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抵制美货运动看辛亥革命前民众运动发展新趋向

2022-02-03 21:04朱英
广东社会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商会民众文明

朱英

辛亥革命前的民众运动此起彼伏,与革命运动遥相呼应,对革命形势的发展产生了值得重视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民众运动,除各种传统表现形式之外,还出现了过去所没有的新式民众运动。①本文使用的是狭义民众运动概念,主要指发生在城市范围以内,以市民为主体,采取和平方式,为达到某种诉求而开展的运动,不包括以暴力方式与政府公开激烈对抗的各类“民变”。例如1905年爆发的抵制美货运动,是中国人民自发开展的第一次以抵制洋货为斗争方式的反帝爱国运动,其历史作用与影响颇受研究者重视,相关论著为数甚多。但是,以往的研究很少从民众运动发展新趋向的角度加以探讨,忽略了抵制美货运动在近代民众运动发展史上的特色与意义。有鉴于此,本文拟在这方面略做梳理与论述,以期推动辛亥革命前民众运动研究的深入拓展。

一、前所未有的普及程度与高涨声势

抵制美货运动受到当时舆论关注和后人瞩目的一个新趋向,是运动兴起之后,在短时间内即达到前所未有的普及程度与高涨声势。

对于抵制美货运动的这一新趋向,透过其所反映的若干新特点能够获得清晰的了解。首先看运动的空间普及程度。此次抵制行动首倡于上海,1905年5月10日,上海各业商董“因美禁华工事特开商务总会集议对付之策”,会议召集人曾铸(字少卿)发表演说,提出以两月为期限,如果美国拒绝删改华工禁约,“强我续约”,即“合全国誓不运销美货以为抵制”,与会商董一致表示赞同。“随后公议电稿禀请外务部坚拒签约,并请南北洋大臣鼎力主持电部抗阻,又遍电各省商会,请为传谕各商协力举行抵制办法。”①苏绍柄编辑:《山钟集》,上海:上海鸿文书局,1906年,第11页。紧接着,上海广帮和闽帮分别在广肇公所、泉漳会馆集会,学界团体人镜学社、沪学会、公忠演说会,以及四明同乡会、寰球中国学生会、童子抵制会、女子拒约会等也相继开会,踊跃响应。上海各界,包括“合埠绅界、商界、士界、工界、女界、童子界、各省会馆、各业公所、各国洋华司事等,女工传习所、各学堂、各女学堂、各教会学堂,各工厂、各业小工”,②民任社主人编辑:《中国抵制禁约记》,上海:上海民任社,1905年,第30页。很快都投入这场民众运动。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函电纷驰,群起响应,迅速形成遍及全国大中小城市的爱国民众运动,类似情形前所未见。因上海倡导抵制美货大会向全国21埠的商会发出通电,“祈传谕各商知之”,故这些口岸城市的商会和商董均回电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商界开展抵货行动。如重庆复电:“当与各帮议决,遵照贵会电示办理”。汉口回电:“不定美货,各帮许允,详细章程,乞函示。”九江回电:“两电均传知各业商董”。③苏绍柄编辑:《山钟集》,第45页。各省会城市也不甘落后,如贵阳商学绅董表示:“实行抵制,海内同情,敝处亦照办。”并提出“此系国民合群基础,鄙见宜亟趁此提醒各处商帮组织大小商会,拟订规则,互相扶助,遇事维持,以固团体,而杜流敝”④苏绍柄编辑:《山钟集》,第49页。。除通商口岸和省会城市,其他中小城市也群起响应。有的城市响应较迟,其发起人在启示中为此而深表不安与内疚。如署名衢州发起人聂登期者,在报上发表《敬告我衢人》一文,阐明全国群起抵制,“然衢州岂非中国之衢州乎?衢州士民岂非中国之国民乎?而何以数月来竟无一人敢直起会议以赞成此事?……何颜以对各省之志士,何语以慰海外之同胞?”⑤《敬告我衢人》,《时报》1905年8月4日,第7版。

抵制美货运动形成空前普及程度的另一具体表现,是在许多集镇也迅速获得蓬勃发展。据《中国抵制禁约记》(30-33页)汇录卷入抵制运动的集镇即有近百个,包括盛泽镇、同里镇、江湾镇、真如镇、闵行镇、浦东烂泥渡、王庙镇、绍兴东关镇、蔴古镇、陕店镇、章堰镇、观音堂镇、南翔镇、枫泾镇、罗店镇、莘庄镇、双林镇、蟠龙镇、沙溪镇、安亭镇、陈基镇、珠家角镇、高桥镇、马桥镇等。

抵制行动并不限于国内,海外各埠华商华人响应和支持抵制美货运动者也为数众多,由此形成海内与海外联动态势,这称得上是民众运动发展的又一新特点。例如“槟榔屿华人全体极愿赞成上海商会所议不用美货”的抵制办法,檀香山华侨向上海商会表示“抵制美禁约,望坚持,檀香山华侨叩谢”。新加坡华商致电上海商会,对“抵制美约义举佩甚”,表示新加坡华商“力赞如议举行,已电外商两部,乞始终坚持”。暹罗华商也电告“遵尊议戒用美货,以表同情”⑥苏绍柄编辑:《山钟集》,第43页。。在抵制美货运动期间,海外华商还积极捐款用于支持国内的抵制运动,体现出较高的爱国热情。

下面,再看参与运动的阶层与群体的普及程度。除空间的普及,参与抵制美货运动的社会阶层、群体与团体也达到空前普及程度。最引人瞩目的是以上海商界有识之士为代表的新商人群体的兴起及其产生的影响。此前,商人也不乏参与反帝爱国运动者,如在拒俄运动中即不难看到上海商人的身影,但他们只是参与者,而不是首倡者。抵制美货运动的发起者,则是以曾铸为代表的上海商董,这也是20世纪初年民众运动发展演变进程中值得重视的新趋向。上海商董的这一义举,对商人形象的改变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曾铸本人因此而获得了“二十世纪中国商界第一伟人”的誉称,而且社会舆论也对上海新商人群体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今沪上绅商,独顾公利公益,而为天下倡。吾高其义而感其热忱……尤望吾全国人闻风继起,合大群而共谋抵制之策”①《时事批评》,《时报》1905年5月10日,第2版。。

包括教育界在内的学界,在抵制美货运动中的表现最为活跃,发挥了重要作用。商界虽是这场运动的倡导者与发起者,但学界不仅是最早的响应者,而且还是这场运动不可缺少的宣传者和动员者。他们四处集会,多方宣传,使广大民众得以了解华工禁约的严重危害,进而投身抵货运动。不仅如此,这场运动还开始打破长期以来社会各界互相隔阂,缺乏沟通与协作的传统态势。例如在抵制美货运动中商界与学界即加强联系,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相互之间的联络与合作,这可以说是民众运动发展的另一新趋向。运动兴起之后,上海学界在积极响应商界号召的同时,沪学会曾主动致函上海商务总会,表示“愿通力协助”。上海商务总会立即复函,称赞“诸君子热心毅力,至为钦佩”,同时也表示“极愿同志襄佽”,“以匡敝会所不逮”。②《学堂拟通力协助筹抵华工禁约》,《申报》1905年6月7日,第2版;《商务总会复沪学会函》,《时报》1905年6月8日,第3版。另一学界团体人镜学社也曾致函上海商务总会,就抵制运动的若干策略问题提出建议,得到商会的赞同。于是在抵制美货运动期间,不难发现商界与学界合作开展各项活动的事例。但在运动后期商务总会提出“疏通”举措时,学界不少团体表示反对,商界与学界之间出现争议,抵货运动也因此而出现了裂痕。③相关详情请参阅拙文《论抵制美货运动中上海商学两界的互动及其影响》,载《安徽史学》2021年第2期。

此外,其他各界也积极响应并投身运动之中。工界人士一方面积极响应抵货号召,另一方面提出通过抵制美货发展民族工业的主张。据报道,工界和平社召开拒约会,到会者多达五百余人,“由发起人朱君若霞宣布开会宗旨,并谓国民群志涣散,故步自封,致外人生种种轻视之心。今日美约事,务各勉为,俾可一振国家精神。”④《和平社开拒约会》,《时报》1905年10月26日,第3版。伦章机器造纸局总董应桂馨阐明抵制美货意义重要,指出如果只是“不用美货,改售别国同类之货,则移东补西,难塞漏巵”。现今“民志齐一,正我制造家改良土货,杜绝外货之机会”⑤《来函》,《时报》1905年8月4日,第7版。。这一认识不无见地。过去默默无闻的女界,在抵制美货运动中也当仁不让,其言论与行动成为抵货运动中的一大特色。上海女界有识之士施兰英等“为抵制美约事”召集百余人开会,多人发表演说,阐明“各宜坚持不购美货主义,广结团体,以尽责任。盖外国所以侮辱我华人者,以我国人无团结心之故。”会议通过的办法,包括致书各男界表示女界支持态度,各担运动内地女界之任,分往各埠各家演说不用美货,“拟以此次集会为坚持久远之中国妇女会”等⑥和作辑:《一九〇五年反美爱国运动》,《近代史资料》第8册,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第31页。。女界的宣传抵制传单还阐明,女子参与抵制行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实现自立自强的基础。“如今能不买美货,就是能尽国民一分子的义务,岂不是自立的基础吗?”①和作辑:《一九〇五年反美爱国运动》,《近代史资料》第8册,第83页。对于女界积极投身抵制美货运动,舆论“不禁狂喜而顶祝,曰此女权发达之第一声”②初我:《妇女社会之对付华工禁约》,《女子世界》第2年(1905),第2期,“论说”,第3页。。

运动声势趋于高涨,是促使这场运动达到空前普及程度的必然结果,两者相辅相随,因果相连,故无需赘述。时人也注意到这场抵制运动的普及程度与高涨声势,描述“海内外通商各埠,内地城乡僻壤,凡商界学界女界工界,闻风兴起,接踵开会,国民合群,于斯为烈。尤难者,戒用美货,万众一心,电费会资,不惜巨帑。文明抵制,照耀环球。”③苏绍柄编辑:《山钟集》,第13页。如此普及的民众运动与高涨声势,甚至促使清朝一部分官员在运动初期也持同情甚至支持态度。例如署理两江总督周馥致电上海道,说明“沪商会公电美续约虐待华旅,由工及商,恳电部劝阻画押”,“已据情电达外务部,力保商利,希即饬知”④苏绍柄编辑:《山钟集》,第41页。。

二、不依赖政府而专恃民气

不依赖政府而专恃民气,是时人对抵制美货运动特点的概述,也是辛亥革命前民众运动发展的一个突出新趋向。

抵制美货系民众自发兴起的一场爱国运动,在短时间内即达到空前普及程度与高涨声势,充分体现了过去未有之民气民力的巨大影响。当运动在上海蓬勃兴起之后,《申报》即敏锐地观察到这一发展变化,发表社论《论中国民气有发达之机》,表示“深喜吾中国之民气尚能如此固结,如此发达,当亦通商互市以来绝无仅有之伟大举动也”。同时,该文还进一步阐明民心民智民气发达的重要意义:“国势之强盛,在于民心之固结;民心之固结,在于民智之开通;民智之开通,在于民气之发达。”⑤《论中国民气有发达之机》,《申报》1905年5月17日,第2版。《大公报》的报道也指出:“自抵制美约之问题出现以来,民气之发达,光芒万丈,烜耀全球。”⑥《抵制美约要闻》,《大公报》1905年8月11日,第3版。

华工禁约风潮初起之际,参与运动的民众主动表示愿做政府后援,希望官民协力抵制美国华工禁约。当时,清政府面对美国续约要求,也反复阐明禁约对华之危害,并饬令驻美公使梁诚与美交涉修改禁约,遭美拒绝。所以,抵制美货运动乃表达中国广大民众的明确态度,支持中国政府的修约要求。由于“关系至大,此吾国民所当出全力以争之者也”⑦《论美禁华工新约》,《申报》1905年5月10日,第1版。。所以,上海商董发起抵制美货运动,“电达政府,请勿签字,并电达各地商会,请各地商会各电达政府,示意于政府,以为政府后援”⑧《时事批评》,《时报》1905年5月11日,第2版。。稍后,美国政府为强迫中国续约,委派了新任驻华公使柔克义,在京一再向清政府外务部施加压力,声称抵货运动将“牵动大局,有碍邦交”。清政府迫于压力态度有所变化,企图阻止民众集会抵制。外务部还曾两次要求署理两江总督周馥惩处倡导和领导抵制运动的曾铸,周认为“徒用压力革究一二人,于事无济”,且恐“众怒难犯,转致滋生他变”⑨《江督致外务部函稿》,《时报》1905年9月12日,第2版。,故不敢贸然采取行动,只是令上海道设法逼使曾铸离沪。

清政府的态度转变之后,抵制美货运动从最初主动表示愿为政府抵制禁约之后援,逐渐转变为广泛宣传不依赖政府,专恃民气抵制的大规模民众运动。运动的实际领袖曾铸曾明确表示:相戒不用美货,“乃人人自有之权”,不仅美人不能干预,而且本国政府也不能阻止。“政府虽欲阻止,恐亦无从措辞”,至多只是阻止开会,“不能强令人人定用美货也”①《曾少卿声明未允展期不用美货来函》,《申报》1905年7月7日,第2版。。但清廷仍颁发上谕,要求“静候外务部切实商改,持平办理,不应以禁用美货辄思抵制”,命令各省督抚“晓谕商民,剀切开导,务令照常贸易”②沈桐生辑:《光绪政要》(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5辑,台北文海出版社出版)卷三十一,页五六。《清季外交史料》卷一九〇,页二三。。清政府的这种态度,使各界民众大失所望。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不依赖政府而专恃民力的言论与宣传越来越多,成为近代民众运动发展新趋向的一个突出特征。

不依赖政府,是因为清政府不足依赖也。近代以降,清政府在对外交涉中一直以妥协软弱的形象出现。在中美华工禁约交涉过程中,清政府同样也是如此,因而不可能依靠其达到人民所希望的目的。时人也意识到:美国之所以强迫中国续订苛约,是因为“清政府弱也,为彼所不畏……此约既移议于北京,能废旧约,另立新约,此清政府事也,然吾决其不能办到也。能改其所立之约,而增入华人在美享受种种之权利,此亦清政府事也,然吾亦决其不能办到也。”③《敬告会议对付美约之诸君(续)》,《时报》1905年6月6日,第2版。事实证明,这种判断是完全正确的。有的论述还说明,依赖政府非但不能达到拒约目的,反而带来其他阻力。其原因是“政府固具有畏外之特质,而又深忌民权之发达者……故依赖政府非惟不能得其保护,且反生其阻力,盖我政府固不以国民为事者也”④和作辑:《一九〇五年反美爱国运动》,《近代史资料》第8册,第19页。。不信任政府,进而提出不能依赖政府的主张,是抵制美货运动中广为宣传的一大亮点。

政府既不足依赖,唯有依靠民气民力。“今日对付此禁约之问题,在有一最要之解决。解决何在?则曰勿依赖清政府,而专恃民气是也。”论者还对民气进行了具体阐述,说明“何谓专恃民气也?气者何?有客气,有真气。毫无实际,群相哗噪,是曰客气。客气虽盛,不崇朝而涣散矣。若真气则如扎硬寨,打死仗,挟逼之而不惧,震撼之而不摇,恃此真气以与大舞台相竞,无锐不破,无坚不摧,可预决也。”⑤《敬告会议对付美约之诸君(续)》,《时报》1905年6月6日,第2版。所谓民气,即所谓“真气”也。之所以对民气的作用有如此全新的认识,是因为抵制美货这场新民众运动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例。通过报章广泛报道,海内外无不知悉抵制美货运动由上海商界自动发起,全国各地各界以及海外华人迅速响应,随即发展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主义爱国运动,显示了强大的影响力。面对外人的凌辱,“中国今日之国势,既不能以理争,又不能以力抗,所恃者,民间之团结力。”⑥《阅筹拒美禁华工公启系之以论》,《时报》1905年5月30日,第2版。正是以这种民气民力为依靠,曾铸才有勇气向清政府外务部提出:“此次约本,必须寄与沪商公阅,方能由部画押”⑦苏绍柄编辑:《山钟集》,第30页。,这显然是民气民力的自信表现。

对于抵制美货运动所展现出的可贵民气,时人充分意识到其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认为“恃此民气,何求不得……往后民气发达,不难遇事振兴”。因此,民气万不可松懈,否则后患无穷,“倘不能争一工约,吾国民气从此扫地,无复合大群谋公益之望矣”①苏绍柄编辑:《山钟集》,第107页。。在清廷颁发谕禁抵货令之后,不依赖政府而专恃民气的抵制美货运动,仍继续坚持进行了较长一段时间。坚持者认为:“无论政府如何禁止,如何压抑,而我坚持一不用美货,自有之权,政府当亦无如我何。”另外,“虽有政府命令不准倡言抵制,而我等不开会则可,若美货之用不用,则人人自有之权,政府从何干涉?即使政府媚外将约私行画押,而我全国同胞万不承认。”②《汇录抵制美禁华工各函》,《申报》1905年7月19日,第2版。置政府禁令于不顾,不惧政府干涉,可谓民气民力高涨的反映。上海各界团体继续发起召开抵制禁约大会。尤其公忠演说会态度坚决,发布集会告示,针对当时的情形特别阐明:“当此抵制吃紧之际……吾人自宜持之益坚,使破坏者无以逞其谋”。同时,该会还通告国内外拒约诸团体,说明抵制运动已至关键时刻,“改约将近,我侪益宜力维抵制,坚保团体,勿致破坏解散,以收垂成之功效”③《公忠演说会再开力维抵制大会》,《时报》1905年8月31日,第1版;《公忠演说会广告国内外拒约诸团体》,《时报》1905年9月3日,第1版。。集会演说者也面对来自政府禁止开会和禁止抵货的谕令,呼吁“我华人惟有速求进步,延长其抵制之力,勿因浮言而撼动,勿因威嚇而解散”④《武仲英君到浔演说美约事》,《时报》1905年11月4日,第2版。。以上言行更进一步体现了抵制美货运动展现出的新特征。

抵制美货运动的实践证明,固结团体,是更好地发达民气民力,争取抵制禁约获得成功,甚至是使国家臻于富强的保障。《申报》论说对此不无阐述:“今之欲图自强者,莫不曰合大群,结团体。群何以能合?则必使千万人之心同为一心,始能免参错不齐之患,而合为一。群[团]体何以能结?则必使千万人之身视同一身,始能免涣散隔膜之病,而结为一体。”⑤《自强必先自治说》,《申报》1905年5月23日,第2版。连《纽约商报》也载文指出:“华人这次实行杯葛主义,有条不紊,其团体之固,殊出人意料之外。”⑥丁又辑:《1905年广东反美运动》,《近代史资料》第22册,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第51页。甚至美国总统对于中国民众因民气发达而采取的抵制行动也印象深刻,多次表示华工禁约应予修订,故清朝驻美公使梁诚向清政府说明:“自沪粤各埠倡禁美货,美总统力主修约通融”⑦丁又辑:《1905年广东反美运动》,《近代史资料》第22册,第51页。。总之,通过合大群恃民力抵制华工禁约,使得当时的人们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今之世界,一群力竞争之世界也,彼合群力以图吾,吾亦必合群力以抵制之。”⑧《论内地宜广设商会》,《申报》1905年6月10日,第2版。中国能否抵御外人之鲸吞蚕食,在存亡绝续中获得一线生机,取决于抵制禁约对民气民力的检验。从整体而言,“改旧约,删苛例,犹其效之小焉者也。我之民气自此愈昌,团结之心自此愈固,外人之视我也,益不敢起其轻侮之心,则收回东三省,争回路矿权,杜蚕食之阴谋,拒列强之要索,乘此破竹之势,以挽救之,吾国前途之发达,殆未可量也。”⑨《论抵制美约之结果》,《申报》1905年8月2日,第2版。

抵制美货运动不仅彰显了恃民力与固团体的重要影响,同时也促进了更多社会团体的诞生。如果说为数众多的各界抵货团体,大多具有临时性特征,在运动后即无形解散,更多地区的商会在抵制美货运动影响下得以成立,则成为长期存续并发挥重要作用的新式商人团体。运动期间,一部分地区已经成立的商会产生了突出影响,由此推动更多商会的建立。成立商会以固结团体不仅成为商界的共识,甚至学界也认为迫在眉睫。例如贵州学界的电文指出:“实行抵制,海内同情,敝处亦照办,此系国民合群基础。鄙见宜亟趁此提醒各处商帮,组织大小商会,联订规则,互相扶助,遇事维持,以固团体,而杜流弊。”①民任社主人编:《中国抵制禁约记》,上海:上海民任社,1905年,第28页。还有的专门论述了“商会与争约之关系”,认为“商会者,固不仅为绅士之领衔而重于众商之会议,不仅为官场之酬酢而重于联络商情”,“商家之方策,又必赖商会为之机关也……行业纷繁,判涣无群,私人执志,戮力无功,若商会既立,则振其裘倾,全局俱理矣。”②《敬告我苏州商业家》,《时报》1905年7月19日,第2版。这是时人对商会不同于会馆、公所的作用与影响的深刻阐述。有些地区的商会就是在抵制美货运动中成立的。苏州著名绅商王同愈等人于1905年6月底向商部呈请设立苏州商务总会,呈文阐明:“商会之设,始于上海,渐及浙粤,计自设会以来,小而驳斥词讼违章,大而抵制美国工约,皆得收众志成城之效,内地要区,闻风踵起。”③章开沅等主编:《苏州商会档案丛编》第1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3页。可见,商会在抵制华工禁约风潮中的作用,是促使更多商会成立的重要原因。7月,在抵制运动进入高潮之际,苏州商务总会经商部批准得以正式成立,成为清末与民国时期联结苏州工商各业最重要的社会团体。

另外,支持和参与抵制美货运动者对清政府的批评与谴责也越来越多。有的直截了当地指出:“我政府之不足为吾民可恃也久矣,衮衮诸公类具奴隶性质,而无爱国思想,拥虚位食厚禄,且以苟且图存为事,其种种怪状已为吾民所见知”。④和作辑:《一九〇五年反美爱国运动》,《近代史资料》第8册,第18页。有的谴责“今之政府则专以敷衍因循推诿粉饰为唯一之秘钥”,故而无论内政外交,均举措乖张。“其于内政也,则无论若何重大事件,一纸空文即可塞责,而官吏之奉行与否不问也,百姓之乐从与否不顾也。其于外交也,则畏葸退让,惧洋如虎,先事无预防之法,临时无抵御之策,一任外人之诛求要索,而莫敢枝梧,国势之积弱如此,其不足恃也可知矣。”⑤《自强必先自治说》,《申报》1905年5月23日,第2版。对清政府的失望与谴责,直至最终趋于绝望,无疑是促使许多爱国人士走上革命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对清政府的批评已涉及到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夫专制国体,其政府有压制吾民之权力,吾民有服从政府之义务,数百年来民气销磨殆尽,故自中外问题,凡有交涉,彼外人遂利用我政府之压制而迫使吾民以服从,往事之已然,真使我同胞隐忍吞声痛哭流涕者也。”同时,还说明民气之不可能长期被压制,终有发端之时,而抵制美货运动实乃其时也。民气“蓄之久则其发之也必锐,怨之极则其敌之也必勇,屈极求伸,无往不复,遂于今日而发其端焉”。⑥和作辑:《一九〇五年反美爱国运动》,《近代史资料》第8册,第18—19页。当时的商人也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提出了过去所没有的全新见解。例如苏州商人指出:“夫中国为二千余年之老大专制,无论内政,向任执事独断独行,国民纤芥不得预闻。内政之腐败在是,外交之失策亦在是。”⑦章开沅等主编:《苏州商会档案丛编》第1辑,第762页。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与批评,是改革落后君主专制体制的第一步,紧随其后,实施宪政即成为各界的共同要求,一部分爱国者更勇于追求民主共和,转而支持和参加革命运动。

三、从“野蛮的排外”到“文明的排外”

从“野蛮的排外”到“文明的排外”,是抵制美货运动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也是辛亥革命前民众运动发展的又一个新趋向。

“排外”,亦即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与凌辱,是晚清许多民众运动的一个突出特征。从反洋教到义和团庚子之变,主要采用的是“野蛮的排外”方式,这种排外行动在揭橥反帝爱国民族大义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国人思想与行动落后的一面。抵制美货运动则采取文明的排外方式,“不烧教堂,不杀教士,不学义和团为野蛮之暴动,为野蛮之排外”,而是“为文明之竞争,为文明之排外”①《论中国民气之可用》,《时报》1905年7月15日,第2版。,体现出辛亥革命前民众运动发展的又一个显著新趋向。正如时论所说:“昔也以不知文明之办法,故除野蛮之暴动外,别无抵制之术也。今则民智渐开,知权利之不可让人侵侮之,不甘顺受,而和平抵制一法,尤足折冲于樽俎之间。于是,以美约一事,先为之萌芽。”②《论抵制美约之结果》,《申报》1905年8月2日,第2版。从通商大埠到中小城市,各地在运动期间新成立的抵制美国华工禁约团体,无不揭示文明抵制的特色,从其名称即可明显看出这一点。如文明拒约社、和平拒约会、文明抵制会等,均突出“文明”二字,这在以往是不曾有过的。

前曾论及,首倡抵制行动的是商界,在运动中最为积极活跃的是包括教育界在内的学界,两者形成了过去少有的联络互动,是促成抵制美货运动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规模并形成高涨声势的重要因素。对于运动所采取的具体抵制方式,两者不约而同地坚持实施文明或和平方式,反对任何野蛮的行动。于是,“各省各业无不各自聚会,实行抵制之道,绝无野蛮之行为,诚为我中国向来所未曾有之文明举动也”③《抵制美约要闻》,《大公报》1905年8月11日,第3版。。通过商学两界的广泛宣传与告诫,抵制美货运动虽然参与者众,包括社会各阶层,但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所谓的野蛮行动,被海内外舆论一致称誉为一场规模宏大的文明抵制运动。

野蛮排外还是文明排外,在当时是人们关注的议题。庚子事变后,义和团的行动被外人指为野蛮排外,列强还以保护侨民为由对中国加强干涉控制,攫取了更多在华权益。国人对义和团运动也不无反思,认为野蛮排外为列强侵略留下口实,应该尽量避免。舆论指出:“抵制禁约,当以平和之竞争,效文明之成例,不可激起排外之暴动。”④《论华商集议抵制美国华工禁约(续)》,《时报》1905年6月21日,第2版。实际上,商界人士在发起抵制美货运动时,格外注意采取文明方式,甚至在用词方面也反复考究,其用意就是为了不给美国提供破坏干预这一民众运动的借口。在上海各业商董出席的发起抵制美货大会上,有与会者慷慨激昂建议“禁用美货”,但最终发布的通电并没有采纳“禁用”二字,而是“不用美货”,虽仅一字之差,但却包含着明显不同的意思。“禁用美货”带有主观强迫之意,“不用美货”则无强迫意思,是个人的自由。曾铸曾多次阐明,买卖交易乃两相情愿之事,是否购买使用美货,系人人自有之权,不仅美国政府不能干预,本国政府也不能强令购买。他还专门复函各省乡镇,解释文明抵制的重要性。“刻下已到文明极点,盖仅仅相戒不用美货而已。凡我同胞,人人不用美货,即是尽其天职。所以原定办法五条,减剩一条者,内以纾政府牵动交涉之忧,外以杜美人藉端恫吓之口。”⑤民任社主人编:《中国抵制禁约记》,第35页。

在《留别天下同胞书》中,曾铸再次强调一定要坚持文明抵制,将运动进行到底,直至达到预定目标,否则死不瞑目。这篇在各大报章公开发表的告同胞书,透露其因发起和领导抵货行动,屡屡受到威胁,甚至有人欲密谋相害。知情者向曾铸告知“某等私议图害情形,历历如绘”,劝其暂时走避,“若不走避,万难免祸,并谓公一身关系全体,不可轻于一掷”。曾铸毅然决然地表示:“为天下公益死,死得其所”。并说明“仆一人畏死,更惹全球轻视,谓中国人性质不过畏死而已,轻视如故,残贼如故,奴隶如故,牛马如故,固不消说,而仆遂为天下罪人矣”。曾铸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视死如归,对国人的唯一希望是“我死之后,不可与死我者为难,抵制办法,仍以人人不用美货为宗旨,千万不可暴动,若贻各国以不文明口实,则我死亦不瞑目也”。①民任社主人编:《中国抵制禁约记》,第47—48页。曾铸不畏死亡的表现和坚持文明抵制的呼吁,受到海内外普遍称赞,来函来电“日必数百起”,认为“此次抵约问题,经我公几番审度,始得此完全无缺独一无二之文明办法,是为公益,非为一己,不涉国际,不贻口实,凡我昆季,当为中国贺,为同胞贺,更当为一己贺”②民任社主人编:《中国抵制禁约记》,第49页。。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教师打破思维枷锁,转变教学策略,改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姿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灵活调整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个性创新的空间,学生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综合能力素养得以提升,个性也得以保留.

坚持文明抵制方式,也是避免清政府干预,继续开展运动的正当理由。清廷颁发上谕之后,北京学界即循此向上海商会阐明:“朝廷恐抵制过激,致生事端,下诏劝谕,不得已苦衷,天下臣民,共应深谅。但旨意系禁野蛮暴动,非禁文明办法,尚望公等始终谨慎坚持,以免外人益鄙夷,我大局幸甚。”③民任社主人编:《中国抵制禁约记》,第29页。学界知名人士吴趼人也向曾铸表示,政府“无非曰深恐匪徒藉端煽惑,或无知愚民致滋他变”,只要多加宣传,使人人皆知坚持文明抵制,遇到美人也仍“格外优待,以表我中国之豁达大度,不过不用其货,不受其佣,以抵制其禁之约耳”。这样即“可弭患无形,更可免政府之藉口”④民任社主人编:《中国抵制禁约记》,第39页。。曾铸也十分自信地表示:“此次之事,办法文明,不愁牵动。”⑤民任社主人编:《中国抵制禁约记》,第15页。

报载厦门发生美国领事馆国旗索缆被折事件,美领事以此为由要求清政府严厉惩处相关人员。舆论担忧此类不文明行动,“是欲使美人得以藉口,而政府得以干涉我而禁止我也”⑥《论厦门华人侮辱美领事署事》,《时报》1905年7月23日,第2版。。由于该事件关系到和平抵制能否坚持,受到各方关注。上海商会一方面担心文明抵制方略被打破,另一方面为避免清政府在美国领事压力下镇压抵制行动,急忙致电厦门商会询问该事详情,强调必须坚持采取文明方式,“切劝诸色人等,万勿暴动,致干国际交涉”⑦《上海商会致厦门商会电》,《时报》1905年7月23日,第3版。。厦门商会复电报章所载不确,实属误传。福州商会也致电上海商会详细说明此事情形:“厦门美领署旗绳被割及遗秽事,美使向外部饶舌,电闽速办,免生枝节,并先经公廨委员会同工部局查勘,旗绳有割断痕迹,又旁有遗屎,美领初尚啧有烦言,经当道详为剖说,始以新换旗绳,请按交际常礼,声炮致敬,彼亦答礼。现此事已了,于拒约事不相涉。”⑧民任社主人编:《中国抵制禁约记》,第27—28页。厦门商人还致电上海学界团体人镜学社,介绍相关情况,阐明“此事文野攸关,岂任诬陷,乞达贵埠商会,电请普天同志电阻政府”⑨和作辑:《一九〇五年反美爱国运动》,《近代史资料》第8册,第48页。。

所谓厦门事件发生后,美驻沪总领事也曾向上海道声称该行为“终恐酿成拳乱”,要求制止抵制行动。上海道则理直气壮地回复说,不用美货乃文明举动,“商民感念同胞,激于义愤,与寻常仇教排外者,不可同日而语……若以上等商民合群爱国而指为扰乱大局,比之拳匪,则非本道之所敢闻命。”①《上海道复美总领事罗函》,《申报》1905年7月28日,第2版。当时,各地参与运动者对于所谓厦门美领事馆事件,均表示关切,同样担心发生不文明行动,导致抵制运动遭遇挫折。他们表示:“抵制禁约办法,本极文明,断不可有丝毫野蛮举动。”②《厦友复曾少卿电》,《申报》1905年7月24日,第2版。有的还致函上海商会,说明:“昨阅各报登有厦门同胞粗暴举动,心为闷损,阅今日报章,知无其事,为之一快。窃恐愚民无知,各埠或有举动,则酿成国际交涉,于大局关碍甚巨,可否由执事发电各埠,诚属格外谨慎,文明办法,万弗粗暴,则大局幸甚。”③苏绍柄编辑:《山钟集》,第100页。由此可知,坚持文明抵制是绝大多数参与运动者的共识,并随时注意坚持维护这一原则。

对于抵制美货运动中的“文明抵制”行动,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妥协软弱的表现。这一策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美国的干预与清政府的镇压,甚至在初期赢得清政府的同情与支持,使运动很快发展至普及全国的程度,形成空前的声势与规模。“文明抵制”的行动,对于改变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也不无影响。义和团的“野蛮排外”被外人恶意放大,并引申丑化中国是不文明的野蛮国家。而随后爆发的抵制华工禁约,中国广大民众在此过程中虽然群情愤激,但却始终坚持采取文明抵制方式,令外人颇为惊讶,印象深刻,甚至给予了肯定。有的指出这是中国文明进步的表现,认为“吾观华人禁止美货一事,种种举动,实与美国人民自由之主义隐相符合……华人渐进于文明国之程度,以养其完全之智识也”④《西报论抵制禁约之文明》,《时报》1905年8月9日,第3版。。

四、新民众运动的传统局限

综合上述,不难看出抵制美货运动与以往的民众运动相比较,在许多方面都明显体现出新的发展趋向,因而可以称之为近代新民众运动,这也反映了辛亥革命酝酿时期民间社会发展的新特征。不过,抵制美货运动作为一场新民众运动却仍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传统局限。

其一是缺乏统一领导运动的组织机构,具有明显的分散性与自发性特点,无法保证运动持续顺利发展。

令人有些不解的是,抵制美货运动既不是由传统的商人团体,也不是由新兴商人组织出面发起,而是经由商界中的少数有识之士倡导,其中最重要者乃是福建籍商董曾铸。换言之,商界个人对发起抵制美货运动发挥了关键作用,其所属团体却隐身未见。传统的商人团体是明清时期即已有之的会馆与公所,因其具有类似西欧行会的功能,故也称为中国的传统行会。其特点是保护同籍商人或者同业工商业者的利益,以行规规范本业的发展,对成员具有很强的约束功能。会馆、公所长期以来均各自独立,互不相属,并非工商各业的共同组织,未能出面发起抵制美货运动尚能理解。新兴商人团体主要是指商会,而且上海商会是全国最早成立的新兴商人团体。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由商约大臣吕海寰奏请设立,1904年在该公所基础上重订章程并选举总理、协理和议董,设立上海商务总会,成为具有明显近代特征的新式商人团体。商会在组织上最重要的特点,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打破了传统会馆、公所互相隔绝的局限,工商各业均加入商会成为团体会员。这样,商会成为工商各业的共同组织机构,具有远超会馆、公所的能量与影响,能够“登高一呼,众商皆应”。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兴起之际,上海商务总会已经成立一年,理应成为这场运动的发起者,但事实上却没有承担这一重任。

上海商务总会之所以没有出面发起抵制美货运动,而且其主要领导人甚至没有出席发起抵货行动的第一次重要会议,应该与商会领导人长期以经营美货为主不无关联。由于涉及到切身经济利益的得失,其行动自然会有所羁绊。在商界对美国华工禁约普遍感到愤激,商会并无积极行动的情况下,曾铸约请各业商董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开展抵制行动。本次重要会议的地点是在上海商会,故不仅在当时,甚至在当今研究者中,多有人误以为上海商会是抵制美货运动的发起者,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次会议向清朝外务部、商部、南北洋大臣致电,“吁恳峻拒画押,以伸国权而保商利”,同时还通电全国21埠商会,告以“拟相戒不用美货,暗相抵制,祈传谕各商知之”①苏绍柄编辑:《山钟集》,第27—28页。。所有这些电文,领衔署名者都不是上海商会的总理或协理,而是“沪商曾铸”。

抵制美货运动兴起之后,担任联络甚或领导角色者也是曾铸。他每日收到海内外大量函电,针对函电提出的问题予以回复,不仅极为辛劳,同时还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曾铸的义举受到海内外广泛称赞,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商界第一伟人”。②有关曾铸与抵制美货运动的详细情况,请参阅拙文《清末商界“第一伟人”曾铸与中美工约风潮》,见《武汉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与此同时,对于上海商会领导人的消极表现,有人提出了尖锐批评,认为通电号召各埠商会抵制美货,“理应署上海商会四字”,并由商会总理领衔,但却由曾铸“慨然独当发起之任”,结果海内外“皆知有少卿而不知有诸公。”③《上商务总会书》,《申报》1905年8月16日,第11版。曾铸并不愿将倡导抵货义举归功一己,也不想看到商会领导人受到谴责,曾公开解释“此事发起,厥维商会”④民任社主人编:《中国抵制禁约记》,第36页。,但事实俱在,难以平息人们对商会的不满。

其二是目标不一致,行动不统一,导致运动不能持久进行,最终难以完全达到预期目标。

这方面的缺陷,在缺乏统一领导的民众运动中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在大规模民众运动中反映更为突出。因为大规模民众运动参与者的来源往往更加广泛,包括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他们由于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地位和处境的差异,虽具有共同的运动总目标,但相互之间在某些方面又具有不同的诉求,甚至在运动中提出的具体目标也不一致。目标不一致必然导致行动不统一,甚至出现严重的分歧与对立,在此情况下民众运动很容易形成分裂局面,不能持久进行,自然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如果运动有统一的领导机构,且具备较好的权威,可以将持不同意见者召集在一起进行讨论和协商,最终达成一致目标,采取统一行动。

但抵制美货运动因缺乏统一领导运动的组织机构,无法解决运动中出现的这些缺陷。前曾述及,参加抵制美货运动的民众非常广泛,包括许多阶级与群体,其共同目标是抵制美国强迫中国续订华工禁约,反对美国政府对赴美华工乃至整个华人施行歧视和虐待政策,同时也要求清政府尊从民意,不屈服于美国一再施予的外交压力,拒绝在苛约上签字画押。可以说,抵制美国华工禁约是各阶级各阶层的共同目标,正是这一共同诉求使来自不同的阶级与阶层,汇聚到这一大规模民众运动的行列之中。另外,对于商界提出的主要抵制方式,即“相戒不用美货”,运动的参与者无论来自哪个阶级哪个阶层也都表示赞成,非常难得地达成了一致意见。所以,抵制美货运动才会在短时间内如火如荼地向全国漫延开来。

但是,如果细加考察与分析,又可以明显看出参与抵货运动不同群体之间的具体斗争目标比较复杂,存在着差异。最为明显的是,上海商学两界在抵制美货运动中都主张以文明的方式进行抵制,但在抵制美货运动的最终目标这一问题上,商学两界却存在明显的争议,甚至有着不同的诉求。商界主张修改华工禁约,取消其中虐待华人的条款,学界则不满足于修改禁约,而是要求彻底废除这一苛约。相比较而言,学界的目标更彻底更激进,商界的目标则更现实。

在发起这场运动之初,上海商界人士提出以相戒不用美货的具体方式相抵制,但其前提是以两个月为期限,届时美国政府如果仍不取消或者删改歧视虐待华人的条款,再正式实施抵制行动。其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求美国政府按照中国的要求修改华工禁约,时论多称为“改良旧约”。否则,即使清政府迫于美国方面的压力,在续约上签字画押,国人也不予承认。7月开始正式实施抵货行动之后,商界的目标仍无改变。不仅上海商界坚持这一主张,而且全国各地商界都是响应上海的号召,在这一问题上同样持此主张,称其唯上海商界之马首是瞻也不为过。不仅如此,当时的清政府也倾向于修改禁约,外务部曾多次电令梁诚与美交涉,以争取达到改约目的。

学界中多数团体则认为修改华工禁约并不是运动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标应该是彻底废除这一苛约。当改约与废约两种说法出现争议时,在教育界极具影响力的中国教育会就此问题召集全体会员举行会议,随后在报章公开发表对于抵制美国华工禁约问题之意见书,明确指出:本会认定此次抵制行动“以废约为目的,而非以改良旧约为目的”①《中国教育会对于抵制美国华工禁约问题之意见书》,《时报》1905年9月10日,第2版.。寰球中国学生会也公开反对“改良旧约”,主张废约。在该会举行的特别大会上,会长李登辉对此问题专门进行了阐释,指出“改良工约”不足取,如何改良和怎样改良,“至今无人道及”,而且美国不与他国订立禁工条约,却唯独强迫中国签署此苛约,“世间安有此不平等之事乎”?“故本会意见,必争废约,断非改良工约所能毕事”。紧随其后,该会“诸君演说,均主永废工约为唯一之目的”②《寰球中国学生会之意见》,《时报》1905年9月10日,第3版。。人镜学社还向商会说明,所谓废约难以实现,唯有“改良苛例”,乃似是而非之说,如果仅满足于士商获得优待,而华工仍被禁,则“美人乘之以愚弄我”,最终结局将“与不争无异”③苏绍柄编辑:《山钟集》,第51页。。当时的舆论也倾向于支持废约之主张,认为改良旧约不能达到根本目的。“此次争约之目的,不但专在改良禁约,优待各项,当直指本原,争至废弃禁工条约为止。禁约废则各项自无苛待,禁约不废而但求改良,则前之由禁工而苛及各项者,焉知后日不能再蹈其故辙。”①《论争禁约之要义》,《时报》1905年6月18日,第2版。

于是,“改约”与“废约”成为运动期间并存的两个不同的斗争口号,导致不久后运动即出现了分歧,向着两个不同方向发展演进。在报章透露美国拟删改禁约条款的消息后,商界即以为抵制运动的目标已经达到,转而请求商会对各商家积存的美货予以“疏通”,以便减少经济损失。学界则认为运动目标尚未实现,应该坚持进行抵制,并反对商界的“疏通”美货之举。在运动中最为重要的是商界与学界,“上海之拒约会,其主动力在学界……其间奔走劝导,使各行开会演说者,皆学界中人”②《上海之拒约会与广州之拒约会》,《美禁华工拒约报》,1905年第8期,“短评”,第4页。,由于目标不一致以及切身利益的差异,此时商学两界非但行动不统一,甚至公开出现了对立,意味着这场运动在兴起两月余就发生了分裂。

与以往一般民众运动所不同的是,抵制美货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以抵制洋货为主要斗争方式开展的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这一方式体现出明显的文明与和平特点,对于维护国家主权与国民权益,抵制洋货输入,促进国货改良与销售,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与影响,但随之也出现了难以解决的新问题,严重制约了运动的发展。抵制美货运动的参与者十分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但在运动中遭受经济损失的主要是商人,特别是以经营美货为主的大商人。他们在运动前已签订合同购进大量美货,另还有许多存而未售的美货,如果拒绝接受已订美货,将以违反合同遭受指控,并向美商支付赔款,存而未售的美货也为数甚巨,同样会使商家损失惨重。上海商会称已定美货“不下五六千万”,张謇等人禀商部函稿则说“值银约六七千万两”,总之数额十分庞大。对于商人因参与抵货行动遭受的经济损失,这场运动并没有建立任何补偿机制,甚至除商人外各界都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问题将会给抵货运动带来的重要影响。③严复是当时意识到这一问题的极个别有识之士,他认为抵制美货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其中包括商人遭受经济损失,所以他虽支持抵制美约,但不赞同采取抵制美货的斗争方式。详见游秀琴:《抵制美货运动时期严复的文明论述》,《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

为了减少商人的经济损失,上海商务总会决定采取疏通之法予以解决。具体办法是:凡正式实施抵制前订购及存而未售的美货,经调查核实后加贴印花,准允“转运各口一体行销”。起初,学界内部也有个别团体支持商会的疏通之举,沪学会甚至还与商会一起商议实施疏通办法的具体细节。但绝大多数学界团体都旗帜鲜明地反对商会的疏通办法,并认为“疏通即是破坏抵制,并足以解散各埠拒约团体于无义”④《公忠演说会不赞成疏通之说》,《时报》1905年8月20日,第3版。。至此,抵制美货运动在发源地上海“俨有决裂之势”,随后即逐渐趋于消沉,而广东、福建等地的抵制运动则坚持了更长的时间,但主导力量也不再是商人。

综上所述,辛亥革命前爆发的抵制美货运动,体现出一系列不同于过往民众运动的新趋向。其突出表现是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前所未有的普及程度与高涨声势;在运动中不依赖政府而专恃民气,并对政府乃至封建专制予以批评和谴责;从“野蛮的排外”转变为“文明的排外”,受到海内外舆论肯定。但是,抵制美货运动也仍然存在传统民众运动所具有的若干缺陷:如缺乏统一领导运动的组织机构,具有明显的分散性与自发性特点;目标不一致,行动不统一,导致运动不能持久进行,最终难以完全达到预期目标。

猜你喜欢
商会民众文明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请文明演绎
扬中华商会十年成其大而强
漫说文明
中国西班牙商会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茂名市民营企业商会致力于塑造民企商会品牌 推动民营企业崛起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