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颖卿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妇产科护理理念、护理内容、工作范畴和护理模式都发生了变化,更加关注人的健康和疾病预防。以人为核心、以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是未来妇产科护理发展方向[1](P4-5)。妇产科护理实践常涉及护理对象的隐私,护士应对其尊重,保护其隐私,加强人文关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课程思政元素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调整课程目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设立德育目标,开展本科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探讨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途径及效果,以期为护理学专业其他课的课程思政提供借鉴与思路。
课程是落实教育质量的关键,课程目标的设置应体现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传统的妇产科护理学课程大纲中,课程目标主要由各章节内容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构成,具体包含了解、理解和掌握3 方面要求。课程目标制定时存在知识体系为框架,侧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当今社会更为重视的通用能力和个人素养的培[2]。大学阶段是护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当今医疗环境对护理人员除专业素质要求外,还涉及到很多理念方面的要求,如职业道德、价值取向、文化信仰、社会环境和经济利益等。因此,新大纲课程目标在制定过程前,教研组课程负责人认真解读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教学目标,注重“术”与“道”结合,注重以德为先,以文化人[3],保证课程目标能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总目标的指引下,在知识和技能基础目标上,结合各章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课程目标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设立章节的德育目标。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在护理学本科生大三年级上学期开设,先修的主要课程有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原生物免疫学、健康评估、药理学、护理学导论和基础护理学。护生具备正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具备常见症状、体征和心理问题的评估能力,能对常见的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课程思政的融入主要从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健康中国理念、医学人文精神和科技创新精神5 个路径着手。具体如下:
第一讲从妇产科学发展简史开篇叙述,列举我国妇产科领域的相关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篇记载的对女子成长、发育、月经疾患、妊娠的诊断及相关疾病的认识和解释,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其《千金翼方》中对养胎、妊娠、临产和产后护理及崩漏症患者均有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其中葱管导尿法是当时护理技术的一大突破。让学生感受中医文化的魅力,强调中医在妇产科护理中的重要贡献。在妊娠期护理章节讲解产前筛查内容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相关内容,为孕产妇及新生儿提供免费相关检查,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对母婴健康的高度关注,体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妊娠期并发症章节内容时,采用纪录片《生门》乡镇卫生院某高危孕妇因血小板减少转诊的抢救片段,让学生对妊娠期急危重症有视觉上的感性认识,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通过讲述我们国家为了保障母婴健康,开展孕产妇“五色管理”,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 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4]。为每一位孕产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对于贫困地区危重孕产妇抢救开辟“绿色通道”,孕产妇不会因经济原因延误治疗,减少危重孕产妇由于转诊不及时而引起的死亡,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国的脱贫攻坚战,使因病致贫群众能治病、治好病,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对健康、生育、疾病和保健的认知和需求都在发生变化。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修订,妇产科诊疗技术的进步,国际妇产科护理的经验等都对我国未来妇产科护理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研究显示[5],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存在缺失,主要体现为学医目的的功利化、职业道德淡漠化、社会责任自利化、对待病人冷漠化和自我责任轻视化。高校通常侧重医学生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有待加强。护士每日与患者接触,其社会责任感的有无和强弱是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因素。高等教育工作者,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因此,护理学专业教师应该在护生学习期间,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担当起社会主义妇产科护理事业的接班人,为广大孕产妇和有健康需求的妇女群众服务。例如在讲述影响分娩的因素——产道章节内容时,通过中国古代文字“産道”,引申出骨盆为“生命之门”,不同形态的骨盆直接决定产科分娩能否顺利进行,进而对学习好专业知识产生责任感,守护孕产妇健康产生使命感。在流产章节内容中,通过话题讨论——“国家三孩政策开放将给妇产科护理工作带来哪些挑战?”引出三孩政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龄孕妇加入生育大军,流产、异位妊娠等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孕妇因个体因素、环境因素或社会因素等原因发生了胚胎停止发育或流产,无论是对孕妇、对家庭都是沉重的打击。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社会责任感,为孕产妇和广大妇女群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杜绝因个人责任因素导致的医疗事故发生,让每一个生命安全诞生、健康诞生是每位医护人员的崇高使命,它关乎到母婴平安,关乎到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打造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防线,是习近平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目标。妇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6]。妇幼健康促进行动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对妇幼健康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多层次、多种类,因此迫切需要提供更多和更完善的优质妇幼保健服务。因此,教师应思考如何在妇产科护理学授课过程中,巧妙融入健康中国理念。例如在讲述母乳喂养章节内容时,播放微视频“健康中国”专题节目——“喂”爱坚持,守护37℃母爱片段,展示近几年母乳喂养宣传周的主题和版画,母乳喂养有益孕产妇和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已经是科学界的共识。课堂上通过情景模拟、实操练习,案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如何从权威的科学知识、实用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给新父母多方面的帮助,促进母乳喂养,助力实现健康中国。在讲述妇科肿瘤章节内容时,向学生介绍《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之癌症防治行动,引出我国为35 岁以上妇女同志免费宫颈癌筛查,还融入了国家制定的“两癌筛查”HPV 疫苗的相关热点问题。随着HPV疫苗的问世,对女性进行HPV 疫苗接种的一级预防成了消除宫颈癌目标的关键措施。WHO提出的消除宫颈癌战略,第一步就是要使90%的9-14 岁的女孩接种HPV 疫苗,但目前我国距离这个目标差距还较大。所以必须提高小年龄段的女性疫苗接种率,尽早接种,尽早保护。
妇产科护理服务对象绝大多数是女性,随着医学发展和科学进步,人民对健康、生育、疾病和保健的认知和需求都在发生改变,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尤其强调促进家庭成员间的凝聚力和维护身体安全的母婴照护,对妇产科护士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核心的整体护理不仅要求妇产科护士具备精湛的护理技术,更注重医学人文关怀能力和心理护理能力。教师要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可在授课过程中将文学知识融入医学课堂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解女性生殖系统——子宫,子宫是孕育生命的土壤,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赞美歌颂母亲,当子宫开始孕育生命,她就承担了为人类繁衍生生不息的使命。谈及子宫,我们会联想到花、土地、果实、希望等美好的事物。推荐学生阅读学生介绍《子宫——献给女性的情书》,该书描述一个女人在经历一场生死轮回的过程时独特的生命体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女性的伟大,对生命的敬畏及悠然而生的崇高使命。通过视频播放新生儿复苏抢救片段,在分秒必争、惊心动魄的抢救中让学生体会到养成沉着、冷静、敏捷、慎独的职业素养重要性,在团队合作中养成团结、友爱、诚信品德的重要性。2021年国家开放三孩政策,“失独家庭”再生育、不孕不育、高危妊娠等问题依旧需要被关注。从护理角度如何更好地去帮助这些女性,值得每一位护理人员思考。在临床提倡优质护理的环境下,如何让患者真正打开心扉“视患者如亲人”?用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妇产科专家胡佩兰前辈的光荣事迹为切入点,讲述临床胎盘早剥的故事,医护人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对患者的爱,用自己承受莫大的压力去缓解患者的痛苦,让学生感受到妇产科工作的刻不容缓和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前期研究显示,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关怀品质有待提高[7]。例如,在指导护理学专业学生毕业综合训练撰写过程中,比较典型的问题是病人出现焦虑心理状态,其护理措施制定千篇一律是听音乐、保持身心愉快。很少会想到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患者的痛苦。比如,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等患者,妊娠失败又高龄的孕妇,且有可能切除子宫,没有子宫就没有生育希望,对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她的焦虑是听音乐能缓解的吗?她如何保持心情愉快?教师可引导学生感知患者妊娠失败的痛苦和再无生育可能的绝望,以及可能对以后家庭生活的影响。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就会注意言辞委婉,对患者给予同情和关爱。通过热点话题讨论、临床实际案例等方法让学生真实认识到职业的神圣,培养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职业情怀。
1978年Edward 和Steptoe 采用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诞生了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标志着人类生殖技术的重大进展。随着医学的进步,产前检查和产前遗传学诊断的开展为预防出生缺陷及降低出生缺陷儿发生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妇科肿瘤和内分泌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创理念和技术的引入,特别是内镜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在妇产科诊疗中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信息科学、电子通讯和临床医学及护理学的结合,使远程医疗护理服务得以覆盖偏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让更多的病人享有高水平的医疗护理服务。妇产科护理实践也由经验护理转向循证护理,以科学、客观及经过论证的证据指导护理实践,为病人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越来越多的医院提供孕产妇家庭护理、远程胎儿电子监护、“互联网+”护理服务等。因此,护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在护理专业课程中融入科技创新精神,培养其评判性思辨能力。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创新训练营、创青春、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专业知识契合,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例如在产褥期妇女的护理中,教师布置任务,产后身体虚弱或缝合伤口的疼痛使产褥期妇女在蹲着进行会阴部清洗时倍感痛苦,如何让产妇能安全、舒适地完成会阴护理,同时达到治疗和康复的需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与学生不断的交流,启发其从细节中体现对产妇无微不至的呵护,指导学生研制出LED 远红外会阴护理盆,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营计划立项和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综上所述,在护理学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有其必然性和重要性。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学习通、雨课堂、钉钉等线上教学平台在医学教育中广泛应用,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正积极探索智能信息技术与新医科的深度融合,利用学习通平台建立《妇产科护理学》线上课程,从热点话题、科创动态、教学空间、实践平台等方面延伸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时空维度,形成交互、共享、开放、合作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从而使学生在交互式、沉浸式、虚拟化教学中学会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护理实训技能、增进思想政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