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语言转折关系对比

2022-02-02 00:45:20徐洁周成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4期
关键词:关联词连词日语

徐洁,周成梅

(广西大学 广西南宁,530004)

当前的语言教育现状:MTI这些翻译类专业和语言类专业是分开的,MTI为专业硕士,而语言类为学术型硕士。很多MTI学生鉴于这种分类甚至觉得语言类的研究与自己无关,殊不知,即使是专业翻译硕士,语言的对比也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高质量的翻译论文都是通过语言对比的不断积累打磨才有了今天这样流畅的翻译技能。该文采用了大量的例句翻译对比来佐证语言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做翻译时语言对比的重要性,归纳总结出一系列中日语言之间在翻译方面的注意事项。在古代,由于受到唐代汉文化的影响,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汉字由中国东北的渤海国和朝鲜等地被传入日本,从此以后日本开始使用汉字。经过历史的发展变迁,日语和汉语各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同样的语素或者相同用途的语言词汇之间存在哪些异同?成了现在众多中日语学者研究的课题之一。

1 词性(品詞)

1.1 汉语中转折关联词的词性

对于汉语为母语者来讲,大多数人很少去关注所用语言的词性,即使是同一类用途的语言类别,在词性上也是多种多样的,就更不必说不同语言之间。汉语的转折关联词主要有三个部分——连词、副词和虽然没有转折关联词但意义上为转折的表达 (下文称为意义上的转折)。

1.1.1 连词

常用的“但是、却、然而、不料……”这种在两个复合句之间起连接作用的转折关联词,称之为连词。如在句子中“今天天气不错,不过没时间出门”,前后两个分句是各自独立的部分,即使没有连词“不过”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过”给句子带来了转折的意味。

2.1.2 副词

常用的“尽管、倒、明明、偏偏……”这些词,这样的词本身跟句子就是一体的,不起连接作用,以一个副词的身份依附于句子之中;如 “你明明知道这件事,却没有告诉我”,这个句子中的“明明”和“却”就是起转折作用的两个副词,如果没有这两个词,句子是不完整的,无法表达句子本身的感情,前后也并非独立的两个分句,是相互承接的[1]。

1.1.3 意义上的转折

第三类是没有这种转折关联词但在句子本身的意义上是转折的,称其为意义上的转折句。例如,“孩子不大,本事不小”,这句话既没有连接连词,也没有附带转折性的副词,但从其意义上来看,不难看出其中转折的意味。孩子的年龄小与本事大本身并不是相辅相成共同出现的,也不是理所应当共存的一种关系,但是在这里却放在了一起,意义上的转折非常明显。再如“我都坚持减肥两个月了,体重还是没有变化”,这种与预期不符的句子,即使不附带转折类关联词,其中的转折意味也是很明显的。

1.2 日语中转折关联词的词性

1.2.1 连词(接続詞)

经常使用的单词有“しかし、でも、だが、ところが……”,和汉语中的转折连词一样,这类句子中前后两个分句相互独立,由此类关联词来做连接。比如“天気は悪い、しかし、出発しよう”,这个句子翻译成中文就是“天气不太好,但是我们要出发了”,这里的“しかし”就起到了连接的作用,这一点与汉语用法几乎无异。

1.2.2 助词(接続助詞)

这一类词性的转折词只在日语里出现,是汉语转折词里所没有的,经常使用的有“が、でも、けど、のに、ながらも、くせに……”,这类词也是依附于句子本身,前后两个分句不可分割。比如“冬になったけど、暖かい日が続く”,此句中的“けど”就是融合在句子本身的,并且表达了一种转折的意味。翻译成中文的话是“虽然已是冬日,但是温暖的日子还在继续”,值得注意的是,在助词用法中日语和汉语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日语中有一些词既可以作为连词连接两个分句,又可以作为转折助词依附于句子中间做成分。比如“だが”“ところが”这两个词,而这样的词,在汉语里并没有查到[2-3]。接下来看两个だが的例句“何度も説明書を読んだが、操作の仕方がわからなかった(助詞)”,译为“看了好几遍说明书,但还是不知道怎么操作”;“危機は去った、だが、安心はできない(接続詞)”,译为“虽然危机已经过去,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少しくらい努力したところが、無理だろう(助詞)”,译为“虽然稍微努力了一下,但还是不行”;“時間通りに行った、ところが、誰でもまだ来ていなかった(接続詞)”,译为“我准时去了,但是别的人都没来”。以上4个例句分别是だが和ところが的两种用法,由此可见,日语中有一部分转折关联词,可以同时拥有两种词性。

1.2.3 意义上的转折词

日语中的第三类转折词和汉语用法是一样的,虽然句子组成中没有转折关联词的使用,但是从意义上来看,句子本身是含有转折意味的,也称其为意义上的转折句。例如,“出かけようとしたところに客が来た”,译为“刚想出门,客人就来了”。这个句子里是不存在转折关联词的,但是其意思却表达了一种预期之外的转折意味,即使没有转折词,也能感受到那种转折。以上是日语和汉语中不同词性之间的分类。

2 转折关系的范围

2.1 汉语中转折关系的范围

汉语中转折关系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普通转折关系、让步关系,以及含有转折意义的对比关系。

2.1.1 普通的转折关系

最常用的就是“但是、不过、然而”等词,这些词都是常见的转折关系词,所以称之为普通的转折关系。如“今天下雨,不过不冷”。

2.1.2 让步关系

所谓让步关系一般是指 “尽管...(却)...”“即使...(也)...”等有退一步之意的逻辑关系,先退一步,然后转入正题。常出现在词组、短语与分句之间,是指按一般的复句分类方法,表示即使发生了某事,结果也不会改变,而这种即使发生了也不会改变结果的关系必然是包含在转折关系里的。比如“就算他知道了也不会生气”,这里的“就算”表示的就是一种让步关系。

2.1.3 转折的对比关系

所谓对比关系就是两个复句的内容并非承接而以对比的形式存在,常用的对比关系的连接词有“而”“则”“却”“一方面”等。对比关系与转折关系之间存在一个模糊过度的联系变动区间,这个区间内的成员,同时拥有两种语义关系的特点。中间这一部分既含有对比关系语意,又含有转折关系语意的连词,就将其归为转折关系中,称为转折对比关系。比如“这种说法只考虑了经济原则,而忽视了文化的力量”。

2.2 日语中转折关系的范围

日语中转折关系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普通的转折关系(常用だが、しかし、でも等),让步关系(常用たとえ、いかに、にせよ等)和对比关系(常用その代わりに、その反面、一方等)。前边两个部分跟汉语也是一样的,但是第三部分的范围比汉语更为广泛,前面提到,汉语中的对比关系中只有一部分含有转折意味的对比关系被归于转折关系的范畴中;而日语中直接将全部对比关系归纳与转折关系中,即对比关系属于转折关系。比如例句:“彼は力強くて頼もしい一方、傷つきやすい繊細な一面もある。”这句话翻译成中文就是说 “那个人一方面强壮有力有安全感,另一方面也有细腻柔软的一面”,两个完全不同的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产生了一种微弱的转折关系,所以自然而然地将其归为转折关系的范围里,其他方面日语与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

3 文体(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分)

关于文体用词的对比,在此将以一个表格的形式完成对比,见表1。

表1 文体用词对比[4]

日语中口语和书面语划分线是分明的,甚至一些比较官方书面的用词被称为“僵硬的表达”,可见书面语与口语的区分之明确。比如以下例句:(1)いくらお金をもらうところが、それで幸福になれるわけではない(无论得到多少钱,都不会得到幸福);(2)その法律は表面的上は中立だが、差別的な意図がある(那个法律表面上是中立的,但含有其实的意图);(3)大したこともないくせに、もったいぶ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却偏要摆架子);(4)雨が降っても行きます(就算下雨也要去)。句子(1)和句子(2)是两个比较正式的书面用语,分别用了官方的ところが、だが,而句子(3)(4)则是那种偏生活化、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汉语中的口语形式或者书面语形式并没有像日语那样明确区分开来,这里所作的分类是根据语料库中口语表达中或者书面语表达中出现的转折词的使用频率来划分的,如果书面的新闻报道演讲中某一个词的使用频率比较高,在本文中就将其划分至书面语的行列,比如“但,而,然而”。而在比较轻松幽默的文献中,或者是相对生活化的文章中哪些词的使用的频率较高就将其划分至口语的行列,比如“就算,却,明明”,这也就有了本文中这样的区分[5-6]。所以说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的划分是相对的,而日语的划分则是更加绝对和清晰的。

4 感情色彩(感情的な機能)

转折关系的感情色彩,是有主观和客观之分的,在这一点上汉语和日语是一样的。

4.1 客观的感情色彩

在客观的感情色彩中,日语中常用的连接词有“が、けど、ものの、しかし、でも”等词,而汉语里常使用的是“可是,但是,然而,即使”这些词,如例句“彼は英語話せますが、日本語は話せません”,这个句子翻译成中文是“他会说英语,但是不会说汉语”,由内容可见,会不会说某种语言只是陈述客观事实,并不掺杂个人的情感,所以说他的感情色彩是比较客观的[7-8]。再如“行かなくてもいいというものの、やはり行くべきあろう”。这句话是说“虽说可以不去,但还是应该去吧”,也是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说话人从某些情理角度或者客观要求的角度分析,“应该去”并不是主观上想去与不想去的问题。

4.2 主观的感情色彩方面

日语里常用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连接词有 “くせに、のに、ながらも、と思うきゃ”等词,汉语中常用的则是“明明、偏偏、尽管、就算”等词,通过例句来看,“子供のくせに、大人ような口調で話している”,这句话的中文意思是“明明是个孩子,却用大人的语气说话”,在这句话中能明显感觉到说话人对孩子的表现不满与责备。孩子应该是天真无邪的,而这个孩子用大人的语气说话,既不符合常理,也让说话人难以接受,继而表达出了说话人比较主观的感情色彩。再如,“知っているくせに、どうして教えてくれないですか”,中文意思是“你明明知道,为什么不告诉我”。这也是一个表达自己不满和责难的主观感情表达。由此可见,转折关系里的主观感情色彩主要表达的是一种不满责难、失望、遗憾等感情色彩。将上述汉语句子翻译成中文来看,也能看出“明明,就算”这一类词与“但是,不过”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带有较重的主观感情色彩[9]。在主客观感情色彩方面日语和汉语大致是相同的。

5 应注意的问题

作为一个日语笔译的学生,根据以上中日语言对比之后得出来结论,并在以后的翻译实践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做到哪些要求等加以归纳。

5.1 词性

根据以上对比可以知,无论是日语的转折表达,还是汉语的转折表达,在连接词的词性上都不是单一的,但是不同语言之间,有时候转折词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其词性也有可能是不同的。比如“知っていたけど、言わなかった”,中文意思是“我是知道的但是没说”,也可以翻译成“虽然知道却没有说”。日语例句中的“けど”是一个连接助词,而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既可以是连词的“但是”,也可以是副词“却”,可见,在翻译的时候,是可以不去拘泥于词性的,词性的异同并不会影响翻译的意思和效果,因为中日语言归根结底还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在翻译时,更应该偏重的是意义的传达,词性的要求没有那么高。

5.2 转折程度

有一部分的逆接表达,在改变了其语种之后,转折程度也可能会发生变化,有的翻译后转折程度会加重,而有的翻译后转折程度反而变轻。比如“味もサービスも満点だ、その代わり値段も相当高いよ”,中文翻译为“味道和服务都没的说,但是价格也贵得很啊”。在这个例句中“その代わり”只是一个带有轻微转折色彩的对比关系词,而翻译成中文后句子的转折程度明显加重。这种问题是今后翻译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避免脱离原文,或者曲解了原文的意思。

5.3 感情色彩

很多关联词自身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这样的词在不同语素之间基本上也有相对应的词,比如“知っているくせに、黙っている”。这个句子中的转折词“くせに”的感情色彩往往是负面的带有不满与责难的意味,与之相对应的中文词有“明明”“偏偏”这些带有大概相同感情意味的词。所以此例句可以翻译为“你明明就知道,却沉默不语”。另外有一些词含有的感情色彩并不是很明确,这个时候,为了实现准确的翻译,需要充分考虑语境文脉。或者根据此时句子的意思来判断感情色彩,选择合适的词语。比如“出発しようとしたのに、あいにく雨が降り出した”,这句话的是“即将出门的时候不凑巧下雨了”,这个时候的感情色彩必然是失望和不满的,所以翻译成“但是”就有些平淡,可以选择感情意味更强烈的“偏偏”那么整个句子的意思就变成“要出发了,偏偏下起雨来”,这样的选词就更符合此时的感情色彩。这类需要考虑句子感情色彩的文章,通常出现在对话,评论等场景中,由此可见,翻译的时候除了把握文脉将原文意思缕对,还要揣测角色说这句话时的感情色彩,选择适合角色心情的词语来翻译。

5.4 文体

通过上述对比可以发现,不同风格的文献其采用的文体风格也是不一样的,新闻类、演讲类或者商务类通常用的都是比较慎重严谨和正式的措辞及书面体,而一些轻小说等由于经常出现人物之间对话的场景,多采用比较轻松随意的口语体,更贴近于日常生活。在翻译的时候要根据原文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文体或者感情来翻译。

6 结语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工具,翻译则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准确有效地翻译才能将这桥梁的作用发挥出来。中日语言对比并非仅适用于语言研究领域,同样也适用于翻译领域,翻译工作者在不断地对比和总结中可以得出很多翻译经验且应用于翻译工作当中去,这对有效提高翻译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培养的翻译人才既需要具备相当的翻译宏观视野,也不可缺少对微观世界的观察,而有准备地进行语言对比研究,正是把握翻译微观世界的重要一环。

猜你喜欢
关联词连词日语
你会用连词吗?
用关联词造句
高中挚友情谊长
Your high school friends are your lifelong friends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32
关联词的秘密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0
西夏语中的对比连词 djij2
西夏学(2016年1期)2016-02-12 02: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