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梅
摘 要:本文以时代新人、党史教育、红色研学的三重逻辑为出发点,充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通过对以时代新人为终极目标的价值论逻辑、以党史教育为时代内容的认识论逻辑、以红色研学为载体的实践论逻辑的分析,提出在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助力育人目标实现。
关键词:时代新人 党史教育 红色研学 思政课实践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职业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立足自身优势,绵绵用力,努力引导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同时以丰富鲜活的党史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红色研学的实践途径,最终实现培育时代新人的目标。而通过厘清时代新人、党史教育、红色研学这三重逻辑关系,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就能够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教学效果强起来。
一、当为:以时代新人为终极目标的价值论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迫切需要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有理想信念、有爱国情怀、有道德品质、有知识见识、有奋斗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奋进者和开拓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时代新人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特征,一是时代新人要主动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为走在新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二是时代新人应当树立崇高理想信念,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时代新人要顺应时代潮流,成为有本领、有担当、有情怀的实干家。在新形势下,时代新人要志存高远,胸怀“国之大者”;要攻坚克难,锤炼过硬本领;要胸怀天下,展现世界担当。党和国家对时代新人的根本要求,为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提供了清晰的目标导向。
由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是当今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职业院校学生在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征程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时代新人在职业院校学生身上的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技能报国的理想担当。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自身的最高奋斗理想,要以过硬本领承担起技能报国的社会责任,要以俯身扎根一线、成为制造强国的贡献者作为自己的落脚点。二是应当具备大国工匠精神。要对职业有敬畏、对岗位有热情、对工作专注执着、对产品认真负责、对创新持续追求,达到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境界。三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要善于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成为行业技术进步的贡献者和引领者。
二、必为:以党史教育为时代内容的认识论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情感培养的过程。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的目标同向,就是要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百年党史内容丰富,将党史素材融入思政课堂,使之成为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样本,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的有效举措。
(一)党史教育进课堂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党史教育内容丰富生动,蕴含着百年来共产党人可歌可泣、浴血奋战、舍生忘死为了人民的解放、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光辉事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实践的最成功、最生动、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优秀案例。职业院校应通过思政课开展党史教育,强化思政课本身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彰显思政课的学科属性和学科素养。将党史教育纳入到思政课理论及实践教学当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对党史知识的系统化、立体化认知,帮助学生成长为时代新人,从而实现党史教育、思政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二)党史教育进课堂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的价值呈现
职业院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灵活运用党史教育素材,对推动党史知识的传播,加深学生对党史的理解与认识,科学重塑党史观,助力時代新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课程价值。一是促学生精神成长。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感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道理、学理和哲理。职业院校的学生要通过梳理百年党史,挖掘其蕴含的精神品质和思想观念,补足精神之钙,鼓足学习动力,发自内心地听党话、跟党走,树立技能报国的远大理想,为实现技能强国梦不懈奋斗。二是促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职业院校的学生要通过党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信仰信念信心去照亮奋斗之路。职业院校学生作为制造强国的生力军,既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闯”“创”“干”的精气神,还要有坚定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制造强国的自信心,要以承担使命、贡献智慧和力量的方式,塑造新时代技能人才应有的中国自信、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三是促学生担当时代重任。职业院校要用好用活党史这部发扬光荣革命传统、传承鲜明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让红色文化根植心底,融入日常,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在学习和工作中培育工匠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等优良品质,磨砺敢于斗争、勇于胜利和不惧风险的风骨,在技能强国的新征程中争当技能先锋,争做事业闯将。职业院校的学生要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准确把握行业技术发展新趋势;提高自身技术技能水平,成为新兴技术、新兴产业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成为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三)党史教育进课堂要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生态融合
脱离实践的理论讲解只是简单的说教,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教学也只是形式。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体验还停留于表面,缺乏理论的有效指导,无法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因此,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学校地域特点,甄选有代表性的党史教育内容并将其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讲准讲透,使之入脑入心,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引导学生铭记初心之源、厚植爱国情怀、增进政治认同。一是党史教育要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将党史教育适时融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使之更容易被学生领会、理解,以党史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教学诠释、深化党史理论。通过看、听、说、触等“四感”体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让学生领略党史文化,体悟党史精髓,解读党史理论,从而实现党史教育、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二是党史教育要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的是深化学生对党史理论的理解,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要有精准度,要规范实践教学内容,通过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题化的实践教学内容来实现生态融合。比如,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为素材,结合各个时期党的英雄人物的成长历程、革命纪念场所的历史内涵、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志性意义等,通过精心策划教学实践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体悟,实现学生对党史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三是党史教育要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进行方法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只有与职业院校学生成长的价值需求相适应,才具有吸引力。党史教育要与国家发展、社会现象、产业发展等现实问题进行衔接,紧密围绕职业院校学生成长、价值观树立、职业发展等现实需求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专题。同时,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对党史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党史教育的感染力、党史文化的凝聚力,彰显党史文化对职业院校学生成长的指导意义。
三、可为:以红色研学为主要载体的实践论逻辑
党史教育背景下的红色研学实践教学,是党史教育与育人工作的有机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而学校和教师主导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更是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重要载体。
(一)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研学
结合地域特色开展红色文化研学,用好用活地方红色教育基地,实现校内校外融合育人。充分结合地域特点、地域文化,挖掘思政課红色研学实践教学载体,例如广州拥有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广州起义纪念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等丰富的地方红色研学资源。深度挖掘这些资源,通过精选、准备、研学和思悟等四位一体的教育路径,让学生心灵受到启迪、思想得到升华、行动得到指引,让学习目标更加明晰。一是精选红色教育基地,每一个红色教育基地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及深刻的启示意义,结合不同时期的教育特点及要求,精选适宜的红色教育基地。二是做好准备工作,在开展研学前,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对准备前往研学的红色基地进行形象生动的故事式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精心组织研学,邀请红色基地优秀讲解员,对红色历史故事进行事件加细节的形象生动解说,并安排讲解员与学生进行互动,加深学生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四是在开展研学后,召开专题讨论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阐述研学后的思考及收获,让红色革命精神真正渗透学生心灵,在学生心中扎根。职业院校可充分挖掘实践基地的思政红色研学资源,将思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巧妙地渗透到专业实践教学中,增强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共享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在专业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在掌握生产技术、服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挖掘产业发展史,学习优秀企业文化,充分利用企业的优秀文化和先进典型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
(二)校本特色的红色资源开发
目前,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普遍存在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的问题。通过了解学生需求,根据“三全育人”理念,找准学生特点,挖掘学生兴趣,结合校园环境,规划“一步一景一故事一课堂”的建设布局,让红色基因浸润校园里的每处场所,从而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
1.实施“星火计划”,打造情景鲜活的党史站
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箴言和寄语墙、党史文化长廊、长征微景观、红船模型、井冈山雕塑、入党宣誓墙、户外感应式课堂等红色学习“景点”。通过打造可看、可触、可操作的党史站,为职业院校师生提供一个生动鲜活的党史“教育课堂”,让学习活动鲜活起来,实现随处可学、处处可教、人人可用,让学生更为直观地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实现党史教育日常化、教育活动常态化、教育形式多样化。通过实施“星火使者”计划,让“学生讲师”上阵,丰富教育主体,以讲促学,以点带面,积极调动学生研学党史的积极性,点燃星火,传承薪火。
2.建设红色学习亭
通过配备触控一体机、专业动圈麦克风、专业耳机、AR眼镜等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学生可以使用AR眼镜身临其境地畅游各大红色教育基地;配备朗读资源数据库、朗读终端设备管理服务平台、朗读大数据展示服务平台等,支持师生在移动终端读原著、读党史文献、读红军故事、学唱红色歌曲、观赏红色电影、线上分享心得体会、储存和下载自己朗读的音频资源。广大师生通过强大的后台资源不仅可以学习党史、研究党史,还可在朗读亭里过足“讲解瘾”,进行党史学习的走“新”实践和走“心”表达。
3.建设思政智慧教室
可配智能语音导览滑动屏和潮流时尚的透明屏,设置互动AR室、多个思政主题展示区等,配备智能化教学设备,包括双屏纳米黑板、VR头盔、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资源包等。以VR互动影像为表现形式,将VR技术应用到红色文化学习教育中,使得红色教育变得立体、生动、有趣,实现“互联网+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依托先进的VR技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立体化运用,增强沉浸式学习体验,成就“行走”“永不停息”的思政实践课堂。
(三)网络特色的新资源应用
职业院校的一些学生存在理论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不够强的问题。同时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形式单一、方法传统等问题,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呈现。因此,要结合学生特点,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载体,拓宽教学渠道,应用信息技术,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1.利用学习强国平台资源,让实践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学习强国”App的正式推出,为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提供了崭新平台,其海量的综合知识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学习强国”平台栏目众多,资源丰富,功能强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们可以借助这一优质平台学理论、学专业、看新闻、看视频、听音乐、听广播,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红色学习资源,打破书本禁锢,突破时间壁垒,不断提升党史教育的时效性。
2.采用“互联网+课堂”联动模式,让实践教学方式更加多样
学生对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对数字化、信息化的教学也心生向往,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影响研学实践组织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职业院校可利用思政智慧教室、互联网与数字化的虚拟仿真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集党史资料、专题党课、爱国主义影音资源学習、互动、测评功能于一体的互动式、沉浸式学习园地,让学生直接进行虚拟仿真实践体验。有效推动思政课红色研学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的深度融合,引起学生对抗疫为民、乡村振兴、高铁出境、嫦娥登月等时事热点题材的关注,引导学生用心悟真理,突出党史教育的时代性。
3.创新交流载体,丰富和传播红色研学的优秀成果
学生可通过专题、专栏等形式,结合红色研学实践教学实施路径,选择红色研学的主要线路、内容,整理与红色研学密切相关的历史古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信息,进行展示和资源共享。还可以利用红色资源,提炼其文化特色、文化内涵,进行微电影、动画、歌曲等相关红色作品的创作。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凸显党史教育的实践性特点。
四、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时代新人、党史教育、红色研学三重逻辑分析,探索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的思路和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最大限度用活红色研学资源,培养学生爱国之情、砥砺报国之志,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庄严承诺。
参考文献:
[1]戴木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J].道德与文明,2017(6).
[2]杨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3]闫明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20.
[4]王学俭,李东坡,李晓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的内涵、重点与对策[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
(作者单位: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