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辉
(1.贵州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贵州交通经济技术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25;3.北部湾大学 钦州发展研究院,广西 钦州 535000)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生效,标志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迈出重要一步,亚太地区间经贸合作进一步强化,同时助推中国(广西)—东盟之间的区域交通网建设进入新阶段。在“十四五”规划周期内,广西交通建设的核心集中于“抓基础、建通道、强枢纽、促货运、育通航、聚产业、优治理”的工作框架上。由此,高水平推动完善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与服务体系,建成通达通畅的中国(广西)—东盟交通大通道,打造面向东盟、辐射全球的国际化交通枢纽,将是广西结合交通运输理论与实践演变,因地制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的有益探索与规律体现。当下,广西以交通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趋势已基本形成,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与业态转型特征。在“一核两圈四群五网九通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业态下,广西应重点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交通运输通道,从时空演变角度切入,明确发展路径中的关键节点。
东盟作为毗邻我国的重要战略伙伴,与我国有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因此,当前有关中国—东盟的论证研究,更多关注的是经济一体化愿景下整体经济增长[1]、跨区域国与国之间经济发展与关系协调[2-3]等方面,众多学者围绕中国—东盟现有经济合作[4-7]及命运共同体建设[8-11]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在交通领域,中国与东盟始终把发展交通作为支撑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最紧迫和最重要的任务,将中国—东盟交通合作发展作为最务实、最广泛、最富有成效的机制。相关研究中,有学者以中国—东盟为研究因子,从综合交通网络密度、基础设施质量水平及综合交通可达性三方面分析二者的网络关系结构,探究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聚焦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交通互联效率及其影响,分析中国—东盟交通战略规划的政策动因与互通逻辑[12]。有学者基于东盟各国2008—2017年数据分析得出,东盟各国现有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效率将直接影响中国未来能与之联通的绩效[13]。就广西而言,广西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加大广西—东盟的交通网建设权重,不仅对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广西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发展乃至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的经济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4]。
综上,学界关于中国—东盟交通基础设施的研究较多,但从广西角度论述的较少,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揭示中国(广西)—东盟交通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则缺乏深入研判。鉴于此,本文基于经济学、地理学、国际关系等诸多学科理论,对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交通区位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综合梳理与科学评价,从中国—东盟通道发展与枢纽交通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中国(广西)—东盟交通网需要应对的主要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西部地区开启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提供示范引领作用,以中国(广西)—东盟交通网的优化推动区域高水平融合开放,以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国—东盟政经关系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的制造业从欧美向东亚(广义的东亚包含东南亚)进行梯度转移,经过日本、韩国、中国的台湾地区及东南沿海,直到东南亚最后到马六甲海峡,形成一条亚洲东部沿海的加工贸易带[15]。改革开放后,这条加工贸易带向长江中上游进行渗透,随着产业升级的加快,中国东西部产业协同正在逐步深化。覆盖世界近一半人口和近三分之一贸易量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开始生效,标志着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迈上新的台阶。在RCEP15个成员国中,东盟就占据10个席位,是RCEP的发起方,将在未来建设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重心。RCEP将进一步推进亚太地区的一体化,使得中国西部以及东盟国家成为承接制造业“雁阵”转移的最新目的地。通道、规则、产业的对接,使得东南亚的连接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及印度洋的“十字路口”优势能为中国西部所用。
通道是互联互通的首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才有规则、产业、信息、城市、人才等方面的互联互通。而通道连接的关键就是枢纽优势,以枢纽优势集聚全球资源、对接高端规则、升级产业结构、提升辐射能级、促进“通道经济”发展成为“枢纽经济”,是当今区域升级的一个重要路径。从通道来看,西部地区联动开放的主轴线应该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这条北接新丝绸之路,串联起广袤的中亚、欧洲地区,南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联通东盟、南亚地区,向东衔接长江经济带的开放通道,像是一条西部版的“京杭大运河”。作为西部地区最快捷的出海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已实现“一带”与“一路”的无缝衔接[16],目的地已拓展至全球94个国家和地区的240个港口,海上与东盟9个国家相连接,陆上与中南半岛7个国家相连接,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亚太经济的主动脉。近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化进程加快,其原因一是在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持续升温的背景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因其稳定性高,且能让中国西部地区及东盟内陆腹地分享其经贸红利,重要性逐渐得以体现;二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渝满俄等战略通道,对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不可替代性;三是在RCEP框架下,各方将推动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最终实现零关税,而西部陆海新通道一方面专注于货物贸易,另一方面又能实现中国与东盟高效互联互通,这就使得其建设将迎来新的机遇。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RCEP框架下连接中国与东盟地区最快速便捷的通道。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印发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和《“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都强调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做好跨境交通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性。由于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以物流通道和枢纽为引擎带动新贸易的开放通道,这意味着,不论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与澜湄合作、中国—东盟东部增长区合作的对接,还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RCEP实施等,中国与东盟及RCEP其他成员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是合作的重点。
从区域位势看,广西地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两条陆路国际运输通道上,也是经东南亚至大洋洲,经东南亚、南亚跨印度洋至欧洲和非洲两条海上国际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17],具有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接合部以及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衔接点的独特优势。在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的经贸合作中,广西处于重要位置,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四大开放性“增长极”连接正好呈现“菱形增长区”,与毗邻东南向的粤港澳大湾区、北向连接欧盟的成渝经济圈构成稳定的“铁三角”的开放格局。近年来,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广西已经实现海陆空全方位连接RCEP其他成员国,建立了一条跨境物流体系和联通欧盟—东盟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不仅为广西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国家战略,扩大国内市场,促进北部湾经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平台,而且也是广西构建面向东盟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桥梁,对广西加快形成面向东盟、更好服务“一带一路”的开放合作高地、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的增长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进入新发展阶段,广西交通最大机遇是服务RCEP的实施和“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潜力是支撑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价值链,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可以说,广西最突出的优势在区位,最大的潜力在开放。
RCEP的生效实施有助于广西乃至西南地区与东盟构建中国制造、东盟组装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市场。广西与东盟山水相连,2000年起,东盟连续21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数据显示,2010—2020年,广西与RCEP其他成员国贸易额从88亿美元提高到390亿美元,增长3.4倍;双向投资达112亿美元,RCEP其他成员国已成为广西第一大“走出去”投资目的地和第三大外资来源地[18]。2021年广西北部湾港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600万标箱,连续5年增幅超10%,2021年该港口新增航线12条,目前共有航线64条,基本实现东盟国家及全国主要港口全覆盖[19]。海铁联运班列实现了连年翻番,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开行量突破6000列;中越跨境班列(经凭祥铁路口岸)开行1264列。RCEP给广西交通带来历史性机遇,有助于发挥广西“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区位优势,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建成面向东盟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开放合作高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用好国家级新区、高新区、自贸区等开放平台打造外向型产业带。
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的90%左右的份额是依靠海运完成的,这使得拥有深圳、广州两大世界级港口的广东省对东盟的进出口外贸占全国比重高达22.6%,远远超过中国西部地区对东盟进出口总额,北部湾国际门户枢纽则显得“马力不足”。事实上,“十三五”时期广西水路货运量仅占货运总量的17.5%,公路货运量是水路货运量的4.42倍[20],水路货运总量相对较低。从航线来看,虽然北海、钦州、防城港都是沿海城市,西江航运量也不低,可船队却从绕行数百公里的广东境内的珠江口出海。由于广西没有南下北部湾海港的内河港口,远洋航线偏少(截至2021年底仅3条),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广西沿海交通应融入RCEP新机遇的经济“红海”。
由于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再加上东盟国家内部互联互通水平较低,中国(广西)—东盟交通网还无法充分发挥西部枢纽作用,满足与东盟国家的货物贸易往来需求。广西拥有“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的区位优势,却存在与粤港澳大湾区通道不畅、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铁路通道尚未全面打通的问题。从铁路建设看,广西至东盟国家铁路通道已基本形成,但作为中国至东盟各国客货交流的重要国际通道,“南宁—凭祥—河内—胡志明—金边—曼谷—吉隆坡—新加坡”铁路在柬埔寨境内尚有两段未建成,“南宁—河内—万象—曼谷—吉隆坡—新加坡”铁路便捷通道中的河内—万象段尚未修建。加上中越两国铁路轨距不同,过境物资需要换装,严重制约了中国(广西)—东盟交通网通道能力的发挥。中国(广西)—东盟铁路网要超越规划阶段进入实施阶段,还面临着诸多难题及制约因素。从公路建设看,广西9个口岸中东兴、友谊关、水口、龙邦口岸已实现高速公路直通,但有5个口岸的高速公路还在建设中。从水路建设看,广西北部湾港缺乏大吨级泊位、深水航道,江海联运的水运体系尚未形成;内河枢纽过船设施通过能力不足,阻航碍航现象仍然存在,桂江通航不畅,绣江、贺江等支线航道仍处于断航状态。广西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水平亟待提高。当前中国(广西)—东盟交通网亟须构建高标准快速大能力通道,实现“主动脉”与路网“毛细血管”联通,以满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实施所激发的快速增长的运输需求。
广西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不仅起着珠江—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城市群的“枢纽”“中转”作用,还是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中的23个城市之一。虽然拥有区位和政策利好,然而南宁要承担RCEP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重任,当前还需加快发展步伐。高铁建设方面,南宁铁路网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往越南方向,只有一条普速铁路。航空客运方面,南宁的机场客流量在全国排在20多位,机场客流量相对较少,旅客联程运输服务品质和货物多式联运水平有待提高,交通运输枢纽集疏运体系有待完善,跨境运输通关便利化程度有待提升。
不难看出,广西甚至西部地区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东盟国家建立更高水平的经贸关系,关键在于交通基础网的优化。广西拥有“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的区位优势,应以优化东盟交通网为突破,实现对接RCEP的新格局及自身高质量发展。
“要致富,先修路”,广西必须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贯通南北、衔接陆海、协同沿线的经济大动脉,完善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一是在强通道上,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完善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设,统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形成贯通东南西北、覆盖海陆空、连接海内外的交通大格局。对内,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在重庆等地衔接长江黄金水道,协同推进西部地区及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形成高质量的“内循环”体系;对外,西部陆海新通道串联中欧班列、渝满俄等战略通道,重点盯准东盟市场,借力打通欧洲、中亚及俄罗斯等国际市场,形成“国际循环”体系。重点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铁路运输通道,推动广西至越南等国家的跨境公路运输发展。二是在强枢纽上,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中国—东盟国际物流枢纽中心,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资源要素加速向南宁集聚,将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构筑“一枢纽两大港三通道四辐射”的国际通道网络体系,即构建以南宁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以海港、空港为龙头,以泛北部湾海上、南宁—新加坡陆路和南宁通往东盟国家航空通道为主轴,以广西通往广东、湖南、贵州和云南方向运输通道为主线的国际通道网络体系。从东中西三线全面畅通内陆地区通往北部湾的主通道,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贯通南北、衔接陆海、协同沿线的经济大动脉。三是在强网络上,提升协调联动发展水平。建设覆盖广泛的公路网、通江达海的水运网、辐射全球的世界级机场群,畅通“主动脉”与路网“毛细血管”,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连接东盟的经济走廊。
一是打造高能级北部湾港口,强化国际枢纽海港功能,使之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地区)海上互联互通、开发合作的前沿。补齐北部湾港口设施短板,加快建设沿海大型组合港,统筹规划和建设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三大沿海港口,重点建设深水航道、大吨位泊位和集装箱泊位,加大北部湾钦州集装箱码头等新一代自动化码头建设力度。推动防城港域企沙港区矿石码头工程、30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钦州港域大榄坪南集装箱码头工程、20万吨级进港航道一期工程、三墩港区防波堤工程和锚地工程。同时,以西江航运干线建设为重点,加快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建设。加快建设“一干七支”通畅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重点推进船闸扩能和航道提级工程。加快西江航运和内河港口扩建扩容,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和湘桂运河,提升运河江海联运体系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开发开放的带动效应,完善沟通长江、珠江、北部湾的水运大通道。2025年,力争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达5亿吨、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000万标箱、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亿吨。二是积极发展面向东盟的海运航线,强化北部湾国际门户枢纽港辐射能力,形成对东盟国家重要港口全覆盖、全球重要港口基本覆盖的航线网络。拓展远洋航线,推动北部湾港海铁联运高频次规模化运行,积极发展北部湾港国际班轮,加密远洋航线;提升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航运服务中心功能。三是加大既有集装箱码头智能化改造力度,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物流体系,深化海铁联运“一单制”改革,支持在RCEP其他成员国设立集装箱海外还箱点。鼓励港航企业与铁路运输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组建联运经营主体,创新运单互认标准与规范、“一单制”联运服务模式。结合海铁联运箱源目标市场和内陆港布局,优化海铁联运班列线路,建立“长途精品班列+短途城际快运班列”体系。
一是在铁路方面,加快拓展铁路路网和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着力提升通往边境口岸路网条件,加快推进中越边境口岸的高铁——广西防城港至东兴铁路建设,加快与越南河内至海防、河内至芒街铁路相连。提高南宁至河内铁路线路能力,推动开行中越跨境直通班列“天天班”,加快崇左至凭祥铁路、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黄桶至百色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促进跨境班列常态化规模化运行,建成更多出海出边铁路通道,初步形成东、中、西线通道合理分工的铁路运输网络。二是在高速公路方面,加快出海、出省、出边高等级公路建设。推动完善中国—中南半岛跨境陆路运输体系,积极搭建中国—中南半岛跨境运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扩大跨境公路班车线路覆盖范围,大力发展跨境陆路运输。重点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境直达货物运输,加大通往越南高速公路建设步伐,继续扩大中越直达运输规模,积极与海关、边防检查等部门沟通协调,推进中越直达运输通关便利化,实现常态化运行;延伸中越直通车至我国西部重要节点城市,推动增加平孟、爱店口岸为国际道路运输口岸;以南宁为中心,建设通往广东、云南、贵州、湖南的高速公路。构筑连接华南、西南、华中至广西沿海港口,以及沟通中国与越南乃至通向东盟其他国家的高等级公路网络。三是在航空方面,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民用航空发展规划(2021—2035年)》,加快国际航空港建设。一方面,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航空客运大通道,加快构建“覆盖面广、通畅度高”的航空客运航线网络结构[21]。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航空物流大通道,培育以东盟为中心的货运航线网络结构,实现双方货物往来畅通无阻。另一方面,加快推动机场建设重点项目,重点扩建完善南宁、桂林等地的主要机场,推进防城港、贺州、百色等地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建设。高质量建设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将示范区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区域航空枢纽、共建“一带一路”的区域门户枢纽。到2025年,有效完善广西民航基础设施体系与航空服务体系,基本建成面向东盟的航空大通道,基本形成民航引领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到2035年,建成通达通畅的中国—东盟航空大通道,力争将南宁机场打造为立足广西、面向东盟、辐射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
一是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统筹“东西南北”四向通道,用好“铁、公、水、空”四种方式,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类要素[22],完善海铁联运物流体系和支持政策,推动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运营,发展国际中转物流,全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世界中转站”。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主要园区布局货运驿站、集散中心、保税仓库、海外仓、无水港等。提升中国—中南半岛跨境物流规模。加快防城港(东兴)、崇左(凭祥)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加快南宁国际铁路港、柳州铁路港等枢纽项目建设。同时,大力培育跨境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鼓励发展航空、铁路、公路、海运冷藏集装箱运输。二是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基地和服务中心。推进广西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构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以“百色一号”果蔬绿色专列为基础的“贯通欧亚大陆的公铁联运冷链物流通道”示范工程,将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华南地区的蔬果运输到中国华北、东北地区,再将粮油、水果运返,形成南北农产品物资运输双通道、双循环。其中,“百色一号”已累计输送广西及东盟优质农产品、海产品达11.6万吨;截至2021年12月,班列共开行164趟,总运量近7万吨,建设形成覆盖百色、辐射云贵、面向东盟的西南物流仓储分拨集散中心。这不仅成功保证了“南菜北运”重要任务的贯彻落地,同时也被塑造成与东盟国家贸易连接的重要纽带。
一是加快综合枢纽城市建设。从交通区位优势而言,南宁更应该定位为中国“一带一路”南部核心城市、中国—东盟铁路网的中枢之一、泛亚高铁经济圈中心城市。当前,南宁要抢抓RCEP机遇,加快打造成连通中西部、辐射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推进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和南宁空港物流基地“双核”建设,加快推进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南宁国际铁路港、牛湾港综合物流园等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南宁玉洞铁路货运中心、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货站二期等机场场站建设。在此基础上,延伸推动防城港(东兴)、崇左(凭祥)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推动柳州、桂林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完善边境口岸型交通枢纽功能,同步实施国际空港、国际铁路港等项目。二是强化枢纽体系和境内外分拨集散中心建设。强化以南宁为核心的多式联运衔接,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加强与沿海、沿边、沿江节点联动和国际合作,持续降低综合运价水平,提升物流服务效能。研究实行“港到港、门对门、一口价”综合服务。开展船舶交易、船舶融资、航运保险等一站式服务,打造互联网航运物流生态圈,快速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商贸物流软环境,加快南宁全程物流链发展。鼓励综合货运枢纽拓展供应链服务功能,开展多式联运、配送、仓储、转运、保税等一体组织的全程物流服务。探索发展平台业务模式,推动南宁向供应链组织中心转变。鼓励企业依托枢纽发展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物流链,创新供应链库存管理、生产线物流、供应链金融等模式,降低物流全链条运营成本。
建设RCEP大交通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广西构建区域交通合作网的必然选择。广西可以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市的联动,积极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国—东盟东部增长区、澜湄合作、中国—中南半岛等次区域机制对接,通过不断强化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以及围绕枢纽经济和通道经济做文章,让东盟内陆国家和地区也能分享到中国与东盟构建命运共同体带来的巨大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