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生来就会恋爱,也没有所谓的到了年纪就会谈恋爱的人,恋爱是门艺术,谈恋爱也是人生的必修课。让我们跟着喻丰老师一起“练”爱吧!
不同的恋爱表现,其实是由依恋类型决定的
同样是谈恋爱,不同的人表现也会迥异。
有些人表现得云淡风轻,觉得恋爱是可有可无的浮云,两个人挺好,一个人也不错。而有些人则对恋人无比依赖,好像离了对方,地球都会停转。
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需要从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说起—“母爱剥夺”实验。这个实验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动物心理学家哈洛用恒河猴做的。
实验中,研究者让刚出生的婴猴脱离母亲的哺养,将之单独关在笼子里。笼子里装有两个“假妈妈”:一个用铁丝编成,身上装有奶瓶;另一个用绒布做成,身上没有奶瓶。
研究者发现,当感到饥饿时,小猴子会去铁丝妈妈身上吃奶;当想歇息或感到恐惧时,小猴子则会趴到绒布妈妈身上。由此可见,小猴子不仅需要食物,还有与母亲进行身体亲密接触的先天需要。换句话说,有奶不一定是娘,亲密接触才是。
这个实验实际上暗示了,人类婴儿也具有接触安慰的先天需要。这个需要能否得到很好的满足,往往直接决定了其成年后与他人的关系模式。
先来看看孩童时期的表现。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有的孩子比较“好养”,有的孩子比较“不好带”。为什么会这样呢?心理学认为,这是不同依恋类型造成的。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属于“安全型依恋”,也就是比较好养的那种;约四分之一的孩子属于“回避型依恋”,十分之一左右的孩子属于“焦虑型依恋”,这两者就是比较“不好带”的类型。
怎么来理解这种感觉呢?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每天早上,我都得送孩子去幼儿园。刚开始,孩子不愿意去,一直哭,我也跟着流泪。时间长了,这个情况逐渐得到改善。
一般来说,面对父母的离开,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大多可以正常地告别,然后和小伙伴们玩得很开心,晚上父母来接时又能快快乐乐地回家。焦虑型依恋的孩子则会大哭大闹,试图以此阻止父母离开。回避型依恋的孩子虽然心里也不愿意父母离开,但表面上却没有任何表现,只是偷偷地躲在一边伤心,也不怎么和小朋友玩。
两个安全型依恋的人是最容易建立长久和稳定的伴侣关系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依恋类型的人就结婚无望、幸福难得了。
事实上,每一种依恋类型都有机会获得幸福的爱情,因为爱情和婚姻是需要两个人在互相磨合中共同成长和成熟的。
幸福不是天生的,需要磨合与成长
那么,我们要如何磨合并获得共同成长呢?需要在亲密、激情、承诺三个层面上达成和谐。这是基于上世纪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爱情三元理论得来的,这一理论可能是目前描述人类爱情最有影响力的观点。
爱情三元理论认为,人类的爱情虽然复杂多变,但基本成分有三个,即亲密、激情、承诺。
亲密是以彼此信任为基础的情感表现,包括热情、理解、交流、支持及分享等特点。
激情则必然伴随彼此间性的吸引,以身体的欲望激起为特征。激情的形式常常是对性的渴望,从伴侣处得到满足的任何强烈的情感都属于这一类别。
承诺是内化为个体心灵需求的一种责任和约定,包括将自己投身于一份感情的决定及维持感情的努力。
承诺主要是认知层面的,亲密是感情性的,而激情是动机性的。这三个成分程度的不同会导致爱情呈现不同的结果。
浪漫之爱也叫激情之爱,由强烈的性欲和迷恋的成分组成,经常在恋爱关系的早期占支配地位。浪漫之爱由复杂的情绪混合而成,如恐惧、愤怒、性欲、高兴、嫉妒等。不过,有些情绪同时也是痛苦的根源。研究发现,浪漫的恋人比朋友更可能是导致抑郁的原因。
真挚之爱也叫伴侣之爱,这是期望有另一个人陪在身边,并且对那个人怀有深深的关爱之情。随着爱情的成熟,激情趋向让位于感情,性的吸引力逐渐减退,新鲜感被熟悉感取代,恋人双方处在一种相互关心、安全依恋的关系当中。
最后是完美之爱,根据斯滕伯格的理论,这是最强烈、最完美的一种爱情。他提出,完美之爱在于同时共享爱情的三个维度:激情、亲密和承诺。如果一对夫妇同时符合上述三个方面的描述,他们就会体验到完美之爱。
别忽略了性动机
这里必须提及的是性动机,它是激情成分的重要驱动。
对于人类生存和繁衍后代而言,性动机和饥饿动机同样重要,只是我们羞于谈及。在饥饿动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下丘脑,在性动机中也同样发挥作用。
性动机的脑区位于下丘脑中部,下丘脑通过刺激垂体腺,使之释放出促激素,从而引起性激素的产生。
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是与性活动有关的两种最主要的激素。雌性激素在女性体内占优势,主要由卵巢产生;雄性激素在男性体内占优势,主要由男性的肾上腺和睾丸产生。性激素的分泌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反馈调节,它们会使激素维持在所需要的水平上。
正因为这些共同的生理机制,无论在何种文化中,性的问题都是存在的。
比如在感知觉刺激上,女性更容易通过触觉引起性唤起,而男性则更容易因为视觉因素引发性唤起。
再比如气味也被认为与两性之间的性兴趣有关。女性可能更多喜欢对方的气味,这才会有那句歌词:“想念他的笑,想念他的味道……想念他白色袜子和手指淡淡烟草味道”。
但经验告诉我们,生物因素并不足以完全控制人类的性行为,认知和文化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先来看文化因素。一项针对美国6~8年级女生的调查发现,亚裔美国女生认为,发生第一次性行为的年龄应该在22岁以前,非裔美国女生则认为至少要等到19岁以后。
研究还发现,女生越是觉得自己可以在学业和工作上取得成功,越容易把首次性行为的时间延后。
再来看认知和经验。面对有性吸引力的对象时,我们通常会意识到,在与对方建立良好的关系之前,必须先抑制性冲动。此外,我们还会考虑对方是否忠于我、将来的关系会怎么发展,等等。
总之,伴随着大脑活动的兴奋和荷尔蒙的释放,我们会更多通过感知、控制和推理等使性活动变得更有意义,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受。
最后,我想分享下单恋、爱和婚姻的关系。首先,爱一定是有互动、有交流的,所以,如果只是一个人的单恋,这不叫爱,而叫痴迷。其次,爱是需要维护和培养的,婚姻把社会的一些规章如责任等固定下来,是对社会规范的确认,同时也给爱的维护提供了环境。
婚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的,爱是建立在喜欢的基础之上的。当然,这是一般的逻辑关系,有时候,它们也可以独立存在。我想,你一定见过没有爱的婚姻,也见过没有产生婚姻结果的爱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婚姻不是爱情的保障,也很难保障,感情才是。也就是说,幸福的源泉是爱,而非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