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容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茂名 525000)
时至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沧桑巨变的百年汇成了一条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卷起一次次革命与建设的红色浪潮。回顾令人感慨的党史风云,无不对延安充满崇敬之意。“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是对中国共产党壮丽革命事业的群体记忆。今天,当再次学习和探究“延安革命史”,脑海里呈现出由延安岁月沉淀绽放的三朵“精神之花”:信仰之花、理论之花、青春之花。谨以这三个方面的思考纪念党史百年。
“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1]这种精神就是一种革命精神,是党的精神谱系中尤为灿烂的一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元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2],是其核心内涵。人的精神从何而来?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所具备的思想素养和道德修为毫无疑问与他的政治信仰有着内在的本质关联。延安成为许多青年慕名而来的精神家园,正是因为在这个家园里,开放着充满人类正义的共产主义信仰之花。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形成期。民族的苦难造就了信仰的铜墙铁壁,一方面要全面抗战谋民族独立,另一方面又要坚决阻击国民党挑起的内战谋人民解放。延安的共产主义信仰教育起到了引领延安精神的重要作用。作为一朵精神之花,共产主义信仰之美,美在人类大爱。在这个人类大爱中饱含着极高境界的阶级平等理念——即“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3]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为全人类的解放奋斗终身!这股信仰的力量帮助中国共产党在极其困难的历史时期仍旧能复兴革命。基于对劳苦大众的大爱,必然产生有益于劳苦大众的方针政策;利民的方针政策在延安的落实,又必然唤起民众爱党入党的热情和艰苦奋斗的意志力。在党政军民共同努力之下,三年创造出“十个没有”的先进延安。“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这种纯洁的党风,直接推动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进。”[4]这“十个没有”在1940年5月31日到6月8日9天内,得到华侨领袖陈嘉庚经深度调研延安后的全部印证,他由衷感慨:“假如有更多的人们像他们(共产党)那样刻苦耐劳,埋头苦干,我们中国一定可以成为第一流强国。”[5]可歌可泣的延安精神就这样化为一个又一个政清治廉的具体成果。
延安信仰也令人联想到当时全国甚至国际社会在共产主义信仰及其践行方面的一些感人事件。如日本的中西功和西里龙夫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意志。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了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的苦难;1939年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摧毁的不仅仅是世界人民的家园和生命,还有对人类文明的美好感受。这期间有两个日本人被日本警察机关逮捕,受尽折磨。因何如此?中共中央原统战部副部长方知达写过一篇文章——《怀念战友中西功和西里龙夫》。方部长说这是他的一瓣心香,敬献给当时的战友和今日的读者。读这篇文章,由此了解到两个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当时(1939年)发生了震惊所谓国际法西斯的“共产国际谍报集团案”,由此引发出所谓的“中共谍报团案”,日本在华北、上海、南京等地,逮捕了许多日本进步人士和反法西斯战士。中西功和西里龙夫此时正在中国奋力于抗日情报的获取及分析,坚定地站在反法西斯战线。1942年6月两人因此入狱。谍案详情和两人的具体政治经历跌宕起伏,幸运的是两人最终出狱。在他们两人身上不也绽放着一朵信仰之花吗?“在阴森森的秘密法庭上,中西功、西里龙夫等日本革命志士,视死如归,理直气壮,铿锵有力地陈述着自己的信念和意志”。[6]他们说,“我们信仰共产主义是为着实现日本人民和全人类的自由、平等和幸福”,“我们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中日人民均深受其害。制止日本侵华战争,能使中日人民从毁灭性的灾难中解脱出来。”[7]两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主义战士,所言情理皆备,所行勇敢无畏,令人肃然起敬。
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年,举世瞩目,广为纪念。5月4日,中国人民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长达一个小时有余的纪念演讲。马克思为何有如此令人敬仰的政治高度?仅仅是因为他有知识、有思想、有哲学头脑吗?显然不是。被誉为千年思想家的马克思迄今仍能深刻影响人类历史的文明进程,根本是因为他在思想的最高峰绽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中央组织部发布的年度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比2019年底净增323.4万名,增幅为3.5%”。[8]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9514.8万党员要以正压邪,弘扬社会正气;要引领发展,为改革保驾护航;要迎难而上,为民族力担己任。如此,这朵共产主义的信仰之花才会永涌甘泉,鲜活党的生命。
由“信仰之花”得到“信仰先导”的启示。延安政治魅力源在“信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源是“伟大建党精神”,而“伟大建党精神”源生于共产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在党的革命与建设的整个百年历史中起着一种先导性作用,发挥着厘定方向、咬定目标、坚守理想的内驱力。无论革命阶段与建设阶段经历怎样的困难、苦难乃至生死存亡,这一高尚信仰都在其中催生了解决历史的具体困难、苦难以及转危为安的各种精神力量,直至今天,形成了一组壮阔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其中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兵团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都无不体现在一个又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磊落的政治品格中、全心奉献的伟大实践中。信仰的力量不可小觑,我们全体共产党员要筑起信仰的铜墙铁壁,在各种利益诱惑中保持党性定力,展现出共产党员应有的政治修养,维护好中国共产党的美好形象。
央视栏目《特别呈现》拍过一部纪录片《延安十三年》,它的第三集命名为《理论升华》,说的就是延安的理论创造与理论学习之美。在这一点上最典范的毫无疑问当属毛泽东主席。就在延安凤凰山,毛泽东主席写下这样一段话:“二十年没有写过日记了,今天起再来开始,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点学问。”[9]这一番话开启了延安理论之花的培育之路。在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地,毛泽东潜心涉猎,锐意思考,写出了大量指导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及新中国建制的论著。统计自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始入延安城到1940年2月1日整整三年间的理论成果,毛主席写出了《实践论》(1937.7)、《矛盾论》(1937.8)、《纪念白求恩》(1939.12)、《新民主主义论》(1940.1)等在内的,总共30篇40多万字的著作,在毛选中的分量很厚重。再以毛泽东的军事理论创造为例,他从战略、战术、精神等层面研究出若干重大的军事立场、观点与看法。如军事战略方面,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12)、《论持久战》(1938.5)、《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5)、《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12)、《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12)、《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1947.9)、《迅速建立无后方作战思想》(1947.9)等;军事战术方面,写了《论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战术——袭击》(1947.9)、《与其击溃敌许多团,不如干净消灭敌一个团》(1936.11)、《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当面之敌再打援敌》(1945.10)、《战役战斗上不要平均使用兵力》(1946.8)等;再比如在军队纪律、作风、战斗意志等精神层面,写了《把勇敢精神与谨慎精神联系起来》(1937.10)、《抗战十五个月的总结》(1938.10)、《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1)等。毛泽东的理论创造成就很非凡,包含哲学方法论、政治理论、军事理论、思想文化论及文艺论等等;大到国家制度建构,小到党的工作的最微小的某一个环节,毛泽东都写出不少醍醐灌顶的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文章,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延安时期的毛泽东扎扎实实地演绎了一段精彩的理论创造生涯,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毫无疑问深化了延安精神。
经过一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整风运动,延安形成一股理论研究与理论学习的热潮,锻造出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如刘少奇、王稼祥、张闻天、李维汉、艾思奇、吴亮平等等。正是这些有着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的思考者将延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推向高潮。延安时期成立了若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会,它们有延安哲学研究会、政治经济学研究会、中国问题研究会、党的建设研究会、马列主义研究会、日本问题研究会、延安鲁迅研究会、中国现代革命史研究会、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研究会等,仅从会名就能感知到内含的实事求是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延安有著名的抗大,坚定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护守着延安精神的灵魂;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鲁迅艺术学院,秉持“双百方针”,呼吁到群众中去,反对艺术至上;延安也有颇具理论风范的马列学院。在这个马列学院里,留下了一批原本准备上前线的年轻人。毛泽东要求他们坐冷板凳,读《资本论》,其实就是要培养一批理论干部,让他们去创造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产成果,形成高尚的共产主义的价值情怀。
尤其还要提到延安浓郁的学习氛围。例如抗大的教学,文化基础差的首先进行文化补习,有知识的青年重在探讨和交流,高中级领导干部主要是自学和研究。除了正规军事学校的教与学,军队内外还广泛进行扫盲教育,如延安司令部扫盲班、边区冬学活动和识字活动让无数青年摆脱文盲状态。陕甘宁边区的军队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学校,不光是练兵打仗,而且通过学习文化提高了个体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养。
延安就是一座理论之城、学习之城。这些书写下来并流传至今的理论并不高高在上、抽象晦涩,它们既有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坚定的政治方向;又有关心普通百姓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加之当时延安左翼文学艺术的盛况,使得穷乡僻壤的延安充满了内外兼修的人文气息,显现着理论学习与文化娱乐相得益彰的和谐氛围。总而言之,这朵延安的“理论之花”有民族魂,有人民情;积极、健康、正气;这朵理论之花力求科学性,尤重创新性,深化强固了延安精神,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知到毛泽东眼中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0]的先进性。
由“理论之花”得到“理论创新”的启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与理论创新分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既要把握立场和观点的正确性或者说真理性,又要获得方法的科学性或者说有效性,因此,这种创新型理论必须通过一脉相承的理论学习与理论研究,并开展大量的社会调查研究才可能真正形成,也才可能真正发挥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要实现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演进规律的理论创新,守住人类正义,就要严防经验主义,坚决克服教条主义,这其中,“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尤为关键。从历史与现实的情况看,只要我们能够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思想的更新与提升就会产生巨大的历史推动力,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理论是结合中国革命具体特点对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理论的创新,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命运;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结合当时军队危情,克服了军事冒险主义错误,创新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重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与战术,再次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命运,这才有1949年的“站起来”;走出“文革”误区,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理性和科学的高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继而大胆决策改革开放,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让社会主义的中国“富起来”。如今,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应运而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我们实现“强起来”的有力思想武器,这一理论体系继承了党的正确的基本立场、观点和看法,又结合伟大的改革开放实践,提出了若干新论断,建构了新的系统的治国理政方略,正在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理论创新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要守住这一政治优势,就要时刻谨防脱离实际,永远不忘初心。毛泽东主席说得好:“必须反对空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活的共产党员,必须联系中国的革命实际来研究马克思主义。”[11]“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2]习近平总书记也说得好:“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恩格斯早就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3]我们正是需要养成以上将感性和理性有机结合起来的理论创新思维。
青春之于延安,亦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因延安共产主义信仰的吸引力而聚合到延安的全国各地进步青年们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焕发出延安的精神活力。延安不仅是理论创新之城、文化学习之城,还成为令人回味无尽的青春之城。
创建中国共产党且不畏挫折、奋力前行的原本就是一群充满社会理想、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他们一路追求着正义的事业,无论怎样艰辛坎坷,终是力挽狂澜,抵达了圣地延安。“垒筑山变色,丁抽路断行”(董必武当年诗句),为什么有着优裕家庭生活的城市青年情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延安?答案并不复杂:因为在这座城,没有压抑窒息的黑暗政治,党政军民关系和谐;虽然贫寒却响着快乐的劳动号子,士兵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人们的求知欲旺盛,田间大路上都有行走的课堂;马克思主义思想让青年清晰了人生方向,理想和信念扎下根来。这座青春洋溢的古城,一破封建专制的老态龙钟,映现出一个精神饱满的青春之中国。诗人何其芳到延安后的第一篇散文,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地方走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然后一群一群地,穿着军服,燃烧着热情,走散到各个方向去。”[14]文学的真实,真实的文学,将延安的青春岁月真实地记录下来。
笃信马列的青年滋养了延安精神,就在于这些在延安的知识青年通过以马克思主义新思想为核心的文化学习,成为延安革命事业的中流砥柱。1938年前后,去到延安的青年大约有4万人,绝大部分都进入各类院校和培训班,不为升官,不为发财,一心为了提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和实际斗争能力。原有的知识素养使他们有相当的学习能力和自我革命的能力,经过马克思主义化的教育,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得以清理掉,军事训练能吃苦,文化学习能刻苦,在短时间内成为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意志的无产阶级战士。获得思想武器的延安青年,或勇敢上战场,救国救民;或留在边区做教员,去培育更多信仰共产主义的进步青年;或敌后宣传抗日,架起党群桥梁;或潜伏敌阵营内部,在隐蔽战线斗智斗勇。青年们在延安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开出了繁盛的花朵,让延安精神郁郁葱葱。这些青春的革命力量给了“延安精神”不竭的生命力。
由“青春之花”得到“青春赋能”的启示。在“伟大建党精神”中,喷发出坚持真理、担当使命、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精神的正是中华民族的热血青年;革命时期,延安的生机也正是有着革命理想和满腹才华的青年们带来的。青春是一种能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顺境时的加速器、逆境时的能量棒。那么,当下富有青春活力的青年,如何释放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呢?这是启示中尤其思考到的。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这是毛泽东1939年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演)中说道:“延安的青年运动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延安的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全国的青年运动的方向。为什么?因为延安的青年运动的方向是正确的。”[15]这个方向就是延安的青年,无论知识青年、工人青年,还是农民青年、学生青年等,都团结一致研究抗日救国的道理和方法。在毛泽东看来,延安青年运动的方向是正确的,那就是反帝反封的方向。五四运动时期青年运动的方向也是对的,那就是反对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卖国政府。所以,方向很重要;方向对了,青年就可以释放出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能量。当下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凝聚智慧,团结起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奋斗。青年们切忌深陷媚俗媚权媚钱的庸俗追求中,在方向上绝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还特别提到,延安青年在和工农群众相结合上,是全国的模范。这一点,也非常值得今天的青年人关注并学习。青春赋能,尤其需要今天的知识青年、学生青年下沉基层,深入了解老百姓方方面面的生活,从工作方法上实实在在地践行群众路线,拿出实干苦干精神来点燃青春这根能量棒,不负青年的使命担当。“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16]
注释:
习近平在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他说道:“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