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托机构青少年抗逆力提升的个案小组工作介入研究
——基于天津市JH教育机构的实践

2022-01-30 09:56支培媛
时代人物 2021年31期
关键词:案主社工对象

支培媛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 300382)

抗逆力也称“复原力”“心理弹性”,指的是一个人在遭遇挫折、困难时心理协调和行为适应的能力[1]。抗逆力包括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其中保护因素是指在风险情况下,帮助个体实现积极适应的变量,包含个体,家庭和社会环境三个层面的因素,其中,个体层面包含自尊、积极归因,良好人格等[2]。儿童抗逆力不足将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正常的社会化,甚至会引发他们成年后的社会不适应,因此提升儿童抗逆力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皆具有重要意义[3]。而目前,随着青少年学业竞争压力上升,一桩桩关于青少年自杀、抑郁现象的新闻令人触目惊心。为了避免悲剧进一步发生,提高青少年抗逆力,势在必行。

在现代社会应试教育体制下,参与课外机构辅导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而由于许多家长不满足于学校教育,为了给孩子自认为更好的教育资源或出于种种原因,选择将孩子送到教育机构,进行机构全托式教育。所谓全托式教育,即与日校生相对的机构教育,学生每堂课由一(老师)对一(学生)模式构成,除专业课补习老师外,每位孩子还拥有自己的学管老师,负责其排课和监督其自习。而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教育模式的确能够满足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在青少年学习方面起到帮助作用;但同样,这种孤立式的教学方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扼制青少年的其他发展需求,从而引发许多成长问题。

提高青少年的抗逆力,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解决现有的各种困境(学业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等)的能力;而且能够使他们更好的应对未来的生活中可能存在的挫折[4]。且随着参与课外机构的青少年的数量的增加,增强机构儿童的抗逆力,对现实和社会工作实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本选题试图根据人本主义理论模式,以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为主要工作方法,将天津市JH教育机构的六名全托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从抗逆力的保护因素个体方面出发,通过专业方法介入该群体提升其抗逆力,探索分析社会工作介入机构全托青少年群体抗逆力的成效性。

机构全托青少年抗逆力现状

机构情况简介。天津市JH教育机构是一所以中小学生为服务对象的全国连锁教育机构,以“一”对“一”教学模式为主要教学方式,该机构根据学生年级、教师等级(普通老师、中级老师、高级老师)收取课时费,该机构既招收全托生,也招收日校生,学生都有其固定的学管老师。机构内设有公共自习区,全托生有其专属的封闭式学习教室。

研究工具。本文应用抗逆力水平量表(CD-RISC)对机构青少年进行测量,从而筛选研究对象。抗逆力水平量表(CD-RISC)于2003年由Connor KM和Davidson JR编制而成,该量表一共有25个条目,采用0~4级计分,分数越高则抗逆力越好,将50分作为筛选标准[5]。该量表在抗逆力的有关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在美国的研究中信度为0.87,在国内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系数为0.91。

研究对象。笔者通过在机构内下发30份心理弹性量表,根据量表得分,机构老师推荐和前期,我们选择了6名抗逆力低于50份的青少年,问题较典型的缺乏关注的全托生作为本次抗逆力提升的小组成员和个案服务对象。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如下表1所示。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个案和小组工作介入全托青少年抗逆力水平提升实务过程

人本治疗模式个案工作介入服务对象实务。第一阶段(1-2周):社工本着接纳、尊重、同理与真诚的原则,运用倾听、同理、尊重等沟通技巧,通过对案主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以平等的身份同案主建立信任的关系,创造自由的专业氛围,使案主能够更好释放压力,接纳自己的内心冲突,发掘案主的自我概念。比如针对大多数案主具有的偏科现象,社工通过对其优势学科进行鼓励,进而促进案主更好地表达自己。尤其在针对较为内向的服务对象方面,与他们共同探讨不愿表达的原因,为其创造一段值得信任,能够安全的表达环境。又如通过第一次会谈,社工了解到ZWW是由于在家中表达观点时常被否认,XX是因为说话时话题不易得到大家的回应,TF则自嘲式地对社会工作者说,自己之前说话时总会被扯到外形等他认为不尽人意的地方,让他觉得尴尬和难以适从,从而导致自己慢慢开始羞于表达。

第二阶段(3-6周):在已同案主建立较良好的关系条件下,在案主弱势学科方面,帮助案主找到厌学情绪的原因,从关注案主自身和其优势学科出发,帮助案主尝试多种学习方法,从而激发案主学习兴趣。

在家庭关系方面,与家长有效沟通成为服务过程中比较困难的部分,在社工与家长联系过程中,家长往往觉得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于是社工将焦点主要放在案主上,案主主要问题在于无法悦纳自己对家长的不认同从而产生愧疚、愤怒等负面情绪。社工则帮助调整案主认知,表明家长和自己一定程度上处于平等交流的地位,同时帮助案主自己对某些事情进行具体分析。同时社工与案主商讨,案主觉得应当以何种方式与父母进行沟通和相处,案主自己提出,觉得同父母的说话方式应当考虑双方的实际需求。

在本阶段,社工帮助案主正视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较短时间内难以克服的问题(比如因样貌、声音、家庭背景等先天因素),应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案主澄清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观念,使案主悦纳真正的自己,并发挥其长处。

第三阶段(7-10周):社工帮助案主改善其人际关系,构建新的社会支持网络。服务对象表示,机构内的同学或多或少都有些面熟,但多数是点头之交,因此社工通过在机构内构建支持小组,增强机构全托青少年间的联系,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社会网络。

同时,为了帮助服务对象构建相应社会支持网络,社工在机构内建立了青少年抗逆力提升小组。

个案服务过程的总结与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个案会谈,服务对象的自身行为得到改变。通过观察,成员们在组内发言表现更加积极,并有不少组员愿意对现有状态进行改变。就以ZWW和SYY为例,从最初与社工交谈时的谈“数”色变,到现在愿意去尝试解题并与社工分享掌握相关知识点时的喜悦;同时也有部分案主愿意试着去理解家长并与家长沟通,尽管有些家长仍旧处于一种权威的位置不愿与案主进行沟通和听取,但服务对象并不会像之前那样因为家长否定而自己否定自身价值。这是社工看到的令人欣慰的成效与改变。

小组目标及策划方案。社工以“抗逆力提升小组”为主题,设计了四次小组活动,以帮助全托机构青少年建立机构内的社会支持网络,同时促进小组成员自身发展为目标来全面提升机构全托青少年抗逆力水平。加强小组成员对自己的认识从而增加个人自信心,改善小组成员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小组成员抗逆力,使其能够积极整合并运用身边的资源,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成长中遇到的困境,学会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小组过程记录:

第一次小组活动:社工将第一次小组活动时间确定为午休吃饭时间,活动内容是促进小组成员互相熟悉,建立默契。社工介绍自己,并简单说明什么是社工,社工能为他们做些什么;组员围成一圈,开展自我介绍;介绍小组的主题及大概内容,澄清组员的疑问;订立小组契约。本期社工采取游戏的方式,每位小组成员轮流上前,而其他成员分别上前,将事先制定好的标签贴到该成员身上,游戏结束后,由成员分别叙述被贴上标签时的反应。社工发现,在被贴标签时,除了ZNS和ZYH状态比较放松外,其他成员或多或少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而ZWW似乎最为紧张,在被贴标签过程时头很低,处于一种相对防御的状态。“我感觉这件事糟透了。”ZWW在发表感想时如是表达。社工为小组讲解了标签理论的相关知识,并以一种帮助小组成员缓解相对紧张情绪。

第二次小组活动:简单回顾上次活动的情况,重申小组契约。针对机构青少年应考压力较大的问题,社工借助PPT及一系列有趣的心理测试来为大家讲解压力及如何缓解压力的方法。在讨论现在关于学业繁重的问题时,社工鼓励组员将压力写在纸上,并分享给大家,开展表达性治疗。大家似乎很有共鸣,纷纷发表看法,并对社工所讲授的缓解压力的方法进行尝试。在此次活动中,社工还通过鼓励组员分享生活中同困境抗争和成功的故事,并帮助案主分析和肯定其自身优点。

第三次小组活动:帮助大家理解抗逆力相关知识,同时提高本组成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通过前两次小组,社工发现小组成员在人际沟通方面稍有欠缺,于是社工选择播放关于同感的视频,当山羊伸出脑袋在坑上同情似的问在坑底的小熊时,大家都笑了,进而社工带着大家对这两种情感进行反思,帮助大家在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使用同理、尊重等方法,提高小组成员人际交往能力。活动后,ZNS向社工提出反馈,觉得自己明明好心帮助同学却依旧不被同学采纳的原因可能因为自己的态度,感觉有些不好意思。社工对她热心帮助同学的想法表示赞扬,同时鼓励她和同学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愿并换一种表达方式。

第四次小组活动主要内容是大家分享活动感受和小组成员告别,帮助小组成员进行离别情绪处理。在经过前三次的小组活动后,小组成员相处氛围较良好,成员告诉社会工作者,在没有服务时,小组成员也会保持联系,互相鼓励、分享感受。部分小组成员主动告知社工,他们还同机构内其他全托或非全托青少年建立了联系,基本已经达成帮助青少年建立机构内网络的目标。

小组工作效果评估

经过8~10周的个案和小组介入服务,基本达到了帮助案主提高抗逆力水平的目标。

经过多次个案会谈与4次小组活动,通过对小组成员心理弹性量表的再次回收,发现服务对象抗逆力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帮助小组成员传授对抗压力的方法,提升自信与自尊,通过游戏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社会支持网络等4个小组内容,最终达成帮助机构全托青少年群体提高抗逆力水平的目标,小组抗逆力评分40.16升至45.66;在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小组成员有关抗逆力个体方面内在保护因素的自尊,积极归因等方面与干预前具有显著改变,在1、4、7、25题得分具有一定提升;同时,社工帮助服务对象在机构内建立相互信任的社会支持网络,一定程度上帮服务对象在社会环境方面得到了提升。但社工介入家庭作用较小,在与家长沟通,试图获得家长理解方面仍需努力,还有许多上升和值得学习的空间。

表2 小组成员活动前后抗逆力得分

总结与反思

人本主义模式个案介入是提升机构青少年抗逆力的有效途径。在青少年成长过程,总会遇到许多困境与挫折,而抗逆力作为青少年应对挫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为我们所重视的。人本主义模式所提供的价值理念及专业技巧,使社工与服务对象能够建立信任、平等、尊重的关系,以便形成良好的专业关系,推动案主的成长。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抗逆力具有一定特殊性,成长环境良好的青少年可能会拥有较好的抗逆力,同时,逆境成长的青少年同样具有较为坚韧的品质。由于影响青少年抗逆力水平的因素始终具有不确定性和个体差异性,因此,人本主义模式以案主为核心,改变传统的问题视角,而是促使案主了解、发现自己,从而使自己得到改变和成长的理论模式在帮助青少年提升抗逆力的社会工作实务中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提升抗逆力实践过程中应当关注于案主本身能力的提升。部分机构青少年常具有适应环境能力较差、自我评价较低、安全需要满足程度低、社会支持网络较单一的特点,但提升青少年抗逆力水平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青少年在未来解决问题和处理困境的能力,社工应当在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且由于中国家长制的悠久传统,社工在进行实践中往往会在介入案主家庭关系方面经历一些困难,因此,从提高案主本身能力出发,对提高案主抗逆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抗逆力理论作为以优势视角为导向的一种概念,目的在于帮助案主建立一种持久性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强调以长补短,但在应用过程中,优势视角有时并不能完全的解决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就比如在案主家庭关系存在问题,处理亲子矛盾时,优势视角所运用的专业技巧只能提高案主的适应环境能力,但在获取家庭支持时却存在部分缺陷,这仍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案主社工对象
A Social Crisis
青春社工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浅析计划阶段的案主自决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残疾人个案中的应用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