orientation
区内普遍发育以紧闭褶皱和同斜褶皱为主的复杂褶皱,代表岩层受到垂直轴面方向的应力作用被强烈压扁(图3-e,f)。全区实测紧闭褶皱枢纽产状326 组。从极密图中可看出(图3-n),枢纽优选产状110°∠18°。反应区域构造置换主应力方向为NNE向。另外,对矿区内多地220组稳定面理进行测量统计(图3-o),得到优势倾向为NNE向,平均产状45°∠50°。此外,区内还发育多种具指示意义的特征构造变形,主要为钙质千枚岩内发育的旋转碎斑、书斜构造、S/C 组构、黄铁矿压力影拖尾、石英脉右行拖尾及规模不等的构造透镜体(图3-g-l)。透镜体多为石英脉和花岗斑岩,具斜列和尖灭后再现的特点。
阳山金矿带内发育大量显微构造变形,蕴含丰富的地质信息,能够从微观角度体现区内构造变形的整体特征。
本次工作采集三河口群中强变形的千枚岩、板岩和灰岩磨制薄片进行镜下观察,发现多数样品中石英颗粒均发育波状消光、变形纹(图4-a),部分石英发育动态重结晶颗粒(图4-k),代表该区普遍发生塑性变形并发生低绿片岩相变质。千枚岩定向薄片中旋转碎斑(图4-f)、矿物颗粒条带(图4-d)、书斜构造的运动学指向为右行,宏观指向自北向南。另外,面理叠加现象说明该区受到多期构造活动改造(图4-l),而显微破裂是脆性变形的直接表现[26](图4-b),反应晚期脆性变形的叠加。
定向薄片JCG-b1 与CPL-b6 中条带状构造延伸方向分别为68°与288°(图4-j,d),与之垂直方向即所受应力方向分别为338°和18°[27-28];定向薄片CPL-b16 中发育雁列状张裂隙(图4-b),雁列展布方向代表主应力σ1方向,垂直破裂面方向代表σ3[28]。σ3方向为60°,即σ1方向为330°。综上分析,区域主应力方向为18°~330°,即NNW-NNE之间。
图4 典型显微构造变形和石英C轴结晶学优选组极图Fig.4 Typical micro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pole figures of quartz CPO
采用EBSD技术获取石英晶体的CPO(crystallization preferred orientation)信息,通过绘制组构图分析其特点来反映变形温度,可为岩石整体的变形和机制提供微观信息[29-31]。本次测试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重点实验室工作人员协助下完成,所用仪器包括牛津IE350 型X 射线能谱仪、加载HKL Nordlys EBSD 探头套件的日立S-3 400NⅡ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加速电压15kV,COP极密图由HKL Channel 5软件完成。
选取4块千枚岩定向样品制备薄片,在XZ平面(平行线理,垂直面理)分析<0001>方位的极图。前人研究表明,不同活动滑移系对应不同的变形温压条件[32-37]。样品8832-2存在多个极密点(图4),其中Y 轴附近极密和XZ 点极密代表柱面和底面的滑移;样品JCG-b1存在相交于Y 轴的Ⅱ型交叉环带,代表低温变形特点(350℃~450℃)[36];样品D202618Db-2 和D8835-2 分别体现柱面滑移和底面滑移,说明其同样经历了中低温变形(450℃~550℃)[36,38]。4组样品总体反映中低温变形特征。
强应变和高温压条件使矿物颗粒发生位错蠕变,并在动态恢复作用下产生重结晶颗粒。矿物变形实验研究表明,重结晶粒度越小所经受应变越强烈[28]。本次计算采取动态重结晶颗粒大小与差异应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式(1)[39-41]。
D=动态重结晶颗粒粒径均值。A 和m 为常数,以石英为对象是通常取A=6.1,m=0.68。
选取区内广泛分布的三类岩石(表1),对其中所含的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进行测定,统计方法为线截法,计算公式为(2):
N=测量颗粒总数;L=截线总长度;测量平均粒径和古应力差值计算结果见表1。该组古应力差值为37.21~44.39 MPa,相对本区石英差应力均值108.3 MPa偏小[42],推测代表后期浅-表层剪切作用下产生的差异应力,构造层次较浅。
表1 动态重结晶法估计古差应力值Table 1 Paleostress estimated value of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阳山金矿处于文县弧形构造带内(图2-a),该弧形构造为勉略构造带叠瓦状复合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体现[23,43-44]。本次工作对阳山金矿区所处三河口逆冲推覆体南北边界进了对比观测[43]。
南部边界位于阳山矿区之外陶家坝村以南地区(图2-b,图5),岩性以中薄层灰岩为主,变形强烈且复杂。普遍发育中等尺度紧闭褶皱,发育由岩层能干性差异导致的劈理折射现象;千枚岩和灰岩中均发育大量压溶成因石英和方解石脉及缝合线构造(图5-a,b);脉体顺劈理发育且在褶皱转折端滑脱部位聚集;局部可见方解石伟晶岩脉。一系列不对称褶皱轴面北倾,显示该区自北向南的推覆指向。
北部边界位于矿区西北桥头乡南部(图2-b,图5),上部推覆体主要为一套灰岩和钙质碳酸岩,整体自北向南覆于以千枚岩为主的岩层之上。岩层构造变形强烈,与南部边界对比发现北部岩石更加破碎,中小尺度断裂、小型不对称褶皱和无根褶皱十分发育,大量石英和方解石脉被剪切改造拉伸或呈透镜状(图5-c,d)。由此可见,北部构造变形层次较之南部相对更深,但未发现明显的片理出现,说明仍处于浅-中构造层次。
图5 构造应力场分析图和陶家坝-桥头构造剖面图Fig.5 Analysis of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structural section from Taojiaba to Qiaotou
勉略构造带的形成始于晚古生代泥盆纪末期,勉略洋作为东古特提斯洋北侧分支有限洋盆开始裂陷扩张,中石炭—早三叠世时逐渐转为俯冲消减,至三叠纪末期发生碰撞拼合造山,最终形成拼合中国南北大陆主体的主要断裂复合构造带[13,21,43]。前人将勉略带主要变形划分为俯冲和碰撞两期[23],以主造山碰撞晚期,自北向南的逆冲推覆构造最为显著。由其造成的构造掩覆使古缝合带的物质记录深埋于地下,蛇绿混杂岩等残迹基本无出露;俯冲期变形残存于泥盆系三河口群中,以发育顺层的韧性剪切变形和自北向南的低角度韧性逆冲推覆为主要特征。本文通过对矿区内各类透入性构造变形的观测和解析,得到区内构造置换主期应力为NNE 向,宏观及微观变形均指示剪切变形具韧性特征,而区内广泛发育顺劈理的压溶石英和方解石脉,代表大量的流体存在,为俯冲带的标志之一。上述变形特征代表了俯冲期变形的残留,区内大量发育的紧闭褶皱和同斜褶皱则揭示出碰撞期强烈的NS向挤压,与矿区南北边界断裂一起代表着区域主导变形。
韧性剪切变形结合大量流体发育,表明阳山矿区构造变形整体上具韧性通道流的特点[46]。该概念出自对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的研究,主要强调中下地壳因升温熔融所产生的韧性流变层对上覆刚性块体的运动学影响[47]。但若以片理作为深部构造变形标志,阳山矿区并未发育片理,且变质程度仅为低绿片岩相,加之石英EBSD 实验中低温变形特点和相对较低的古差应力,将该区构造变形层次限定为浅-中层次,无法产生熔融流变层。然而,区内确实发育了大量脉体,其成因可能为逆冲推覆过程中,岩层能干性差异导致相对软弱的泥质板岩、千枚岩被两侧能干性强的岩层挤压,产生大量顺劈理发育的石英和方解石脉(图5-a-d)。软弱岩层由于大量流体的加入而表现出韧性流变特性,调节刚性岩层的推覆运动,由此形成复杂的具韧-脆性变形特征的构造变形。
(1)对区内典型构造变形产状的统计分析得出线理优选产状108°∠6°;紧闭褶皱枢纽优选产状110°∠18°;面理优势倾向为NNE 向,平均产状45°∠50°;发现大量具韧-脆性变形特点的显微构造变形,推算区域构造主应力方向为18°~330°。推测区域构造置换主期应力方向为NNE向,表现为由NNE 向SSW 的具韧性变形特征的逆冲推覆。
(2)石英EBSD实验得出中低温组构模型,变形温度350℃~550℃;动态重结晶法测算古应力差值为37.21~44.39 MPa,推测为后期剪切作用下产生的差异应力。整体而言,阳山金矿区构造变形层次较浅。
(3)矿区发现大量顺劈理发育的石英和方解石脉,结合韧性变形特点,认为阳山金矿区构造变形具韧性通道流的特点,体现为一系列具韧-脆性变形特征的复式褶皱组合。
致谢:审稿专家和编辑老师对本文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使本文质量得到提升,让笔者受益匪浅;石英EBSD测试得到师姐李影的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