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淑洋
今年以来,遂宁射洪市加大纾困和就业保障力度,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从助力企业稳定岗位、做好企业用工服务、兜住重点群体生活底线三个方面实施“组合式”政策措施稳岗保就业。
射洪市严格按照省人社厅《关于做好2022 年稳岗返还预发放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从宣传上加大、程序上简化、落实上精准,让企业“免申即享”降低用工成本,用服务跟上企业发展节奏。一是“线”上宣传,扩大政策宣传知晓度。通过各种线上平台积极宣传相关稳岗返还政策。二是“线”上核实,确保政策落实精准度。针对射洪市的424 家用人单位,通过社会保险核心业务经办子系统、信用中国逐一核实,对不符合条件的35 家用人单位查明原因并重新上报信息。三是“线”上申办,提升政策享受满意度。通过四川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V2.0 直接确认用人单位稳岗返还信息,实现用人单位“零跑路”“零申报”“零时限”。目前,已确认46 家参保用人单位稳岗返还信息,涉及金额13.39 万元,惠及职工382 人。
射洪市进一步厘清责任链条,提高履责效能,线上线下双向发力,为企业招聘、人才求职、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一是落实用工专员制度。创新引入“网格化”用工服务专员模式,利用社区网格员熟悉社区居民情况的优势,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服务。目前,全市374 家企业共匹配市、镇(街道)、社区三级用工服务专员62 名,已累计为企业推荐用工1300余人。二是加大企业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每天固定时间播放用工信息;设计制作政策宣传展板55 块,已实现全市镇(街道)和城镇社区展板设置全覆盖;充分利用“射洪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号、遂宁公共招聘网等线上平台,发布每月一期的《射洪企业用工信息》和每日用工信息;与移动公司签订信息发送合作协议,通过数据比对,筛选劳动年龄段内人员,并发送就业创业政策和用工信息,扩大信息宣传覆盖面。三是搭建线上线下平台。依托“春风行动”系列活动,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覆盖全市所有镇、街道的“送岗位下乡”活动。今年以来,已组织专场招聘活动24 场,累计为99 家企业发布岗位需求3260 个,达成意向175 人。同时还在全市率先开展“直播带岗”网络招聘会,并在疫情期间为企业和劳动者开辟就业新渠道,提供“不见面、不断线”的线上服务。目前,累计组织开展“直播带岗”等网络招聘活动20 场,为256 家企业发布岗位需求2371 个,达成意向533 人。四是实施校地校企合作。建成四川轻化工大学生就业实习实训射洪基地;组织本市2 所中职学校的学生共500 余人次到盛德通科技、隆鑫科技等20 余家企业跟岗、顶岗实习,不断为企业缓解引才“难”问题。同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立锂电及新材料、舍得酒业、旅游服务等专业人才定向培养班3 个;与四川新锂想、绿然科技、合众生态农业等20 余家优质企业开展“专业共建、课程共制、基地共筑、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深度合作,目前已创建劳动基地6 个。
一是扩岗位,千方百计促进青年群体就业创业。坚持把中高职院校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帮扶的重中之重,针对性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扶持、技能培训等就业创业服务。高规格认定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建成青年就业见习基地12 个,开发就业见习岗位178 个。同时高质量做好青年创新创业扶持,为25 人落实创业担保贷款335 万元,为3人落实创业补贴3 万元。二是稳就业,把脱贫劳动力作为就业工作优先保障对象,坚决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方面,通过企业吸纳,今年以来全市脱贫人口务工就业增长803 人,达到16892 人。同时,积极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687 个,累计帮助663 名就业困难的已脱贫户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共发放岗位补贴78.96 万元。三是强兜底。为2180 人发放2020年度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补贴资金789.31 万元,并通过视频会议迅速启动2021 年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申领工作。同时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508 人就业,累计发放岗位补贴241.38 万元。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失业退役军人116 人就业,并帮助全市365 名退捕渔民中有就业意愿的262 人全部实现转产就业,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安置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