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玉书 郎旭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沈阳 110870)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实质中形成了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其中蕴含着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物质前提,这成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中国共产党人切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实现强国梦的新征程上赋予了共同富裕思想的新时代应有之义。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的社会形态将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并在《共产党宣言》中进一步阐述为“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指出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之后,人类社会最终将会形成一个自由联合体,而这将会是每个人实现发展的重要前提。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此前预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模式以及人类群体的生存方式,即在物质资料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人类在平等自由状态下实现共同发展,这将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因此在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中也间接蕴含共同富裕思想的萌芽。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建立在人的体力与智力有机统一的基础之上,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个体生存发展的理想状态,二者在相辅相成中得以发展。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猜想,它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在这其中就蕴含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思想:共同富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辩证统一。因此,只有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视作重要前提,才能够实现社会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持续向好发展,人民群众逐渐改变了以往单纯地追求优质物质生活的观念,转而越来越注重在精神层面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已成为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描绘人类在共产主义社会阶段的生产生活状态时认为,在社会财富基础上,个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共同创造物质生产资料的能力展现了美好精神生活的自由个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不能为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通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表现出来。我国经济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物质财富在实现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内在精神质量也需要实现极大丰富,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物质生活上的富裕,更要注重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需要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二者的有机统一才是真正的“富裕”。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是相得益彰的,必须充分认识到前者是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后者为实现共同富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二者相辅相成。而将全体人民的精神生活纳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道路中,这一举措是符合中国当代国情的,是对共同富裕思想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在新时代的理论内涵也得到了极大丰富,其基本属性随着时局的变化呈现出新特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和科学路径,具有其鲜明特色和现实指导意义。
共同富裕的全民性与全人类相统一。它的全民性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全民性,即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分享,为实现共同富裕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将是以富足全人类为目的的,全人类受益于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创造的福利,这为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理论基础。
在改革开放初期,先富带动后富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引领主张。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若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共同的繁荣,人民群众作为决定社会变革发展的主体力量,“要坚守人民情怀,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人民群众发挥首创精神和奋斗精神,只有如此,全体人民才能在共建中共享发展成果。
共同富裕的目标性与渐进性相统一。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立足发展的特定阶段,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逐渐实现阶段性目标,最终远景目标才能达成。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为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明确的时间表,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强调进一步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一系列部署安排展现出了我们党在推进共同富裕方面的逻辑建构与发展脉络,也表现出了我们党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定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先富群体要积极“发挥先富帮后富的作用”,共同富裕已经从价值取向发展到实践探索层面,凸显了党中央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逐步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思想。
中国之所以在消除贫困、走向共同富裕进程中行稳致远,是因为具有实现共同富裕的良好制度基础。归根结底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党的领导上升到根本制度的层面,实践证明,共同富裕的每一步前进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其次,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了新的内涵突破,为平衡社会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发挥了关键的物质保障作用,成为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优势。社会保障既是社会安全的阀门,也是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它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越有利于共同富裕,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起到了重要兜底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平等的设想是马克思主义者期望的理想社会状态,这在中国被期许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思想。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实现自我发展和突破的过程中始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没有真正地带领中国人民实现这种向往。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实现人民向往生活的曙光才真切地照亮在中华大地上,并赋予了其更加崇高的理想,即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重重磨难中实现了涅槃重生。进入新时代,更是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正在向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纵观一切发展过程,可以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这一伟大成就的实现,这是党的宗旨、使命的深刻体现和印证,更是党的领导的生动写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十九大以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与此同时,人民对共同富裕的要求也逐渐转变,不仅在物质消费等方面的标准越来越高,还在民主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物质与精神相辅相成的共同体,在新形势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首次被明确提出,并安排了切合实际发展的时间任务表,这为实现共同富裕刻画出了明确的路线布局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的关键步伐,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思想路线和行动指引。
在揭示未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所有制进行了系统分析,他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与所有制关系具有一定的关联,阐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必将被社会主义所有制代替的理论,并对生产资料分配制度进行了剖析,从而有力地阐述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规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一化三改”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分配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下,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新时代背景下,党和政府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不断强调基本经济制度不能动摇,并且要为这一制度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党和政府对基本经济制度依然在探索实践中,收入分配制度也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和提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涵,首次明确将分配制度纳入其中,充分体现了按劳分配制度的重要性,使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向更加明确,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出的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使得收入分配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坚持按劳分配的分配。分配制度上升至基本经济制度的转变,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根本前提,不仅体现了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制度优势,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优势,这是对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大关注,也充分彰显了党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制度安排。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体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形式,在实现人民生活富裕、增进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同时,为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劳动者的本质,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贫困问题的对策。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体系建构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在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我国社会保障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在努力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相关保障需求,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并通过认真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满足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不同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多样化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兜底作用。
高质量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发展行稳致远的重要路径,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发展的方向。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要缓解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困境,还要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民共享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只有一个不断健全和成熟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为实现现代化发展和共同富裕提供安全有效的制度保障。我国已进入“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时期,进入了国家现代化的基本实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必须从长期的实验性改革走向成熟和定型。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美好图景,也是新发展阶段的行动要义。在新发展阶段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充分理解个人物质财富、精神自我完善以及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全民性与全人类、目标性与渐进性的辩证关系,更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逐步探索共同富裕实现路径,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繁荣探寻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