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管时代保险资管与养老事业共赢发展的逻辑与思考

2022-01-31 01:41王国言范东
清华金融评论 2022年2期
关键词:保险资金资管养老

王国言 范东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高保险对养老产业支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立足于大资管和老龄化的时代关口,保险公司应构建“投资+负债+保障”的保险资金支持养老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框架体系,增强保险资管能力建设,为践行国家老龄化战略贡献险资力量。

Cover Story

保险与养老有天然的联系,如何服务养老事业是我国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在大资管时代的新发展格局下,保险对养老的支持,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和变化,从传统依赖负债端的保险产品供给,逐步演变为依托“投资+负债”的险资合力。保险资金运用期限长、范围广、追求绝对收益的特点,高度契合社会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能够为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长期资本,也能通过实现投资收益,来提高养老和健康领域保险保障水平,以及为老年群体减病消困提供资金保障。立足于大资管和老龄化的时代关口,保险公司应构建“投资+负债+保障”的保险资金支持养老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框架体系,增强保险资管能力建设,为践行国家老龄化战略贡献险资力量。

保险资金运用契合社会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投资端

保险投资特点与养老产业资金需求高度适配,养老及健康服务类资产是保险资管偏好的优质标的。

养老投资的长期性特征与保险资金期限长相匹配。保险资管管理机构致力于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将投资收益最大化,坚持审慎稳健运作,这与养老资金的长期存续特性高度匹配。固定收益资产在保险资金投资中占比高,收益稳定性好;同时,适当的另类资产配置可以为养老金投资管理带来效益提升和期限匹配的外溢效应。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以及“老年经济”的兴起,养老产业投资打开了增长空间,能够有效接纳险资的大资金投资需要。一是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根据联合国人口署数据:2002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08%,超过7%的临界点,标志着中国进入老龄化阶段。二是养老产业发展迎来投资机遇。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根据艾媒数据中心大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6.91万亿元,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的比重约为7%,明显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20%以上。中国社科院《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可达13万亿元,这为保险资金拉开了广阔的投资空间。

后疫情时代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提速,为保险资金的长期运用提供了机会。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16万亿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康养服务业发展的步伐。据统计,2017年至2021年,中国医养健康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92%,康养产业规模到2020年和2030年会分别达到8万亿元和22万亿元,对GDP拉动分别达到6%和8%,成为中国经济新动力。中央和各地的健康产业规划都把健康产业提到了支柱产业的高度,健康产业成为保险投资“新风口”。

负债端

养老健康类保费增长夯实险资基础,保险资金投资增加收益,有效增强保单对涉老群体保障赔付能力,助力老年人抵御病灾、减贫消困。

一是人们养老健康保障需求水涨船高,增加了可用于投资的保险资金规模。而我国覆盖60岁以上人群产品线薄弱,老龄人口保险保障需求未被充分满足。人口老龄化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得健康险市场存在的供给缺口问题更加凸显。目前,各家保险公司正围绕健康养老推陈出新、丰富产品,将有效增加保险,提高保险资金可用规模。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人身险公司各项业务中,健康险是唯一保费同比增速为正的险种,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767亿元,同比增长1.21%。二是出色的保险资金投资能力可提高老年人赔付水平,满足老年健康险的需求缺口,帮助老年人抵御風险。保险公司需要极强的抗风险能力和优秀的投资能力来支持老年健康险的发展,充分利用保险资金使收益最大化,从而提高养老保单赔付能力,提高被保险人抵抗老年风险的能力,提升晚年生活质量。

“三方”端

险资具有“期限长、绝对收益、跨大类投资”的综合能力,能够有效服务企业(职业)年金和居民养老投资需求。

居民养老理财存在缺口,缺少与之相匹配的财富管理产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现有养老保障体系的不平衡问题也越发凸显。主要问题在于“第三支柱”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存在产品选择少、金融诈骗多等问题,“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不足。养老理财产品未能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产品体系结构,与市场上大多理财产品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问题。

保险资管侧重“绝对收益”的产品风格,更容易受到老年群体欢迎和认可。对比公募基金、银行理财、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是期限最长、风险偏好最低的资金之一。由于大部分保险资金来源于寿险资金,保险周期长,所以更偏好配置长期资产。由于受到风险资本约束、金融审慎监管,保险资管尤其强调安全性,这是由保险资金的性质决定的。以严控风险为底线,保险资金运用要求绝对收益。

保险跨资产大类、长考核周期的配置逻辑,与三方养老资金需求精准适配。一是跨资产配置能力突出。2003年我国设立第一家保险资管公司以来,保险投资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迭代,形成了特有的投资风格和能力。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理财、信托等其他管理人相比,保险资金覆盖全部资产品类(固收、权益、非标、股票等),跨资产配置能力突出。险资管理人能够更全面地捕获跨市场投资机遇,受到社会养老金、企业年金、社保基金的认可。二是偏向“长周期”的考核导向。险资投资的主要目的依然是服务于兑付保单。保单期限较长,拉长了险资配置的平均久期,其考核周期也相对较长。保险资金能够实施“跨周期”投资,更容易赢得长期趋势中的增长价值。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在长期保险资金、养老金管理和长期产品设计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与社会养老金保值增值需求更加匹配。

保险运用助力养老的空间和潛力

横向比较

与国际可比经济体相比,保险资金运用空间广阔,与养老事业合作潜力较大。

美国经验。险资参与养老社区发展。一是美国保险资金高度关注养老产业。美国保险资金持续投向养老社区,促进当地养老产业发展。养老社区投资规模大、回报期长、资金流动性弱,如无长期资本支持,难以获得规模效应并维持长期运营。而保险资金中约80%以上是寿险资金,寿险资金中约48%是20年以上期限的长期资金,25%为5~20年期限的中期资金,与养老社区的投资回报期匹配。二是不直接投资社区建设,而是与金融支持产品和服务高度融合,如美国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简称REITs)。REITs是美国养老社区建设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大型社区中有一半以上由其投资。其中大都会人寿有专门的多样化结构性金融产品组合,可投资于基础设施项目债权等。

日本经验。个人养老资金集中委托保险公司投资,弥补养老金收付差。日本在基本养老制度“国民年金”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还设有各种养老制度的补充。日本60岁以下成年人,可加入个人交费确定性年金(iDeCo)养老计划,前提是向“国民年金”正常缴费。具体做法是由参与者自行向国家养老金基金联合会缴费,由联合会与金融机构签订合同并设计相关产品,参与者自行选择所参与的养老金产品,保险资金由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这种方式给予消费者很大的自主选择权,将收缴的养老资金进行统一管理,集中投资,以投资收益来弥补养老金收付之间的差额,对保险资管投资能力提出了要求。日本生命保险公司为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推出了“贡献最优质的综合保险服务”的经营方针。

德国经验。德国并不鼓励机构将资金大量投入养老院建设等硬件建设方面,而是根据老年人口规模增长的合理需求进行布局,避免资金浪费。同时将养老产业资金投入对老人的软性服务上,包括老人家居设计、公共活动区域和娱乐环境等,也会定期联系老人的家属,帮助搭建亲情纽带。

内部比较

保险集团在“投资端”和“负债端”协同上存在差距。

传统保险投资框架相对固定,对潜在的负债端保单收益考虑较少。保险资管机构对外投资时仅考虑资产风险和收益性,缺少全局观,应与保险营销人员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机制,在寻找好的投资机会时,挖掘潜在的保单需求,并及时向营销人员反馈。保险公司“投资端”与“负债端”应协作发展,确保保险公司两端发展脚步一致。

保险负债端蕴藏广阔的养老投资机遇,应当被投资端充分重视。保险营销人员在深入了解客户后,根据掌握到的客户需求及企业信息,可发现优质的投资机会,应及时反馈给保险资管机构。保险资管机构要重视保单客户信息,发掘投资需求,为保险资金取得收益最大化。

养老保单受益人本身也是优质的财富管理客户,保险资管产品在这方面有效渗透不足。养老保险与资管产品有相似之处,都是在追求可控风险下,获得可观收益。养老保单客户防范风险意识强,有潜在的投资理财需求,保险资管机构应将养老保单受益人作为潜在客户开发,根据风险偏好提供合适的资管产品。

对策建议

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我国保险资管公司已经逐渐拉开了进军养老产业的序幕,但险资支持养老体系的建设仍任重道远,尚须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与保险金融的发展特点,将其本土化迁移,加速构建“投资+负债+保障”的保险资金支持养老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框架体系,促进保险投资和负债协同,形成“助老合力”。

一是保险资金与养老产业相匹配,助力养老事业稳步发展。保险资金的投资偏好与养老产业资金需求一致,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加大了对养老产业的需求,养老产业仍需要大量资金注入,支持产业基础建设。可借鉴美国养老社区的发展路径,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出因地制宜的养老社区,为老年人群养老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是契合老年人养老保险需求,提供高质量保险产品。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老年保险注重积累期设计,对领取期的服务创新不足,存在同质化严重、形态相对单一的问题,存在大量养老保险需求缺口。老年人群疾病风险高导致迫切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匮乏,应结合老年人群实际需求、高发病种,推出合理保费价格的养老保险产品。

三是“投资+负债”协同发力,提高保险公司盈利水平,为养老保险产品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抵御能力。提高保险公司的盈利为推出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健康险产品提供了基础。保险资管与保险营销应建立高效沟通平台,双方在开展自身业务的同时,也关注与对方的潜在合作机会。

(王国言为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研究总监,范东为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投资助理。本文编辑/孙世选)

猜你喜欢
保险资金资管养老
养老生活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不改转型方向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财政部:资管产品暂按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券商资管挑战重重
更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措施将出台
刘珺?:大资管是金融脱媒的路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