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惠琳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是近年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通过采取实证分析和规范研究相结合、侧重规范分析的方法,对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的内涵、发展过程与存在问题等方面作了系统分析,并对新时代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当处理好的几方面关系作了研究探讨。
从2014 年起,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各地广泛开展了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目前,将专项审核实践上升为理性高度加以规律性总结和系统把握的较少。而以相对独立的角色,站在专项审核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作一些理论性的理性思考,或站在另一视野对专项审核工作进行系统思考是十分必要的,不仅有助于深入推进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而且有利于指导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理解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的相关概念,可以沿着这样一条脉络来展开:从档案的内涵入手,认识干部人事档案的实质,进而了解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的重要内涵。
档案的概念由来已久。《说文解字》一书中,将“案”释为“从木案声,几属地”,即指长条形矮桌。古代,官员常以其处理公务、堆放文书,由此引申出将办理完毕一桩事情后所形成的有关文书称为“一案”。《康熙字典》中就将“档”释为“横木框”,即“木制的框架”。《档案法》中对档案的内涵作了法定解释,其法定内涵明确了以下内容:档案的形成主体多元,包括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档案的内容丰富,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科技等方面;档案记录信息的载体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声像等,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都应当作为档案加以存储。《中国档案分类法》中对档案列出了详细分类。我国常见的档案种类划分中,可以将档案划分为文书档案、科学技术档案和专门档案3 个类别,干部人事档案就是专门档案中的一类。1991 年4 月2 日,中组部、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将干部档案作出明确定义。目前,我们常说的干部人事档案,其实质就是指干部档案。2018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第二条指出,干部人事档案是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在党的组织建设、干部人事管理、人才服务等工作中形成的,反映干部个人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思想认识、学习工作经历、专业素养、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以及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等情况的历史记录材料。这是对“干部人事档案”的概念作出的进一步完善和规定。无论是“框架”或“文书”之说,还是《档案法》中所讲的“历史记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的“文件材料”,以及《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所称的“历史记录材料”,均强调档案需以事实为依据,以本原为基础,突出了档案存在的初衷,这也应当是档案生命力和内在价值的根本。
干部人事档案与档案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外延大小看,干部人事档案不仅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也纳入了全国档案工作管理体系的范畴。从管理部门看,《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作了明确:干部档案的具体管理和干部档案工作的领导与指导以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为主,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工作。
“审核”一词,百度百科的网络解释对其作了列举式的定义:会计学上的审核,指的是审查核定;而银行学上的审核,是指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2014 年,中组部印发《全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实施方案》,对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进行专门部署。专项审核以干部“三龄两历一身份”信息为重点,包括审核干部的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学历学位、工作经历、干部身份、家庭主要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等信息。中组部还配套了《关于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问答》等,一些地方还制定了具体工作指南。
回顾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历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聘请外部力量进行专项审核存在保密风险。一些地方和单位采取借用外部力量,通过公开招标、抽(借)用非本单位人员等方式,由具有一定经验、实践能力、实力的单位或团队人员帮助进行专项审核。这样的办法固然有其有利的一面,即可有效避开对同一单位同事的档案中的问题不会因人员熟悉而不便指出,可公平公正地开展审核工作,以及外部人员在审核经验丰富,有利于提高审核效率等。但是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中,干部的私人信息等也一览无余地暴露在了审核人员面前,尽管双方事前可能签订了有关保密合同或协议,但信息被泄漏的风险仍然客观存在。此外,倘若外部人员在工作中对行业人事档案特点情况不熟悉,或人为对数字化档案信息频繁操作而又监督不够,亦或操作失误,势必会对档案质量安全、档案审核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专项审核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效果不尽理想。从源头上看,干部对档案管理的意识淡薄,自身对“三龄两历一身份”信息材料缺失的,仍有一直未按规范要求补正的情况。从组织的角度看,涉及需要干部本人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参与相关工作的,也存在未及时积极配合及按期主动整改到位的问题。从审核整改的情况来看,对审核时发现当初在干部提拔、职级晋升、调任转任、身份认定时核查档案不严格、不规范,甚至当时就发现了问题,而按政策规定不应当进行干部提拔、职级晋升、调任转任的,这类问题整改也难以还原,或整改时只能大打折扣,甚至不了了之的情况仍然存在。
专项审核长效机制建立仍然任重而道远。从专项审核工作的实际效果来看,其实质是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重点内容、重要环节进行一次再把关、再审视。发现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单位或领导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软硬件配备不到位。全面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的“建、管、用”差距大,制度缺失或不健全,或有制度执行不到位,档案收集不及时、不齐全,管理混乱、有漏洞。对问题发现不力,甚至视而不见,或对于造假等问题惩处查办不力,“凡提必审”“凡进必审”“凡转必审”落实不到位,形成实质上的用人失察、显失公平。这些问题的再完善,值得在经常性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借鉴。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讲方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无止境。专项审核为档案工作者所带来的思考更深,使命更明。
依靠外力与自力更生方面。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应当以自力更生为主。专项审核已开展多年,标准、方向、依据是具体明确的,标尺是清晰无异议的,审核的程序步骤是有章可循的。只要“胸中有数”,按照既定重点“顺藤摸瓜”,遵循统一标尺“精准度量”,是能得出公信结果的。“自己人”审“自己人”也有独特优势,知根知底,易于发现问题、提升效率和工作质量。倡导以自力更生为主,应当注意不能片面依靠外力,单纯以承包、招标等方式“一包了之、一招了之”,自己当“甩手掌柜”。
发现问题与整改落实方面。首先,从专项审核工作实践看,就是要聚焦重点,尽力发现干部人事档案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把专项审核工作的质量好坏作为对审核者的一次重要检验,加强发现问题的深度、广度。其次,高度重视审核发现的突出问题,全力整改到位。多管齐下,督促干部自觉诚信,严肃对待个人档案,客观真实地填报。加强干部档案审核,把好审核关,才能让干部档案成为放心档案。
立足当下与着眼长远方面。开展专项审核并非一时兴起,不仅立足于解决当下问题,而且重在长远,让档案回归本原、始于初心,促进干部人事工作的公平正义。在推进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上,至少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思考:一是提升地位,增进共识。何为干部人事档案的本原?开展专项审核有何经验和教训?随着近年专项审核覆盖范围的扩大,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所涉及的单位和人群数量不断增多,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得以普遍重视和加强。二是树牢诚信,回归本原。特别是在专项审核时,因违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定而受到处理者,更应深受教育,汲取教训,诚信守法。无论干部本人,还是档案管理者,都应当各尽其责,推进新时代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三是聚焦目光,精准施策。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既要瞄准关键,聚焦重点,防患未然,突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又要推进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
档案信息化与传统档案管理方面。新修订的《档案法》明确指出:“档案馆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并采取措施保障档案信息安全。”这一要求是顺应时代变化和进步的必然选择,档案工作者应当认真对待,积极投身其中,既努力做好纸质人事档案工作,又要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实现“1 加1 大于2”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